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士对濒死患者家属照护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死亡教育课程对护士照护临终患者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6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实施死亡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死亡教育、死亡观、临终护理及死亡相关伦理与法律等,共11次课,21学时。对照组未进行培训。入组时及观察组培训后分别采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量表(FATCOD)进行测评。结果入组时两组护士FATCO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观察组接受培训后FATCOD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护士FATCOD得分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FATCOD得分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得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发现,对照组FATCOD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观察组FATCOD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培训后,观察组持正向态度的护士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5)。结论死亡教育培训能有效改善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家属态度的正向改变,有助于在临床真正开展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急诊护理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对于患者家属在场情况(family presence,FP)的认可度,以期为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准许FP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4-6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仁济医院和瑞金医院急诊工作超过1年的5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ullbrook调查问卷对急诊护士进行FP态度调查。结果在48份有效问卷中,女性调查对象占多数,共42名,占87.5%;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分别占54.2%和31.3%;职称以护师为主,共26名,占54.2%;参与调查的基本都是临床一线的护士和抢救护士,分别占45.8%和41.7%。在参与本调查的48名急诊护理人员中,有40名护理人员经历过FP,占83.3%;有8名护理人员未经历过FP,占16.7%。79.2%的护士认为"亲眼目睹心肺复苏的过程对患者家属也是一种心灵创伤",仅8.3%的护士认为"心肺复苏时,患者家属或者朋友在场对患者有益"。70.9%的护士并不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条文同意FP。大多数参与调查的护士均认为让患者家属亲眼目睹整个心肺复苏的过程可能会对患者家属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对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产生一定的干扰。结论大部分的急诊护理人员对FP持反对态度,认为FP对护理人员和患者均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对临终照护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修订的中文版临终照护的态度调查量表(FATCOD)对全国137所肿瘤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肿瘤科265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的FATCOD总分为108.97分±10.23分,肿瘤科护士对癌症病人临终照护的态度与护士的年龄、照顾临终病人的经历及是否接受过培训与教育有关。[结论]肿瘤科护士对癌症病人临终照护态度得分不高,提示肿瘤护理教育仍有待加强;同时,需根据影响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有效提高护士为临终病人提供照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的态度。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8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的态度及对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心理问题干预的了解程度和受训意愿。结果 233位医护人员完成调查。其中93.13%的医护人员同意完全肿瘤患者的家属存在心理问题,96.13%的医护人员同意肿瘤患者的家属的心理问题需要重视。44.20%的医护人员选择"家属有要求时,才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关心"。40.34%的医护人员同意"对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和他们家属的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差不多",83.69%的医护人员有兴趣接受肿瘤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的基础培训。年龄大小、工作年限、是否处理过家属的心理问题对部分问题的回答有影响(均P0.05)。结论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肿瘤患者的家属存在心理问题并需要重视,但是部分医护人员不同意对其积极的处理。医护人员对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干预方面的知识的不足,并迫切希望这方面知识的培训。我们应增加对医护人员有关肿瘤患者的家属心理问题知识的培训,提高其认识。  相似文献   

6.
住院患者对护士关怀照护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对护士关怀照护的需求,为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考关怀行为评估(Caring Behavior Assessment)量表设计问卷,并结合访谈。结果 (1)86.3%~99.2%的患者希望护士有爱心、表达关怀需求;(2)95.3%~99.2%的患者需要护士有良好专业能力;(3)85.1%~90.2%的患者希望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4)82.9%~92.7%的患者希望能获得健康教育的需求;(5)88%~97.9%的患者需要心理、社会支持;(6)77.4%~97.9%的患者需要护士实施情感技巧。结论 明确了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具有较高的需求程度及其最需要的关怀照护内容;研究提示,建立人文关怀理念,并将其融入临床护理工作,既是深化整体护理的关键,也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专家狄恩.欧宁胥著“爱与生存”用大量试验证实了“关怀”对人类生存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有很大的好处[1]。服刑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服刑的同时又遭受疾病的痛苦。因此,如何把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既是罪犯又是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护理工作之中,是现代护理学科的新课题之一。本课题表1服刑患者对护士关怀照护需求/例(%)需求项目有爱心、表达关怀需求微笑服务,细心耐心善良周到,负责尽职关怀安慰,乐意倾听尊重患者,重视称呼鼓励支持,解答询问排忧解难,个性护理不会厌烦,也不嫌弃保护隐私,屏风覆盖有良好专业能力需求技能熟练,敏锐监测…  相似文献   

8.
刘亚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519-3519
目的:探讨让濒死患者无痛苦、舒适、平静、安详、尊严离世的方法。方法:对120例濒死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进行分类,护理过程中给予相应的身心护理及临终关怀护理。结果:120例濒死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全部安祥、平静、尊严的故去,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结论:在生命最后时期,让患者获得医疗、心理、生活护理等全方位的特殊关爱,使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与死亡态度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态度量表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15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总分为(79.78±10.03)分;死亡态度5个分量表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逃离接受(3.15±0.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晚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姑息照护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晚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姑息照护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病科107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对姑息照护的认知及姑息照护态度等,了解医护人员对姑息照护的态度和认知。结果姑息照护态度问卷中总量表得分均值为3.12±0.32分,三维度得分均值分别为3.35±0.58分、3.17±0.43分、2.74±0.49分。除外2维度与总量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四个均值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性别、职称、职业四个因素对于态度问卷的总量表得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对于姑息照护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正面的,认可了姑息照护的有效性,但是对于姑息照护的实施存在认知及与患者(包括家属)沟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昆明市综合医院护士姑息照护知识及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后期综合医院护士的姑息照护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昆明市综合医院护士共664 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姑息照护知识问卷(PCQN)和姑息照护Bradley态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昆明市综合医院护士姑息照护知识总分为(9.43±2.44)分,态度总分为(35.35±3.0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职称、教育培训是综合医院护士姑息照护知识总分的影响因素,而科室、职称是姑息照护态度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昆明市综合医院护士姑息照护知识欠佳、态度有待改善。建议对综合医院护士,特别是低职称、非肿瘤科室护士进行姑息照护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疆临床护士死亡态度与临终照护态度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死亡态度量表(DAP-R)、临终照护态度量表(FATCOD)对新疆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65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终照护态度总分为97.47分±8.46分,不同年龄、学历、宗教信仰、工作年限、职称、对护理工作的态度、科室护士对临终照护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终照护态度与死亡逃避、死亡恐惧、逃离接受及趋近接受的死亡态度维度呈负相关,与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科室、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自然接受、死亡恐惧、趋近接受会影响临终照护态度(P0.01)。[结论]临床护士临终照护态度不高,死亡态度是影响临床护士临终照护态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为减少护患纠纷提供对策依据.方法 2012年3-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20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新入院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结果 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对于保护性约束普遍表示理解;不同学历家属对于约束是否会加重病情及约束是否被医生护士滥用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家属对于约束是否会加重病情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患者不同关系的家属对于约束是否使其觉得丢脸及约束是否被医生护士滥用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普遍能够理解,但约束前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家属相关意义,以取得家属的支持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对病房护士关怀照护的需求,为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考关怀行为评估(Caring Behavior Assessment)量表设计问卷,并结合访谈进行调查.结果:(1)86%~99%的患者希望护士有爱心,表达关怀需求;(2)88.5%~99.5%的患者需要护士有良好专业能力;(3)85%~98%的患者需要护士有健康教育能力;(4)82.5%~97.5%的患者需要心理、社会支持;(5)81%~91.5%的患者希望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结论:肿瘤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具有较高的需求程度,护士需要了解关怀照护内容,建立人文关怀理念,并将理念融入临床护理工作,既是深化整体护理的关键,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关怀照护行为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综述护士照护临终病人态度的研究进展,阐述护士照顾临终病人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指出在未来临终关怀发展过程中,需关注护士照护临终病人的态度,加强护士的死亡教育,将叙事医学教育融入教育过程中;医院、政府应加强对临终关怀工作的支持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展针对护士的死亡教育课程的实验研究,为死亡教育课程对护士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影响提供证据。方法 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实验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实施死亡教育课程。结果 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前两组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量表(FATCOD)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543),干预后实验组FATCOD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p=0.004);对干预前后控制组和实验组FATCOD量表得分差值进行比较,干预前后实验组FATCOD量表得分升高的幅度大于控制组,两组得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组内比较发现,控制组干预前后FATCOD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3),实验组干预前后FATCOD量表得分分值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且干预后,实验组持正向态度的研究对象比例显著高于控制组(p=0.035)。结论 死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士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家属态度的正向改变,课程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Unit,NICU)护士对家属需求的认知与NICU危重患者家属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方法:使用中文改良版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Modified critical care family needs inventory,M-CCFNI)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2021年1~9月收治的危重患者家属323人以及在职护士62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NICU危重患者家属需求平均分为(128.52±15.62)分,各条目均分为(3.43±0.44)分,呈高需求状态;护士认知的患者需求平均分为(118.05±15.46)分,各条目均分为(3.15±0.41)分,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NICU危重患者家属需求5个维度的得分排序中NICU护士与患者家属一致认为最重要的需求是“病情保证”,但双方在“亲近患者的需求” 和“医护人员的支持”两个维度存在着明显差异(P<0.01)。(3)M-CCFNI量表共有37条需求,NICU危重患者家属认为最重要10条需求中,护士与其吻合的有7条,但家属认为极为重要的“希望每天和医生进行交流(IS)”,“医护人员能如实回答我的问题(AS)”,“每天都能得到有关患者病情的相关消息(PS)”3条需求,护士的认知远低于患者家属的需求。(4) NICU危重患者家属与护士在得分后10条的需求中,危重患者家属将自身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列为其最不重要的需求项目;而NICU护士则低估了危重患者家属想要了解患者病情的信息以及探视的需求。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家属需求呈高需求状态,远高于护士的对家属需求的认知,且护士对家属需求侧重点的认识存在着偏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士-家属共同照护原则下的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收治的12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士-家属共同照护原则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头痛发作情况、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结果:干预后,两组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MCMQ中面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QLQ-C30中角色、认知、躯体、社会、情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照护艾滋病患者的感染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文以某地区4所三甲医院照护艾滋病患者的感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测量感染科护士的工作满意程度,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照护艾滋病患者的感染科护士工作总体满意度(59.2±8.5)分。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水平、收入状况、工作时间是影响感染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结论护理管理者需要提升感染科护士的内外因素,有助于改善工作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