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带是妇女健康的晴雨表,是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粘稠的液体。正常情况下,呈白色或透明,状似稀的浆糊,一般没有异常气味。具有濡润阴道和增强阴道抗菌能力的作用。带下病是一直困扰妇女生活的疾病,而完带汤是明末清初名医傅青主所创,出自《傅青主女科》一书,为主治妇女白带过多的基础方剂,傅氏云:“此方脾、胃、肝三经同治之法,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升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补益脾土之元,则脾气不湿,何难分消水气。”我在临床实践中,用完带汤治疗带下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这几年间的临床病例30例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本组98例患者,其中月经不调(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型)52例;痛经(气滞血瘀型)20例,带下(肝经湿热型)26例。已婚68例,未婚30例;年龄14~56岁;疗程最长3mon,最短3d。  相似文献   

3.
带下病治验     
带下病治验周得辉(山东省平度市仁兆镇卫生院)多年来,作者对妇科带下病的治疗取得了点滴经验,现举例总结如下。1脾气虚而致带病者,治宜益气健脾,化湿止带例1,女,41岁。白带量多已半年余,色白质稀,肢体倦乏。近3月,腹胀满,午后至夜尤甚,大便不调,口淡无...  相似文献   

4.
5.
6.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隋代((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带下侯》明确提出了“带下病”之名,并分“带五色俱下侯”。带下颜色黄如茶汁或黄绿如脓,质粘腻,气臭秽者,称为黄带;若带下淋漓,赤白相杂的称为赤白带。古代有“白沃”、“赤白沥”、“下白物”等名称。临床常见证型大致分为脾虚带下、肝经湿热、热毒蕴结、肾虚带下。  相似文献   

7.
内外合治108例带下病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1 0 a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法治疗带下病1 0 8例 ,疗效较为满意 ,现小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0 8例患者中 ,年龄 2 1~ 35岁者 38例 ,36~ 55岁者70例 ;病程 1 5d~ 0 .5a者 82例 ,0 .5~ 1 a者 2 0例 ,1 a以上者 6例 ;滴虫性阴道炎 2 8例 ,霉菌性阴道炎 2 2例 ,宫颈炎 2 0例 ,慢性盆腔炎 1 8例 ,宫颈炎伴阴道炎 2 0例(伴滴虫性阴道炎 1 3例 ,伴霉菌性阴道炎 7例 ) ;湿热(毒 )下注证 4 8例 ,脾虚失运证 35例 ,肾气虚弱证 2 5例。2 治疗方法2 .1 内服法  ( 1 )湿热 (毒 )下注 ,治以清热解毒 ,利湿止滞。方用止带方加减 :生黄栀…  相似文献   

8.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所谓“十女九带”之说。带下是指妇女阴道流出的一种粘液,如涕如唾样分泌物,主要病因为湿。带下有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之分,在临床上白带、黄带、赤带较为常见,以下只论治常见中自、黄、赤三型68例。  相似文献   

9.
带下量多,色、质、气味异常,外阴、阴道肿痛或瘙痒、或伴全身症状、白带检查见病原体者,称为炎性带下病。笔者于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中药内外夹治治疗炎性带下病1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学说,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观点。李东垣擅长从脾胃辨治带下病,他认为脾胃虚损是带下病的根本原因,在治疗上以温补中焦脾胃为主,辅以燥湿、升阳、泻火为治则,李东垣用药灵活多变,但不离脾胃之根本,重用甘温,慎用苦寒之药,李东垣从脾胃辨治带下病的学术思想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可为带下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1.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所谓“十女九带”之说。带下是指妇女阴道流出的一种粘液,如涕如唾样分泌物,主要病因为湿。带下有白带、黄带、赤带、青带、黑带之分,在临床上白带、黄带、赤带较为常见,以下只论治常见中白、黄、赤三型68例。  相似文献   

12.
带下病     
带下病系由湿邪影响冲任,带脉失约,任脉失固,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多或色、质、气味的异常改变。多见于阴道,宫颈等炎症性疾病。1诊断依据带下量多,绵绵不绝。带下量虽不多,但色黄或赤或青绿;质稠浊或清稀如水,气腥秽或恶臭。须与输卵管和子宫体、颈的恶性肿瘤相鉴别。2证候分类2.1脾虚湿困分泌物色白或淡黄,量多如涕,无臭,绵绵不断。恶心纳少.腰酸神倦。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2.2肾阴亏虚分泌物色黄或兼赤,质粘无臭。阴户灼热,五心烦热,腰酸耳鸣,头晕心悸。看红,苔少,脉细数。2.3湿热下注分泌物量多,色黄或兼绿,质粘…  相似文献   

13.
带下病     
一方主治:附件炎所致的白带或赤白带。处方:八月扎藤根(鲜)100克、泡桐树根(埋在土中者)100克、白糖适量,猪肥肉200克。用法:将上药洗净切细,与猪肉同煮,以猪肉煮熟为度,然后吃肉喝汤(不能放辛辣和食盐),二日一剂,分四次服。注:八月扎根为木通的根,泡桐树根为毛桐树或泡桐的根部。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年龄在21~56岁之间,以25~45岁者多见,己婚72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以带下多为主要症状,色、质异常带味,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不适,疼痛,腰酸困,小腹胀坠.妇科检查有真菌性阴道炎8例,老年性阴道炎7例,宫颈炎9例,有一侧或双侧附件炎30例;符合中医辨证湿热型60例,湿毒型20例.  相似文献   

15.
带下病质疑     
“带下”之称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经、带、胎、产及杂病等。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金匮要略》中的“此皆带下”亦是此意。狭义又分为生理性带下和病理性带下。生理性带下为白色或无色透明的液体,有濡润女阴及抵御外邪作用。正如王孟英所说:“带下乃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病理性带下专  相似文献   

16.
笔者经长期临床摸索,而将带下病分成为三证六型进行辨证施治,现各举验案一则,加以说明如下: 一、湿证 1.寒湿型:黄××,33岁,农民。腰腹冷痛,白带频多已六年。时有腹胀,便溏,得热梢轻,近2月来渐趋加重。面白唇青,带下清稀,舌淡,脉沉缓,乃寒湿凝聚。治宜暖宫散寒祛湿,方宗温经汤加减,药予:吴萸、当归、白芍、法夏、苍术、制香附、小茴香各9克,干姜6克,艾叶10克,  相似文献   

17.
带下病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带下的异常往往是机体受病的反映。带下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外感湿热毒邪或七情内伤或先天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腑虚损,肾脾肝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任带二脉失常,发为带下病。带下病的辨证论治,着重带下的量、质、色、气味及伴随寒、热均可导致带下症。治疗时,湿热的宜清、宜利;脾肾两虚的,以调补脾肾为主。治脾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涩。有些尚需配合外治,才能提高疗效。带下病临床常有脾虚、肾阳虚、湿热、热毒4类证候。  相似文献   

18.
带下病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尚无特效的西医治疗方法。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只辨证得当,效果很好。本文仅举3例为证。例1,脾虚白带许某.28岁,1985年7月初诊.患白带已有半年,自述带下色自如水,伴外阴搔痒,腰痛、气短、四肢乏力,小腹坠胀,食少便溏.检查见:舌淡红、苔薄白、咏沉细.证属脾失健运,气虚带下,拟以健脾益气、除温止带.方用完带汤加味:白术15克、山药、党参各20克、白芍、苍术、前仁、  相似文献   

19.
20.
妇人从阴道流出如涕如唾的液体,叫做带下,或统称白带。带下的原因很多,如情志刺激、风冷、湿热、痰浊、瘀血、劳伤过度、体质虚弱,都可引起带下。现在,谈谈带下病的辨证论治: 辨证:一般症状:阴道流出如涕如脓如水白粘液,色或黄或白,或赤,或绿,液质或稀或稠,微有臭味,自觉腰背酸痛,头晕眼花,精神不振,小腹作痛,尿急频数,面色青黄,肢体消瘦。因阴道常有白带流出,所以外阴易生湿疹。带下赤属血,白属气,这是古人对带下的一般体会。但要从临床上具体去辨别,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