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筋骨并举”思想指导推拿联合功法锻炼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骶髂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筋骨并举”思想指导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功法锻炼。推拿治疗每周6次,功法锻炼隔日一次,治疗2 w,观察疗效。采用肌骨超声评价肌肉厚度、血流量变化情况,采用VAS、ODI分别评价疼痛和功能受限程度。结果 肌骨超声提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患侧与健侧间的臀大肌及背阔肌下段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肉厚度均较治疗前无变化。治疗后,治疗组骶髂关节处患侧血流量下降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VAS、ODI评分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筋骨并举”思想指导的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能减轻疼痛、改善功能障碍,联合功法锻炼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脂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调脂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2组均以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DL-C)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脂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肾病综合征风水相搏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照组则只给予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尿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尿蛋白水平积分显著下降(治疗前2.60±1.818,治疗后0.44±0.837)分,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肾病综合征风水相搏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牵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4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牵引治疗。治疗组112例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112例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湿热敷治疗,2组均治疗30 d。2组治疗前及治疗15、30 d后分别进行腰腿痛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15、30 d后和对照组治疗30 d后腰痛问卷(RMQ)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RMQ、VAS评分较对照组同期减少(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和对照组治疗30 d后腹肌耐力、背肌耐力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强(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腹肌耐力、背肌耐力较对照组同期增强(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和对照组治疗30 d后腰椎前屈、腰椎后伸角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大(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腰椎前屈、腰椎后伸角度较对照组同期增大(P<0.05,P<0.01)。治疗组治疗15、30 d后和对照组治疗30 d后步行能力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治疗组治疗30 d后步行能力较对照组同期提高(P<0.05)。结论牵引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LDH患者可明显缓解腰腿痛,改善运动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利培酮治疗脑卒中后幻觉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98例脑卒中后幻觉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治疗,治疗组给予针灸联合口服利培酮片治疗,疗程3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7.76%;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化等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记忆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5-HT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血浆5-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联合利培酮片治疗脑卒中后幻觉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浆5-HT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12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按数字法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 结果: ① 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2.8±1.2)d短于对照组(3.9±1.1)d,P<0.01;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2.1±1.0)d短于对照组(2.9±1.2)d,P<0.01。②体温疗效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85.2%,咽痛疗效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P<0.05。③治疗7 d后两组患儿其伴随症状比较,治疗组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有效率均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复方蓼大青叶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证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故可作为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证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丹地泄浊汤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60例,分为单纯治疗组(单纯西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组(西药加丹地泄浊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单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及血肌酐无明显变化。结论 丹地泄浊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能提高疗效,缓解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敷散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髌骨软化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采用热敷散外敷膝关节联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凝胶外涂膝关节联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及停药1个月随访时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变化,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治疗前、治疗4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以及停药1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以及停药1个月随访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停药1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8周后(P<0.05),治疗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治疗8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明显低于治疗8周后(P<0.05)。结论:热敷散外敷联合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髌骨软化症可明显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中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且停药后复发趋势不明显,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西黄胶囊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本院就诊的80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iv给予白蛋白紫杉醇,21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6粒/次的西黄胶囊,每日2次,21 d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评估两组的卡氏(KP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对照组为60.0%,治疗组为75.0%;疾病控制率(CBR)对照组为77.5%,治疗组为87.5%,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后治疗组的KPS评分和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记物CA-153、CEA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给予西黄胶囊和白蛋白紫杉醇联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5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加味知柏地黄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98例伴有阴虚内热证的活动期S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给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知柏地黄汤,随辨证加减,1剂/d,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清补体C3,C4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及激素用量。 结果: 治疗后8,12周治疗组SLEDAI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对照组C3及C4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变化不明显;两组治疗后CI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每日强的松用量及使用总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采用加减知柏地黄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活动期SLE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雷公藤合剂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效果及对预后营养指数(PNI)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要求的64例pSS患者随机分为用雷公藤合剂治疗的治疗组及用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的对照组,治疗12 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ALB、LY、PNI、ESR、CRP、IgG、IL-1β、TNF-α、ESSPRI。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ALB、PNI较治疗前无差异,两组的LY及治疗组的ALB、PNI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ESR、CRP、IgG、IL-1β、TNF-α、ESSPR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治疗组治疗后的ESSPRI与ALB、LY、PNI呈负相关(P<0.05)。结论 雷公藤合剂能降低急性炎症指标,提升营养状况,调节免疫,降低ESSPRI,减轻症状及改善预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华兰  李建华  刘静 《陕西中医》2008,29(5):593-594
目的:观察点拨五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点拨五步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牵引和常规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P>0.05<0.10。结论:点拨五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颊针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除经期外隔日1次;治疗组予颊针治疗,除经期外每3日1次。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 d、4周、8周后乳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全身伴随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各时期2组患者乳房疼痛VAS评分、全身伴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各时期2组患者乳房肿块平均最大直径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颊针治疗能够显著缓解乳腺增生症患者乳房疼痛情况并改善全身伴随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阙穴外敷消肿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消肿散神阙穴外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腹水量分度、腹胀程度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腹水量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腹水量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腹胀程度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腹胀程度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肝功能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肝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阙穴外敷消肿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满意,可显著减少腹水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银纠正汤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风热证)的临床观察及疗程报道。方法:108例周围性面瘫(风热证)患者随机按数字表分为针灸组和治疗组各54例。针灸组采用针刺穴位治疗,1次/d,每周休息1 d;治疗组在针灸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银纠正汤内服治疗,1剂/d,分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社会生活功能(FDIS),面神经功能分级(H-B)量表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针灸组的75.93%(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0%,针灸组为24.07%,治疗组优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第2周治疗组治愈例数多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FDIP量表评分高于针灸组(P<0.05),FDIS评分较低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B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较均低于针灸组(P<0.05)。结论: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双银纠正汤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风热型)能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缩短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徐氏醒脾开胃方对餐后不适综合征湿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湿浊中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徐氏醒脾开胃方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2组均于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同时选取治疗组20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SP、CGRP的水平,并与医院体检中心随机选取的体检结果正常者20例作对照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健康对照组血清S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前,而血清CG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徐氏醒脾开胃方可显著改善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SP、CGRP的水平可能是徐氏醒脾开胃方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可能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 方法: 将110例成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醒脑静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脱水降颅压、神经营养及辅助康复等处理;醒脑静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 d。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3,7天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 GC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定两组神经缺失功能状况,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静治疗组治疗第7天时GCS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3天和第7天时,醒脑静治疗组血清hs-CRP含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7天时,醒脑静治疗组血清NS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且未发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可发挥积极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4周  结果: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为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力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的腰椎前屈力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JOA和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李怡良  项南  唐素敏  王志文  高胜利  王惠 《中草药》2020,51(21):5431-5435
目的 探讨腰痛宁胶囊联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腰痛宁胶囊口服并联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联合雷火灸治疗。对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痛宁胶囊口服联合雷火灸治疗LDH临床疗果肯定,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日常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结合化瘀降浊方沐足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4例脾肾两虚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和化瘀降浊方沐足,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肾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9%;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肾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益气清利化瘀方内服结合化瘀降浊方沐足可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