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些病人认为口服药不如注射药见效快,作用强,只要感到身体不舒服,就会要求医生给他打针或“挂盐水”;而另外有一些病人的想法与之恰好相反,患病后总希望多吃药,少打针,免遭“皮肉之苦”。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那么,患病后应怎样选择用药的途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剂型分为片剂、丸剂、针剂、胶囊剂等多种。将药物制成什么剂型,是由药物的性质、疗效和毒副作用等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打针好还是吃药好应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 打针和吃药是用药的两种主要方法。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认为“打针比吃药来得快”,有点病就找医生打针;也有的人认为“吃药比打针安全方便”,不愿打针。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选择打针还是吃药,这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人的  相似文献   

3.
有些病人认为口服药不如注射药见效快、作用强,只要感到身体不舒服就会要求医生给他打针或“挂盐水”。而另外一些病人与之恰好相反,患病后,总希望多吃药,少打针,免遭“皮肉之苦”。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那么,患病后应怎样选择用药的途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剂型分为片剂、丸剂、针剂、胶囊剂等多种。  相似文献   

4.
一些人认为打针比吃药见效快,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打针,都是根据患者的需要来决定的,每一种剂型都不能被另一种剂型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医药与保健》2008,16(10):26-26
药物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不同的药物应用形式,有注射剂型(通过肌注、静注、静滴、皮下注射等方式给药)、口服剂型(如普通、缓释、控释片剂、胶囊等)、腔道及外用剂型(经直肠、阴道、皮肤等途径给药)。适宜的剂型或用药途径能改变某些药物的作用,调节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度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张颖颖 《健康博览》2013,(11):16-18
有些读者总是觉得打针会比吃药好得快,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从药物被吸收到发挥作用的速度来看,打针确实比吃药见效快,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通过打针治疗。而有的病打针反而不如吃药效果快、效果好。如一些消化道疾病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好;对一般的伤风感冒等也没必要打针,即使打针,效果也不一定好;而对一些只能口服不能注射的药,当然就更不用去忍受打针的痛苦和麻烦了。“是药三分毒”,不合理用药或过量用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即使是正确服用合格的药品,也可能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外用药物疗法在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上占有重要地位,外用药的正确使用,不仅可减轻患者的自觉症状,还可促使皮肤损害迅速好转并痊愈,反之,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则可加重病情。外用药物治疗原则,首先要根据病因、临床表现来选择适当的药物。为了能使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需要将主药配成各种不同的剂型,剂型的选择与主药有同等的重要性,而剂型则应根据病因、皮损情况和病变部位等特点来选定。如剂型不当,即使主药正确,也不可能达到理想  相似文献   

8.
施慧 《家庭医生》2010,(9):47-47
栓剂正解 关于用药,在您的概念里是不是还仅限于打针吃药?事实上,除此之外,药物还可制成很多种特殊剂型,通过特殊途径进入体内发挥作用,比如栓剂。  相似文献   

9.
孟达 《健康文摘》2008,(8):43-43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口服注射液也会起到注射的效果。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注射液都是不能口服的。因为药物的剂型是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通过特定的工艺制作而成的.这就决定了不同剂型的药物必须按照其特定的给药途径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毅 《保健医苑》2005,(5):14-16
<正>哮喘的药物治疗方法很多,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及吸入。很多人认为治病就靠打针吃药,最好能把药物从静脉输进去才放心,其实对于哮喘患者,吸入疗法与传统  相似文献   

11.
正药物在用作治疗时,由于病情、药性及治疗要求的不同,需要将其制成一定形状,如散剂(药粉)、冲剂、水剂(药水)、汤剂、丸剂、片剂、注射液(针剂)、药膏(膏剂)等,统称为"剂型"。不同需要有不同剂型治疗不同病人需要不同剂型治疗急症病人时,医生为了争取时间,使药物迅速生效,多采用针剂、水剂、汤剂、冲剂及气雾剂等;而治疗慢性疾病时,医生则希望  相似文献   

12.
人难免生病,打针吃药是最常用的手段。遇到孩子生病.不少家长认为给孩子吃药不如打针,打针作用快,效果好。反复地打针、肌肉注射药物也会致病,这并非是危言耸听的。臀肌挛缩症便是其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吃药打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病情来决定。如果患者昏迷不醒,或者呕吐频繁,或者刚做过胃肠手术,则需要注射用药。一般情况下,凡是吃药能够解决问题的,就不要打针。如果误认为吃药不如打针好,往往会带来本可避免的不良后果。作为特殊人群的年老体弱者,更应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无论大病小病,有个头疼脑热,本来吃药即可治疗的,却非要打针不可。他们认为,口服药不如注射药见效快、作用强,打针比吃药管用;也有一些患者的想法与之恰好相反,患病后,总希望多吃药,不打针,免遭“皮肉之苦”。实际上,这两种做法都不完全正确。那么,患病后,应怎样选择用药途径呢?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许多患者在治病过程中需要使用中药。但是医生在开药时,却是有的人服用汤剂,有的人服用胶囊,有的只是外用膏剂。这是为什么?使用中药怎样才能选对剂型呢?剂型是根据药物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应用的形式。剂型的不同,可能导致药物的作用性质和速度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因此,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中药剂型才是保证和提高药物疗效的关键。汤剂:吸收快、作用强、便加减汤剂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剂型。将饮片放在水中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取汁服用,就成了汤剂。  相似文献   

16.
王洁 《健康博览》2009,(3):38-38
“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滴注”是医疗上的用药原则,但是很多家长提出:“为何我的孩子生病了总是需要打针呢?是医院要赚钱吧!”其实不然,吃药和打针是两种常用的给药方法,各有优缺点。究竟选择那种方法,需根据孩子具体的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17.
形形色色的“药物剂型”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到的药物各式各样,有的是需要吃的药片,有的是需要喝的药水,有的是需要打针的,有的是需要涂抹在皮肤表面的。任何药物在供给患者使用前,均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这种形式就称为药物的剂型。  相似文献   

18.
<正>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及预防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的药物尽可能选用地道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膏方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您知道吗?慈禧太后最钟爱的养生方式是就是膏方,一副膏滋需要二十小时的精心熬制,是最适合冬季进补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做到一人一方,富含上百种养  相似文献   

19.
制造药物的原材料一般是粉末、液体或是半固体,有的还带有苦味或异臭,有的药物进入人体后作用时间太短。为了治疗需要和方便使用,把原材料药制成各种不同性状的制剂,在药剂学上称为“剂型”。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剂型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王金霞 《中国保健》2009,(20):884-885
药物的制剂即剂型,是指药物根据医疗需要经过加工制成的便于贮藏和使用的一切制品,如片剂、胶囊、注射剂、丸剂、软膏剂等等。各种剂型是为了医疗的需要、病情的需要、用药部位的需要,如五官科用点鼻剂、点眼剂,腔道用栓剂等。还有的因为药物本身的性质所需要,如青霉素口服易被胃酸破坏而制成针剂。还有的为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制成肠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