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冬梅  姚怀荣 《吉林医学》2008,29(12):1007-1008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气道护理和呼吸机管理,是监护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5月间监护室收治的1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气道护理和呼吸机管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萍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116-116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介入器械不断改进,先人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深受病人欢迎。我院从2006年11月到2008年9月期间收治的18例患儿经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11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 《海南医学》2011,22(4):150-151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特点。方法对111例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术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包括术前访视、了解病情,术中严密监护、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结果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默契、技术娴熟,既加快了手术进度,减轻了患儿痛苦,又缩短了接触放射源的时间。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提高介入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恢复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婴儿或新生儿,病理改变多种多样,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为多种畸形组合[1],这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娴熟配合等护理环节有更高要求.2010年至2011年我院共完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68例,其中复杂性先心病3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前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特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通过对6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者的观察,总结了心理、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 介入治疗62例,成功62例,成功率100%.结论 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先心病有效的、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多采用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已逐年提高,因此术后护理成为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孙义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1019-1020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其发病率为0.7%~0.8%,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达15万左右,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房间隔缺损(V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开胸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性的心脏导管术操作技术日趋成熟,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ASD)、VSD和PDA的多种器械已经问世,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我院应用国产新型ASD、[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畸形。由于生殖器畸形,功能障碍,排尿形态改变,使患儿羞怯、孤独、自卑、人格不完整。父母焦虑、担忧、哀怨、家庭生活不愉快,并对手术效果、尤其是对术后生殖器发育、形态完美期望过高,从而造成巨大心理压力。我科自1994年7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167例该病患儿。  相似文献   

9.
王璐璐  王晓晶  付婷 《吉林医学》2009,30(18):2112-2112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人在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的心脏。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外,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我国每年约有15万新生儿患此病。随着人们对介入治疗认识的提高及其治疗方法的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较成熟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到2015年在我院行手术确诊的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7例,所有患者术前1个月均经多层螺旋CT和心脏超声(Ultrasound,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心脏畸形确诊率的差异。结果 27例患者共有心脏部分畸形41处,MSCT的确诊率为(39处,95.12%)与US确诊率(40处,97.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6);患者共有大血管部分畸形35处,MSCT确诊率(34处,97.14%)高于US确诊率(27处,77.1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患者共有心脏和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35处,MSCT确诊率(34处,97.14%)高于US确诊率(25处,71.4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37,P=0.003);所有患者共有心脏畸形111处,MSCT确诊率(107处,96.40%)高于US确诊率(92处,82.8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3,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心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1.
介入治疗以其具有不开胸、创伤小、相对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实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96例,均获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贺景云  邱桂华  周俊娣  杜芳 《西部医学》2012,24(5):998-999,100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99例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术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包括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术前访视、了解病情,术中严密监护,密切配合,术后精心细致的护理。结果本组99例均获成功,成功率100%。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术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提高介入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艳杰  梁丽梅 《吉林医学》2005,26(7):733-734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鲁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闲、心内膜垫缺损等。在小儿中以室间隔缺损较多见,约占小儿先心病的50%。室间隔缺损是左右心室之间存在异常交通,引起心室内左向右分流,产生血液动力学紊乱。我院已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实施手术八十多例,效果满意。现将我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规范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全面全程的护理和观察。结果严密、细致的术前护理、术中监测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是预防、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结论规范、合理的护理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36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62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提示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充分引流,密切观察,有效的镇痛能使患儿早期拔管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术后引流管的成功护理是患儿早日康复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桂花 《湖南医学》2001,18(6):478-47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测和护理经验,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儿康复。方法:对58例入住心脏外科的小儿先心病患儿,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监测、气管插管及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全方位心理干预。结果:本组术后1例肺不张,1例发生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全部病例于术后10~15 d痊愈出院。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患儿康复的基础和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法乐氏四联症(F4)术后常需呼吸机辅助呼吸(机械通气),由于小儿呼吸道生理、解剖等特点,术后机械通气及护理有其独特性。本文对我院2000~2001年收治的5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型。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中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及动脉导管未闭。早期手术治疗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及身心发展。笔者通过参加2003年12月-2004年8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计90例的手术配合,根据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特殊性。总结出手术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