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08—2014-08诊治的127例颅内出血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86例单纯患有颅内出血,观察组41例在癌症(急性白血病)疾病的基础上出现颅内出血,观察2组患者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特点。结果本文所选的颅内出血患者,40例死亡,仅1例存活下来,为M3合并DIC的患者。7例为高白细胞血症,4例为严重血小板减少,4例为高白细胞血症合并血小板减少,15例为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9例为DIC,2例为其他。研究发现患者入院时白细胞增高同时合并DIC是导致患者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在疾病的终末期血小板降低、合并感染也是引起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同时出现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主要为:进行性、多灶性、凶险性;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控制,将白细胞数量有效降低,预防性进行常规鞘内注射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病因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因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死亡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病因为高白细胞血症、感染、血小板减少及质量异常等综合因素,其中高白细胞血症最重要。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进行性、凶险性、多灶性;及时控制患者病情,积极降低白细胞数量,常规进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儿伴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0-03—2015-03收治的7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CNS并发症发生率、CNS并发症临床特点等,同时分析CNS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70例患儿中CNS发生12例(17.14%),其中AML合并CNS者8例,ALL合并CNS者3例,急性淋粒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CNS并发症以颅内出血为主;血小板计数50×10~9 L~(-1)以下(是、否)CNS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0%、2.08%,白细胞计数100×10~9 L~(-1)以上(是、否)分别为50.00%、2.08%,淋巴结肿大(是、否)分别为47.62%、4.08%,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50×10~9 L~(-1)以下、白细胞计数100×10~9L~(-1)以上、淋巴结肿大是AL伴CNS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最常见为颅内出血,且影响CNS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血小板计数低、白细胞计数高、合并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病因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因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死亡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病因为高白细胞血症、感染、血小板减少及质量异常等综合因素,其中高白细胞血症最重要。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的特点:进行性、凶险性、多灶性;及时控制患者病情,积极降低白细胞数量,常规进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将35例AL并发颅内出血患者与40例同期住院无颅内出血并发症的AL患者分为A、B两组,对其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 AL并发颅内出血患者以M3为多见。结论 高白细胞血症、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减少、感染等因素是AL并发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并发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将35例AL并发颅内出血患者与40例同期住院无颅内出血并发症的AL患者分为A、B两组,对其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AL并发颅内出血患者以M3为多见。结论高白细胞血症、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减少、感染等因素是AL并发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院从 1996-0 2~ 2 0 0 0 -11共收治小儿颅内出血 5 2例 ,其中新生儿 3 3例 (63 5 % ) ,婴儿 17例 (3 2 7% ) ,幼儿 2例 (3 8%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1)新生儿颅内出血 :有缺氧或产伤史 ;生后出现脑性尖叫、颅内压增高及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症状 ;贫血明显 ;脑脊液或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有改变。 (2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 :非新生儿 ;突然发病 ;颅内压增高 ;伴贫血及全身出血倾向 ,血小板、出血时间正常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维生素K治疗有效。1 2 一般情况  (1)新生儿 3 3例 ,其中早产儿 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死率。方法通过对2010-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5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和综合治疗、护理。结果 5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中痊愈42例(84%),好转5例(10%),未愈转院治疗2例(4%),死亡1例(2%);总有效率94%。结论对病情的观察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的必要手段,能够协助医生诊断病情,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护理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治愈率的保证,能够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2003-03/2007-0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骨髓移植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8~55岁。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 5例,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 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15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只有1例HLA-CW位点亚型不合,其余HLA全部相合,1例无关骨髓移植HLA全部相合。观察全部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情况,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0例患者外周血,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1的水平。结果显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 L-1,血小板恢复到20×109 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 d 及18 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1水平较移植前及未发生患者明显升高(P < 0.01)。提示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有助于预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2002-01~2008-12收治的22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5例;共伴发22例(18.97%),男14例,女8例;ALL 11例,ANLL 9例(M21例,M32例,M44例,M5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2例.初发及诱导治疗期间确诊6例;巩固期间骨髓复发伴CNSL者14例.发病在确诊后的时间为2~23个月,中位8.6个月.  相似文献   

11.
<正> 血小板活化是脑梗死(CI)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之一,而血小板与白细胞黏附形成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该研究对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后急性CI患者的PLA情况进行了检测。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收集作者医院2008-11-01—2009-10-31住院的急性CI患者98例。人选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发病72 h以内;(3)出现颈内动脉供血区局灶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4)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5)排除房颤、感染性心内  相似文献   

12.
1995 0 1~ 2 0 0 1 10 ,我们应用长春新碱联合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 ,出现神经毒副反应1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患儿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 5岁~ 13岁 ;急性白血病患儿 8例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 4例。长春新碱用法 :1例 3岁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 ,在院外静滴长春新碱 1mg/d ,连用 4d(该患儿属过量使用 ) ,余 11例均为常规使用长春新碱 ,即 1mg/ (m2 ·次 )~ 1 5mg/ (m2 ·次 ) ,1周 1次 ,连用 4周。1 2 临床表现 出现毒副反应时间 :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其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12—2016-11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依据发病前是否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发病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和对照组(未应用抗血小板药物),2组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分析其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脑卒中预后、病死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溶栓前NIHSS评分、早期缺血改变均是影响患者溶栓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发病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不会导致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上升(P0.05);溶栓前NIHS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溶栓前早期缺血改变、溶栓前收缩压及血糖均会对患者静脉溶栓预后造成影响,而发病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发病前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不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造成明显影响,且不会引起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上升,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至本院就诊并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记录其一般情况与凝血功能,观察其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管内治疗颅内出血概率为16.09%。发生颅内出血的患者平均年龄(64.46±15.47)岁,饮酒率28.57%,高血压患病率71.43%,糖尿病患病率42.86%,溶栓前抗血小板聚集药使用率64.26%,溶栓前NIHSS评分(15.63±6.84)分,溶栓前血小板计数(182.05±52.49)×109/L,溶栓前INR(1.09±0.16),溶栓前收缩压(145.79±12.40)mmHg,均高于未出血组; 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5(0.82~2.08),饮酒OR=0.99(0.47~1.65),高血压病OR=4.29(3.74~5.63),溶栓前NIHSS评分OR=2.81(1.46~3.26),溶栓前收缩压OR=1.45(1.15~1.93)为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饮酒、高血压病、NIHSS评分溶栓前收缩压为血管内治疗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后循环脑梗死(PCCI)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给83例急性PCCI患者阿司匹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口服,连续7 d,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生化检测。统计14 d内发生颅内出血的例数。治疗90 d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患者的预后;统计脑卒中复发、死亡的例数。结果本组患者治疗90 d时,预后良好43例(51.8%),预后不良40例(48.2%),死亡11例(13.3%);脑梗死复发1例(1.2%);治疗14 d内发生颅内出血1例(1.2%)。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血糖水平、血压、开始治疗的时间显著低于或短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低(OR=1.608,95%CI:1.401~1.879;P0.01)、血糖水平低(OR=1.201,95%CI:1.011~1.322;P0.05)是PCCI患者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PCCI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糖水平是影响其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SZ-2、SZ-21及SZ-51经直接放免法评估2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结果:1.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分子数在脑梗塞急性期呈显著增高(P<0.01),缓解期可恢复正常;2.血小板膜糖蛋白Ib在质膜上分子数显著升高(P相似文献   

17.
19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将我院2001-01~2008-03收治的19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1例,  相似文献   

18.
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主要是以急性白血病为主,急性白血病(AL)又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主~([1])。CNSL是异常的白血病细胞浸润脑实质、脑膜及脊髓等部位,可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本文选取6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对其结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12—2015-12我院儿科收治的60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10(5.56±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颅内出血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方法以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brain hemorrhages,antiplatelet,restart,resumption等英文词汇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1日-2018年6月1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SCOPUS)、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颅内出血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NOS)和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4403篇英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12项高质量(NOS评分≥6分)临床研究共4191例颅内出血患者(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组1325例,未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组2866例)。Meta分析显示,与未重启抗血小板治疗相比,重启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出血患者缺血性血管事件发生率(RR=0.700,95%CI:0.570~0.850;P=0.001),但不增加颅内出血复发或血肿扩大风险(RR=0.830,95%CI:0.580~1.170;P=0.290)、血管性死亡事件风险(RR=1.300,95%CI:0.920~1.840;P=0.140)。结论颅内出血后重启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且不增加颅内出血复发或血肿扩大以及血管性死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联合降纤治疗进展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名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在相同的基础治疗同时分别给予单纯抗血小板、强化抗血小板及强化抗血小板联合降纤治疗。观察给药后14d、28d以及3个月时欧洲卒中评分(ESS),以及三个月时巴塞尔指数(Barthelindex)判定其疗效。结果每组用药后ESS第14、28d及3个月时均明显增高;B组和C组升高幅度及显效率明显优于A组。共有9例发生出血事件(7.5%),4例为无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颅外出血,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化抗血小板联合降纤治疗进展性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