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hemangioma,ICH)是一种缺乏成熟血管壁结构的血管畸形,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基因筛查。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为补充治疗,药物研究正在探索中。该文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基因、治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s,CHAs)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可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两种类型。脑外型CHAs较少见。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0.4%~2.0%。常见于海绵窦、中颅窝。由于海绵窦区血管丰富以及解剖结构重要。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As)术前诊断和手术治疗困难、疗效差。长期以来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随着神经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的发展.目前其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3.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连,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大约占颅内所有血管畸形的5%~13%[1],其中18%~35%位于脑干[2],多发生  相似文献   

4.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s,CCA)约占脑血管畸形的5%~16%[1].近年来随着MRI的应用,发现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有所增加.2004年10月~2010年7月我们手术治疗46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的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血管畸形,可以发生在脑内任何部位。然而生长在第三脑室内的海绵状血管瘤极为罕见。本研究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以来收治的4例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γ-刀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 CA)并不少见,但由于其生长缓慢,自然病史不十分清楚,故理想的治疗方法尚未确定.我们分析了北京奥海γ-刀中心1996年1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8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并复习文献,旨在确定γ-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可以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及脑神经上,幕上多于幕下,最常见于幕上皮质下的深部白质[1-3],位于视交叉者罕见.我院于2009年9月收治1例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绵状血管瘤 (cavernous angiomas, CA),约占隐匿性血管畸形的20%[1].由于其"隐匿性"的特点,使得临床诊断、治疗较为困难.本文报道了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同济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颅内CA患者21例,介绍其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视神经是单纯累及脑神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CVM)最常见的部位。由于视力损害的敏感性,视神经海绵状血管瘤易被早期发现,其自然病程临床上难以观察到,我院收治1例视束海绵状血管瘤,反复卒中出血3次,故报道如下。患者,29岁女性,2008年因自发性鞍区出血在外院行血肿清除,术中未明确出血原因;术后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  相似文献   

1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s,ICCA)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其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约占所有血管畸形的10%~15%。人群发生率约为0.4%~0.8%[1]。ICCA好发于幕上大脑皮质下,幕下少见,小脑的ICCA更为少见。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伽玛刀治疗的12例CHCS病人的临床资料。中心剂量为15.0~30.0 Gy,平均(24.0±2.2)Gy;周边剂量为7.5~15.0 Gy,平均(12.0±1.2)Gy。结果随访12例,时间6~60个月。病人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经MRI检查:肿瘤缩小12例。结论伽玛刀治疗CHCS有明显疗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伽玛刀治疗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CHCS)术后残留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开颅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CHCS术后残留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伽马刀治疗,2例肿瘤最大径超过3.5 cm者行伽玛刀体积分割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0~13 Gy,平均11.50 Gy;肿瘤中心剂量22~26 Gy,平均23.28 Gy。随访23~101个月,平均44.0月。结果 肿瘤基本消失2例,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1例,有效率为100%。患者均未出现新的颅神经受损症状。结论 伽玛刀对CHCS术后残留比较敏感,较低剂量即可控制其生长,疗效良好,且对体积较大的CHCS术后残留也可采用伽玛刀体积或剂量分割的方法就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s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畸形,病灶由海绵状血管腔隙组成,无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壁由胶原纤维组成,并衬有扁平内皮细胞,血管间极少有脑实质组织[1]。其发病率较低,一般呈家族性遗传,常与3个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有关[2]。现对我院2000—2012年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cavernous hemangiomas,CSCHs)是一类罕见的脑外血管瘤,在所有海绵窦肿瘤中所占比例不足2% [1-2].CSCHs起病隐匿,容易误诊为脑膜瘤[2-6]或无功能垂体腺瘤[1],手术难度大,出血多,术后容易遗留脑神经麻痹[2,7 -8],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1,3,7,9].本文报告手术治疗的5例,分析经验和教训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属于先天隐匿性病变,是血管畸形的一种,可发生于中枢系统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脑部常见,脊髓次之。根据病变部位进一步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髓内和硬膜外)。脑内型主要位于幕上,多单发,临床上多发者较少见。少数发生于脊髓、主要位于髓内,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起源及生物学特征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6.
正一、概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cerebral malformations,CCM)属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的一种,文献提供的影像学检查资料统计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在0.4%~0.8%,占脑血管畸形的10%~25%,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但幕上多见,占70%~90%,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25%发生在儿童,男女发病率相同[1,2]。其病因尚不清楚,文献显示40%~60%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且为多  相似文献   

17.
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s,CCA)或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CM)是一种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以往临床上很少见.随着CT,尤其是MRI的广泛应用,发现的CCA病例越来越多.同时也促进了CCA家系调查与自然病史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CCA自然史的逐渐明了,以及显微外科,立体定向微侵袭外科技术与放射外科的发展,人们对CCA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1 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一例鞍区海绵状血管瘤误诊分析和相关文献复习,以降低鞍区海绵状血管瘤的误诊、误治率。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在对鞍区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进行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对1例鞍区海绵状血管瘤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与侵袭性垂体瘤进行鉴别。结果术中发现肿瘤颜色暗红,光滑质韧,切开后瘤体回缩、不能被刮出,出血明显,仅取小块组织行病理检查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鞍区海绵状血管瘤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术前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9.
<正>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rain 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BCM),是一种神经外科少见疾病。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9%~35%[1],约占脑干占位性病变的1/3[2]。中脑、脑桥、延髓均可发生BCM。其中,脑桥是最好发部位,其次为中脑、脑桥延髓结合部[3]。研究表明:BCM年出血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5%和30%[1],其中,年龄<35岁和病变直径>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CA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68.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特异性,MRI对脑实质内CA的检出率优于CT,特别是MRI的T2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