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8月采用前侧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8例(60髋)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同期采用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72例(92髋)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病程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评分系统(Harris hip score,HHS)、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根据X线片测量髋关节假体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并评价是否存在假体松动等迹象;采用VAS、HH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活动度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B组,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P=0.46)。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2~2.5年,平均2.2年;B组随访时间2~2.5年,平均2.1年。A组3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牵拉损伤,1例术后出现切口红肿渗液,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B组未出现神经损伤,所有伤口Ⅰ期愈合。A组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出现假体周围感染,予以早期清创灌洗+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感染逐渐控制;B组未见假体周围感染发生。复查X线片示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假体周围无明显透亮带,未见明显假体松动迹象发生。末次随访时两组髋臼外展角及髋臼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HH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A组髋关节屈伸活动度显著优于B组(P0.05),但两组VAS、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侧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优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微管丝敷料用于辅助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于右后肢制备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模型,并随机分为A、B、C 3组(n=12)。感染创面分别用负压微管丝敷料(A组)、壳聚糖溶液纱布(B组)、生理盐水纱布(C组)覆盖。每2天更换1次敷料。模型制备术后第1、14、21天行X线片检查;第21天大体观察创面情况后,取胫骨标本行微生物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第21天,各组创面按照James分级标准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3,P=0.156)。X线片检查示,第1天3组动物均无骨质破坏,组间X线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仅B组出现轻微骨质溶解改变,A、C组X线片评分低于B组(P0.05),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B、C组出现骨髓炎征象,明显骨质溶解改变,A组X线片评分低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1天,细菌培养检查示,A组骨组织内细菌含量明显少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组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B、C组可见骨质破坏,并见大量急性炎性细胞;A组Smeltzer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微管丝敷料可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辅助治疗,效果优于壳聚糖纱布和生理盐水纱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镜和开放手术两种方法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组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患者中,选取没有窦道形成,没有明显骨质感染、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并且能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13例13个膝。治疗前抽取关节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随机分成两组,A组6例关节镜下关节腔清创术,B组7例开放手术关节腔清创术,术后用敏感抗生素液持续闭式灌冼2~4周,待冲洗液变清后3~5天拔管。结果选取的两组病例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滑膜组织病理分析示炎性改变。13例患者经治疗后局部及全身症状、体征消失,血液和关节液检查结果正常,X线照片基本正常。13例患者平均随诊1.5年(6个月~3年),A组2例、B组1例术后3个月感染复发,均行关节镜清创术后感染治愈。B组1例术后半年感染复发,并出现明显的假体松动,施行清创及二期翻修术,术后感染治愈,无复发。A、B两组感染治愈率分别为66.7%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优良率100%,B组优良率为85.7%,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没有窦道形成,无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可找到敏感抗生素的患者,选择关节镜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关节功能恢复比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创伤小、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本院自2005-01—2015-09采用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46例(688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切口长度是否10 cm分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切口长度10 cm),将A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A1组切口长度≤10 cm)、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组(A2组),将B组分为2个亚组: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B1组)、常规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2组)。结果 A1组在切口长度(t=-47.153,P=0.002)、术中出血量(t=-2.537,P=0.014)、手术时间(t=-1.543,P=0.047)、输血量(t=-2.423,P=0.009)、住院时间(t=-1.744,P=0.041)方面均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引流量(t=-0.647,P=0.5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在切口长度(t=-20.427,P=0.013)、术中出血量(t=-1.849,P=0.021)、术后输血量(t=-2.253,P=0.003)方面均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引流量(t=0.239,P=0.810)和住院时间(t=-0.620,P=0.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相关功能均得到提升。结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患者具有手术指征、实行相应术式的适应证、相同的基础条件的前提基础下,较之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前者具有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输血较少、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在术者手术操作娴熟的前提下,若患者条件符合,小切口髋关节置换可以作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Qiu GX  Weng XS  Zhao D  Lin J  Jin J  Zhao H  Zhao 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78-1682
目的通过文献回顾以及病例观察比较活动衬垫型假体和固定衬垫型假体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中的早期应用情况。方法2003年2月至2004年10月共对94例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全部病例选用不保留后交叉韧带骨水泥型假体。A组(固定衬垫型假体)29例患者,30侧关节(20侧选用DePuy假体,10侧选用Centerpulse假体)。B组(活动衬垫型假体)65例患者,68侧关节,全部选用Centerpulse假体。A,B两组术前资料进行HSS评分、年龄、性别等可比性分析。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分别随访,进行HSS评分、患者满意度调查等评价。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所得HSS评分进行阶段统计学分析,所得P值分别为0.414,0.108,0.235,0.452,两组术后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A组,平均ROM为108°(95°~118°);B组,平均ROM为107°(90°~120°),两组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患者主诉4侧关节(13.7%)仍有疼痛,B组9侧关节(13.1%)主诉患肢仍有疼痛;A组90%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B组88%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本组研究结果尚未证实活动衬垫型假体相对于固定衬垫型假体在早期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和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45只肝硬化Wistar大鼠行2/3肝部分切除,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术前3 d治疗组(C组).手术当天起,B组给予腹腔注射异甘草酸镁(60mg·kg-1·d-1),A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C组在手术前3 d即给药(60 mg·kg-1·d-1).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2、7 d处死,检测肝功、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磷脂酶A2(PLA2)、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指数、肝再生率.结果 A组在术后第1天,BrdU标记指数及HGF均低于C组(分别t=2.831,3.427,均P<0.05),而PLA2高于B、C组(分别t=2.794,2.902,均P<0.05);在术后第2天A组BrdU标记指数均低于B、C组(分别t=2.736,3.083,均P<0.05),HGF水平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A2仍高于B、C组(分别t=2.794,2.902,均P<0.05);A组术后第1、2天ALT、AST、TP水平及肝再生率与B、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A组AST高于其他两组(A组与B组比较t=4.508,P<0.05;A组与C组比较t=2.967,P<0.05),TP水平及肝再生率则均低于B、C组(TP:A组与B组比较t=2.838,P<0.05;A组与C组比较t=2.743,P<0.05);肝再生率:(A组与B组比较t=3.316,P<0.05;A组与C组比较t=4.093,P<0.05),而BrdU标记指数、HGF、PLA2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第1天BrdU标记指数及HGF均低于C组(t=2.831,P<0.05;t=2.836,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可降低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转氨酶水平,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10年疗效,为临床选择TKA假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13例初次行TKA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7例采用活动平台假体(A组),66例采用固定平台假体(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膝关节内翻和屈曲畸形以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 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8.1±6.5)、(90.3±7.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6,P=0.099)。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10.2~12.3年,平均10.8年;B组随访时间10.2~12.6年,平均11.3年。A、B组分别有3例和4例行假体翻修,假体存活率分别为93.6%和93.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4)。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及WOMA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B组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和KSS评分优于A组(P0.05),术后1、3、10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及1、3年两组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0年A组WOMAC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37)。术后10年A、B组KS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7.2%和8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893)。结论采用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假体行TKA均能获得优良的中远期疗效,采用固定平台假体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早期康复效果更佳;活动平台假体可提供更好的远期WOMAC评分满意度,但要求更高的手术技巧和软组织平衡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经常需要输入大量术中及术后异体血,其危险性包括溶血反应、感染乙肝或丙肝、感染HIV或梅毒等.减少异体血输入的最常用方法是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该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的作用.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行双侧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其中26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A组),25例未用术中自体血回输(B组),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使用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使用量,术后1、3、7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 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330.7±122.7ml (100~557ml).术中异体血输入量在A组为661.5±437.3ml,B组为888.0±483.3ml(P=0.085).术后异体血输入量在A组为607.7±672.9ml,B组为328.0±423.8ml(P=0.082).两组之间术中和术后异体血总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1269.2±807.8ml,B组1216.0±706.9ml,P=0.804).两组之间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有统计学差异(P=0.020和P=0.013),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但不能减少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组配式全膝关节假体治疗中、重度外翻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因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排除轻度外翻膝及下肢解剖轴线明显异常者,根据手术方式及假体的不同分为A组:常规膝假体+延长杆TKA术;B组:髁限制假体+延长杆TKA术;C组:股骨髁上截骨+延长杆TKA术。通过测量股胫关节角,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关节功能和手术疗效。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 结果43例患者(59膝)均获得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16±3)个月;男12例14膝,女31例45膝;年龄平均(56.5±1.7)岁。其中A组19例(27膝),B组13例(18膝),C组11例(14膝),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各组患肢股胫关节角(t=22.544,20.221,12.841)、视觉模拟评分(t=17.979,16.398,13.962),膝关节功能评分(t=-35.159,-29.649,-25.410)较术前明显改善,各组手术前后疗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间手术前后患膝股胫关节角,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根据膝外翻畸形的病理特点和临床分型,灵活优化组配不同假体均能获得满意疗效,兼顾矫形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增加假体把持力和关节稳定性,对于关节外畸形行髁上截骨+生物延长杆固定是不错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验证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髋臼横韧带对减小髋臼应力集中、增强髋臼抗形变能力及维持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的意义。方法自2012-01—2015-01采集新鲜成年健康男性尸体髋关节(包含完整髋臼-关节囊-股骨头)8个,将标本随机分为2组:A组去除关节囊但保留髋臼横韧带,B组一并切除关节囊和髋臼横韧带。所有髋臼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要求打磨髋臼软骨面置入髋臼假体,然后对髋臼进行生物力学测量,得到其应变、位移、强度、刚度、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等力学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手术打磨后,A组在髋臼强度和刚度上皆优于B组。两向应力状态:A组横向应力(σθ)为(0.62±0.05)MPa,纵向应力(σφ)为(0.70±0.06)MPa;B组σθ为(0.83±0.07)MPa,σφ为(0.88±0.09)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组承载时应力均匀,应力集中小,B组则相反,易导致关节不稳定。刚度:A组为(160.26±14.32)N/mm,B组为(108.23±9.32)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组抗形变的能力也明显优于B组。在接触特性上A组平均压力均高于B组而负重面积也大故应力反而小于B组。结论保留髋臼横韧带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减小髋臼应力、削弱应力集中、维持髋臼强度和刚度及假体初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髋关节置换(TKA、THA)围手术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于术前、术后1、3、7、14d测定61例TKA、THA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男15例,女46例;年龄33~82岁,平均(63.62±10.75)岁。TKA手术36例,其中单侧TKA手术25例,19例使用止血带、6例不使用止血带;双侧同期TKA11例,均使用止血带。单侧THA手术25例。术前、术后7d下肢彩超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术前所有患者均未发现DVT,术后有1例单侧TKA发现右胫后静脉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测得患者术前、术后第1、3、7、14第测得的D-二聚体值分别为(0.39±0.41)、(2.18±1.72)、(0.85±0.39)、(1.32±0.85)、(1.38±0.97)μg/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873,P〈0.05)。术后第1天达最高峰。单侧TKA组与单侧T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6,P〈0.05),其中术后第1天单侧TKA组明显高于单侧THA组(t=2.251,P〈0.05);单侧TKA组与双侧T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44,P〈0.05),其中术后第7、14天单侧TKA组均明显低于双侧TKA组(t=2.832,P〈0.05;t=3.110,P〈0.05);单侧TKA止血带组与非止血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25,P〉0.05)。结论 TKA、THA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TKA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THA。双膝同期TKA术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单侧TK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MMC)对大鼠坐骨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充分显露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术中各组分别以棉片浸透生理盐水(A组,对照组)或0.1 mg/mL(B组)、0.3 mg/mL(C组)、0.5 mg/mL(D组)、0.7 mg/mL(E组)的MMC,包裹于暴露的坐骨神经周围5 min.术后3d通过斜板实验及足迹分析实验结果来评价坐骨神经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a)斜板试验:术后3d,各剂量MMC组及对照组斜板试验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足迹分析实验:术后3d,各剂量MMC组及对照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应用浓度不超过0.7mg/mL的MMC不会对大鼠坐骨神经的运动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7)在肾上腺皮质癌(A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石蜡封片标本48例,其中良性组20例,恶性组(ACC组)28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并分析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中TLR4和EGFL7的表达情况。结果TLR4在ACC组中呈高表达状态(20/28,71.43%),在良性组中阳性表达率较低(5/20,25.00%),ACC组与良性组之间TLR4的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EGFL7在A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29%(18/28),良性组中为20.00%(4/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LR4和EGFL7在ACC中阳性表达率较高,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分子标记物,有望为抗肿瘤靶向治疗在ACC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激活机制及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HIR)中肺损伤的意义。方法:用野生型小鼠C3h/Heouj和TLR4缺失小鼠C3h/Hej建立HIR动物模型。于再灌注1,6,12h后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获取肺泡巨噬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4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的浓度,并进行肺组织学评分。结果:C3h/Heouj组HIR缺血再灌后各时点肺泡巨噬细胞TLR2/4mRNA表达升高,TLR2mRNA表达持续升高,TLR4mRNA6h达到最高值。同时C3h/Heouj组HIR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水平明显升高,肺损伤加重,肺组织湿干重比值持续升高,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持续增加(P<0.05)。C3h/Hej组HIR后TLR2mRNA表达仅轻度升高,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水平低于C3h/Heouj组(P<0.05),肺损伤轻于C3h/Heouj组(P<0.05)。结论:HIR可致肺泡巨噬细胞表面TLR4的激活,可上调TLR2的表达,从而可加重HIR时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前后血清炎性指标IL-6的变化规律,结合CRP、ESR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三者的变化异同,并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04月本组204例初次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d、2d、3d及5d时对患者的血清IL-6,术前、术后1d、3d及5d时患者的血清CRP、ESR进行检测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测量数据显示,所有患者的血清IL-6、CRP、ESR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血清IL-6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2d达到高峰,术后2d开始下降,5d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术后1、2及3d的IL-6均高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t1d=11.24,t2d=10.83,t3d=2.63,P〈0.05);术后5d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5d=0.47,P〉0.05)。CRP在关节置换后2~3d达到高峰,随后回落,但第5天时未回落到术前水平。ESR在关节置换后4~5d达到高峰,随后回落,但5d时未回落到术前水平。结果 IL-6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呈现一定变化规律,先迅速升高后快速下降,变化速度最快,恢复到正常值的速度也快,比CRP及ESR更敏感。结论 IL-6、CRP、ESR三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人工关节周围感染的早期诊断率。患者术前髋、膝关节血清IL-6有统计学差异,可能与关节的自身生理结构导致的关节炎机制不同或者髋、膝关节IL-6的受体表达方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出血的相对更有效的患肢体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9/5至2012/7/15入住本组并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分三组。A组(68例):患肢髋关节及膝关节伸直位;B组(65例):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屈曲70°;C组(73例):患肢髋关节屈曲抬高45°,膝关节伸直位。试验干预于术后12h终止,术后3组均放置负压引流袋24h,比较各组24h引流量及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差值,并对比术后5天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24h引流量:A组为(424.76±59.11)ml,B组为(403.71±56.26)ml,C组为(404.15±51.89)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Hb差值:A组为(33.09±7.03)g/L,B组为(29.92±5.33)g/L,C组为(30.68±6.28)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5d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d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屈髋位与髋关节伸直位相比可减少TKA术后出血量;相同屈髋角度时,屈膝70°位和直腿抬高位对减少TKA术后出血的作用相同。同时鉴于大角度屈膝时对切口的不良影响,作者推荐术后将患肢直腿抬高以减少TKA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2、4基因及其信号传导通路上的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表达水平在胸腺肽α1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5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8例)和治疗组(胸腺肽α1治疗,2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3、7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TLR4和MyD88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的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的28 d病死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vs 35.7%,P=0.310)。治疗组的患者单核细胞TLR2、TLR4和MyD88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上升,而对照组未见该规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第3天时治疗组的TLR2(2.31±0.79 vs 1.83±0.51)、TLR4基因表达增高(7.31±0.79 vs 6.55±0.92);第7天时治疗组TLR2(2.75±1.17 vs 1.63±0.36)、TLR4(7.75±1.03 vs 6.39±0.72)和MyD88(4.26±0.77 vs 3.77±0.68)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胸腺肽α1在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过程中可以上调患者单核细胞的TLR2、4和MyD88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与肛门括约肌损伤的相关性,将术后切除痔核中含有肌纤维组织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不含肌纤维组织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天的肛门疼痛程度、肛缘水肿程度及肛门括约功能。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第1、3、5天肛门疼痛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肛门疼痛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肛缘水肿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7天肛缘水肿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肛门括约功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肛门括约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干扰素γ(IFN-γ)应用于大鼠创面,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成纤维细胞数目,分析IFN—γ对Smad7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27只,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实验分成A、B、C、D、E共5组,每组25只。A组为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B组为IFN—γ 500U/ml溶剂剂量组,C组为IFN—γ 1000U/ml溶剂剂量组,D组为2000U/ml溶剂剂量组,E组为空白组,正常对照组2只,为未损伤的正常大鼠。分别于创伤第3、7、10、14、21日随机选取各组5只大鼠采用过量麻醉处死,剪取创面肉芽组织,分别行HE常规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新生肉芽组织厚度、计数成纤维细胞数。行免疫组化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肉芽组织中Smad7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时间点A、B组肉芽组织厚度较C、D组致密且厚(P〈0.001),E组肉芽组织厚度介于A、B组和C、D组之间,(P〈0.05);200倍光镜下,目测计数成纤维细胞,伤后第3、21天,各组别成纤维细胞数量无差异(P〉0.05),伤后第7、10、14天,A、B组成纤维细胞数量比C、D、E组明显增多(P〈0.001);通过图像分析检测Smad7平均灰度和平均光密度。Smad7在伤后第3天、第14天表达较强,在C、D组中各时相的表达强于A、B、E组(P〈0.001),但c组和D组、A组和B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γ(IFN—γ)可使新生肉芽组织生长缓慢、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延长创面愈合时间,并可使大鼠皮肤创面中Smad7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L3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损伤局部软组织NOS活性及NO含量与软组织损伤程度的关系,并观察针刀干预后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氨基胍组、针刀组,每组32只。建立L3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造模后14d,对造模局部软组织的硬结和条索状物无菌条件下用一次性针刀行纵行切割3刀,横行切割1刀,随即出针刀。氨基胍组从造模14d开始,按50mg/kg剂量经腹膜内给药,2次/d,直至处死前一天为止。通过针刀、氨基胍干预后在1、3、7、14d检测各组L3横突周围软组织NOS活性、NO含量及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模型组iNOS活性及NO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升高(F=522.860,P〈0.01),针刀组、AG组比模型组明显降低(FiNOS=28.894,P〈0.01),且各组iNOS活性及NO含量与损伤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程度相一致。②模型组、针刀组eNOS阳性表达增强,7d达到峰值,针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NOS=3.454,P〈0.05)。③模型组、氨基胍组、针刀组nNOS阳性表达较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nNOS=0.962,P〉0.05)。结论:针刀干预后可明显抑制高浓度NO的生成,减轻损伤软组织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改善微循环,防止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