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发育疗法对脑瘫患儿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NDT)对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分别检测CP组和CP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变化,并分别与其对照组比较。结果 CP组NDT治疗后血清EPO高于对照组和NDT治疗前(P均〈0.01),NDT治疗前血清EPO水平与CP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病例对照组(P〈0.01)。结论 EPO可以作为评估神经发育疗法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振动疗法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通过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印证振动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把63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运动训练的时间内加入振动疗法刺激患儿脊柱及四肢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两组患儿分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免疫调节疗法对脑瘫儿童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免疫调节疗法,2组治疗均20 d一疗程,疗程间间隔10 d,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Gesell发育测试、GMFM测试、体液免疫指标测定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IgA、IgG、IgM、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IgA、IgG、C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Gesell各能区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esell各能区发育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例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GMFM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GMFM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使用免疫调节疗法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免疫状态,更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esell测试发育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合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联合神经发育疗法进行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痉挛评分(CSS)、Fugl Meyer(FMA)下肢积分及行走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CSS评分、FMA下肢积分及行走能力评估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发育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神经发育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CP)是小儿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治愈CP的特效药,学者共识CP的病因是脑室管膜下区(SVZ)的神经干细胞(NSCs)的损伤所致,而且NSCs的损伤程度最终决定CP患儿的预后.因此将体外成功培养的NSCs移植到病变脑内将有可能使患儿受损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得以恢复.本文综述了CP的现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疗法(NDT)配合改进的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NDT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应用DNT治疗基础上加用MRP治疗。2组均于治疗前1周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SIAS)和巴塞尔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SIAS、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T配合改进的MRP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骨盆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指数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骨盆控制训练。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对患儿运动功能(PDI)及患儿智力发育状况(MDI)评定。结果骨盆控制训练干预后观察组PDI评分、MD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通过骨盆控制训练干预能够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发育情况,有临床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139例确诊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均治疗6个月后对比临床疗效、脑血液循环和脑功能代谢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在改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和发育智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能够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生存、轴突生长、突触生长等神经重构,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288例小儿脑瘫康复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自1999-01~2008-09在我院就诊,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288例脑瘫患儿,按就诊时月龄分别为1~6月组,7月~1岁组,1~3岁组.1~6月组每月静脉使用脑蛋白水解物4~6ml/d,胞二磷胆碱(CDPC) 0.125g/d;7月~1岁组每2月静脉使用脑蛋白水解物6~8ml/d,CDPC 0.25g/d;1~3岁组每3个月静脉使用脑蛋白水解物10 ml/d,CDPC 0.25g/d.均为10d一疗程.治疗期间同时进行高压氧舱治疗、捏脊按摩疗法、运动功能训练、穴位封闭、针灸疗法、脑循环治疗仪、导平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等治疗.按照诊疗后运动功能恢复、异常姿势改变、肌张力改变、听力恢复,每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一次.结果 经综合康复治疗后,患儿1~6月组正常化21例,显效84例,有效63例,无效3例,有效率98.24%;7月~1岁组正常化9例,显效63例,有效30例,无效15例,有效率87.18%.1~6月组与7月~3岁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性(χ2=4.84,P<0.05).结论 应用药物间歇短疗程,加强运动功能训练,配合穴位封闭、高压氧舱及导平仪等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干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是治疗脑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NDT)对脑瘫患儿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ABCELISA法)分别检测脑瘫组NDT治疗前后和脑瘫高危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血清TGF-β1水平。结果新生儿病例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瘫组NDT治疗前后(P〈0.01);脑瘫组NDT治疗前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脑瘫组NDT治疗后(P〈0.01);脑瘫组NDT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GF-β1在NDT治疗脑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可以作为评估NDT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神经康复中的运动疗法及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各种交通事故、工矿及建筑业的意外,都可直接造成肢体的活动功能障碍而发生偏瘫、两侧瘫、截瘫与单瘫等,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故如何减少和恢复这些运动功能就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浴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康复科从2004-05-2005-05对86例脑性瘫痪(cecrbral palsy,CP)患儿采用中药药浴配合功能训练、经络导平、针灸等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功能训练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儿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60例患儿采用药物联合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DI、PD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联合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疗效,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智力,促进患儿预后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MOTO-med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01—2015-10我院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OTO-med训练,对2组治疗后运动功能障碍[腘绳肌张力(Ashworth评分)、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MFM88量表)中的D、E两功能区得分、步态参数]的改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治疗后研究组Ashworth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粗大运动的D、E能区得分分别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粗大运动的D、E能区得分分别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速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且研究组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速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 MOTO-med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有较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Hes基因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s基因编码bHLH转录抑制因子,参与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的内源性调控机制.本文介绍了Hes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在神经系统发育中表达和调节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在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维持、胶质细胞的发生、脑发育区域化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侧脑室内移植对脑瘫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脑瘫组、NSCs移植组和神经营养因子(NT-3)修饰的NSCs移植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鼠均行左侧颈动脉结扎并缺氧2h建立脑瘫模型,建模3d后分别对两移植组进行侧脑室NSCs以及NT-3修饰的NSCs移植。移植后第46天,开始对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以及行为学能力进行评估,学习记忆能力连续测5d。之后取鼠脑组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①Morris水迷宫:正常组、两组移植组大鼠逃避潜伏期与脑瘫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②足印试验:正常组、两移植组潜伏期与脑瘫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右侧后肢足印重复也明显好于脑瘫组,足印间距减小,且稳定(P<0.05);③平衡木试验:与脑瘫组比较,正常组、移植组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后足滑脱次数明显减少(P<0.05);④组织病理学HE染色结果:脑瘫组鼠侧脑室周围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和排列紊乱,局部囊性变和炎性细胞聚积;NSCs移植组鼠脑组织结构破坏以及细胞形态较脑瘫组有所改善;NT-3移植组恢复情况更好,细胞形态趋于正常。结论经侧脑室移植外源性NSCs可明显改善脑瘫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和促进其神经行为学及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胫神经部分切断治疗脑瘫性踝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胫神经部分切断治疗脑瘫患儿踝痉挛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近1年37例病儿53只足踝痉挛采用胫神经部分切断术的疗效。结果 全部病人术后有不同程度踝痉挛缓解,平均随访8.6个月,缓解率为94.34%(50/53)。术后发生小腿、足部感觉障碍2例,随访期间均见好转。结论 胫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患儿踝痉挛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损伤患儿神经智力发育及脑瘫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常规护理的46例患儿为对照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的55例患儿为观察组,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指导外,还采取视听触觉刺激。随访1a,评价2组脑瘫发生率及智力发育水平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运动发育指数(phychomoter development index,PDI)。结果观察组脑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DI和PD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降低脑损伤患儿脑瘫发生率,有助于其MDI和PDI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性下肢胫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单纯踝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儿童脑瘫踝痉挛患者,选择性胫神经部分切断术,术后辅助康复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月15~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下肢肌张力降低明显,踝痉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范围及运动能力改善明显,总有效率97%,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胫神经部分切断术辅助康复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儿童脑瘫下肢踝痉挛状态,纠正肢体部分挛缩,改善步行运动功能,降低患儿残障程度,改善外观,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