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气疗法是医院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病人使用的湿化瓶系统污染,就极易引起院内感染,湿化瓶系统包括氧流量管、过滤管、氧气连接管、湿化瓶.本院自2008年以来对湿化瓶系统的消毒与保存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菊芳  李红 《护理研究》2006,20(9):2506-2506
氧气湿化瓶是吸氧过程中湿化氧气必不可少的装置,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许多病人需要频繁或长时间使用氧气湿化瓶吸氧,潮湿的氧气湿化瓶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旦氧气湿化液被污染,氧气湿化液中生长的细菌可以在氧气湿化过程中,形成微小的颗粒状气溶胶随氧气喷出而吸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感染,由此引起的院内感染也越来越多,有关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也多有报道,但是,氧气湿化瓶其内芯污染所造成的医院感染报道很少,因此,了解氧气湿化瓶及内芯的医院感染情况与探讨其管理对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李菊芳  李红 《护理研究》2006,20(27):2506-2506
氧气湿化瓶是吸氧过程中湿化氧气必不可少的装置,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许多病人需要频繁或长时间使用氧气湿化瓶吸氧,潮湿的氧气湿化瓶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旦氧气湿化液被污染,氧气湿化液中生长的细菌可以在氧气湿化过程中,形成微小的颗粒状气溶胶随氧气喷出而吸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感染,由此引起的院内感染也越来越多,有关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也多有报道[1],但是,氧气湿化瓶其内芯污染所造成的医院感染报道很少,因此,了解氧气湿化瓶及内芯的医院感染情况与探讨其管理对策势在必行。2004年通过对我院22个科室有关氧气湿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以防止氧气湿化瓶污染,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方法:统一收集处理院内的氧气湿化瓶,分别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及改进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对比分析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两种氧气湿化瓶消毒方式均能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后第7天检测对照组合格率53.33%,观察组合格率为98.3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增加物理烘干及采用无纺布包装,能够增强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延长存放时间,对减少氧气湿化瓶污染,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床用氧气湿化瓶新的消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减少由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全院临床各科室的氧气湿化瓶用环氧乙烷(37℃)进行低温消毒灭菌处理。结论:通过采用环氧乙烷(37℃)进行低温消毒灭菌处理氧气湿化瓶,能有效防止因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是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氧气湿化装置的抗菌效果.方法:将120例氧疗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使用传统塑料氧气湿化瓶,B组使用YYX-B8型一次性入水式氧气湿化装置,C组使用OT-M Ⅱ型水凝胶式氧气温化装置.使用后分别对三组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对氧气湿化装置的抗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C组氧气湿化装置污染率低于B组(P<0.05).B组氧气湿化装置污染率低于A组(P<0.05).结论:OT-MⅡ型氧气湿化装置抗菌效果最好,其次为YYX-B8型氧气湿化装置,此两种氧气湿化装置在降低院内感染、减少护理工作量等方面优于传统塑料氧气湿化瓶.  相似文献   

7.
李莼  刘立捷 《护理研究》2008,22(10):2696-2696
氧气吸入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输氧湿化液的污染与医源性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传统的氧气湿化装置加大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汪涛等一。。对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进行细菌学检测发现,40%的氧气湿化瓶均不同程度被污染。研究表明:在传统的氧气湿化装置非一次性使用前提下,以蒸馏水或生理盐水为湿化液,湿化液应最长不超过8h更换1次.氧气经通气管产生水泡发出响声大,常影响病人睡眠,而且氧流量越大,响声越明显。现将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明的一种新型氧气湿化通路装置介绍给护理人员,它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氧气湿化装置所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氧疗是医院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随着氧疗的应用,因氧疗而引起的院内感染也随之增多,有研究认为随着一次性输氧管的使用,输氧管道污染的关键是湿化瓶,湿化瓶污染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1].针对氧气湿化瓶的清洁消毒和保存,《消毒技术规范》规定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清水冲洗、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9.
护理管理学     
072763氧气湿化液污染引起肺部感染菌群调查/刘金昧…//护理研究.-2007,21(7).-1816~1817取ICU病房氧气湿化瓶37个,对正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液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37例ICU病人下呼吸道痰液行细菌培养,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37瓶湿化液细菌培养29瓶阳性,共检出15种69株细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7.97%),22例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其细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12例痰培养与湿化液所分离的细菌一致。提示: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是造成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病源之一,对湿化液的定期更换和彻底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表2参10(原…  相似文献   

10.
吸氧过程中的污染是一个多方位的系统性问题,目前仍广泛使用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但因蒸馏水本身不具备消毒、抑菌作用,在潮湿温暖环境下又极易使细菌生长繁殖,所以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氧气湿化液。而有关氧气湿化瓶及其内芯污染引起的院内感染正成为国内外护理专家积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氧气湿化瓶是氧气吸入治疗的重要装置,氧疗时湿化瓶中的湿化液可湿化氧气,减少了干燥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还可提高氧疗效果和病人的舒适度。但氧气湿化瓶的污染可导致湿化液污染,被污染的湿化液会产生带细菌的气溶胶随氧气吸入至病人的呼吸道,成为呼吸道感染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以前医院临床各科室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均为分散式管理,由各科室护士将使用过的氧气湿化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与普通蒸馏水氧气湿化液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试验组采用YYX型一次性吸氧管(含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吸入,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瓶添加蒸馏水氧气湿化液吸入,此方法严格按照规定消毒。比较两组湿化液污染情况及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湿化液污染率及患者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ε-聚赖氨酸氧气湿化液可降低湿化液的污染,减少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上人们往往只是重视氧气湿化瓶的消毒更换,却忽视了湿化瓶装置的整体性,由流量表、管芯、湿化瓶、湿化液组成的湿化瓶装置是一个整体,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被污染就有可能造成感染,危害患者的健康.笔者将从引起氧气湿化瓶装置各环节污染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做综述,现报道如下. 湿化瓶装置污染的常见因素 1.湿化瓶装置清洁消毒不规范. 2.湿化瓶装置细菌污染.(1)湿化瓶装置使用时间过长.(2)湿化液选择和贮存不当.(3)操作中污染.  相似文献   

14.
医用氧气湿化瓶消毒保存方法改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氧气湿化瓶的消毒管理是防止医院感染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据有关资料表明,氧气湿化瓶装置污染率为79.45%,且氧气湿化瓶污染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为防止因氧气湿化瓶污染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的消毒及保存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方玲  陈瑛 《护理研究》2012,26(2):99
氧气湿化瓶是病人吸氧时常用的一种医疗设备,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每天需要更换消毒,需要湿化瓶的数量很多.为预防医院感染,使用后的湿化瓶需浸泡消毒取出后用纯净水冲洗后干燥保存.湿化瓶消毒后常规干燥方法存在花费时间长而不能满足治疗需要和干燥过程中易再次污染等问题.多年来,我们用干衣机代替烘箱用于氧气湿化瓶的干燥,操作简便,仅需15 min~20 min即可完全干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氧气湿化瓶是医院输氧装置的一部分,文献报道,氧气湿化瓶污染是造成医院肺部感染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其污染率高达60%~80%。《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消毒,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无菌水,用毕需消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湿化瓶滤芯使用时间与湿化液污染的关系,确定湿化瓶滤芯使用时间,为防止其引起的院内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减少供氧致病菌,降低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目的.方法 在无菌操作下,通过采集长期吸氧的住院病人在不同时间段使用的湿化液,利用实验室方法观察每个时间段湿化液有无致病菌生长及细菌总菌落数是否超标.结果 污染的菌种有十个,主要以棒状杆菌、奈瑟杆菌为主.湿化液带菌率与滤芯污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湿化液带菌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第1天不合格率达51.28%,滤芯连续使用第7天时的湿化液不合格率高达100%.结论 湿化瓶滤芯增加了湿化液污染机会,建议使用1d即行更换.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氧气湿化瓶的临床应用效果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文献中记载氧气湿化瓶液体及管道受细菌污染日益增多,[1]每毫升细菌含量可>2万个/ml,致病菌检出率出高可达20%。[2]这无疑是给吸氧病人造成感染的潜在因素和导致院内感染的途径。自1996年3月,我院在临床推广使用了一次性氧气湿化瓶,现作报告...  相似文献   

19.
综述氧气湿化液的作用、污染状况、引起氧气湿化液污染的相关因素及湿化液的选择,做好环节管理的应对措施,降低因氧气湿化液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要经过消毒、冲洗、干燥、保存4个环节,任何环节操作不当都将引起湿化瓶的再污染,一旦污染重新消毒不但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消毒成本,甚至导致病人呼吸道感染.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消毒晾干后的氧气湿化瓶应密封保存备用,但没有明确指出包装材料类型和具体方法.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医用瓶口贴的口径与小口氧气湿化瓶的口径大小适宜,适合密封保存消毒干燥后备用的小口氧气湿化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