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DC瘤苗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云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3,10(1):74-76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树突状细胞成为肿瘤和免疫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DC瘤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诱人。本文综述了DC的免疫学活性,抗原摄取和递呈途径,体外诱导扩增及其瘤苗构建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AFP基因修饰的DC(AFP-DC)瘤苗经不同途径免疫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方法:采用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瘤体注射三种途径回输AFP-DC瘤苗,比较观察AFP-DC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治疗作用,应用4h51cr释放杀伤实验、T细胞与NK体内剔除实验等方法,观察AFP-DC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治疗作用及保护性免疫反应.结果:皮下注射AFP-DC瘤苗治疗效果在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小鼠存活期方面都明显优于瘤体内注射或尾静脉注射(P<0.05),AFP-DC瘤苗体内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CTL细胞毒活性,能使免疫动物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肿瘤细胞的再攻击.在AFP-DC瘤苗诱导抗肿瘤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必需有CD4 T和CD8 T细胞的参与;而在其效应阶段,则依赖于CD8 T细胞的参与,CD4 T细胞为非必需;在免疫诱导及效应阶段剔除NK细胞对抗肿瘤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结论:皮下注射AFP-DC瘤苗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为DC介导的肝癌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异体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诱导的抗骨肉瘤免疫学效应。方法采用Wistar大鼠骨髓来源的DCs与SD大鼠来源的骨肉瘤细胞UMR106通过电穿孔的方法进行融合。经分离纯化后,分别与SD、Wistar大鼠骨髓来源的T淋巴细胞作共同培养,刺激其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CD8+,CD4+细胞比例进行检测。MTT法测定细胞毒T淋巴杀瘤活性。结果T淋巴细胞和异体融合瘤苗经过共同培养,T细胞得以显著增殖。异体瘤苗诱导的UMR106特异性CTLs杀瘤效果显著,该效应是由MHC-Ⅰ限制的CD8+细胞发挥作用。结论异体树突状细胞与骨肉瘤细胞融合瘤苗具有显著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特异性CTLs的潜能,为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策略,有望在临床骨肉瘤患者中获得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AdBM5-mAFP-DC瘤苗对C57BL/6J小鼠移植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为A组;空pAdBM5质粒免疫为B组;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单纯免疫DC为D组;以注射单纯PBS为对照组的E组.免疫方法:A组和D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5×105个细胞;B组和C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10.0μg质粒;E组仅注射0.1ml PBS.每周注射1次,连续免疫4次.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周给所有小鼠移植Hepal-6肝癌细胞.观察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于移植肿瘤第14天处死小鼠,观察成瘤情况,计算抑瘤率.结果 A组有3只小鼠未长出移植瘤.处死小鼠称瘤重,发现A组瘤重与其他各对照组瘤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A、B、C、D各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8.31%、13.23%、52.1%和38.54%,A组抑瘤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或0.01).结论 重组pAdBM5-mAFP-DC瘤苗免疫小鼠,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小鼠获得免疫保护,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瘤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GML)是一种致死性的骨髓增殖异常性疾病,其特征是存在特异性染色体异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编码异常的融合蛋白P210^BCR-ABL。自体骨髓移植和干扰素治疗仅能延长CML患的生存期,迄今治愈CML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然而由于受干细胞来源及患年龄等因素限制,仅有少部分患能进行此治疗。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免疫治疗、特别是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在CML治疗中的作用。异基因T细胞对Allo-SCT后CML复发能产生强力的保护作用;给Allo-SCT后复发的CML患输注同一供的淋巴细胞,可诱导疾病的再次缓解,这是细胞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作用的最直接证据。诱导和提高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是根治CML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腺病毒介导的AFP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AFP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瘤苗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将携带小鼠AFP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AFP转染BMDC,构建AFPDC肝癌瘤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确证AFPDC转染的有效性,FACS检测表面分子和内吞功能,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51Cr 释放法检测CTL活性。结果: AFP基因转染12 h后DC及其培养上清中可检到AFP的表达,表明腺病毒介导的AFP基因转染的有效性。AFPDC与BMDC比较B7分子明显上调,MHC分子也有轻度升高,内吞功能降低(P<0.05)。AFPDC激发同基因型小鼠T细胞增殖功能均明显高于DC对照组和LacZDC组(P<0.05)。AFPDC体外诱导CTL对Hepa16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结论: 肝癌相关基因AFP可作为抗肝癌基因治疗的切入点,该研究为肝癌树突状细胞体内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鼠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的特异性抗骨肉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背景与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但以DC为基础的针对骨肉瘤的免疫治疗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鼠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诱导的特异性抗骨肉瘤作用。方法:应用重组大鼠rGM-CSF、rIL-4和rTNF-α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用标记抗大鼠OX62单抗免疫磁珠分离纯化DCs,经形态学观察、表型检测、功能学实验鉴定,然后通过电融合的方法将细胞系UMR-106与异基因或同基因大鼠DCs相融合制备肿瘤疫苗,观察其抗肿瘤的效果。结果:预防接种异基因肿瘤疫苗组和同基因肿瘤疫苗组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70%和50%,存活的大鼠经历了第2次大剂量骨肉瘤细胞的免疫攻击,7周之后继续得以存活。在针对骨肉瘤动物模型进行主动免疫治疗的研究中,60%的荷瘤大鼠瘤体萎缩、消失而得以长期存活。结论:大鼠骨肉瘤细胞系UMR-106与同种异基因树突状细胞的融合瘤苗有较强的特异性抗骨肉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转染融合基因(GM-CSF-survivin GM-ΔSur)的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方法 用jetPEI^TM-Macrophage转染体系,将构建的GM-ΔSur融合基因转染入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面分子 HLA-DR、CD83、CD80、CD86表达的高低;用LDH法测定转染融合基因的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杀伤肿瘤细胞(HT-29和OVCAR-3)的能力。结果 转染融合基因的DC细胞中可检测到GM-ΔSur融合蛋白的表达;DC表面高表达HLA-DR、CD83、CD80、CD86;PHA/rhIL-2长期培养(21d)的T细胞CD8^+比例明显增加;转染融合基因的DC 对HT-29肿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未修饰的DC的杀伤率。结论 GM-ΔSur基因转染修饰的DC能选择性诱导MHC-I类分子限制的CTL的特异性,显著提高DC的抗原提呈功能和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0.
TNF—α基因修饰瘤苗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比较了H22肿瘤细胞TNF一x基因修饰前后的体内致瘤性及经照射后作为瘤苗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H22-TNF-x细胞较H22原肿瘤细胞致瘤性下降,且经照射后作为瘤苗对一定剂量的原肿瘤细胞有治疗作用.为基因修饰瘤苗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经IL-18重组腺病毒感染后(IL18-DC),再经Hepal-6肝癌细胞裂解物冲击致敏后通过皮下注射用于荷瘤小鼠的治疗.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4 h51Cr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及CTL杀伤活性.结果:致敏IL18-DC组体内诱导NK细胞活性与未致敏IL18-DC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明显高于致敏DC组和DC组(均P<0.01);致敏IL18-DC组体内诱导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IL18-DC组、致敏DC组和DC组(均P<0.01);致敏IL18-DC组免疫治疗作用明显优于未致敏IL18-DC组、致敏DC组和DC组(均P<0.01).结论: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的IL-18基因修饰的DC疫苗进行体内免疫治疗,能诱导出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为DC介导的肿瘤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对肿瘤发生和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细胞(SP2/0)融合后在体内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体外分离诱导扩增BALB/C小鼠骨髓DC,然后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将融合细胞接种于同基因小鼠皮下,观察肿瘤的生长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DC与SP2/0细胞融融后接种于小鼠能抑制肿瘤的生长,肿瘤的发生、生长速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的显示出DC-SP2/0融合细胞的抑制效应。结论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在体内可产生抗肿瘤免疫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诱导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细胞(SP2/0)融合作为肿瘤疫苗免疫小鼠后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BALB/C小鼠DC与SP2/0细胞体外融合,形成的杂交瘤分2次免疫接种同基因小鼠皮下,然后用SP2/0细胞攻击免疫的小鼠,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免疫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功能。结果:DC-SP2/0杂交瘤接种小鼠能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其拮抗SP2/0细胞攻击的能力明显强于用灭活的死SP2/0细胞与DC混合,和单用死SP2/0细胞免疫的小鼠及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小鼠。DC-SP2/0杂交瘤免疫接种小鼠的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强于其它各组小鼠。结论:DC与肿瘤细胞融合后作为肿瘤疫苗接种可在体内产生明显的抗肿瘤免疫,其机理主要是特异性CT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Dendritic Cell Vaccines or HPV Related Cervical Cancer - a Feasibility Study 下载免费PDF全文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14,15(14):5909-5916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HPV) and HPV related immune perturbation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 Since mature dendritic cells (DCs) are pote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they could be primed by HPV antigens against cervical cancers. In this study we were able to generate, maintainand characterize, both phenotypically and functionally, patient specific dendritic cells in vitro. A randomizedPhase I trial with three arms - saline control (arm I), unprimed mature DC (arm II) and autologous tumor lysateprimed mature DC (arm III) and fourteen patients wa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WHO criteria, grade 0 or gradeone toxicity was observed in three patients. One patient who received tumor lysate primed dendritic cells andlater cis-platin chemotherapy showed a complete clinical response of her large metastatic disease and remaineddisease free for more than 72 month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C vaccines hold promise as adjuvant sforcervical cancer treatment and further studies to improve their efficacy need to be conducted.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免疫治疗的一个良好的靶分子,如何克服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状态是诱导有效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本研究探讨异种同源蛋白疫苗负载人AFP肽段的树突细胞(human AFP-derived peptide-pulsed dendritic cells,hAFP-DCs)对小鼠肝癌的体外杀伤作用和体内抑瘤效应.方法:传统方法制备骨髓来源的DCs.MTT法检测hAFP-DCs诱导的CTL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l-6的体外杀伤活性.建立Hepal-6细胞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分别瘤内注射hAFP-DCs、DCs和PBS(每周两次),观察小鼠肿瘤体积和荷瘤存活时间.结果:成功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DCs.体外杀伤实验显示,hAFP-DCs刺激组和单纯DCs刺激组CTL对Hepal-6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PBS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表明.每个C57BL/6小鼠接种7×106个Hepal-6细胞31 d后,hAFP-DCs、DCs和PBS组小鼠平均移植瘤体积分别为(195.04±155.22)mm3、(360.65±209.02)mm3和(756.19±503.24)mm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40 d的观察期内,小鼠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100%、90%和50%(P=0.008).结论:负载人AFP抗原肽的DEs疫苗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疫苗在人源化裸鼠体内的抗胃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DCRNA疫苗;建立人源化裸鼠模型;15只人源化裸鼠随机分为DCRNA组、DCs组和PBS组,每组5只,分别用DCRNA、DCs和PBS皮下免疫注射2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3天皮下接种胃癌细胞。各组裸鼠外周血人源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检测和观察GVHD反应。观察裸鼠瘤体积和瘤重。检测细胞因子IL-12和IFN-γ水平。结果 各组HuPBTL-裸鼠外周血中均检测到人源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无GVHD反应。DCRNA组瘤体积明显小于DCs组和PBS组(P〈0.05);DCRNA组瘤重明显小于DCs组和PBS组(P=0.0452、P=0.0004),但DCs组和PB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8);DCRNA组抑瘤率(53.7%)显著高于DCs组(25.1%)(P〈0.05)。DCRNA组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DCs组和PBS组(P〈0.05、P〈0.01)。结论 HuPBTL腹腔注射,可成功构建裸鼠人细胞免疫功能;DC疫苗在人源化裸鼠体内能诱导产生较强的抗胃癌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体外构建的榄香烯复合瘤苗抗原-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复合物(HTA—HSP70BCG)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来源于小鼠的肝癌Hca-F榄香烯复合疫苗的抗原(HTA)与卡介苗来源的HSPT0(HSP70BCG)在体外构建成HTA—HSP70BCG复合物,用GM-CSF和IL-4诱导树突状细胞(DCs),分别用HTA—HSP70BCG、HTA和HSP70麟对其冲激。用舯法检测该DCs刺激的全脾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被刺激的脾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瑚6和CD40的表达。结果 体外构建HTA—HSP70BCG可以诱导DCs成熟,表现为DCs表达CD86和CD40上调,该DCs可以刺激全脾细胞增殖并使其产生特异性杀瘤活性,其强度明显大于HTA。结论 体外构建HTA—HSP70麟复合物可以诱导DCs成熟,该DCs可以激活脾细胞产生较强的特异性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