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MRA与DSA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患者分别行MRA和DSA检查,由两位医生盲评MRA和DSA。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MRA对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敏感性为87.5%,准确度为65.2%,假阳性率为12.5%,高估率为33.3%;对颅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敏感性为95.8%,准确率为50%,假阳性率为8.2%,高估率为50%。结论 MRA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筛选和随访的首选工具,DSA仍是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是其他检查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观察及评价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直接征象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析影像结果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检出颅外颈动脉病变者86例(71.67%),共累及血管93支,以颈动脉狭窄为主50支(53.76%),其它动脉43支(46.24%);颅外动脉狭窄62支(66.67%),颅内动脉狭窄31支(33.33%),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内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33支(53.23%),颈内动脉颅内段7支(22.58%),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明显高于颈内动脉颅内段。结论颈动脉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脑血管病病人,均行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现就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84例ICVD患者[其中脑梗死(CI)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3例]进行DSA检查,对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4例ICVD患者中,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82.1%(69例);检出颅内外病变血管166条,以前循环(59.6%)以及颅内动脉(66.9%)受累为主,单条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高(21.7%);狭窄程度1~4级的血管分别占27.1%、40.4%,6.6%及25.9%;58.0%的CI患者、33.3%的VBI患者和23.1%的TIA患者出现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结论 DSA可准确评价ICVD患者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狭窄程度以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反复发作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进行对比。结果DSA未见明显异常18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63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76例,同时存在颅内外多发狭窄和(或)闭塞68例,83例接受了介入治疗。支架成形术后脑实质染色增加、循环时间缩短。结论全脑DSA检查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与MRA相比更能明确病变部位、形态、性质及侧枝循环情况,是介入干预前的必备手段,对评估支架成形术前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优于其他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6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行CTA检查,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成像显示(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脑血管显示情况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部分动脉瘤病例术后行CTA和DSA复查。结果 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性为83.1%,特异性为100%。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能可靠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CTA不能很好地反应动脉瘤夹闭情况。结论 CTA是有效的血管成像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诊治价值,临床疑诊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作为一种筛选方法。CTA不适合动脉瘤术后的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分布特征。方法对2007-2009年诊治的脑主要供血动脉狭窄92例ICVD患者的临床和DS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主要供血动脉颅外段病变发生率(82.6%)高于颅内段动脉(66.3%);多支动脉及前后循环同时病变的发生率较高(79.3%、57.6%);颈动脉系统常见狭窄部位是颈内动脉颅外段(57.6%)、大脑中动脉(34.8%),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狭窄部位是椎动脉颅外段(57.6%)、椎动脉颅内段(20.7%)。可干预危险因素越多,颅外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越高,但无显著性差别(χ2=7.1;P=0.069)。结论 ICVD患者以颅外段动脉狭窄多见;颈动脉系统狭窄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好发于椎动脉颅外段。伴不同可干预危险因素组颅内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出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152例(72.04%),共累及病变血管180支,以颈动脉病变为主(53.33%),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67.78%)明显高于颅内动脉(32.22%)(P<0.05)。结论颈动脉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特点,以及不同脑动脉狭窄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录的1304例行DSA检查的ICVD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与颅外动脉以及脑动脉狭窄组与无狭窄组比较,脑动脉狭窄组与颅外动脉组在各危险因素上均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此外,颅外动脉的血管狭窄率显著性高于颅内动脉。结论颅外冬眠狭窄率明显高于颅内,高龄、男性、抽烟、喝酒、高血压、血脂水平高和高尿酸血症是脑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有脑缺血症状的经TCD检查发现血管狭窄的21例病人,行DSA检查。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3例,DS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烟雾病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中双侧椎动脉发育不全1例,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2例。8例脑梗塞患者中已经出现一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两例,但均已出现侧枝循环的建立,另6例均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狭窄,2例脑干梗塞患者均有椎动脉的狭窄。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评价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对我院实施DSA检查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结果进行分析,均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TCD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后怀疑有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有患者均实施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椎动脉和颈动脉均有正侧位血管造影像;根据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分析动脉狭窄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及血管狭窄形态;重度狭窄的病例予以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提示89.6%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75.5%为前循环受累,37.7%为后循环受累。前循环受累血管中以颈内动脉(56.6%)和大脑中动脉(26.4%)受累最常见,后循环受累血管中以椎动脉(33.0%)最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临床疗效显著。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和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病变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以颈内动脉病变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可作为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筛查,并与DSA检查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TCD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同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先有21例患者同时行DSA及TCD检查,进行对比研究。另有111例ICVD患者行DSA检查,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及其位置,判断责任血管。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TCD特异性为98.5%,敏感性为61.9%。132例ICVD患者中发现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85例(64.4%),烟雾病9例(6.8%),动脉瘤5例(3.8%),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合并另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可判断责任血管68例(68.0%),脑梗死组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P〈0.05),脑梗死患者中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P〈0.05),而TIA患者颅内外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可作为筛查缺血性脑血病的常用方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一般。中国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颅内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在TIA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1035例患者在进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病变及正常血管影像进行测量。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及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较少产生误差;应用三维重建系统对旋转DSA三维重建的图像也可进行精确测量。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弹簧圈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纳入卒中登记库的2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时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卒中评分及随访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脑血管改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DM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73例)和非糖尿病(NDM)组(78例);入组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DM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76.7%)、多支血管狭窄率(73.2%)、颅内外血管狭窄并存率(48.2%)明显高于NDM组(60.2%、53.2%、21.3%)(均P<0.05);(2)DM组受累动脉依次为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NDM组为VA、ICA、MCA;(3)DM组受累动脉中、重度狭窄常见,NDM组以轻、中度狭窄常见。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DM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好发于ICA、VA、MCA,以中、重度狭窄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测老年复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病变血管情况。方法对52例老年复发性ICVD患者[脑梗死(CI)4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行DSA检查,其中44例患者行MRA检查。结果52例ICVD患者中,DSA检出血管异常43例(82.69%),其中血管狭窄39例(75%),CI组31例(75.61%),TIA组8例(72.73%);动脉瘤2例;血管发育不良及变异各1例。44例患者中,MRA检出血管狭窄10例(22.73%),其中CI组8例(18.18%),TIA组2例(4.55%)。DSA对病变血管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RA(P<0.01);但DSA与MRA对CI组及TIA组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SA与MRA均可发现老年复发性ICVD的血管病变情况,DSA检出的阳性率更高。二者均可为ICVD提供血管病变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7.
颅底动脉环异常与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动脉环(Willis)的形态变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64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和全脑血管造影,应用A1优势征判断Willis前环的完整性,以大脑后动脉供血类型判断Willis后环的完整性。结果本组病人中A1优势征者43.8%;大脑后动脉供血为基底动脉供血型者40.6%;颈动脉供血型者21.9%;混合供血型者37.5%。共检出血管狭窄31例,临床症状和血管狭窄部位符合者23例(74.2%),不符者8例(25.8%)。结论Willis前环的A1优势征和Willis后环中大脑后动脉供血为颈动脉供血型、混合供血型者提示Willis动脉环形态变异;形态异常的Willis动脉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及发病后的血流动力学代偿密切相关;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通过侧支循环造成临床症状和血管狭窄部位不符,可能影响脑梗死后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时溶栓部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三维DSA在动脉瘤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维DSA(3 dimension DSA, 3D DSA)在动脉瘤的诊断上明显优于二维DSA已成定论.有报道,三维DSA在发现动脉瘤的个数,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动脉瘤囊内有无穿支等方面较二维DSA有明显的优越性[1].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还发现三维DSA在指导动脉瘤的手术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颅多普勒对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青年人患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日益受到关注,青年脑卒中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均明显高于健康同龄人[1]。因此对青年卒中者除明确脑梗死或出血的诊断外,还应该了解其脑血管方面病理基础改变,进一步明确发病原因。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技术对于诊断脑血管病变特别是动脉狭窄和闭塞有优势。本研究选取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者行TCD检查,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部分TCD检测结果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作对比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0年2月~2005年4月神经科急诊及住院…  相似文献   

20.
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 CT血管造影 (CT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CTA检查 ,其中颅内动脉瘤 2 4例、脑血管畸形 14例、脑缺血性疾病 3例、自发性颅内出血 9例。除 4例外其余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 ,并与 CTA结果对照。结果  45例 CTA的结果与 DSA相同。 1例多发性动脉瘤 ,CTA漏检 1个动脉瘤。 4例未行 DSA的患者 ,其 CTA结果被手术或临床症状证实。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 DSA。结论 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它特别有助于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术中病灶定位以及长期系列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