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氧化应激变化及抗精神病药治疗对其影响。方法纳入47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3名正常对照,测定其外周血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he body,T-AOC)活性。患者中18例完成单一利培酮6周治疗(利培酮组),25例完成单一奥氮平6周治疗(奥氮平组),治疗后再次测定外周血T-SOD、GSH-Px、CAT及T-AO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治疗前T-SOD、GSH-Px降低(P0.05),CAT升高(P0.05),T-AO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T-SOD活性在治疗后升高(P0.05),奥氮平组T-AOC在治疗后升高(P0.05),两组各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氧化酶活性改变,这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病理机制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和奥氮平可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重症患者使用微量泵时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均使用同一型号微量泵的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其中100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安全度过危险期,1例患者最终因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专科仪器设备,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认识,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药物和物理康复治疗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 (BTA)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临床治疗价值及物理治疗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采用BTA神经阻滞治疗肌痉挛 ,上肢肌群注射BTA的起始剂量为 1~ 2U/kg ,下肢肌群的BTA注射的起始剂量为 3~ 4U/kg。结合物理康复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Gross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经BTA注射后的肌张力有明显降低 ,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改善了患儿的运动功能 ,Gross运动功能评分 5个功能区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BTA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肢体痉挛肌群进行神经阻滞注射及结合物理康复治疗 ,有缓解肌痉挛、改善站立和行走等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癫和癫持续状态(SE)主要见于两类病人:一是持续或反复的癫发作需要强化治疗的病人;二是内科或因手术住院在ICU期间发生癫的病人。本文对癫和SE的概念、流行病学、分类、病因学、诊断和预后以及对全身和神经学的影响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同时对癫和SE病人的治疗重点,尤其是器官衰竭和器官移植后病人癫发作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于重症病毒性脑炎继发非惊厥型癫(痫)持续状态(NCSE)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与aEEG结合在诊断NCS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脑炎继发NCSE(NCSE组,经临床及脑电图判定符合NCSE)患儿的临床资料,另设对照组(22例,临床上存在意识障碍、自动症等表现,经判定不符合NCSE).对两组病例进行脑电图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通过统计学分析对各项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NCSE组在发作期及缓解期aEEG波幅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以VEEG作为诊断标准,aEEG对于NCSE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1%.结论 对于重症病毒性脑炎继发NCSE的诊断,aEEG具有高敏感度、变化直观,易于快速解读等优势,对于尽早诊断及干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研究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在平衡能力方面的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脑瘫儿童组:痉挛型脑瘫儿童25例;正常儿童组:78例健康儿童。利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对象分别进行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研究,记录两组儿童步行时的足底压力数据。观测指标分为量化指标和直观压力图。量化指标包括步频、步态周期时间、步态周期各时相的绝对对称性指标ASI等参数。直观压力图包括动态足底压力图以及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2组对象的上述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直观压力图观察指标进行分析描述。结果 与正常儿童组比较,脑瘫儿童组步频较小,步态周期时间较长。脑瘫儿童组单足支撑期、摆动期、双足支撑期、步态周期时间的绝对对称性指标ASI均大于正常儿童组(p<0.05)。脑瘫儿童步行时双足的足底压力图对称性、重复性较正常儿童差;重心偏移轨迹图不能形成左右对称的蝴蝶状图形。结论 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步态周期各时相绝对对称性指标ASI均显著增加。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技术能有效地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的平衡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儿童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20例,细菌性脑膜炎2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按临床评分分为重症组及轻症组。选取20例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儿童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测定脑脊液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后SOD水平较治疗前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且SOD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重症患儿SOD水平较轻症患儿降低。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后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且MDA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重症患儿MDA水平较轻症患儿增高。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OD、M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存在氧化应激,脑脊液SOD与MDA水平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对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3—2020-07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患儿9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视频脑电图结果.结果 94例中,<1岁40例(42.5%),死亡9例(22.5%);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调控基因Bcl-2mRNA表达水平与MG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45例MG患者(MG组)和30名健康对照组(NC组)PBMCBcl-2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对MG患者病情按许贤豪绝对及相对评分法进行量化,激素治疗4周后测定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1)MG患者PBMCBcl-2mRNA表达相对含量[(0.513±0.038)%]明显高于NC组[(0.371±0.045)%](P<0.05)。(2)病情以许贤豪绝对及相对标准评分为:轻、中、重及极重组,其PBMCBcl-2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466±0.047)%、(0.557±0.029)%、(0.561±0.052)%和(0.637±0.041)%,后3者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均P<0.05);Bcl-2mRNA的相对含量与其MG患者病情绝对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67),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激素治疗后各组Bcl-2mRNA表达相对含量分别为(0.256±0.033)%、(0.475±0.045)%、(0.487±0.027)%和(0.481±0.051)%,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各组病情评分分别为4.29±1.70、20.12±10.79、27.29±11.50和32.20±16.80,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MG患者随病情好转,伴PBMC的Bcl-2mRNA升高,提示:检测PBMC的Bcl-2mRNA有可能作为反映MG患者病情及免疫疗效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接诊的86例ICU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纳入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纳入43例,提供常规护理干预),评价组间健康调查简表(SF-36)、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干预前,组间SF-36、SDS、SAS、APACHE Ⅱ、CD-RISC、PSQI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CD-RISC评分更高,SDS、SAS、APACHE Ⅱ、PSQI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负性情绪及心理弹性水平,减轻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提取30例MG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采用BIOSTAR Human-6-V3型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使用生物统计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两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G组检测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104个,其中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44个(比值>5.0),表达显著下凋的基因60个(比值<0.2),涉及基因包括免疫、细胞信号传递、代谢、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原癌与抑癌基因、细胞骨架与蛋白合成等相关基因.结论 MG发病机制涉及众多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芯片技术可快速筛选出与MG发病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儿科PICU住院治疗的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9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END-IT评价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整理并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因、抽搐史、全面性发作、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状态。方法:招募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98名(研究组)与健康对照者98名(对照组)。对患儿父母采用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评估病耻感;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其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将病耻感各维度得分与中点分比较,并比较两组间的HHI、CD-RISC和SSRS评分。结果:患儿父母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总分、病耻感应对量表(CO)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SRF)总分和误解因子评分显著高于中点分(P均0.05)。研究组HHI、CD-RISC及SSR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首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病耻感较高,希望水平、心理弹性水平及社会支持水平都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儿童S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抗癫痫药物、麻醉药物等控制SE后,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一步行手术(24例)或药物治疗(12例)癫痫。观察SE的控制情况、癫痫的预后及相关并发症。结果36例患儿的年龄均≤14岁,其中≤3岁者22例;症状性SE 29例,特发性SE 7例;惊厥性SE 32例,非惊厥性SE 4例;可控性SE 25例,难治性SE(RSE)8例,超难治性SE(SRSE)3例;有诱发因素者29例;影像学异常者24例;脑电图显示大脑异常放电者35例,放电抑制者1例。36例患儿中,28例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SE完全控制,8例给予了麻醉药物。33例SE完全控制,1例部分有效(为RSE患儿),2例无效者均死亡(均为SRSE患儿);控制时间为10 min至72 h(中位时间为40 min)。13例出现SE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共33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1.4)年(1.0~5.5年)。手术治疗的24例患儿中,5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EngleⅠ级者20例,Ⅱ级者4例。采用药物治疗的9例患儿,发作频率降低≥50%者6例,发作频率降低<50%者3例。结论低龄尤其是≤3岁者SE高发,大部分患儿为症状性且有明显诱因,影像学异常者多见,脑电图均异常;抗癫痫药物和麻醉药可控制大部分SE,但RSE和SRSE患儿的疗效差;手术治疗对预防症状性SE及改善其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李凡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3)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2例为研究对象,均经病原学检测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回顾性分析1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2例患儿均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合并脓毒症6例(50.0%),合并肺炎8例(66.7%);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及蛋白水平均有所增高;脑脊液葡萄糖下降;所有患儿均应用万古霉素、地塞米松、甘露醇及甘油氯化钠及抗生素治疗,7例治愈,4例出现后遗症,1例死亡。结论对于确诊或疑似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应尽早进行万古霉素联合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抗氧化物水平及血小板线粒体Complex Ⅰ活性的影响,探讨HP感染导致P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回顺性研究,以53例PD患者和5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血清中HP-IgG抗体类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血小板线粒体Complex Ⅰ活性.结果 (1)PD组HP抗体阳性率及Ⅰ型感染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血小板线粒体Complex Ⅰ活性PD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PD(HP)组较对照(HP-)组显著下降(P<0.05).(3)血清MDA水平P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HP )组较对照(HP-)组显著增高(P<0.05).(4)血清GSH水平P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HP )组、PD(HP-)组、对照(HP )组及对照(HP-)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PD患者血小板线粒体ComplexI活性与UPDRS评分呈负相关;血清MDA水平与年龄、UPDRS评分、病程均无相关性;血清GSH水平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 HP感染导致的系统性氧化应激状态及线粒体功能损伤可能参与了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期以咽喉部肌无力起病的重症肌无力(MG)临床表现的认识水平,做到及时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法 分析6例以咽喉部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儿童期MG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 在诊断儿童期MG明确后,给予规范治疗,病情迅速好转.结论 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咽喉肌病变表现为MG唯一或主要起病症状时,应尽... 相似文献
19.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γ分泌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MG)胸腺以及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包括Th1和Th2亚群的免疫功能。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20例MG患者胸腺及外周血乙酰胆碱受体(AChR)特异反应性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分泌细胞数。结果 MG患者胸腺AChR特异反应性IL-2、IL-4、IL-10、IFN-γ分泌细胞数均增高,外周血AChR特异反应性IL-10、IFN-分泌细胞数增高,外周血与胸腺间AChR特异反应性IL-4、IL-10分泌细胞数呈正相关,3例MG患者在治疗后,外周血AChR特异反应性IL-2、IL-4、IFN-γ分泌细胞数均下降,IL-10分泌细胞数则1例降低,2例增高。结论 MG胸腺及外周血存在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SVE)伴发癫痫持续状态(SE)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4例SVE伴发SE患者,其中15例给予常规治疗为对照组,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床旁CBP治疗为治疗组。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昏迷时间、癫痫持续中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并发SE的SVE患者,常规治疗联合CBP可以较快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