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的手术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要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应用ETV连续治疗梗阻性脑积水55例的手术并发症,对ETV的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做了探讨。结果:54例患者ETV得以完成,术后50例患者恢复良好,脑积水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患者症状复发或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8例,发热15例,2例伴有脑膜刺激征为颅内感染,癫痫1例,硬膜外出血1例,头皮下积液8例。结论:熟悉三脑室底的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造瘘方法,并注意手术前后脑脊液动力学的变化,可以减少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在儿童后颅窝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93例后颅窝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存在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所致的颅高压症状, 并于二期肿瘤切除术前行一期ETV。分析ETV的术后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以及肿瘤切除术后的脑积水复发率。结果 98.9%(92/93)的患儿ETV成功实施, 且术后颅高压症状缓解, 1例患儿因术中出血导致行ETV失败。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1%(1/92), 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肿瘤切除术后的脑积水复发率为6.5%(6/92), 经再次手术置入脑室-腹腔分流管, 脑积水均获得缓解。结论小儿后颅窝肿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需急诊缓解颅高压时应首选ETV, 其并发症少, 且肿瘤切除术后的脑积水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与分流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目的 比较梗阻性脑积水的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经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梗5且性脑积水63例。结果 造瘘组:平均用时35min,症状缓解34例(97.1%),复发1例(2.9%),并发症3例(8.6%),为非感染性发热;分流组:平均用时78min,症状缓解63例(100%),复发16例(25.4%),并发症18例(28.6%),为分流管堵塞、感染、颅内血肿及分流管外露等。两组均无死亡。结论 经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5且性脑积水较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相当,并发症及复发率明显降低,手术时间缩短,应作为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梗阻性脑积水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后硬膜下积液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例梗阻性脑积水ETV后继发硬膜下积液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硬膜下积液为手术侧,1例为手术对侧,1例为双侧。4例梗阻性脑积水症状均好转,未因硬膜下积液出现新的症状,硬膜下积液均逐渐吸收直至消失。结论 硬膜下积液是ETV较少见并发症,了解形成机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脑室应用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脑室的神经内镜解剖学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例尸颅标本及20例脑积水患者术中用神经内镜观察侧脑室、第三脑室的解剖结构.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20例,其中行ETV 16例,1例行透明隔造瘘术,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脉络丛、室间孔、乳头体及导水管开口等是内镜经额角人路观察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重要"路标".20例脑积水患者治疗后,19例症状好转,影像学复查脑室缩小的14例;1例脑转移瘤引起的脑积水患者,术后3月死亡.并发脑膜炎1例,发热2例,1例切口愈合不良,4例ETV术后并发头皮下少量积聚液,出血2例.结论经额角入路观察范围最大,是脑室内神经内镜手术的最常用入路.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ETV有很好的效果.慎重选择造瘘部位和器械对于避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从1999年9月至2003年4月采用第三脑室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治疗5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本文就ETV手术指征和疗效分析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镜第三脑室造瘘(ETV)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ETV治疗,根据随访结果对ETV疗效进行客观的临床评估。结果成功实施ETV52例,造瘘失败2例。对成功实施ETV的病例随访3~39个月,有效44例;无效8例,均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ETV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具有微创、疗效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及康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及动态ICP监护的价值。方法经内镜行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共146例,病因包括导水管狭窄98例、颅内肿瘤48例(第三脑室及松果体区肿瘤)。术后行动态ICP监护53例(导水管狭窄36例、肿瘤17例),平均监护时长96 h。结果随访8个月至6年,术后脑积水明显缓解或消失138例(94.5%),8例脑积水缓解不明显或无效(5.5%),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ICP监护显示:术后6 h内平均ICP明显下降,低于10 mm Hg,此后缓慢轻度上升,96 h稳定于12 mm Hg;单纯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平均ICP上升较缓慢、波动较小,最后达到10 mm Hg;而肿瘤性脑积水上升较快、波动较大,最后达到15 mm Hg。并发症28例(19.2%):术后发热22例,双额部硬膜外血肿1例、切口脑脊液漏2例、脑室少量积血2例、硬膜下积液1例。本组无死亡。结论 1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尤其是导水管狭窄脑积水)安全、有效,应作为其首选治疗手段;2术后行ICP动态监护,不仅可监测颅内压的变化,判断手术是否有效,同时可以观察有无脑室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及指导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42例。结果 成功造瘘39例,因术中出血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术中出现心率减慢4例、造瘘口少量出血3例,术后短暂发热21例、可疑感染1例、头皮切口漏2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4±2.7)个月;改善36例(85.7%),无改变4例(9.5%),恶化2例(4.8%)。术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显示:侧脑室缩小33例(78.8%),侧脑室无明显变化但前角间质性水肿减轻5例(11.9%),侧脑室无变化4例(9.5%)。结论 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效果较好,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事项、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分析23例梗阻性脑积水行ETV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术中所见和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中,21例患者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1例原发性中脑导水管狭窄患者初次行ETV后无效,后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良好;另1例脑出血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无效。术后,出现发热患者4例、颅内积气2例、癫痫发作1例、硬膜下积液1例。结论 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具有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底造瘘(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失败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ETV术后造瘘口闭塞的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ETV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内镜直视下发现2种不同的瘘口闭塞模式,经2次造瘘和分流术治疗,病人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结论造瘘口和远端脑池的梗阻可能是ETV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术后失败的重要原因,2次手术时应在内镜直视下探查造瘘口,而保持足够大的造瘘口并合理处理是预防瘘口闭塞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脑室镜或脑室镜-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脑室镜或脑室镜一腹腔镜联合应用对不同性质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脑室镜或脑室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技术,对37例脑积水进行治疗。其中透明隔造瘘术共20人次;脉络丛电灼术共18人次;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共17人次;脑室内囊肿造瘘术共10人次;分流管脑室端调整术共8人次;脑室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下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5例(均为成年患者);鞍区囊性肿瘤并发脑积水的脑室镜手术5例;松果体区病变并发脑积水的脑室镜手术3例。结果随访6—25个月,37例中31例有效,其中21例梗阻性脑积水全部有效,16例交通性脑积水10例有效,6例无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脑室镜或脑室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技术可使极大部分脑积水得到控制,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减少了诸如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在后颅窝肿瘤梗阻性脑积水和同期行后颅窝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科2015年7月—2018年12月,应用ETV治疗53例后颅窝肿瘤并梗阻性脑积水并同期行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6 h内复查头部CT,均无脑室内积血、积气。术后出现短暂性发热患者5例;无出现继发性出血、手术死亡及严重后遗症的患者。术后随访患者6~31个月,其中有效患者50例(94. 3%);无效患者3例,后行腰大池引流1周,最终行脑室-腹腔分流。结论 后颅窝肿瘤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前,行脑室外引流及分流是传统的处理方式,但也是并发症较多的治疗方法;同期ETV对于此类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符合生理机制,并发症少,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经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3—2017年采用经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26例小儿(12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0例患儿疗效满意,6例症状无进行性加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能够迅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3D-CISS序列检查在三脑室造瘘术前后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脑室的MR3D—CISS(three dimensional constructive inference in steady state)序列扫描对梗阻性脑积水病人诊断分析意义,及其在内镜三脑室底造瘘(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手术前后的临床血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颐性分析方法,对本组46例梗阻性脑积水在1.5T超导MRI仪行3D—CISS序列扫描,通过对MRI图像的观察、测量来分析三脑室扩大程度与三脑室底厚度、脑积水程度的相关程度:对本组中行单纯神经内镜下ETV手术的12例病人作手术前后3D—CISS序列扫描的较为详细的影像学评价。结果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扩大程度与三脑室底的厚度、脑积水程度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D—CISS三脑室底清晰显示率达96%(44/46),基底动脉(BA)显示率达91%(42/46):ETV术前可根据矢状位3D—CISS扫描,作切口的体表定位,充分了解三脑室扩大程度与三脑室底厚簿即穿刺造瘘的难易,可了解基底动脉的方位并通过确定造瘘点避免其损伤;术后行3D—CISS可测量瘘口大小、观察CSF的流动方向、评价手术效果。结论3D—CISS序列技术在显示三脑室方面敏感精确,为ETV手术前后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扩大程度决定三脑室底的厚度与术中造瘘的难易。  相似文献   

16.
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手术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ETV)处理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接受的58次ETV手术及其近期随访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 平均随访9.8个月。至复查时脑积水临床改善49例(84.5%),无变化7例(12.1%),恶化2例(3.4%)。51例获得影像学随访,41例(80.4%)脑积水改善,第三脑室缩小;15例(29.4%)脑积水无变化;2例(3.9%)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发生并发症8例(13.9%)8种14次,多为暂时性,2例(3.4%)为永久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ETV处理非交通性脑积水效果较好。为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应熟悉脑室系统解剖,熟练内镜器械操作;正确选择头位、入颅点、内镜方向和造瘘口位置;务必探查脚间池,打开Liliequist膜;退镜后封闭皮质隧道;妥善止血,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分流不畅的治疗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87例。结果 术后出现分流不畅共6例,占6.90%(6/87)。梗阻性脑积水患者3例,远端和近端梗阻各1例,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远端堵塞1例,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好转。交通性脑积水患者3例,1例远端堵塞,行左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2例分流系统通畅但症状进行性加重,更换更低压力分流泵后好转。结论 严格把握脑室-腹腔分流术指征,选择合适分流系统和手术方式,规范精细的手术操作有助于预防术后分流不畅的发生;脑室-心房分流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分流不畅的治疗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经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将33例经ETV治疗的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患儿根据手术年龄段分为ETV≤6月组(n=17)与ETV>6月组(n=16),随访术后6个月并进行神经发育评测(采用Gesell儿童智力发育诊断量表,包括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一社会行为)。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与术后神经发育状态。结果 ETV≤6月组与ETV>6月组术后神经发育预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TV≤6月组患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社会行为方面均不如于ETV>6组患儿(23.00±3.62vs.48.81±6.81;25.94±3.07 vs.55.56±8.40;15.00±3.06 vs.40.94±6.69;20.00±3.06 vs.45.81±6.81;21.12±3.22 vs.45.88±7.22);ETV≤6组患儿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17例(100%)(DQ值﹤40),而ETV>6月组患儿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1例(6.25%)。结论出生6个月以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成功率低,术后神经发育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随着影像学技术、内窥镜器械的进步,显微解剖研究有了进一步提高,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ETV)成为神经外科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一种重要方法[1]。自2005年以来,我科应用硬性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造瘘手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效果及其术后颅内压(ICP)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6例,其中术后行ICP动态监测9例。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缓解33例(91.7%),复查头颅CT或MRI示脑室系统较术前缩小;3例(8.3%)肿瘤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症状缓解不明显,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本组无死亡病例。9例术后行ICP监测结果示:①ETV术后18h内平均ICP〈10mmHg,18h后平均ICP轻度上升,稳定于10-12mmHg之间,肿瘤引起的脑积水ICP上升较快;②4例单纯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术后使用甘露醇,用药后1-2h ICP下降1-2mmHg,2h后ICP逐渐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①ETV后18h内ICP稍低,可能与术中放出脑脊液过多有关,可暂不应用脱水药物;②肿瘤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