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行MDU监测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并评价术中MDU的监测作用.结果 术中MDU监测提示:载瘤动脉闭塞3例,载瘤动脉狭窄6例,调整动脉瘤夹或局部应用罂粟碱湿敷后,MDU监测均恢复正常;其他病人MDU监测均正常.无监测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随访3~26个月,术中MDU监测正常,但术后出现栓子脱落至脑梗死1例;其他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术中MDU监测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并发症等优点,能降低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和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瘤样突起。在突发的紧张、用力、疲劳等血压升高的过程中突然破裂,引起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疾病[1]。患者往往以头痛、恶心呕吐,一侧肢体乏力或意识障碍而就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有脑血管痉挛、继发性脑出血、感染、压疮、应激性溃疡、便秘等并发症发生,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为了达到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是危害老年人生命的脑血管病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在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所致的血管痉挛 (CVS)中的作用已被公认 ,其敏感性可达 80 %~ 90 % [1 ] 。且对判断颅内压 (ICP)的作用较明显。对老年动脉瘤患者诊断和治疗能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对 2 5例老年颅内动脉瘤 TCD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 11例 ,女 14例 ,年龄 60~ 75岁 ,平均 64 .4岁。全部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 (DSA )证实 ,其中颈内动脉瘤 19例 ,前交通动脉瘤 5例 ,基底动脉瘤 1例。手术治疗 2 0例 ,保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中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02—2023-03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EA,术中采用TCD联合SEP、MEP监测,TCD检查手术部位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并记录同时段SEP、MEP波幅变化,以TCD作为金标准,探究SEP、MEP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中颈动脉阻断后,32例(16.84%)MCA下降>50%,其19例N20波幅下降>50%,13例N20波幅下降≤50%,以TCD为金标准,SEP波幅下降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Kappa为59.38%、91.77%、86.32%、59.38%、91.77%、0.511;32例患者中22例SEP潜伏期延长>10%,10例SEP潜伏期延长≤10%,SEP潜伏期延长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Kappa为68.75%、93.67%、98.47%、68.7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显微夹闭术治疗的11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ERAS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ERAS组应用ERAS优化措施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结果 ERAS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31%;P<0.05)。ERAS组护理满意度(88.33%,53/62)明显高于对照组(67.31%,35/52;P<0.05)。结论 ERAS理念用于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围手术期管理是安全有效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的监测问题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设备、麻醉、影像学的不断进步,动脉瘤手术夹闭的风险不断在下降,确立了动脉瘤手术夹闭这一金标准的牢固地位。但是手术夹闭动脉瘤仍然存在问题,如动脉瘤颈夹闭  相似文献   

7.
对43例破裂脑动脉瘤术前行TCD检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0.7岁。全部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手术治疗38例,术前TCD检测未见明显血管痉挛,除1例外,其余均恢复良好。另5例TCD检测提示血管痉挛或颅内压升高故未行手术,经药物治疗均死亡。TCD可判断有无血管痉挛及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对估价破裂脑动脉瘤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选择破裂脑动脉瘤手术适应症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loppler,TCD)在分级不良性颅内动脉瘤(Hunt-HessⅢ~Ⅴ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监测56例分级不良性颅内动脉瘤患者不同时间窗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流速(V_m)和峰值流速(V_p),随机分为2组; V_m组(28例):依据临床表现及V_m调整尼莫地平用量,V_p组(28例):依据临床表现及V_p调整尼莫地平用量;组内根据年龄是否≥60岁分为老年组和中年组; SAH 3个月后采用GO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结果 V_m组:预后不良14例,良好14例; V_p组:预后不良12例,良好16例; 2组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中年V_m组:预后不良6例,良好11例; V_p组:预后不良9例,良好4例; 2组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老年V_m组:预后不良8例,良好3例; Vp组:预后不良3例,良好9例;老年V_p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V_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CD可以实时无创地监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介绍7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采用综合性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要点。其中术前HH分级Ⅳ21例,Ⅴ级8例;头部CT Fisher's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评价脑表面与内板间距、术后颅内压(ICP)和脑水肿程度以判断术源性脑牵拉性损害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术中显露和动脉瘤颈夹闭,夹闭术后术路同侧脑表面塌陷与颅骨内板的间距约10~25 mm,平均13.5mm;96.7%(68/71)的病例术后3 d ICP维持在正常范围(200 mmH2O)内,术路同侧早期局灶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2.7%(9/71),表明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性损害不严重。本组无因脑牵拉性损伤或关颅前的高颅压而行去骨瓣减压术。结论在破裂动脉瘤早期急诊夹闭术围手术期综合性脑减压措施处理下,可为急诊动脉瘤夹闭术提供足够的显露路径和暴露空间,减轻脑牵拉性损伤和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脑病、脑血栓,位居脑血管病的第3位,且中年人常见[1]。一旦破裂出血,病死率高,早期行显微镜下夹闭术具有彻底性、可靠性及经济性,已被医学界认为金标准[2]。尽量缩短入院到手术时间,最好入院3d内完成手术,条件允许要行急诊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我院2012-05—2013-08共完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3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室护士配合的细节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7月夹闭术治疗的29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 296例中,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59例,未破裂237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Ⅲ~Ⅴ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手术器械不佳及手术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血管弹性差及瘤体粘连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Hunt-Hess分级高、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分离动脉瘤颈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粘连为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全身麻醉的管理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3~2009-12全麻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41例患者的麻醉方法和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夹闭手术,其中4例术中血管破裂;麻醉诱导平稳,术中生命体征平稳,SPO2维持在98%~100%,控制性降压时间平均15.6 min,期间维持平均动脉压(MAP)50~70 mmHg.术后随访未见麻醉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麻醉诱导平稳、保持循环的稳定、适当控制颅内压、适度控制低血压以及脑保护措施是保证颅内动脉瘤麻醉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血管局部突起、囊变等异常改变而出现的脑血管瘤样突起,若动脉瘤不破裂,患者很少有自主症状,即使有,也是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头晕等.但是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一般表现是颅内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有并发颅内血肿病例发生,这样的病例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瘤破裂.该病有极高的病死率,约1/3的患者发病后来不及到医院就诊即死亡,约1/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仅约1/3的患者生存下来.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新兴的介入治疗,一种是经典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6-06~2007-0615例颅内动脉瘤施行显微夹闭术中的护理配合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得到控制性低血压,低颅压的良好监护,其中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及时进行自血回输、输液等应对措施,保证了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加强对控制性低血压、低颅压严密监护,做好动脉瘤破裂的应急措施等护理工作,可帮助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术(EVD)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开颅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6月急诊开颅夹闭术治疗的6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Ⅲ~Ⅴ级)的临床资料。术前行EVD治疗35例(EVD组),未行EVD治疗27例(非EVD组)。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 EVD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31.4%,11/35)显著低于非EVD组(59.3%,16/27;P<0.05)。EVD组预后良好率(71.4%,25/35)明显高于非EVD组(44.4%,12/27;P<0.05)。结论 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前进行EVD,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力,缓解因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夹闭术治疗。结果 30例中,27例夹闭满意,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大脑中动脉M2下干闭塞引起偏瘫,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3个月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1例死亡。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7例,3~6分3例。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2分1例,1分1例。结论 对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暴露充分、术式成熟、并发症少,术中合理选择动脉瘤夹及血管穿通支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脉冲波频谱多普勒对86例根据临床症状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颈部和颅内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DSA共检出颅内动脉瘤102个,血管痉挛3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颅内动脉瘤59个,脑血管痉挛31例,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8%、86.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无创、实时、直观地对颈动脉及脑底部主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综合性评价,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ICGA)的优点及不足。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夹闭术治疗的291例(共33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ICGA结果及时调整动脉瘤夹闭的方法,术后结合DSA或CTA证实夹闭效果。结果 术中ICGA结果显示所有动脉瘤均不显影。剪开或穿刺的复杂动脉瘤97例,其中11例(11.3%)仍有再出血,经调整动脉瘤夹后出血停止。术后CTA或DSA检查无动脉瘤显影。结论 ICGA阴性不能作为动脉瘤夹闭完全的评判标准,夹闭后瘤顶的穿刺或切开后无出血方能确定动脉瘤夹闭完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脑动脉瘤(IA)患者术后NIHSS评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6-03我院收治的91例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5)。患者入院后均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2组术前及术后10dNIHSS评分、血清MMP-9、Cys C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2组预后情况。结果术前2组NIHSS评分及血清MMP-9、Cys 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0d2组NIHSS评分及血清MMP-9、Cys C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IA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清MMP-9、Cys C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经颅底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0例病人经颅底入路夹闭或切除颅内动脉瘤,获得优7例,良1例,中1例,差1例的满意效果。采用的颅底入路有四种:①经额眶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4例;②经眶颧入路处理眼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③经岩骨小脑幕入路夹闭基底动脉中段动脉瘤1例;④经眶颧-颞极入路夹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在选择的病人中.颅底入路可改善对深部或巨大动脉瘤的显露,因此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对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颅底入路的优缺点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