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HIE新生儿神经生长因子的早期干预对相关时间指标、脑损伤程度和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分析郑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12—2015-12确诊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资料,按照临床干预时不同方案分成2组,将60例行胞二磷胆碱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将60例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的早期干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2组相关时间指标、脑损伤程度和神经行为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肌张力、反射和意识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髓鞘碱性蛋白与酸性钙离子结合蛋白水平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优,且治疗1周、2周后神经行为功能评分(neurobehavioral function score,NBFS)(30.40±6.50)分、(32.60±6.55)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HIE新生儿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的早期干预能够缩短相关时间指标,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和提高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2.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脑损伤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患儿存活后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脑损伤患儿分为有系统干预的甲组96例和未干预乙组28例,2组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另设正常足月儿30例丙组为对照组.均进行体格发育及神经系统检查;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定.早期干预即予丰富环境、语言、视、听、触觉刺激、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综合疗法.结果 体格发育:乙组低于甲、丙组(P<0.01),甲与丙组无显著性差异;发育商:丙组高于甲、乙组各5分及27分;甲组高于乙组22分(P<0.01).结论 早期干预可提高脑损伤患儿神经心理发育,降低脑瘫、智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周爱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4)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4-01—2016-01我院收治的128例脑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行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行以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行为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行为评分(77.25±8.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0.25±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损伤患儿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神经行为,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早期影响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 )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新生儿368例,根据NBNA结果分为正常组297例和异常组71例。对2组新生儿资料及母亲孕产期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NB-NA正常组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水平>257μmol/L者明显少于NBNA异常者,母亲在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及有重大心理应激者明显少于NBNA异常者,分娩时NBNA正常组羊水胎粪污染者明显少于NBNA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性别、母亲产前应用激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NBNA正常新生儿1 min、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NBNA异常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水平>257μmol/L、Apgar评分水平、母亲孕期合并糖尿病或经受重大心理应激均是导致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早期影响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因素多样,在临床工作中应从孕期开始,给予孕产妇全面检查,早期进行身心两方面干预,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早期给予补救干预,尽量减少危险因素对新生儿的影响,从而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陈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3)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脑损伤筛查及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评分,共筛查出≤35分的脑损伤新生儿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仅做常规检查,2周后再次对2组进行神经行为评分法评分,并在患儿1岁时采取Gesell婴幼儿发育评估量表对神经认知能力评估,比较2组分数。结果 300例高危新生儿中46例脑损伤,占高危新生儿中的15.3%,试验组神经行为评分≤35分的例数(5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esell婴幼儿发育评估量表评估的发展商数≤85分的例数(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脑损伤筛查可以使脑损伤患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以便能够降低脑损伤患儿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脑组织水肿情况及神经生长因子对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Marmarou脑损伤模型。将Spraque—Dawley鼠40只随机分成脑损伤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致伤后10min和60rain腹腔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3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伤后24h、48h、72h和96h断头取脑,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对比各时段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神经细胞从伤后24h出现细胞凋亡,48~72h达高峰,治疗组与损伤组在24h,48h,72h和96h时脑组织含水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损伤组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损伤性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凋亡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 新生7日龄(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腹腔注射NGF,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术后不同时间点(3 h、12 h、1 d、3 d、7 d、14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丝蛋白(NFP)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VEGF呈持续的低程度表达,HIBD后治疗组各时间点VEGF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3 h~3 d治疗组的VEGF阳性区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大于模型组(P<0.05),且高峰提前至3 h,2组间7 d及14 d VEGF表达无统计学差异.HIBD后,3 h~1 d模型组和治疗组的NFP阳性区平均IOD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3 d、7 d及14 d治疗组NFP阳性区平均IOD值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NGF对 HIBD的神经修复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及NFP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薛云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神经心理发育及智能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早期干预组40例行家庭积极参与早期综合干预指导,对照组40例行家长未参与早期综合干预指导,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干预后6、12个月采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测定发育商,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智力指数,同时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测。结果干预后6、12个月,早期干预组发育商及MDI、PDI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aEEG检测异常率呈下降趋势,且早期干预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脑损伤患儿神经心理及智能的发育,减少aEEG异常率。 相似文献
10.
高危儿早期干预,是指对于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窒息等)的小儿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神经发育学的异常,早期发现,早期给予一系列的刺激和训练活动,以促进其发展。根据统计,脑性瘫痪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主要的运动性致残疾病,给家长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由于婴儿早期脑组织尚未发育成熟,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异常姿势运动尚未固定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脑损伤患儿神经智力发育及脑瘫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常规护理的46例患儿为对照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的55例患儿为观察组,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指导外,还采取视听触觉刺激。随访1a,评价2组脑瘫发生率及智力发育水平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运动发育指数(phychomoter development index,PDI)。结果观察组脑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DI和PD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降低脑损伤患儿脑瘫发生率,有助于其MDI和PDI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HIE预后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01—2010-12新生儿病房收治的64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在1.5岁前给予动作语言、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早期干预,6个月前配合药物胞二磷胆碱、脑活素治疗;对照组出院后常规育儿,6个月前予以同样药物治疗;2组在7、12、18个月均进行智能测商。结果 7、12、18个月时干预组智能发育商DQ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智能发育,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玉玲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4):61-62
目的对采用早期干预治疗法对患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gpoxie-ischmic enlephalopathy,HIE)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患有HIE的新生儿将其分为A、B 2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早期干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该组患儿在治疗后的PAF水平明显低于A组;该组患儿在治疗后的SOD水平和NBNA评分明显高于A组;该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采用早期干预治疗法对患有HIE的新生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法和加分法对足月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早期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妇产科分娩的120例足月高危儿分别于出生后2~3d、6~7d、12~14d、26-28d进行NBNA基础项目评分及加分项评分,进入恢复期后早期干预,包括视、听、触觉方面的刺激;婴儿期采用Gesell测试法,取关键项一适应性评分分析。结果新生儿期NB—NA评分≤35分者,经早期干预,生后6~7d组。与生后12~14d组、生后26~28d组比较差异显著,随干预进行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所占比例显著减少;NBNA加分测试法显示随着疾病恢复、自身发育及早期干预,加分值呈上升趋势,尤其HIE患儿;随访至12个月时,适应性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NBNA评分法对合并脑损伤高危儿早期筛查、早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早期于预可有效降低脑损伤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围生期窒息所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足月儿脑损伤的最常见的原因,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率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复苏后尽早采用硫酸镁进行干预,来减轻其脑损伤程度,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72例系我科NICU2003-01~2005-01收治重度窒息新生儿,即生后1min APgar评分0~3分,生后5min APgar评分仍≤7分并排除药物等因素引起新生儿抑制或心、肺、脑等先天畸形而致APgar评分低者。均为足月儿,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2·5~4·7kg,均系生后6h内转入NICU,入院时无明显脑… 相似文献
16.
NBNA评分筛查足月高危儿脑损伤及早期干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法和加分法对足月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早期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妇产科分娩的120例足月高危儿分别于出生后2~3d、6~7d、12~14d、26~28d进行NBNA基础项目评分及加分项评分,进入恢复期后早期干预,包括视、听、触觉方面的刺激;婴儿期采用Gesell测试法,取关键项—适应性评分分析。结果新生儿期NB-NA评分≤35分者,经早期干预,生后6~7d组,与生后12~14d组、生后26~28d组比较差异显著,随干预进行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所占比例显著减少;NBNA加分测试法显示随着疾病恢复、自身发育及早期干预,加分值呈上升趋势,尤其HIE患儿;随访至12个月时,适应性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NBNA评分法对合并脑损伤高危儿早期筛查、早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脑损伤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中医干预措施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新生儿脑损伤患儿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营养神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中医干预治疗,观察2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社会适应DQ值、大动作DQ值、精细动作DQ值、语言DQ值、个人社交DQ值IgG、IgA、IgM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中医干预能显著提高新生儿脑损伤的DQ值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围生期窒息所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足月儿脑损伤的最常见的原因,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率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们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复苏后尽早采用硫酸镁进行干预,来减轻其脑损伤程度,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BB)中的通透性,寻找NGF通过BBB进入受伤脑组织的时间窗。方法采用液压打击造成大鼠中、重度颅脑创伤,尾静脉注射伊文蓝(EB),分别于伤后1h,3h,6h,12h,24h,72h,168h测量伤侧脑组织中的EB含量。将纯化的NGF用^125I标记,在上述时间段分别从尾静脉注射碘化NGF,用γ-counter计数仪测量伤侧脑组织的放射活性。结果重度脑创伤后EB值在伤后1h立即快速上升,并在3h达到高峰,峰值持续到72h,随后缓慢下降,在168h EB值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中度脑创伤后脑组织中的EB的含量在1h开始缓慢升高,6h达到高峰,峰值持续到12h随后下降,在168h基本恢复正常。重度脑创伤后脑组织中^125I—NGF在1h明显升高,在3h达到高峰,峰值持续约24h,在72h明显下降,在168h时仍比对照组高。中度脑创伤后^125I—NGF在1h脑组织中即能检测到,并缓慢升高,在6h即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至168h时其剂量同正常对照组相仿。结论脑创伤后BBB开放,其开放程度与颅脑创伤程度呈正相关。在脑创伤后NGF能随着BBB的开放而进入脑组织,NGF进入脑组织的量与BBB的开放程度及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