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血管病患者在缺血和出血状态下,血浆神经肽Y(NPY)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血管病患者缺血、出血状态下NPY和NT含量。结果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脑出血患者的血浆NT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脑梗死患者的血浆NT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和NT均升高且随病情的好转而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T含量降低,且随病情的好转而升高,与血浆神经肽Y无关。  相似文献   

2.
血浆多种神经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多种神经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112例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内皮素 (ET)、心房利钠肽 (ANP)、神经肽 Y(NPY)、神经降压肽(NT)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 CGRP、 NT较对照组降低 (P<0 .0 5 ) ,ET、 ANP、 NPY均较对照组升高 (P<0 .0 1) ,病情重者较轻者变化更显著 (P<0 .0 1) ,椎动脉供血不足组 CGRP、 ET、 ANP、 NPY均较对照组升高 (P<0 .0 1) ,脑动脉硬化组 ET较对照组升高 ,NT较对照组降低 (P<0 .0 5 ) ,其他神经肽变化不显著。结论 :神经肽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过程 ,其改变可作为早期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CI患者51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PY浓度,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ACI组血浆NPY水平于发病7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周后降至正常;病情严重组显著高于轻、中型组(P<0.05);大病灶组显著高于小病灶组(P<0.05)。结论 NPY不仅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与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急性脑血管病与β 内啡肽 (β EP)的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多 ,而脑梗死的神经降压素 (NT)、神经肽Y(NPY)研究尚少 ,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肽 (β EP .NT .NPY)血浆水平变化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8月 1日至 2 0 0 3年 11月 30日由急诊科收治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ACI) 5 3例 (简称脑梗死组 ) ,全部病例均在起病后 30分钟至 2 4小时内入院 ,年龄 38~ 94岁 ,平均 (6 3 1± 13 1)岁 ,男 30例 ,女 2 3例 ;社区体检健康人为对照组 6 6名 (简称健康组 ) ,年龄 4 0~ 91岁 ,平均 (6 1 3± 9 8)岁 ,男 4 2名…  相似文献   

5.
动态测定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动态观察脑出血(CH)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的水平变化,探讨NPY与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6例脑出血,30例SAH患者及28例健康人血浆NPY的含量。结果:CH和SAH患者血浆NP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发病24小时内即显著升高,4~7天达高峰,8~15天开始下降,15天后CH组仍维持较高水平。重型CH患者NPY水平显著高于轻型和中型。大面积出血组高于小面积出血组。SAH患者伴迟发性缺血性障碍(DID)组明显高于不伴DID组。结论:NPY可能在CH及SAH的发生及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CI组)、2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CI组)和4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Fib及CRP含量.在CI患者入院当天和4周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结果 CI组和LCI组血浆Fib、CRP水平和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NDS重型患者血浆Fib、CRP含量明显高于中型、轻型患者(均P<0.01);中型患者血浆CRP含量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1).血浆Fib和CRP含量异常组患者住院4周时显著进步和进步的比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无变化和死亡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 ACI患者血浆Fjb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病情重的患者升高更明显;血浆Fib、CRP含量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O(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NO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分别测定47例脑梗死和42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发病后第3d、第7d、第21d的NO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前3次的血浆NO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21d的血浆NO含量比入院时高(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出血组4次检测的血浆NO含量均比对照组低(P<0.01),且连续4次检测的血浆NO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脑梗死组前3次的血浆NO含量与脑出血组同期的血浆NO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第21d的血浆NO含量比脑出血组第21d的血浆NO含量高(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低水平的血浆NO含量,脑出血患者的低水平血浆NO含量比脑梗死患者持续时间更长,NO可能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患者神经肽Y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脑出血(CH)、脑梗死(CI)、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神经肽Y(NPY)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脑血管病(CVD)患者138例,其中CH组46例,CI组62例,SAH组30例。用放免法检测血浆NPY浓度。结果CI组、CH组、SAH组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于发病后24h内均显著升高,1~3d或4~7d达高峰,8~15d开始下降,15d后仍在较高水平;重型与大灶组显著高于中、轻型与小灶组;发病积分≥6分组显著高于<6分组,伴高血压组显著高于不伴高血压;伴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高于不伴消化道出血组。结论NPY参与了CVD及其伴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和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正常对照者 (6 6人 )、高血压 (4 0例 )、高血压脑梗死 (5 4例 )、腔隙性脑梗死 (4 5例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 (33例 )患者的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 ,同时测定 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及高血压合并不同脑血管病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高血压合并不同脑血管病患者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但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组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较其他组高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Ang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病可能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关 ,血浆AngⅡ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6例VD患者,59例脑梗死非痴呆(CI)患者及40例健康人(NC)血淸NPY和CGRP含量,并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 VD组和CI组NPY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VD组NPY水平高于CI组(P0.05);VD组和CI组CGRP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VD组CGRP水平显著高于CI组(P0.01);VD组CGRP和NPY呈负相关(P0.05)。结论 VD体内CGRP降低,NPY升高,且CGRP与NPY呈负相关。脑血管舒缩功能平衡失调既可能是脑缺血缺氧的结果,又可能是导致脑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脑的长期慢性缺血缺氧可能是V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43例脑梗死(CI)、3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5例脑出血(CH)患者血清ACA水平,相互比较并与43例健康人比较。结果CI组ACA阳性率(46.85%),TIA组ACA阳性率(43.75%),CH组ACA阳性率(44.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63%)(P〈0.01);ACVD患者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A分型中,IgA、IgG阳性率CI组分别为34.27%、20.28%,TIA组分别为31.25%、25.00%,CH组分别为22.22%、24.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8%。6.98%)(P〈0.01~0.05),在CI与TIA组。IgA增高更明显(P〈0.01)。结论ACA为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IgA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致病性抗体。  相似文献   

12.
J Lu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9,22(4):205-7, 252-3
In 75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infarction 43, TIA 4, cerebral hemorrhage 25,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3), the plasma levels of Antithrombin-III (AT-III) and plasminogen (Plg) were measured within one week stroke patient and with 27 non-stroke patient as control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lasma AT-III level was of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or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plasma plg level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groups (cerebral infarction. TIA), and it was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or the TIA group and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less than 0.001 and P less than 0.01) respectively. In view of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easuring of Plasma Plg level is a valuable unspecific assays indicator for 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coagulation and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和丙二醛测定,发现丙二醛升高的同时,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受体花环率(RBC-I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RBC-C3bRR与RBC-ICR变化成负相关。提示氧自由基除对脑有直接损害外,还影响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使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能力下降,进而使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皮,造成损害。这一结果为临床治疗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心房利钠多肽与急性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5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心钠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20例正常对照比较。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血浆心钠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与继发性心电图异常改变、病情轻重及患者的血压情况有关。本文对血浆心钠素增高的机制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4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22例,脑血栓24例)和40例健康正常人血浆胃动素浓度。脑出血和脑血栓血浆胃动素含量分别为447.67±88.18ng/L和412.04±101.74ng/L,均分别较健康正常人的水平(309.79±66.46ng/L)明显升高(P<0.01);而疾病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血管病伴意识障碍及消化道症状时,血浆胃动素水平均较意识正常及无消化道症状者显著升高(P<0.01);并与脑血肿量呈线性正相关(r=0.70,P<0.01);病变部位间血浆胃动素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疾病恢复期血浆胃动素水平较急性期显著下降(P<0.01),与健康正常人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动态监测血浆胃动素水平可间接判定预后。作者对急性脑血管病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的可能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兴奋性氨基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2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包括脑出血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室出血4例)和20例正常人血清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进行忽自身前后对照及与正常人比较。结果 出血性脑血管病忠急性期血浆中Glu、Asp含量均显高于对照组(P<0.001);恢复期血浆中G1u、Asp均下降(P<0.01),其中Glu在2周后降至正常,而Asp仍较正常组高;急性期忠的出血量与Glu、Asp含量呈正相关rG0.809、rA0.675(P<0.01)。结论 兴奋性氨基酸可能参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检测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及46例正常人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下降(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86例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保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血浆中ET-1、vWF、NO水平的变化以及总治愈率。结果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能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认知功能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中ET-1、vWF、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的ET-1、vW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治愈率79.07%,实验组为95.3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有轻微的损伤,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