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电图对于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在入院3天内对临床拟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分别进行脑电图、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其中有48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分析病人的头颅CT、磁共振(MRI)以及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图的机率,并进行比较。正常或轻度异常脑电图在一周后进行复查。结果头颅CT的异常率为12.50%(6/48),头颅MRI异常率为33.33%(16/48),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图的发生率为66.67%(16/ 48),采用配对X~2检验比较脑电图与两种影像学方法(头颅CT、MRI)有显著性差异(P<0.005);脑电图16例轻度异常者一周后有4例转为中度或重度异常。结论脑电图对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比头颅MR等影像学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另外,脑电图轻度异常不能排除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性粒细胞表面膜糖蛋白(CD64)、血清胱抑素C(Cys-C)及腺苷脱氨酶(ADA)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93例住院患者为对象,结核性脑膜炎102例,化脓性脑膜炎35例,病毒性脑膜炎30例,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26例,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组Cys-C、流式细胞术检测CD64、酶标法检测ADA,比较4组CD64、Cys-C及ADA水平,并比较单一指标检测与联合检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ys-C、ADA、CD64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3项指标呈递减趋势,病毒性脑膜炎与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CD64、Cy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与化脓性脑膜炎组Cys-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ADA、CD6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43%、60.73%、70.59%,联合诊断符合率98.04%,显著高于单一诊断。结论 CD64、Cys-C及ADA均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检测指标,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准确率及与其他类型脑膜炎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NF-γ)含量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第三0九医院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住院的患者,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20例,病毒性脑膜炎组15例,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20例.用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脑脊液IL-8、MMP-9、INF-γ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IL-8、MMP-9、INF-γ的含量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IL-8、MMP-9含量高于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组(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INF-γ含量与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脊液中IL-8、MMP-9、INF-γ含量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IL-8、MMP-9在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病和进展中亦起到一定作用.临床上若在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高水平的INF-γ,较之IL-8、MMP-9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脊液生化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脑组)及8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化脑组)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的蛋白、糖、氯化物和腺苷脱氨酶(ADA)进行检测。同时,对脑脊液与血浆中的蛋白、糖、氯化物和ADA比值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结脑组脑脊液检测中,氯化物水平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ADA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P0.01);结脑组血浆检测中,蛋白及氯化物水平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ADA水平显著高于化脑组(P0.01);结脑组脑脊液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中,蛋白及ADA的比值显著高于化脑组(P0.05),氯化物的比值显著低于化脑组(P0.01)。结论脑脊液中氯化物和ADA水平及脑脊液和血浆中蛋白、ADA及氯化物的比值对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脑膜炎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四年来住院初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6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脑脊液压力升高30例(180~280mmH2O,平均208.3±29.1mmH2O),发生率83%,白细胞计数升高36例,发生率100%,糖降低34例,发生率94%,氯化物降低34例,发生率94%,蛋白升高35例(1000~5000mg/L,平均2380±149.7mg/L),阳性率97%,脑CT异常8例,阳性率31%,表现为基底池渗出,脑积水,脑梗塞等,胸部平片提示肺结核21例,占62%。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47%,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肺外结核感染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是原发性结核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最近作者对500例各种类型神经系统结核进行了分析,其中最常见的是结核性脑膜炎(82%),其次是结核性浆液性脑膜炎(13%),不伴有脑膜炎的结核性脑病(3%),和脊髓膜炎(2%)。本文详细提到的神经系统体征及综合征主要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其他类型神经结核,以结核瘤居多。由于抗痨治疗和类固醇的使用,结核性脑膜炎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因此,在病重患儿,如其生命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照研究4种常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自制吸毒人员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258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在纳入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使用的毒品包括海洛因、冰毒、K粉以及摇头丸,临床症状以幻觉、妄想、敌对性等阳性症状最为常见,部分病例伴有明显的阴性症状及情感障碍。4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K粉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出现中度以上幻觉的比例达到83.05%,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而海洛因所致精神障碍组各项阴性症状条目达中度以上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P均<0.05)。结论:不同种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炎86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年来住院初治结核性脑膜炎(TM)患者86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脑脊液压力升高发生率82.1%,细胞计数升高发生率94.2%,糖降低发生率73.3%,氧化物降低率72.1%,蛋白升高率89.5%,脑CT异常率65.7%,胸部X线阳性率45.3%,误诊率高达29.1%;复发5例,占5.81%。20世纪80年代44例TM患者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等三联治疗;20世纪90年代以后42例TM患者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治疗,两组转归无明显差别(P=0.38),但前者总疗程为18~24个月,后者为12个月;84.9%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肺外结核感染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线索;早期正规抗结核治疗和激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结核性脑膜炎87例临床及脑脊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几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南京脑科医院8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脑脊液(CSF)变化、影像学改变及其转归。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多以头疼、发热及脑膜刺激症为主,缺乏典型结核中毒症状;87例患者头颅CT或MRI资料,其中38例检查有异常发现。87例患者中4例院内死亡,6例转外院。83例患者中,60例随访到,失访率27.7%。随访时间从1到4年,平均2 0.18年,10例遗留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并发症,8例死亡,42例临床治愈。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转归和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其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进行动态观察,反复做腰穿脑脊液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非常重要,对高度怀疑结核性脑膜炎的可做诊断性抗结核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 对4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疗效与EEG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脑患者的EEG异常率高达81.9%,其异常率与患者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颅内压升高和脑脊液成份异常呈显著相关性;同时EEC演变与病情演化相平行。结论 EEG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观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02-2014-02收治95例支原体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单纯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儿临床表现、脑电图表现、脑脊液(CSF)及血清MP抗体检测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2组患儿均有发热、头痛及呕吐等临床表现,观察组患儿还有嗜睡、烦躁及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观察组脑脊液中谷氨酸(Glu)及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SF中γ-氨基丁酸(GABA)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SF中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呈阳性,脑电图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患儿临床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且CSF中MP特异性抗体检测显阳性,脑电图表现明显的异常,以上观察指标对于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癫痫患者常见的病因与临床特点、脑电图特点及预后。方法 156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对照组(72例)和老年组(84例),2组患者均行脑部CT、MRI和脑电图检查,比较病因、癫痫发作特点、脑电图检查结果及预后。结果对照组病因以脑动静脉畸形、外伤和遗传因素为主;老年组病因以脑血管疾病为主。对照组61例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老年组73例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以部分发作为主,患者的伴随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预后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癫痫患者以部分性发作的脑血管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3.
脑囊虫病人头痛发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人头痛发作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脑电图特征。方法对410例脑囊虫病人头痛发作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0例脑囊虫病人头痛发作的病因为颅内压增高和脑膜炎。以青壮年为主(72.20%),男性多于女性,农民发病率最高(73.66%)。脑室型头痛(9.51%)以发作性为特点,伴有Brun’s征;脑膜型头痛(9.02%)以持续性头痛为特点,伴有发热;脑实质型头痛(62.93%)以颅压高性或非颅压高性头痛为特点;混合型头痛以颅压高性为特点。脑电图检查正常87例(21.22%),异常323例(78.78%)。异常脑电图中207例(64.09%)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慢波活动,116例(35.91%)为局限性慢波活动,27例在异常背景上有散在或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结论头痛是脑囊虫病人常见症状,颅内压增高和脑膜炎是导致头痛的主要原因;脑电图表现以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患者的首次常规EEG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EEG 49例,其中轻度异常23例,中度异常22例,高度异常4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占异常率的76%,异常率与病因有关(P<0.01)。结论 EEG的异常改变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与脑电图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与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4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疗效与EEG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脑患者的EEG异常率高达81.9%,其异常率与患者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颅内压升高和脑脊液成份异常呈显著相关性;同时EEG演变与病情演化相平行。结论EEG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观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对65例除癫痫外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多种检查进行了研究,发现65例患者中EEG、头颅CT、HR和神经系统体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 1.5%,60.0%,87.5%和30.8%。阳性检出人数明显高于EEG的是CT(x~2=4.2538,P<0.05)和HR(x~2=8.1509;P<0.01)。但有5例仅发现有EEG异常。所以EEG与其它方法适当配合使用将有助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06~2007-06收治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并作电话或门诊复诊随访.结果 实验室检查中脑电图较脑脊液、CT阳性率高,58例患者经抗病毒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对以精神症状为主要首发表现的患者,应重视患者前驱症状及体征,及早做脑电图、脑脊液、CT检查以免误诊.以治疗脑炎为主的同时辅以抗精神病药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各脑叶CT值的改变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男性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患者组)进行头颅CT扫描,测量各脑叶的CT值,并与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8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右顶叶、左额叶及双侧颞叶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组左额叶CT值显著低于右额叶(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各脑叶CT值与年龄不相关;右顶叶、右枕叶和左颞叶的CT值与患者饮酒年限呈负相关(P均0.05),右顶叶、双侧颞叶CT值与患者饮酒量呈负相关(P均0.05),左额叶CT值与患者精神障碍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脑部存在广泛的结构改变,饮酒年限长及饮酒量大均加重脑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乳酸(L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以鉴别病毒性脑膜炎(病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方法选取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85例,其中化脑组25例、结脑组26例、病脑组34例。3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用酶显色法测定脑脊液LA浓度;用ELISA法测定脑脊液NSE浓度。结果化脑组和结脑组患者脑脊液乳酸浓度明显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其浓度依次为化脑组结脑组病脑组对照组,但化脑组与结脑组及病脑组与对照组脑脊液L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结脑组患者脑脊液NSE浓度均明显高于化脑组和对照组(P0.01),其浓度依次为病脑组结脑组化脑组对照组,但病脑组与结脑组及化脑组与对照组脑脊液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LA和NSE浓度检测有助于病脑、化脑和结脑间的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头部CT及MR检查特点及在各病程分期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为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阳性的确诊患者。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7例,患者年龄在14~76岁之间,中位数年龄为3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CT及MRI影像学检查,其中28例同时行增强MRI扫描,分析其临床分期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125例结脑患者中,Ⅰ期患者31例,Ⅱ期55例,Ⅲ期39例。影像学结果显示,最常见的表现依次是脑膜强化、脑积水、结核瘤等。随着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CT及MRI对颅内病灶的敏感度提高。Ⅰ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脑膜强化、基底池渗出;Ⅱ和Ⅲ期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为脑积水、脑梗死、结核瘤、炎性病灶等表现。CT发现异常者41例,敏感度为33%,其中Ⅰ期为13%,Ⅱ期为33%,Ⅲ期为49%。MRI发现异常者为90例,敏感度为72%,其中Ⅰ期为48%,Ⅱ期为78%,Ⅲ期为82%。增强MRI发现异常为23例,敏感度为82%,并可发现头部CT和MRI平扫阴性的病变。结论头部影像学特别是MRI能清楚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敏感度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早期检查阳性率低、表现单一;中晚期检查阳性率高、表现多样。结合增强MRI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检出率并为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