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从病灶检出及血管构筑显示方面探讨320排CT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可疑CAVM患者行4D-CTA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种成像方法所示畸形血管团位置、数目、大小及供血动脉来源、引流静脉深浅、数目方面的差异.结果 20例患者经4D-CTA诊断为CAVM,其中1例经DSA证实为脑动静脉瘘(CAVF);4D-CTA对畸形血管团位置、数目、大小,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显示与DSA所示一致性良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D-CTA能实现颅内血流状态的无创性动态显示,在CAVM的诊断及治疗策略制定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非高血压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脑血管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颅脑CT平扫确诊的急性颅内出血患者23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实质出血7例,脑室出血3例。所有患者行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动脉瘤9例(单发7例,多发2例),脑血管畸形2例。9例脑实质出血患者中,脑血管畸形5例,动脉瘤2例,2例未发现异常。3例脑室出血患者中,动脉瘤2例,烟雾病1例。结论双源CT脑血管成像对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脑血管病变部位、性质及出血病因能够较明确的诊断,可作为非高血压患者自发性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血管畸形患者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出血的发生提供诊治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26例脑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结合畸形血管团大小、位置,引流静脉方向、数目,供血动脉位置,合并动脉瘤数目、与畸形血管团位置关系,有无合并瘤样变等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各影响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影响因素对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畸形血管团大小、引流静脉方向、供血动脉位置、合并动脉瘤数目、合并瘤样变、与畸形血管团位置关系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显示畸形血管团(OR=0.218,P=0.012)、引流静脉方向(OR=8.023,P=0.004)、合并动脉瘤(OR=6.539,P=0.029)是脑血管畸形患者发生出血的影响因素,AUC值分别为0.674、0.897、0.729.结论畸形血管团大是患者发生出血的保护因素,深部静脉引流、合并动脉瘤是患者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引流静脉方向对患者发生出血的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4D-DS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影像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7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2D-DSA及4D-DSA序列采集,并在西门子DSA机4D工作站中进行4D-DSA影像重建。以2D-DSA、3D-DSA影像结果定义为标准诊断结果,2位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并且未参与手术治疗的神经外科介入医师对4D连续动态三维影像分别独立进行评估。结果 37例中,SM分级Ⅲ级26,Ⅳ级9例;Ⅴ级2例。畸形血管团位于额叶8例、颞叶9例、顶叶3例、枕叶3例、小脑4例,其余10例畸形畸形团分布2个脑叶以上。4D-DSA在畸形血管团的评估中均与标准诊断结果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一致性系数≥0.77)。在复杂畸形团评估中,4D-DSA对畸形血管团的血管结构显像更加精准。同时,4D-DSA对畸形团血流动力学评估结果与iFlow成像技术一致。结论 4D-DSA与传统的2D-DSA及3D-DSA相比,对脑AVM的血管构筑学,尤其是对病灶及血流动力学具有更清晰精准的显示,更能帮助提高脑AVM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双源CT血管成像(CT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测效果,评估双源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均在入院1周内完善头部双源CTA及DSA检查。结果双源CTA及DSA均检出动脉瘤44个,两种方法显示动脉瘤部位一致,两种检查方法显示动脉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DSA显示微小动脉瘤5个,接近颅底部位的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4个;双源CTA对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对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为100%。结论双源CTA检查快捷、简单、准确,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速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与鉴别中 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室 80 例疑似脑血 管疾病患者,均采取常规 DSA、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脑血管病变 显示结果与脑血管疾病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显示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果 常规 DSA 检查发现 59 例颅内动脉瘤(共 59 个动脉瘤),6 例大脑中动脉梗死,4 例动静脉畸形,11 例疑似脑血管病; 经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发现 61 例颅内动脉瘤(包括 2 例多发动脉瘤,共 65 个动脉瘤,分布为:颈 内与后交通动脉 25 个,大脑中动脉 6 个,大脑前与前交通动脉 23 个,基底动脉 7 个,椎动脉 4 个),8 例大 脑中动脉梗死,6 例动静脉畸形(包括顶叶脑动静脉畸形 3 例,枕叶脑动静脉畸形 1 例,颞叶脑动静脉畸 形1例,小脑动静脉畸形1例),3例烟雾病(清晰显示血管异常),海绵窦瘘(清晰显示瘘口部位与回流静脉) 2例;旋转DSA三维重建对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DSA的91.25%(χ2 =5.378,P<0.05); 对于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旋转 DSA 三维重建显示清楚率为 100%,明显高于常规 DSA 显示清楚 率 49.15%(χ2 =43.040,P< 0.05)。结论 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立体并且清晰地显示脑部 病变血管情况,为脑血管疾病鉴别及临床诊治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诊断,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病例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和腰穿等检查明确诊断及病因。74洲经手术治疗,21例经血管内治疗.9咧经伽玛刀(γ—刀)治疗,17例保守治疗。结果:12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中,动脉瘤46例,瞄血管畸形45例,动脉瘤合并血管畸形2例,颅内肿瘤卒中5例,烟雾病2例,21鲕J原因不明。结论: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是自发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占74.4%),CT和MRI对出血的病因提供诊断线索,脑血管造影能明确病因诊断,根据病因不同、病变大小和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主张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0层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19例640层CT脑血管成像表现及与脑血管造影(DSA)及手术所见对比。结果共检出血管狭窄和闭塞56例,动脉瘤56例,血管变异61例,烟雾病9例,动静脉畸形10例,静脉窦血栓形成3例,原始舌下动脉1例,正常脑血管53例,其中6例与DSA相符,31例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 640层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安全、准确、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40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图像资料,评价动脉瘤自身情况及合并的颅内病理状态,比较CTA与手术或DSA的符合情况。结果 40例患者44个颅内动脉瘤,CTA准确诊断44个动脉瘤,误判1个,诊断符合率与手术及DSA分别为100%和96.2%。CTA准确评价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其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解剖关系及合并的颅内病理状态。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的术前常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脑动静脉畸形 (AVM)共 61例 ,男 40例 ,女 2 1例。年龄 2~5 7岁 ,平均 3 6 4岁。突发头痛、呕吐、昏迷 2 0例 ,瞳孔散大 7例 ,癫 15例 ,偏瘫、偏身感觉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42例。腰穿 8例 ,均为血性脑脊液。脑血管造影 12例 ,全部显示颅内占位影象改变 ,1例显示异常血管影。 61例均行颅脑CT检查 ,均显示颅内血肿。血肿量 <3 0ml8例 ,3 0~ 60ml 46例 ,>60ml 7例。MRI检查 4例 ,显示颅内血肿及畸形血管团。血肿位于额叶 6例 ,顶叶 15例 ,额顶叶 6例 ,颞顶枕叶 9例 ,颞叶 10例 ,大脑内侧面 3例 ,侧裂区 6例 ,小脑半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MRI及MRA对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20例颅脑MRI和MRA资料,包括自旋回波T1WI、T2WI和3D TDF(MOTSA法)MRA及3D重建(包括MIP及Navigato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正常脑血管、动脉瘤、血管畸形及动脉硬化的MR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3DTOFMRA可显示较细的血管分支,原始图像对末梢血管显示更加清楚。较小动脉瘤常规MR显示困难,MRA的MIP像部分显示,所见动脉瘤均可借助原始图像上作出诊断;Navigator技术可进一步观察动脉瘤颈部开口和瘤腔内壁;对已行GDC栓塞治疗后的动脉瘤,MRA原始图像可提示治疗后瘤体是否完全闭塞或再通。小血管畸形尤其静脉畸形诊断较困难,C,d—DTPA增强后可显示。MRI可显示硬化血管腔狭窄、血管壁增厚或粥样斑块,MRA结合Navigator,可进一步发现血管壁的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腔狭窄程度。结论MRI和MRA相结合,尤其对MRA原始图像观察和Navigator技术的应用,对小动脉瘤、血管畸形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准确性均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脑后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CT血管成像(CTA)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CTA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表现颅内出血10例,其中第四脑室出血4例、第四脑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全脑室系统出血1例、小脑半球出血3例;表现为后颅窝占位症状1例.CTA显示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8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3例;其中囊状动脉瘤7例,梭形动脉瘤4例.手术所见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周边结构等与CT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小脑后下动脉瘤多表现为第四脑室出血和小脑出血,CTA可清楚地显示小脑后下动脉瘤,对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8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表现与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性对照,对出血部位和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全部病例经CT与DSA检查,观察内容是SAH的病因及病变位置。结果:8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中,DSA显示有动脉瘤46例,血管畸形22例,动脉硬化15例,其他2例。CT诊断动脉瘤所致出血38例,血管畸形19例,动脉硬化12例。结论:CT对SAH定性、定位一定意义,对于急诊病人的治疗、手术引流及血管造影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诊断明确为AVM的6例患者,术前均行MRI与3D-DSA检查,并行MRI与3DDSA影像融合。根据MRI与3D-DSA融合图像进一步制定手术方案行显微直视手术切除。结果所有患者MRI与3D-DSA融合图像不仅可清楚的显示AVM与周围神经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同时对部分合并微小动脉瘤或小血管畸形的患者可清晰的显示病变在血肿或脑组织之间的位置。所有患者行显微直视手术切除术后均恢复良好,复查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畸形血管团残留。术后6例患者均行MRI随访,AVM均无复发,同时未有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结论 MRI与3D-DSA融合图像可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AVM提供更多重要信息,有效的辅助AVM手术的术前规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31例(34个)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和CT扫描检查结果在以下二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1)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2) 动脉瘤引起的颅 内出血和缺血。结果表明,脑血管造影在观察动脉瘤形态特点、诊断血管痉挛、血管发育不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CT扫描可显示一定大小的动脉瘤、动脉瘤引起的颅内出血和缺血、动脉瘤合并的颅内结构变异、颅内占位病变和脑积水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其处理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方面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除3例外其余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20例患者的MSCTA断面和重建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9例发现粗大的供血动脉,16例明确的引流静脉或扩大的静脉窦,6例病人合并亚急性出血.2例有出血后脑软化。结论MS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S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性疾病,尤其是自发性脑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3维重建技术。28例患者中发现脑动静脉畸形(AVM)16例,动脉瘤3例,动脉瘤伴AVM 1例,脑胶质瘤1例,无阳性发现者7例。结果CTA能清楚显示AVM和动脉瘤的部位、形态、供血动脉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CTA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活、安全的检查方法,对寻找病灶、指导手术提供了一种客观、实用、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儿童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临床特点及形态特点,评估其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年龄小于14岁CAVM患者73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明确诊断。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入院时CAVM破裂出血与患者性别、年龄、CAVM侧别、DSA最大径、是否合并动脉瘤、病变是否位于深部、是否纯深静脉引流及静脉引流类型(浅静脉、深静脉及浅静脉合并深静脉)等因素的关系。 结果  共73例儿童CAVM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9例入院时合并出血,出血率为67.1%。CAVM直径小是儿童CAVM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0.9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3~099,P<0.05]。 结论  儿童CAVM破裂出血与动静脉畸形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颅内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按照Redekop分型进行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部分栓塞2例.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7例,消失90%以上9例,消失80%~90%7例,消失80%以下2例.栓塞后手术切除12例,栓塞后伽玛刀治疗6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随访25例,时间0.5~3年,无再次出血及死亡.DSA复查18例,其中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团均不显影14例,动脉瘤不显影但畸形血管团少许残留4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AVM合并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dekop分型可对其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旋转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巾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脑血管3D成像的经验,通过旋转血管造影技术重建脑血管三维影像,然后选择3D路径功能在其引导下完成对病灶的治疗。结果1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常规造影仅发现动脉瘤69例,3D血管成像发现92例(行弹簧圈栓塞治疗61例)。37例动脉狭窄病人中行支架成形29例,单纯球囊扩张2例,其他6例。29例脑血管畸形病人中在3D路径引导下Onyx栓塞21例,开颅手术切除5例,其他3例。造影结果阴性或其他疾病56例。结论3D—DSA技术能提高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并能提高动脉瘤、动脉狭窄和动静脉畸形在治疗时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和术者的受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