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多发性神经鞘膜瘤临床少见,文献较少报道。现将我院遇到的经超声引导自动组织活检诊断的1例颈部多发性神经鞘膜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瘤,来源于神经鞘膜,多见于中年人.我科收治-例右侧颈部神经鞘瘤,在诊断治疗上均较特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病历资料患者,男,39岁,于3个月前无意发现右侧颈部肿物,逐渐缓慢增大,近2个月增大较明显。浅表超声检查示:右侧颈部可见一大小约3.8cm×1.7cm×2.5cm的中等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可见包膜,内可见部分无回声区。其位于颈部血管前方,胸锁乳突肌后内侧,横切其内侧可见筛网状中强回声,纵切呈纤维样,与该肿物关系密切。CDFI示其周边及内部可见条形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结果示:右侧颈部实性肿物,考虑神经来源,神经鞘瘤不除外。术后病理结果提示:颈部神经鞘瘤。讨论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又称雪旺瘤[1]  相似文献   

4.
腹部神经鞘瘤13例多层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或神经膜细胞瘤,是起源于胚胎期神经嵴来源的雪旺细胞或神经膜细胞的良性肿瘤,相当于WHO I级[1],发生于颅神经者较周围神经者更为常见,多见于四肢屈侧大神经干、椎管、颈部及后纵隔,腹膜后间隙较少.作者对13例腹部神经鞘瘤患者的多层CT(multi-slice CT,MSCT)表现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来自周围神经鞘膜上的雪旺氏细胞,故又称雪旺氏细胞瘤。多发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为周围神经。现收集我科从1978-2008年30年间资料完整的发生在口腔领面颈部神经鞘膜瘤68例,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环后间隙神经鞘瘤1例湖北省荆州地区医院(434100)刘勋平神经鞘膜瘤是神经鞘膜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来自外胚叶的雪旺细胞。好发部位为大的外周神经干,特别是四肢屈侧,其次为颈部、面部、头皮、手部、后纵隔障等。发生于喉部者罕见。规将我院遇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颈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附22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22例。结果:22例颈部神经鞘瘤病人中,13例位于颈动脉间隙,6例位于胸锁乳突肌下方,2例位于颈静脉孔区,1例位于梨状窝,CT平扫可显示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扫描病变区呈无强化、中等程度增强化到明显强化。结论:CT检查对颈部神经鞘瘤定位准确,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起自周围神经的神经鞘膜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其组成成分复杂,诊断相对困难。在此笔者报道1例发生于患者上腭部的恶性神经鞘膜瘤,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1 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4年前发现上腭有一黄豆样肿物,未行任何治疗,后肿物呈渐进性增大至4cm,自觉影响进食、发音,现为求明确诊治,特来我院就诊。颈部CT:上腭可见不规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1岁,发现左颈部包块3年.无音哑,咳痰带血,吞咽不受限.患者自诉有左肩周疼痛间断发作史1年.体格检查: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1/2处可见一大小约2.5 cm×2.5 cm包块,质地偏硬,活动度不明显,压痛阳性.双上肢各关节主、被动活动正常.辅助检查:B超示实性包块,无回声.临床诊断为颈部包块,性质待定.拟行包块切除术.术中见瘤体位于臂丛神经上干鞘膜内,约2.0 cm×2.0 cm,质地较硬,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小心剖开鞘膜游离并切除瘤体,见神经干完整,处理创面,无活动性出血,逐层缝合创腔.术后切开瘤体,其实质呈灰白致密组织.病理诊断示:(左颈部)神经鞘膜瘤.  相似文献   

10.
神经鞘膜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尤其在颈部较少,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易产生并发症,因而有深入讨论的必要。本文收集我院三个科半年之内所见神经鞘膜瘤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17岁。以颈部无痛性肿块逐渐长大3年,于1989年11月10日入院,肿块位于左颈上部,左耳下,胸锁乳突肌前、下颌角后方,肿块为4cm×5cm,活动度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MRI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表现,分析病变发病年龄及临床特征,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磁共振表现。结果 (1)16例患者中,14例为良性神经鞘瘤,2例为恶性神经鞘膜瘤,良性神经鞘瘤发病年龄为(52.28±7.62)岁,恶性神经鞘膜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2岁和64岁,均好发于中老年人;(2)病史为14 d~20年,中位时间为1年;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质韧或质硬,肿块,边界清或者不清,其中12(12/14)例叩击病变出现神经分布区放射感,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边界不清,质硬肿块,无叩击放射感;(3)9(9/14)例良性神经鞘瘤发生于上臂,5(5/14)发生于下肢,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发生于上臂,良性神经鞘瘤均小于5 cm,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大于5 cm;(4)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界不清;14例良性神经鞘瘤中,出现靶征9(9/14)例,神经出入征13(13/14)例,脂肪包裹征9(9/14)例,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未出现靶征,神经出入征1例,脂肪包裹征1例;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等T1、长T2信号影,3例信号不均匀,2例出现液-液分层征象,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其中心出现液化坏死;(5)良性神经鞘瘤平均ADC值为(1.52±0.19)×10-3mm2/s,恶性神经鞘膜瘤平均ADC值为(1.18±0.21)×10-3mm2/s,恶性神经鞘膜瘤低于良性神经鞘瘤ADC值;(6)7例患者术后行中医治疗,所有患者体质及精神状态大为好转,面色红润有光泽,不再易疲劳,抵抗力增强。结论结合磁共振征象和临床特征可提高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神经鞘瘤又称施万细胞瘤或雪旺细胞瘤,是来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颈部为其好发部位之一,约占全身神经鞘瘤的10%,任何神经均可发生,如交感、迷走、臂丛、颈丛等,其中以交感及迷走神经最常见。本文回顾1998年1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治疗14例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基础 ,旨在揭示颈部不同组织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特有的MRI表现 ,尤其是副神经节瘤与神经鞘肿瘤的鉴别诊断 ,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表现 ,并与相应的病理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进行对照分析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颈部副神经节瘤病程长于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 (P<0 .0 1)。它们在年龄及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别 (P>0 .0 5 )。 (2 )不同组织类型的神经源肿瘤的肿块大小及形状无明显差别。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肿块边缘光滑 ,而副神经节瘤肿块边缘多数不光滑 (P<0 .0 1)。 (3) T2 WI上副神经节瘤绝大多数呈中等信号 ,神经鞘肿瘤绝大多数呈高信号 (P<0 .0 1)。 T1 WI上它们基本上都呈低信号。(4)副神经节瘤信号相对均匀 ,神经鞘肿瘤信号不均匀 ,尤以 T2 WI上为突出 (P<0 .0 1)。增强扫描 ,副神经节瘤多呈均匀强化 ,而神经鞘肿瘤 10 0 %显示不均匀强化 (P<0 .0 1)。 (5 )大多数副神经节瘤肿块内及其周围可见斑点状及迂曲条状血管流空影 ,而神经鞘肿瘤几乎见不到这种征象 (P<0 .0 1)。 (6 )靶征仅见于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及副神经节瘤无此征  相似文献   

14.
神经鞘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来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故亦称雪旺瘤,也称神经鞘膜瘤。此瘤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常沿周围神经、颅神经或交感神经等大神经纵轴生长。我院1978年9月~1997年8月共收治2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其中25~45岁21例,占75%。发生部位:颈部19例,颌后、颌下6例,口内3例。其中发生在神经干12例:迷走神经4例,下颌神经3例,颈丛神经2例,舌神经、舌下神经及耳大神经各卫例。本组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27例为良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5.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 (MPNST)主要由神经鞘膜细胞、神经内衣和神经束衣的内膜细胞组成 ,肿瘤细胞形态多样 ,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的其他类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患者 4例 ,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2 7~ 67岁。肿瘤位于下肢 2例 ,腹膜后与颈部各 1例。病程 8~ 48个月。4例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均为本院 1 998年至 2 0 0 0年间外科手术标本 ,所有标本经 1 0 %福尔马林液固定 ,常规HE染色。并经免疫组化证实。标记抗体有 :Vim、S - 1 0 0、FN、NSE、CD99、Des、α-AT、PGP9 5、CD34、MSA、SMA、CK。2 结果2 1 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神经鞘膜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在我院收集到的近年住院眼眶及眼睑肿瘤18例中,发现神经鞘膜瘤共有3例,其中上睑神经鞘膜瘤一例,眶神经鞘膜瘤二例,均经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确诊,占眼科住院肿瘤的0.17%。二例眶神经鞘膜瘤的临床表现颇为  相似文献   

17.
神经鞘膜瘤和神经纤维瘤属于神经源性肿瘤。源于神经纤维膨大而形成的肿瘤称为神经纤维瘤,源于神经鞘膜增生而形成的肿瘤称为神经鞘膜瘤。临床上神经纤维瘤分布喉部和鼻腔,神经鞘膜瘤多见于喉的近端。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膜瘤的发病率二者大致相等,男女的发病率约为3:2,发病年龄为10—50岁。  相似文献   

18.
咽部神经鞘膜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根据病理组织学分为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我院自1980年以来共收治8例病人.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与病理类型8例咽部神经鞘膜瘤中男5例.女3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50天。6例神  相似文献   

19.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也称为施万瘤,头颈部神经鞘瘤多发生于迷走神经、副神经、舌神经等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的感觉纤维. 面神经是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感觉神经纤维少,因此神经鞘瘤的发病率低,且多发生在颞骨内,腮腺内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极易被忽视,临床误诊率高[1]. 现报道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腮...  相似文献   

20.
下颌骨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杨湲波  吴文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2):1252-1252,1261
神经鞘瘤好发于颅神经,多发生在舌、上颈部和颊部腮腺区等处软组织[1].原发于下颌骨组织的神经鞘瘤较罕见,我院于2004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