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雷米芬太尼的依赖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 (Rem)的依赖性潜力。方法·· :采用大、小鼠催促戒断模型、大鼠自然戒断模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和药物辨别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在催促戒断试验中 ,小鼠没有出现明显的戒断反应 (P>0.05);(2)大鼠催促戒断试验中 ,Rem在出现死亡的剂量下 ,只观察到轻微的戒断症状(P<0.05);(3)在自然戒断试验中 ,大鼠没有出现明显的戒断反应;(4)在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中 ,Rem5.0μg·kg-1形成了明显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5)在大鼠药物辨别试验中 ,Rem20μg·kg-1 能完全替代大鼠对2.5mg·kg-1 吗啡的辨别效应。结论·· :Rem具有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的潜力 ,但由于其作用时间短 ,较难形成身体依赖性 ,而其精神依赖性的形成 ,不受药物作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盐酸氢吗啡酮身体依赖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盐酸氢吗啡酮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方法:采用小鼠催促戒断跳跃、大鼠催促戒断和大鼠自然戒断3种实验模型。结果:(1)在小鼠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sc,累积剂量分别为7、70和480mg·kg-1)和吗啡组(sc,累积剂量为480mg·kg-1)小鼠出现跳跃的百分率和跳跃次数及体重下降百分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在大鼠ig给药的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77.25、154.5和309.0mg·kg-1)及吗啡组(累积剂量为1030mg·kg-1)的大鼠和sc给药的催促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14.4、48和51.75mg·kg-1)及吗啡组(累积剂量为345mg·kg-1)大鼠的戒断症状分值和体重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在大鼠sc给药的自然戒断实验中,氢吗啡酮3个剂量组(累积剂量分别为207、310.5和621mg·kg-1)和吗啡组(累积剂量为2070mg·kg-1)大鼠在停用吗啡后体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盐酸氢吗啡酮与盐酸吗啡相似,对实验动物无论是ig给药还是sc给药,戒断后都可使动物出现戒断反应,都具有产生身体依赖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甲氧氯普胺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甲氧氯普胺对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以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分别在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前或后给予不同剂量的甲氧氯普胺,观察其预防性给药和急性给药产生的影响。结果·· :甲氧氯普胺急性给药(20 -80mg·kg-1,ip)吗啡依赖小鼠跳跃次数显著减少 ,体重下降加剧 ;预防性给药 (5-20mg·kg-1,ip)小鼠跳跃次数减少 ,但无统计学意义 ,体重下降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甲氧氯普胺可缓解吗啡依赖小鼠的部分戒断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青藤碱 (sinomenine ,SIN)对吗啡依赖小鼠、大鼠及豚鼠离体回肠催促戒断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连续递增sc吗啡 (morphine ,Mor) ,建立大鼠、小鼠及豚鼠吗啡身体依赖性模型 ;纳洛酮 (naloxone,Nal)催促诱发吗啡身体依赖性豚鼠离体回肠的戒断性收缩。结果 :(1)SIN 14.3 - 143mg·kg- 1 显著抑制纳洛酮催促后 3 0min内小鼠的跳台次数 ;(2 )SIN 10 0mg·kg- 1 降低纳洛酮催促后 1h内大鼠的戒断症状分值及抑制体重下降 ;(3 )SIN(1.5×10 - 4 - 6.0× 10 - 4 mol·L- 1 )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诱发的吗啡身体依赖性豚鼠离体回肠的戒断性收缩 ;(4)吗啡身体依赖性豚鼠ipSIN(87.0和 8.7mg·kg- 1 )后 ,其离体回肠经纳洛酮催促诱发的戒断性收缩幅值显著降低。结论 :SIN对吗啡身体依赖性大鼠、小鼠的戒断症状及豚鼠离体回肠的戒断性收缩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可乐定对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后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小鼠在纳洛酮催促戒断时可乐定治疗对稽延性戒断症状相关行为的影响。方獉法獉:采用剂量递增法使小鼠对吗啡产生依赖;每天sc盐酸吗啡3次,共3d,剂量由50mg·kg-1逐步上升到125mg·kg-1。d4sc注射50mg·kg-1吗啡1h后,可乐定治疗组小鼠ig0.6mg·kg-1可乐定,对照组ig等体积的去离子水;sc吗啡2h后各组小鼠均ip5mg·kg-1的纳洛酮进行催促戒断,观察30min内小鼠的跳跃反应和体重变化。在催促戒断后5h和24-30h通过洞板试验、悬尾试验、十字迷宫试验和自发活动试验,观察小鼠的探究行为、抑郁样行为、焦虑行为及活动性。部分小鼠在第一次戒断后10h及次日重新给予吗啡(100-125mg·kg-1)使之再次产生依赖,在d6依d4操作进行二次戒断,但不给予可乐定治疗。结果:在催促戒断试验中,可乐定可以显著降低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次数和体重减轻(P<0.01);催促戒断5h后,可乐定组小鼠在洞板试验中的探洞次数比对照组少(P<0.01);在悬尾试验中的不动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在十字迷宫试验中进入开臂的时间和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自发活动试验中,前5min自发活动计数低于对照组(P<0.01),但30min内活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催促戒断24-30h后,两组之间的各项行为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在二次戒断实验中,可乐定组小鼠跳跃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小鼠体重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用于拮抗吗啡依赖小鼠急性戒断症状的可乐定对戒断后的抑郁样行为有加重趋势,对焦虑行为没有影响;可乐定上述作用的行为药理学机制可能是抑制逃脱动机。  相似文献   

6.
卡马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及ACT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卡马西平 (Carb)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 :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 (sc)盐酸吗啡 (Mor) ,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腹腔注射 (ip)盐酸纳洛酮 1mg·kg- 1 催促 ,观察戒断反应并评分 ;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ACTH水平。结果 :Carb 10 0mg·kg- 1 及 2 0 0mg·kg- 1 均可明显减轻大鼠戒断症状 (P <0 0 5 )。 10 0mg·kg- 1 剂量组的ACTH水平接近正常 ,低于Carb 2 0 0mg·kg- 1 组(P <0 0 5 )。结论 :适当剂量的卡马西平可有效控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7.
固定比率食物强化法建立鸽子吗啡辨别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鸽子吗啡辨别模型。方法··:用固定比率食物强化方法训练鸽子辨别5mg·kg-1吗啡和盐水。之后分别用不同剂量的吗啡、海洛因、甲基苯丙胺替代训练剂量吗啡,并以纳曲酮拮抗吗啡效应,观察辨别效应的变化。结果··:所训4只鸽子均形成对5mg·kg-1吗啡和盐水的辨别,辨别形成后鸽子在实验期间行为稳定。1.8mg·kg-1以上剂量的吗啡及1mg·kg-1以上剂量的海洛因能够替代训练剂量吗啡;0.3-3.2mg·kg-1甲基苯丙胺不能产生替代效应;1mg·kg-1纳曲酮拮抗训练剂量吗啡后,鸽子的反应正确率可降至5%以下。结论··:固定比率强化程序下吗啡辨别效应-剂量曲线为阶跃式,与大鼠吗啡辨别模型相似;鸽子的吗啡辨别模型稳定,辨别效应具有药理特异性;鸽子可作为药物辨别实验动物应用于药物精神依赖性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8.
青藤碱的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青藤碱是否具有身体依赖性及精神依赖性,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大、小鼠催促戒断模型、大鼠自然戒断模型及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检测青藤碱的药物依赖性.结果:在催促戒断试验中,受试的大、小鼠连续注射青藤碱10天后经纳洛酮催促,均未出现戒断症状及体重下降现象.在大鼠自然戒断试验中,青藤碱低(总给药剂量为1.05 g·kg1)、高(总给药剂量为2.1 g·kg1)两个剂量连续使用28天,停药后大鼠没有出现戒断反应及体重下降现象.在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中,青藤碱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连续用药6天后,小鼠在伴药盒的逗留时间均无明显延长,不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青藤碱不具有身体依赖性及精神依赖性,无成瘾性,使用该药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9.
三氟拉嗪抑制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影响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实验。结果 三氟拉嗪 (2~ 2 0mg·kg-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所致的跳跃、湿狗样抖动、前爪震颤和体重下降。三氟拉嗪 5~ 2 0mg·kg-1ip ,对吗啡依赖大鼠大部分纳洛酮催促的阳性戒断症状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包括跳跃、湿狗样抖动、排泄物、体重下降、咬牙、流涎、腹泻、上睑下垂、激惹。作为DA1/DA2 受体激动剂 ,阿朴吗啡 (2~ 8mg·kg-1)对三氟拉嗪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无明显影响 ,而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 (5~ 2 0mg·kg-1)则呈剂量依赖性加强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结论 三氟拉嗪对吗啡依赖大、小鼠纳洛酮催促的戒断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受体后钙调素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三氟拉嗪抗吗啡依赖大、小鼠躯体戒断症状主要机制 ,而中枢神经系统DA2 受体可能不参与三氟拉嗪对吗啡躯体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与吗啡联合使用对吗啡依赖性及镇痛耐受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性小鼠模型及热板实验,评价单独使用吗啡(2.5 ml.kg-1)以及联合给药(吗啡2.5 mg·kg-1+TTX 0.5μg·kg-1、吗啡2.5 mg·kg-1+TTX 1.0μg·kg-1)对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及镇痛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联合用药可以抑制吗啡依赖性小鼠戒断后体重的丢失,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后的跳跃反应,抑制小鼠热板实验的潜伏期时间的增加。结论:TTX与吗啡联合用药可以抑制吗啡的依赖性与镇痛耐受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盐酸二氢埃托啡(DHE)是一种新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本文着重对DHE在啮齿类动物Do及舌下给药条件下的自然戒断,替代吗啡,催促戒断等方面的致依赖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HE的致身体依赖性潜力确实较低;以DHE替代吗啡抑制阿片类戒断症状时舌下给药剂量低于po给药剂量;在一定剂量条件下DHE舌下给药可使实验动物对其产生身体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给予吗啡依赖大鼠可乐定治疗对吗啡奖赏效应和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5-40mg·kg-1,每天3次,30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在自然戒断后7d内给予可乐定(0.1mg·kg-1,每天3次)进行治疗;停用可乐定后训练大鼠吗啡(1mg·kg-1)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观察CPP的形成速度和维持情况;期间利用热痛甩尾法,观察吗啡(5mg·kg-1)的镇痛作用。结果:CPP训练4d后,经可乐定治疗的大鼠形成了吗啡CPP,而未经可乐定治疗的大鼠没有形成CPP;经过8d训练后,经可乐定治疗及未治疗的大鼠均形成了明显的吗啡CPP;在训练停止后14d,经可乐定治疗大鼠的CPP已消退,而未经可乐定治疗的大鼠CPP没有消退。在镇痛实验中,可乐定治疗及未治疗大鼠应用吗啡前后的甩尾时间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可乐定治疗能改变吗啡依赖大鼠的吗啡奖赏效应,但不影响大鼠对吗啡镇痛作用的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抑制吗啡戒断反应的作用及其与脑脊液(CSF)和血浆中cAMP含量的关系。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模型 ,脑室插管及放免测定吗啡依赖大鼠CSF和血浆中cAMP含量。结果·· :(1)MT对大鼠吗啡戒断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吗啡依赖大鼠CSF中(20.07pmol·ml-1±s4.62pmol·ml-1)和血浆中(76.40pmol·ml-1±s8.71pmol·ml-1)cAMP含量均低于正常大鼠,P<0.01 ;吗啡戒断大鼠CSF中(38.19pmol·ml-1±s6.62pmol·ml-1)和血浆中(96.65pmol·ml-1±s5.32pmol·ml-1)cAMP含量则明显高于吗啡依赖大鼠,P<0.001;(3)MT可使吗啡戒断大鼠CSF中(23.28pmol·ml-1±s4.10pmol·ml-1)和血浆中(61.72pmol·ml-1±s3.49pmol·ml-1)cAMP含量明显降低,P<0.01和P<0.001。结论·· :MT可抑制大鼠吗啡戒断反应 ,并与MT降低CSF和血浆中cAM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及评价NMDA受体抑制剂芋螺多肽conantokins及其类似物对吗啡依赖小鼠催促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7d,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观察conantokin及类似物con-G(2.5,5,10,15nmol·kg-1,icv),con-G[S16Y]〗(15nmol·kg-1,icv),con-R(1-17)(15,30nmol·kg-1,icv),对照药美金胺(46.3μmol·kg-1,ip)以及艾芬地尔(1.25μmo·lkg-1,icv;25μmol·kg-1,ip)对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的跳跃次数及体重的影响。结果:与吗啡依赖组相比,icv15nmo·lkg-1con-G使吗啡依赖小鼠平均跳跃次数减少89.0%,并呈剂量依赖性(2.5-15nmo·lkg-1);icv15nmol·kg-1con-G[S16Y]〗可完全抑制吗啡依赖小鼠戒断跳跃。con-R(1-17)(15-30nmol·kg-1,icv)使吗啡依赖小鼠平均跳跃次数仅减少40.2%-58.3%。结论:con-G、con-G[S16Y]〗和con-R(1-17)对抑制小鼠的戒断症状非常有效。相对于con-R(1-17),con-G和con-G[S16Y]〗对小鼠的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更强,这是由于con-G、con-G[S16Y]〗对NMDA受体NR2B亚基的选择性更高。Conantokins及其类似物在抑制吗啡依赖方面很有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吗啡戒断大鼠前列腺指数和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用40只成年♂Wistar大鼠皮下定量递增注射吗啡5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d6停止注射吗啡,观察大鼠的戒断反应。自d7开始,除正常对照组和吗啡戒断组外,实验组每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补中益气汤(2.5,5,10ml·kg-1,ig)。5周后测定大鼠血清睾酮和雌激素水平;摘取前列腺,称体重及前列腺湿重,计算前列腺指数。结果:不同剂量的补中益气汤明显降低吗啡戒断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睾酮水平,有升高大鼠血清雌二醇的作用,中剂量(5ml·kg-1)和大剂量(10m·lkg-1)作用明显(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明显降低吗啡戒断大鼠前列腺指数,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明显降低吗啡戒断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有升高大鼠血清雌二醇的作用。补中益气汤抑制吗啡戒断大鼠前列腺组织增生的作用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对成瘾药物精神依赖性的影响。方法:用固定比强化方法使大鼠对可卡因(10·00mg·kg-1)形成稳定的辨别行为。以不同剂量的l-THP(0·63、1·25、2·50、5·00mg·kg-1)或甲基苯丙胺(MA)(0·03、0·06、0·13、0·25mg·kg-1)替代训练剂量的可卡因;以l-THP拮抗可卡因的泛化效应,并与D1和D2受体拮抗剂SCH23390和雷可必利的效应对照。结果:10·00mg·kg-1剂量的可卡因能使大鼠形成稳定的辨别行为;训练剂量的可卡因不能泛化本实验所使用的任何一种剂量的l-THP,但可泛化0·25mg·kg-1以上剂量的MA。SCH23390、雷可必利和l-THP均可显著减弱可卡因对MA的泛化效应。结论:在本实验系统中,可卡因可使大鼠形成稳定的辨别效应;可卡因能泛化MA;DA受体参与调控这种泛化效应,l-THP能显著降低可卡因泛化MA的效应表明它能降低MA精神依赖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下丘脑、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建立离体电化学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及纹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吗啡(5mg·kg-1)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孕酮(5mg·kg-1及20mg·kg-1)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诱导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诱导CPP形成时,下丘脑内NE水平明显升高(P<0.05),纹状体内NE、DA和HT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20mg·kg-1孕酮使纹状体内DA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孕酮对吗啡的CPP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纹状体内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