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即使不直接累及心血管中枢,多数也可能引起各种心电图改变,本文收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资料完整的41例经CT扫描证实,均于入院当天做常规12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 (L DH )、肌酸激酶 (CK)的变化及意义 ,我们对 30例脑出血及 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 GOT、L DH及 CK检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6 0例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2 9~ 78岁。其中脑出血 30例 (基底节 2 3例 ,脑叶 5例 ,脑干 2例 ) ,按CT计算出血量 ,<2 0 m l6例 ,2 0~ 40 m l12例 ,41~ 6 0 ml10例 ,>6 0 ml 2例 ;脑梗死 30例。 6 0例患者均符合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颇脑 CT证实。所有患者病前均无心、肝、肾肌肉等疾病。另取 3… 相似文献
4.
胃泌素是广泛存在于人胃肠道粘膜及血液中的一类小分子肽类激素,主要生理功能是刺激胃酸分泌及营养胃肠道粘膜.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胃粘膜病变临床常见, 我们检测了11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并对其变化机理及对胃肠道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排除糖尿病及有消化道病史者),男72例、女40例,年龄62.12±9.31岁, 均为急性期入院.按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脑出血(脑出血组)52例,脑梗死(脑梗死组)60例.入院时由专科医师检查并记录,伴血压升高29例,意识障碍21例,消化道症状呕吐及(或)呕血41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头颅CT非增强性扫描,示病变部位于基底节区82例,脑叶1 7例,丘脑5例,小脑2例,脑干4例,正常2例.脑出血组出血量按1981年多田提出的公式计算.所有病例均经内科治疗,结果死亡8例,存活104例.对照组为40例同期健康献血员及健康查体者,男女各半,年龄40~55岁.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对不同出血量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量出血组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小量出血组;与心肌酶正常组比较,心肌酶水平增高患者ADL 1~2级的比率明显降低,ADL 5级明显增高。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脑出血量有关。观察血清心肌酶水平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对同期收治的1 320例急性脑血病患者于发病后1~12 h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于3周内复查1~3次.结果 1 320例中心电图异常925例(70.1%),其中ST-T改变544例(58.8%),Q-T间期延长98例(10.6%);1273例存活者中心电图异常885例(69.5%),53例死亡者中心电图异常49例(92.4%).认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心电图变化与病情及预后有关;进行治疗时应综合分析,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和血容量不足,必要时采取心脏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血清瘦素(LEP)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关系,2003年5月~2004年6月,我们对96例ICVD患者血清LEP及血脂水平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观察组为96例ICVD患者,男51例,女45例;年龄51~84(65±14)岁。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41例,急性脑梗死(ACI)23例,脑梗死后遗症(SCI)32例。对照组为40例健康查体者。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采集两组清晨空腹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70℃低温冰箱贮存。LE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购自美国DSL公司;血脂检测项目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ECG)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就4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CT、MRI)确诊的脑血管意外的患的心电图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变化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83.3%均伴有ECG改变。结论:加强急性脑血管病ECG的分析,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6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关系。方法:26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均在急性期做心电图(ECG)检查,部分病例测定血糖及血钾,对心电图改变发生机制及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62例中58例ECG正常,204例不正常,异常率为77.86%。ECG正常者死亡5例(8.26%),ECG异常者死亡及恶化出院44例(21.57%)。两组比较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源性ECG改变与出血有直接关系,义与脑部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ECG改变明显,复查无改善或恶化,同时伴血糖增高、血钾低者,预后更差,提示ECG改变可作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3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h、24h、7d、14d)的肘静脉血,检测其不同时期血清MMP-9水平,以同期收住院3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作为基线参考。同时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d行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90d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RS)以作为近中期疗效判断指标,并按评分改善程度分组比较其MMP-9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h、24h、7d、14d血清MMP-9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提高,且呈动态变化,在溶栓后7d达高峰。溶栓后14dNIHSS评分改善程度与MMP-9峰值水平存在负相关(r=0.65),90dmRS评分不同改善程度组其血清MMP-9峰值水平存在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MMP-9水平呈动态变化,7d达高峰。血清MMP-9峰值水平可以初步预测脑梗死患者溶栓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管性痴呆时的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的改变及治疗的影响。 方法 对急性脑卒中与血管性痴呆于入院未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MBP测定观察。 结果 急性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入院未治疗前 ,MBP分别为 8 4 5 μg L± 6 0 5 μg L与 7 4 2 μg L± 4 13μg L。治疗后为 3 89μg L± 2 78μg L与 3 4 1μg L± 1 90 μg L。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7 2 5 μg L± 4 76 μg L与 7 4 2 μg L± 4 5 7μg L)。 结论 MBP测定有助急性脑卒中与血管痴呆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水平在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ICU救治的的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14天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45例)、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代谢指标、出血量、心肌酶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CHEⅡ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随访1年的生存预后;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患者血清乳酸、血糖、出血量、APCHEⅡ评分诊断患者1年生存预后的价值。结果:(1)死亡组患者血清乳酸水平、血糖、LDL-C、TG、TC、CK、AST、LDH、APCHEⅡ评分、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血糖、出血量及APCHEⅡ评分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分析显示,患者血乳酸、血糖、出血量及APCHEⅡ评分诊断其1年生存预后的准确度分别为85.00%、71.67%、76.85%、63.33%。结论:急性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症患者血清乳酸水平与病情相关且诊断患者生存预后的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脏的应变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和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以及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的变化,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脏的应变机制。方法选择20例ACH患者(ACH组),20例ACI患者(ACI组)作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NPY水平。结果ACH组ECG异常者为16例(80%),ACI组ECG异常者11例(55%),且主要以ST-T改变为主。ACH组血浆NPY水平高于ACI组(P<0.01);两组血浆NPY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分别为P<0.05,P<0.01),而ECG异常者血浆NPY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CG正常者血浆NPY水平(分别为P<0.05,P<0.01)。结论NPY参与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ADP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4例,入院后予以吸氧、抗感染、化痰及平喘等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浆ADPN的变化,并探讨其与体重指数、肺功能、吸烟状态的相关性。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ADPN水平较临床缓解期显著增高(P=0.005);血浆ADPN水平与体重指数显著负相关(P0.01);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吸烟状态密切相关,长期持续吸烟患者血浆ADPN水平高于非吸烟组患者(P0.05)。结论 ADP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可作为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系统炎症程度的血清学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25例、20例COPD缓解期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并同时作血气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肺心病患者血清CPK、LDH和AST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1);血清CPK、LDH和AST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PK、LDH和AST测定可反映肺心病病情,细胞受损程度与血清酶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检测了9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质及载脂蛋白的水平,并选择44例健康者做对照,结果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TG及ApoB明显低于正常,而缓解期患者的血脂及载脂蛋白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VEGF、NPY含量的变化及三七皂甙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肽Y(NPY)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三七皂甙(PNS)对其影响。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PNS组和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VEGF和NPY于第1、3、5、10天血浆含量的变化及应用PNS治疗后其变化情况。结果ACI患者血浆VEGF和NPY的水平明显增加,不同时间段VEGF和NPY的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段VEGF含量显示第5~10天时血浆VEGF达高峰(P<0.01)。NPY于第3~5天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第10天的含量仍高于第1天。应用PNS治疗后血浆VEGF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血浆NPY的含量于第3天时明显下降,第5天升高,第10天又有所降低,但应用PNS治疗后不同时间段NPY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后血浆VEGF和NPY水平开始增高,PNS能够明显增加VEGF的血浆含量,且能使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PNS对ACI后NPY的表达有部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PNS能够减轻ACI后缺血缺氧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