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梗死急性期伴发抑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伴发抑郁的发病率,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01年1—12月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190例,对伴发抑郁的发病率,与脑梗死部位的关系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伴发抑郁62例(发生率32.6%),其中大脑皮质梗死抑郁发生率(44.4%)较皮质下梗死抑郁发生率(29.5%)、小脑梗死抑郁发生率(14.3%)为高,且左半球梗死抑郁发生率(42.2%)较右半球梗死抑郁发生率(25.6%)高,其判别均有显性意义(P<0.01)。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抑郁发生率较高,又与脑梗死部位有关,但早期对其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白细胞流变特性及分子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白细胞流变特性和分子流变特性改变及其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 3 8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聚集性 (LA)、白细胞黏附功能 (L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 (s ICAM-1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1 (s VCAM-1 )浓度进行检测 ,根据头部 CT结果将脑梗死分成大面积脑梗死和中小面积脑梗死 ,同时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LA、LAF和 s ICAM-1、s VCAM-1的浓度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LA、LAF和 s ICAM-1、s VCAM-1的浓度均较中小面积脑梗死患者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 LA、LAF和 s ICAM-1、s VCAM-1呈正相关 (r=0 .3 3 77~ 0 .71 88,P<0 .0 5 ) ;LA和 LAF均与 s ICAM-1、s VCAM-1呈正相关 (r=0 .3 3 3 1~ 0 .5 865 ,P<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白细胞流变特性及分子流变特性的异常 ,这种异常在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原来脑梗死的区域发生的继发性出血,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脑梗死患者的3%~25%[1],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继发性出血的原因有再灌注损伤学说,还有溶栓过量学说,与高龄、长期合并心血管基础病症有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2-01-2014-01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65例,分析其发病因素、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肺栓塞患者的年龄、住院日期、可能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1);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FIB、Hcy、CRP、MPV、PLCR水平均增高(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肺栓塞不少见,临床无明显特异性,应高度重视高危患者,加强D二聚体、Hcy、CRP及血小板功能的检测意识,及时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文献报道,43%急性脑卒中病人伴有血糖升高,其中11%病例有程度不等的典型糖尿病史。此类病人脑损害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高,需要多科室联合救治。2008-01-2011-01我科收治26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诊断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01~2010-12收治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0例中老年组脑梗死患者比较。结果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性别构成中男性比例高;危险因素中吸咽及精神压力多;临床症状初发为主、头痛明显、偏身感觉障碍多;神经系统功能评分低;头颅CT或MRI等病变部位基底节区为主,梗死部位渗血的患者比率高;预后较好(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生相对较少,预后较好,但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比较大,应该加强对青年脑梗死防治意识,筛查高危人群,及时干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听觉P300的变化, 及其与脑CT有关特征的关系. 方法: 采用oddball刺激序列检测P300, 靶刺激叠加200~500次, 分析时间1000ms. 结果: 全组病例81例, 对照组96例. 病例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均显著延长(397.3±86.8ms对351.4±22.1ms, P<0.01), P300波幅显著降低(8.2±5.5μv对13.5±7.2μv, P<0.01); 脑CT上伴脑萎缩表现者较不伴者P300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达有意义水平. 结论: 脑梗死患者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 波幅显著降低, 认为P300测定对评价脑梗患者认知障碍是一个较敏感而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医学的发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mia,Hhcy)成为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大家的公认。目前,Hhcy在心血管领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0-01—2015-01我院诊治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为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2009-01-2011-03收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86例,分为常规治疗组90例,依达拉奉组96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总有效率91.66%,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75.55%。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中具有使用方便、安全,临床疗效确切的强效自由基清除功能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0.
我院呼吸科(含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2003-03—2012-05收治的老年人脑梗死后吸入性肺炎患者112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104例,女8例;年龄58~94岁,平均(82.46±4.20)岁,其中社区获得性肺感染6例,医院获得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以我院2010-01—2011-01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为对象,男56例,女44例,年龄50~70岁,平均(60±6.5)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从发病起至接受临床治疗时,均有MRI/CT检查依据,且未发生明显的意识障碍,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溶栓治疗、脑血管破裂出血、老年痴呆、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频繁心绞痛、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我国实行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后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2001年8月脑梗死病人1477例,均在发病后72小时内入院。诊断均经CT扫描证实。共检出糖尿病性脑梗死230例,其中伴高血压136例,入院后发现血糖增高而无糖尿病史反复查血糖以除外应激性高血糖。随机选择生脑梗死154例,脑梗死(无糖尿病及高血压)85例。就糖尿病性脑梗死发病年龄、血脂水平、并发症及梗死部位,与高血压性脑梗死、脑梗死进行对比。结果:(1)糖尿病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时与其他各组甘油三脂对比差别有显性意义(P<0.05)。(2)糖尿病性脑梗死合病感染、意识障碍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对比差别有显性意义(P<0.05)。(3)糖尿病性脑梗死以腔隙性为主,且多发,病灶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以小灶,多发为主,好发于基底节区;易合并感染和意识障碍,预后差;伴发高血压时血脂水平尤其是甘油三脂升高明显,临床应积极降压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大面积脑梗死老年病人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5-01~2008-01共收治老年大面积脑梗死40例,本文就临床特点回顾分析,进一步探讨诊治中应注意的问题。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性别差异,为卒中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择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56例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中经头颅MRI检查确诊的138例SCI患者定义为观察组,218例非SCI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同时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SCI的危险因素.再将SCI患者按性别区分,分析高危因素在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的差异. 结果 (1)SCI的病灶以腔隙性病灶为主,主要位于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多为多发病灶.(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TG、高LDL及吸烟.(3)与男性SCI患者相比,女性SCI患者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高TG、吸烟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具有明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2000年2月~2003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65例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脑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52例ACI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无动脉狭窄组和动脉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卒中危险因素和预后;并比较无动脉狭窄组中前循环梗死亚组与后循环梗死亚组的病情和预后.结果 根据DSA结果,无动脉狭窄组70例,动脉狭窄组282例.无动脉狭窄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既往腩卒中、冠心病史者的比率明显低于动脉狭窄组(P<0.05~0.01);入院时及发病3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鼍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动脉狭窄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3个月卒中复发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动脉狭窄组(P<0.05~0.01);无动脉狭窄组中后循环梗死亚组患者入院时及发病3个月时NIHSS、mRS评分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亚组(P<0.05~0.01).结论 无明显脑动脉狭窄ACI患者的病情较轻,预后较好;但其中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为脑梗死后因梗死区血液再灌注等原因所致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是脑梗死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HI发病率15%~43%,国内3%~25%[1]。CT和MRI检查可确诊。现将2007-08—2011-08我院收治的13例HI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收集 3年来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 ,对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为做好二级预防打下基础。1 资料与方法病例为本院 2 0 0 0 0 1~ 2 0 0 3 12资料完整的脑梗死生存病历3 98例 ,其中脑梗死复发组 167例 ,未复发组患者 2 3 1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经头颅MRI/CT证实。脑梗死复发标准 :患者以往有脑梗死病史 (距本次发病 1个月以上 ) ,本次发病是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新病灶。复发因素分析以性别、首次发病年龄、TIA史、首发梗塞部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症…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压变化及抗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急性期的血压的变化及抗高血压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动态观察降压治疗组和非降压治疗组发病7天内各级高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级高血压住院7天内血压恢复正常的比较显高于Ⅱ、Ⅲ级高血压(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应根据患高血压分级,采取个体化的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