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癌腹腔内游离癌细胞与预后:附10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2.
单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是目前胃癌研究的热点,其预后较差。腹腔游离癌细胞可能是在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显示,胃癌T分期、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组织学低分化、革囊胃、食管胃结合部癌以及手术操作等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目前,腹腔游离癌细胞的获取主要通过诊断性腹腔镜联合腹腔灌洗,细胞...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变化,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间63例腹腔镜、61例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腹腔灌洗液,分别运用细胞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和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变化,观察胃浆膜受侵面积与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腹腔灌洗液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为25.4%,与开腹组(2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率为41.3%,与开腹组(40.3%)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前、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均为阳性的病例,其浆膜平均受侵面积为(16.2±2.2)cm2,而术前、术后游离癌细胞均为阴性的病例,其浆膜平均受侵面积为(5.3±0.8)cm2,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与浆膜受侵面积呈正相关(R2=0.874,P=0.000).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MACS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游离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癌腹腔微转移情况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手术中切除肿瘤前收集腹腔冲洗液,采用磁激活细胞分离术(MACS)对不同病理分期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癌细胞进行富集并检测。分别标记带磁珠的细胞角蛋白(CK)抗体,经磁柱富集CK^+上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含量,并比较胃癌组与胃平滑肌瘤组(对照组)以及胃癌不同分期之间、磁富集前后CK^+上皮细胞含量的差异。结果 在未经MACS富集的标本中较少发现CK^+ CD45^-细胞;在富集后的标本中其含量在胃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41/50,1/10,P〈0.001);pTNM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0.67%,3.42%,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MACS能有效地富集上皮来源细胞,提高上皮源细胞的检出率,并能反映腹腔游离癌细胞数量;上皮细胞数量与胃癌的存在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其有利于判断肿瘤转移和预后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腹腔游离癌细胞中分离胃癌干细胞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5例胃癌患者,术中发现有腹膜转移5例,无腹膜转移3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腔灌洗液中CD44和CK20的表达,并比较有、无腹膜转移两组之间差别是否有差异。结果:⑴有、无腹膜转移组之间腹腔游离癌细胞中CD44+CK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⑵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8%,胃癌组织中CD44阳性表达率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有关;该两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从胃癌腹腔灌洗液游离癌细胞中分离胃癌干细胞是可行的,这种可行性为人胃癌干细胞的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制定胃癌腹膜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监测与腹腔灌注化疗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测定对术后温热灌注化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102例胃癌患者在术中于探查前,关腹前和灌洗化疗后的腹腔液作游离癌细胞检查。结果:探查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36.3%(37/102),关腹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52.9%(54/102),腹腔热灌注化疗后有31例找到变性坏死的游离癌细胞,其有效率达57.4%(31/54),游离癌细胞检出阳性率与肿浸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胃癌患者腹腔内有游离癌细胞存在,且具有较高活性,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刺激可增加癌细胞的脱落,因此术中采取无瘤技术和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是必要的,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杀伤癌细胞,所以对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应进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8.
胃癌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出及灭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癌细胞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灭活、双路化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开腹后观察原发灶生物学特征 (浆膜受侵范围、形态分型、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转移 ) ,冲洗、涂片镜检癌细胞 ,阳性者行高温腹腔灌洗 ,术后次日行腹腔温热化疗及静脉化疗。对照组只行静脉化疗。结果 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 37.5 8% (5 6 /149) ,灭活率达 10 0 % ,5年生存率为 12 .5 % (7/5 6 )。对照组 5年生存率为 2 .5 % (1/40 )。结论 胃癌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必须行灭活处理 ,早期腹腔温热化疗 ,对提高术后 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胃癌腹腔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7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腹腔冲洗液中游离胃癌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中Cx4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腹腔脱落胃癌细胞Cx4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x43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25/75)和100%(7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脱落胃癌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8.6%(29/75),脱落胃癌细胞Cx43阳性表达率为72.4%(21/29),显著高于原发胃癌组织(P<0.01).腹腔脱落胃癌细胞Cx4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结论 Cx43基因可能参与了胃癌腹膜转移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耐药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 方法:采用逐步递增L-OHP浓度持续体外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建立L-OHP耐药细胞系SGC-7901/L-OHP;通过形态学、群体倍增时间、药物敏感性检测确定SGC-7901/L-OHP成功建立;比较SGC-7901/L-OHP细胞与亲代细胞EMT相关标记物N-cadherin和E-cadherin表达差异。 结果:经6个月诱导,L-OHP耐药细胞系SGC-7901/L-OHP成功建立,表现为该细胞的形态由上皮表型转变为间质样细胞表型;群体倍增时间较亲代细胞明显延长(P<0.05);L-OHP的IC50为亲代细胞的9.7倍。与亲代细胞SGC-790比较,SGC-7901/L-OHP细胞中N-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EMT可能是人胃癌细胞对L-OHP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胃癌新TNM分期与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ang Z  Xu H  Wang S  Che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493-495
目的 分析胃癌新TNM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比分析 334例胃癌患者新、旧TNM分期中区域淋巴结转移 (pN)分级与患者预后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 结果 旧pN分级中pN1组术后 5年生存率为 49 6 % ,pN2 组为 33 5 % ,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新pN分级中pN1组术后 5年生存率为 48 5 % ,pN2 组为 2 4 1% ,pN3 组为 5 6 %。 3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新pN分级与患者胃癌的浸润深度、大体类型、浆膜分型和生长方式相关 (P <0 0 1) ;COX模型分析表明新pN分级是反映胃癌预后最主要的独立指标。 结论 与旧TNM分期相比 ,新TNM分期系统是估计胃癌预后更为合理的指标 ,并且较旧分期更简单、客观 ,具可重复性 ,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家族遗传性胃癌和伴胃癌家族史和肿瘤家族史胃癌及散发性胃癌的E-cd的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情况,探讨E-cd与我国家族遗传性胃癌家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符合ICG-HGC诊断标准的家族性遗传性胃癌8例和伴胃癌家族史胃癌的30例,伴肿瘤家族史胃癌的30例,散发性胃癌20例的E-cd蛋白表达情况及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家族性胃癌发生的分τ遗传学基础。结果E-cd在各组胃癌中表达均下调,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家族性遗传性胃癌中E-cd表达下调与其他胃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各组中均不同程度发生E-cd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家族遗传性胃癌、伴胃癌家族史胃癌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d蛋白表达抑制在胃癌中较常见 且在家族遗传性胃癌组降低最明显,同时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E-cd基因表达下调的重要原因 E-cd基因可能是家族遗传性胃癌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Survival rates after curative gastrectom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mong 238 patients in whom the cancer was invading the serosa were compared with 283 patients without serosal invasion. Generalized Wilcoxon estimates for 5-year survival rate were 47.1 per cent for patients exhibiting serosal invasion and 75.9 per cent for patients without serosal invasion. The frequency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creased proportionately with the extent of serosal invasion: 18.4 per cent in cases of S0; 53.8 per cent in cases of S1; 80.0 per cent in cases of S2; and 91.4 per cent in cases of S3. The higher the aggregate total of S (serosal invasion) and n (lymph node metastasis) factors, the lower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n addition, patients with serosal invasion had a propensity for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of cancer cells; the percentage of cases with intraperitoneal free cancer cells increased with the extent of serosal invasion.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when cancer infiltration proceeded to the deeper layers and was accompanied by nodal metastasis, cancerous invasion of the perinodal fatty tissue was frequently evident. Therefore, unfavourable prognosis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serosal invasion may be largely dependent on whether or not the cancer has invaded the peritoneal cavity and the perinodal fatty tissue.  相似文献   

15.
胃癌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而淋巴转移是导致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与其特异性的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结合能够促进淋巴管生成,并促进淋巴管转移,并且与肿瘤的淋巴管密度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于胃癌的淋巴管的研究正在开展,本文就胃癌淋巴管生成机制、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管密度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此项研究的临床意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与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检测方法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1例胃癌患者进行了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高中分化腺癌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组,高中分化腺癌与低分化腺癌之间,高中分化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之间,低分化腺癌与黏液腺癌之间,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之间,凋亡指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分化差的胃癌细胞有逃避细胞凋亡的机制。细胞凋亡受抑制可能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高中分化腺癌的凋亡指数高于低分化腺癌,这可能是高中分化腺癌生长较缓慢,预后较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胃癌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有关,表观遗传学改变特别是DNA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且DNA甲基化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评估预后、治疗等临床应用方面,有着广阔前景。笔者主要就DNA甲基化和胃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居民饮食习惯与胃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122例胃癌新发病例和122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常食用成品食物及火烤食物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OR分别为4.852、1.721,P0.05、P0.01),而经常吃早餐、常吃水果、大蒜,喝牛奶为胃癌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0.383、0.327、0.558、0.492,均P0.01)。结论新疆地区居民饮食习惯与胃癌密切相关,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降低胃癌发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