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治疗痤疮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近 10年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文献 ,归纳为内治疗法、外治疗法、内外合治及针灸疗法四个方面 ,认为内外合治能缩短疗程 ,提高疗效 ,是今后中医治疗痤疮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35篇。  相似文献   

2.
本文据近5年的临床报道,从中药面膜、中药外熏、敷贴疗法、耳穴疗法、刺络放血疗法5个方面,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进行综述,总结出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具有方法多样、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初起皮疹为芝麻到绿豆大小与肤色相同或红色,顶端日渐呈现黑头可挤压出黄色粉渣,严重的痤疮治愈后可遗留凹陷性疤痕.现将中医治疗痤疮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痤疮,祖国医学谓之“痤”或“痤痱”,俗称“酒刺”,本病多发生于青年男女的颜面及胸背部,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均不满意。近年来,国内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痤疮,效果较好。兹将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早在《内经》已有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外科启  相似文献   

5.
痤疮,相当于祖国医学中的“痤”或“痤痨”,又有谓之“肺风粉刺”,俗称为“酒刺”是临床皮肤科常见病之一。本病症多发生于青年男女的颜面及胸背部,患者常因影响面部的美容而感苦恼。近年来,国内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痤疮取得颇为满意的疗效,本文拟将近年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综述,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痤疮的治疗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痤疮的治疗概况黄振民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故称“青春痘”或“粉刺疮”。为了寻求治疗痤疮的有效方药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辨证选方痤疮按临床上的皮疹表现可分为:丘疹性、脓疱性、囊肿性、结节性、萎缩性、聚合性和恶病质性痤疮(1...  相似文献   

7.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肺气不清,外受风热,过食辛辣肥甘厚腻,肠胃湿热蕴结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伏于营血,外感毒邪,毒热互结,蕴于肌肤腠理之间,日久阻滞经络,气血瘀滞而成.本病中医外治法具有廉、便、效、验的特点,现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光宇  王萍 《北京中医》2006,25(12):756-758
痤疮,中医称之为“面疱”“粉刺”、“肺风粉刺”等,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胃与大肠热盛,热邪上攻于肺,肺胃蕴热,上蒸于面;或肝气郁结,肝胆湿热,反侮于肺,肺热上攻于面,复感毒邪而发病。本文复习了古籍文献对该病的认识,并对近年来中医中药、针灸等祖国传统医学对痤疮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药内服治疗痤疮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痤疮的发病机理基本趋同于以下四个方面[1]:(1)雄激素作用与皮脂腺功能亢进;(2)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3)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4)炎症免疫反应。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有效内服方剂综述如下。1从肾论治氏等[2]强调补肾阴在治疗痤疮中的重要性。认为痤疮患者除有肺胃血热和肠胃积热外,尚有素体肾阴不足,相火过旺。故在临床各型中,均采用了女贞子、旱莲草以补肾阴。并认为益肾滋阴药可以调节人体性腺内分泌功能。杨氏[3]以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痤疮。基本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各15g,茯苓、泽泻、丹皮各10g…  相似文献   

10.
痤疮,又称“粉刺”或“酒刺”好发于青年人,针灸对此病疗效较为满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痤疮的文献,并重点叙述了针灸治疗此的几种有效方法,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治法和非药物外治法,其中药物外治法包括中药面膜、中药洗剂和水剂、中药酊剂、中药外熏,非药物外治法包括针刺疗法、耳穴疗法、拔罐疗法和刮痧疗法等,以上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均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该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10多年来耳针治疗痤疮的方法,包括点刺放血、割治、埋针、贴压等治疗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有智  王春勇 《中医杂志》2006,47(3):231-232,234
痤疮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多发于青春期,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报道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痤疮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翔燕  李金娥 《光明中医》2011,(10):2142-2143
痤疮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散在发生针尖样或米粒样大小的皮疹,初起如细小粉刺、丘疹和脓疱,或见黑头,严重时伴有结节、囊肿、瘢痕和色素沉着,好发于面、背、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多见于青年男女。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肺风粉刺"相类似。其发病因素较多。传统的中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及其独有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不错的疗效及成果。现就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脂腺疾病,青春发育期多见,好发于颜面、前胸、后背等皮脂丰富部位。中医称为肺风粉刺。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效果较为满意,且副作用少。现将1984年以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效果,利用中药治疗痤疮患者,通过对患者的辨证分型,采用方药加减,辨证施治,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得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光宇  王萍 《北京中医药》2006,25(12):756-758
痤疮,中医称之为"面疱""粉刺"、"肺风粉刺"等,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致胃与大肠热盛,热邪上攻于肺,肺胃蕴热,上蒸于面;或肝气郁结,肝胆湿热,反侮于肺,肺热上攻于面,复感毒邪而发病. 本文复习了古籍文献对该病的认识,并对近年来中医中药、针灸等祖国传统医学对痤疮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中,痤疮又称肺风粉刺、酒刺等,粉刺也是中医中痤疮的常见说法,痤疮的发病率占有一定的比例,大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1%~23%,痤疮的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青春期的男女,而痤疮的发病部位大多数集中在面部、胸口、后背等,因为这些部位的皮脂腺比较活跃和丰富,痤疮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病发部位疹痒并伴有疼痛,痤疮发病持续的时间是一个长久而缓慢的过程,久者可持续数年,所以对患者的面容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对中医内科治疗痤疮做详细的临床研究,并从统计学上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张小静 《中医研究》2007,20(11):38-38
痤疮是青年男女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发生在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因其出现的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粉汁,故中医称之谓“粉刺”。西医认为本病主要与雄激素、皮脂腺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及遗传等因素有关。2005-10-2006-09,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9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6例患者,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最大29岁,最小14岁;发生在面部、胸部、背部的66例,单纯面部的30例。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皮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治疗方法中医辨证分为3型:①肺经风热型。…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1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座疮的辨证施治规律,提高中医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按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三型辨证施治。结果:经1~2个月治疗,本组115例中痊愈78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其中肺经风热型效最佳。结论:痤疮临床辨证以三型为宜,中医药辨治痤疮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