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安庆 《淮海医药》2014,(4):361-362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疗18 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时参照GOS标准,死亡12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4例,中残3例,良好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及早做出诊断、了解发病机理和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患者外伤性脑梗塞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塞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该种病例53例以及采取的相应诊治措施.结果:出院时,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OS)评分:良好34例,中残8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提早预防、及时诊断、恰当有效的治疗,可降低伤残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安庆 《淮海医药》2014,(3):238-239
目的研究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疗24 d~3个月,随访3个月~1年,平均6个月。28例患者中,14例恢复良好,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7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应加强对外伤性脑梗塞的研究,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愈后。方法对23例外伤性脑梗塞患儿行头颅CT,MRI,EEG检查,应用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 CT,MRI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有3例伴有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根据病史,及时行头颅CT,MRI,EEG及时检查对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病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49例颅脑损伤后脑梗塞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后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法(G0S)评分:良好12例,中残6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14例。结论提早预防、及时诊断、恰当有效的治疗,可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往临床对颅脑外伤后的脑梗塞认识不多,CT扫描及MRI应用于颅脑损伤的诊断以来,已发现一部分脑损伤病人早期出现脑梗塞有些是大面积脑梗塞.这类大面积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伤情严重.我科近年来遇到14例,现将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38~70岁,平均50岁.脑挫裂伤6例,颅内血肿8例,均在伤后入院进行CT脑扫描检查,发现除脑挫裂伤及血肿灶外,在脑实质内尚见大片低CT值区域,符合早期脑梗塞,在CT断面上,梗塞灶的大小都在十6cm直径之上,位于预叶者6例,顶叶1例,…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并发症脑梗塞是临床所遇较为棘手复杂的问题,而重度脑外伤后早期缺血发生率高达90%。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所收治的35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并发脑梗塞的机制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外伤后脑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按哥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标准:恢复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及有效治疗可降低残疾率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出现大面积脑梗塞3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心源性栓塞12例,动脉源性栓塞7例,颅内动脉狭窄3例,来源不明的或非栓塞性16例。3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好转27例,死亡3例,均为严重脑疝患者。8例因颅内高压进行性加重转外科行开颅减压术,好转7例,死亡1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并发症重,致残、致死率高,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对内科治疗效果差者应尽早转外科行减压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标准及防治措施。方法将98例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情况,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受伤时间及术中脑损伤程度等方面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受伤时间以及脑损伤严重程度都显著增加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并发概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梗死须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缺血散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寻找新的散剂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脑缺血散组,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脑缺血散组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缺血散治疗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可作为脑梗死治疗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青年人(≤45岁)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腔隙灶的关系。方法 全部病例均通过头颅CT和/或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脑腔隙灶的数目、大小、部位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临床病因与腔隙灶的数目、大小有关,而临床症状则与发生部位关系密切。结论 不能以临床症状来判断脑腔隙灶大小、数目,要重视功能区的定位诊断。另外,对重要功能区的脑腔隙灶,应及早积极治疗以减少后遗症,对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脑梗死临床分析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脑梗死老年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60岁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结果①观察组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脑梗死类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轻度、重度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脑梗死的发生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一定关系;且病情多较重;痊愈率低。  相似文献   

16.
脑分水岭梗塞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病因、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80例经头颅CT证实的幕上CWI患者的临床及影深学资料。结果 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血流变学异常等。皮层前型28例(33%)。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呈楔形,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32例(40%),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支边缘带,表现为视野缺损、经皮层感觉性失语、皮层型感觉障碍、轻瘫等;皮层下型20例(25%),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边缘带,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可有言语障碍等。结论 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36例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引起该病的因素进行探讨,然后采用外科手术对其进行治疗。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重型颅脑创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发病与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手术期血压、中线移位以及环池状态等因素有关(P<0.05);②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瞳孔散大与围手术期低血压可能是引起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治疗结果:12例死亡,剩余24例出院后随访2~18个月,平均(9.3±0.8)个月,恢复良好16例,8例中至重残。结论重型颅脑创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可能为瞳孔散大及围术期血压低;该病可能会导致进一步地重脑损害,应该对其进行早期、及时地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人血浆胆红素是否存在差异,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可能的新途径。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选研究组,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胆红素水平,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人间浓度的区别。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对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9例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其ESS评分、Ba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亚低温与常规药物联合对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纳美芬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加用纳美芬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经过两周治疗,观察组CSS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对于脑梗死患者具有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