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梅 《现代中医》1995,8(3):161-163
通过阐述针刺镇痛的机理及对经络感传现象的认识,说明两者都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说明循经感传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激发经络感传 提高针刺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达甫 《中国针灸》1996,16(6):43-44
激发经络感传提高针刺疗效任达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医院,210001)主题词循经感传.激发;得气针感,即得气,是针刺疗效的保证。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关系到疗效的提高、针刺麻醉的成功率以及针刺原理、经络实质的研究。经络循行的路线在《灵枢》中早有详载,后世...  相似文献   

3.
《河北中医》1979,(1):47-53
为了阐明经络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摸清它的基本规律,揭示经络感传和针灸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靠途径。同时为了探索针治、针麻原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线索,我校师生在下乡医疗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1114例患者观察和研究了有关经络感传的以下几个问题:(1)针刺激发经络感传的手法;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是针灸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和针灸、针麻临床都有重要关系。经络感传(或称针感传导)现象是经络活动现象。从经络感传现象入手研究经络学说,是探讨经络本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针刺和经络学说的关系,研究经络感传现象在针灸临床中的实际意义,我们对经络感传现象与针刺止痛关系进行了观察,并通过脑血流图和肢端血管容积脉搏波对针刺的“通调气血”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病例65例,其中头痛25例,偏头痛28例,三叉神经痛4例,牙痛5例,眶上神经痛3例;男性28例,女性37例。年令10-20岁8例,21-30岁17例,31-40岁18例,41-50岁17例,51-60岁5例。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五年我们在240条经上应用电(钅是)针行多次短程接力刺激的方法使感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短到长,由隐性感传转为显性感传,称之为激发感传。激发率为87.4%,一九七六年在聋哑病人336条经的激发率为74.4%。一九七七年北京运用传统针刺手法对1614条经进行激发,使感传超过三个大关节者占82.1%。安徽采用循经加热的方法使34.6%的患者的感传显著程度提高。使用乙酰胆碱、ATP 也可以使感传得到激发,十年来我们应用电(钅是)针、声电(钅是)针、热电(钅是)针,组合适宜的刺激参数,提高了循经感传的阳性率、循经率、气至病所率,从而显著的提高了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络感传现象是指刺激经穴时,产生一种酸、麻、胀、重等感觉,沿着古典医籍中所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它可由对穴位的针刺、电刺激、艾灸、注射、按压等多种方法引起。经络感传现象是古代创立经络学说的  相似文献   

7.
补泻手法是针刺治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疾病,同样的穴位,可因操作手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凡能补其正虚,益其不足,鼓动人体正气,促使某些衰弱的功能恢复原有的作用的手法,叫补法。此法适应于虚症。凡能损其有余,泻其邪实,疏泄病邪,使某些亢进的机能恢复正常的方法叫泻法。此法适应于实症。补法和泻法,所以有调节机体功能起到补虚泻实的作用,是依靠经络气化作用,使脏腑机能得到恢复,从而达到协调阴阳,调和气血,恢复功能的目的。历代医学家对针刺的操作手法非常重视,并总结整理多种补泻手法。如内经、难经、医学  相似文献   

8.
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年多来,我们协作组在开展对沿经络循行的感觉传导现象(以下简称“感传”)的临床调查与实验研究工作中,先后调查了2813例,其中正常人2323例,病人490例(包括截瘫30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3例,皮肤过敏143例,其他临床提供者14例)。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方法和结果使用仪器为上海生产的 G6805低频电脉  相似文献   

9.
感传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至病所"感传针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6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应用感传针刺治疗,在针刺治疗前,护士应注意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感,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在针刺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发人群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晕针现象,避免诱发高血压危象、心搏骤停等危症;针刺后还应做好针刺部位的护理、饮食及康复指导等。结果全部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96%。结论护士在提高感传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促进康复方面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手法对循经感传激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至病所”是提高针灸治病和针麻临床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显性感传的出现是研究循经感传规律性的基础。因此如何使感传显现出来,如何使气至病所,则成为当前研究循经感  相似文献   

11.
经络感传·神经传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感传·神经传导410007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卢六沙经络感传剖析:经络感传现象具有它特有的规律性,如在病人、病经、病所多见;对健康人测试时感传的阳性率就相对较低。而且在针刺下的经络感传现象不但与病变的轻重程度相一致,还与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相...  相似文献   

12.
<正> 1979年3月《四川日报》报道了一个少年具有耳朵认字的特异功能的消息后,广西博白县三滩公社于同年4月也发现一位青年(洪伟南,男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手摸纸团认字的特异功能(见1980年10月9日《广西科技报》)。1980年第2期《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报道人体非目视图像是与经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治疗唐山截瘫伤员的7例中,发现一例伤员,在截瘫钢板固定手术后半月,两下肢完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出现类似肾经、胃经和胆经的经络感传现象。现介绍如下: 冯××,男,36岁,河北省唐山某厂工人。在地震发生时腰部被砸伤,两下肢瘫痪,经骨外科检查,为腰_1~骶_1各椎体压缩性骨折。入院后经手术探查,发现除骨折外,尚有椎体后移位,约为椎体的二分之一左右,乃用钢板同  相似文献   

14.
经络感传显现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5年我们曾报导2813例经络感传现象的调查结果。当时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三军战士及某些病员。为进一步了解感传现象的出现条件,我们又按同一方法和标准,陆续调查了工厂、农村、学校、医院、艺术团体等不同职业的对象。两者合计7165例,其中有感传的373例,感传出现率为5.21%(见表1),此与上阶段调查的结果相符。考虑到调查范围扩大,例数增多,特对影响感传出现的因素进一步分析如下:一、感传现象与疾病的关系从表1普通人群与病员群的小计中可以  相似文献   

15.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更是针灸学的基础。早在《内经》成书之际,前人就对经络现象作了大量观察,留有许多精湛的论述。由于经络感传的现象早已证实,因而对经络实质的探讨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注目。本文仅就经络感传现象与横纹肌纤维之间的密切关系做一初步探讨。一、经络走行与肌纤维的分布:全身横纹肌大致以纵向排列,经络走  相似文献   

16.
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大力提倡针灸治疗和针刺麻醉,在针灸和针麻原理的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几年来,随着经络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对经络感传现象的探讨已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经络感传现象,系指在经穴上进行针刺、通电、艾灸、按掐等时所出现的一种异常感觉,沿着经络循行线传导的现象,有时还伴有抽痛、麻木、红线、白线或皮丘带等。根据收  相似文献   

17.
经络感传的声发射——用声发射技术发现了经络感传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针灸的临床实践。随着针麻的发展,针灸国际化,经络研究日趋显要地位。国内外对此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经络感传的研究,如何加以显示和记录,还没有从客观指标上得到根本的解决。经络感传是以指压、针刺、电脉冲等手段,激发有关穴位出现如气样冲动、水样濡动、风样吹动的循经缓慢走行,并有冷、热、痒、麻、酸、胀等各自不同的主观感觉现象。基于感传会伴有机体的生物物理活动。为此,我们试图采用一种现代新技术——声发射,验证经络感传现象;验证经络循行感传线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从我们用磁穴疗法治疗内、妇、儿、五官等科疾病来看,磁场与经穴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一原理,我们在针刺发现的循径感传显著者身上,观察磁场用于穴位能否引起循经感传,在针刺出现感传的情况下,加磁场能否起阻滞感传的作用。通过3例感传显著者的临床实验观察,我们认为,在某些感传显著者身上,磁场作用于穴位能发出与针刺引发相同的循经感传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感传  相似文献   

19.
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发现了经络感传现象,随后,根据感传路线绘制成图,又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充实与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经络学说.许多研究人员观察到,当经穴受到一定的刺激时,病人就会感到有一种酸、麻或胀等感觉,按照古书上所描述的经络路线进行传布,这就是目前得到普遍承认的经络感传现象.然而,这种经络感传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数...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在临床治疗一例面瘫达七年之久的患者,针刺手足阳明经的原、合穴时意外发现,患侧面肌呈显著的阵发性抽动,这种现象实属少见,特报道如下: 患者王某,女,16岁,工人。以左侧面瘫七年而于1985年10月就诊。检查:左眼裂增宽,额纹变浅,眼脸闭合不全,鼓腮漏气,鼻唇沟变浅,证属中医面瘫范畴,治以濡养阳明经脉,调理气血为大法,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取左侧合谷穴,进针0.6过许,待有沉紧感后,旋捻转及子午捣臼法,患者明显觉有游水样感。由合谷穴沿食指内侧向下行至指尖,向上进入两筋之间的凹陷处,经前臂前方至肘部内侧(相当曲池穴内侧缘),再沿上臂外侧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