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笔者试结合临床体会,谈谈阳虚便秘从脏治。阳气的基本生理功能为推动、温煦作用。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五脏,尤其是肺、脾、肾脏关系甚为密切,任何一脏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排便功能而致便秘。1 肺气虚脏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肺位在上焦,为阳中之阳,但与下焦的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灵枢》四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胃口,上隔属肺”。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则大便难涩难行,正如朱丹溪云:“肺气不降,则大便难以传送”。临床上患者…  相似文献   

2.
一、风水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以下简称“本篇”)第二条指出“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明确说明风水的病机责之“风气相击”,即外感风邪影响肺气而致。肺主宣降,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与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气  相似文献   

3.
浅谈便秘从肺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对便秘的认识甚多 ,但主要病理变化在肠 ,《内经》云 :“大肠者 ,传导之官 ,变化出焉”。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则可引起大便秘结 ,因此临床多从肠或胃肠论治。然肺与大肠相表里。便秘一证 ,亦与肺脏息息相关。肺主一身之气 ,肺气虚弱则大肠传送无力 ,津液不布 ,故糟粕滞留肠道 ,糟粕停于肠道既久 ,终必成结 ,难于排出。其临床特点是 ,虽数日大便一次 ,腹部却少有所苦 ,但全身不适 ,临厕努挣 ,便时汗出气短作喘 ,便后疲乏无力。常用补肺汤加减 ,以黄芪、党参、当归、紫菀、桑白皮、杏仁、火麻仁等补益肺气 ,传送腑气。案 1 李某 ,男 ,60岁…  相似文献   

4.
1心与肺肺主一身之气,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自然之清气相结合,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敷布全身。心主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血肺气相互依存,不仅心血生成与肺气有关,而且心血运行也需要靠肺气推动。久患肺病,宣降、治节失司,则水道不利、水津不布、痰水内结,致心阳遏伤,心气阻塞,而发为心力衰竭。治疗上应以益肺理气为主。若寒痰内盛可加紫苏子、款冬花,肺阴虚则加沙参、玉竹、百合。2心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则为血,以养心神。若脾胃虚弱,生化无源则无以养心,若阳气日渐亏虚,血行不利,壅于脉道则致心衰。另外,脾主升,胃主降;其升则…  相似文献   

5.
浅谈便秘从肺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林梅  任东林 《新中医》2002,34(4):73-73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本病不仅与脏腑的功能失调如肝气郁结、脾不健运、肾气虚弱、肺失宣降等有关,还与气血津液不足、六淫外邪、瘀血、宿食、痰浊、虫积等有密切关系,但主要是由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所致。治疗本病的关键,应以“通腑开秘”为主。因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肺气的宣降正常与否是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与否的关键环节。因此,便秘从肺论治,常常收到较好的疗效。1 便秘从肺论治的机理 华佗《中藏经》云:“大肠者,肺之腑也,为传导之司,监仓之官。肺病久不已,则…  相似文献   

6.
“脏腑辨证”是治疗血液病的“精髓”。患血液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贫血与脏腑关系密切。所谓“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主骨生髓造血”,对各种贫血多采用补脾益肾之法,其道理是:“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化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之源在于肾,气之源在于脾,脾为肺之母,肺为气之宫,肺气伤必救于脾;而肾为肝  相似文献   

7.
万毅刚 《陕西中医》1998,19(4):162-162
<正> 肺系即指呼吸系统。“肺为华盖,以覆诸脏”。肺是肺系生理功能的主宰。肺主气,司呼吸,“人身之气,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肺气浊,则周身之气易致横逆而犯上”。  相似文献   

8.
顾维明 《陕西中医》2001,22(11):703-704
通腑法是运用药物荡涤胃肠 ,通泻大便 ,引邪外出 ,推陈致新 ,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异病用通腑法为中医学整体辨治独特之处。余临证注意运用通腑法治疗急症 ,常获良效。现结合个人的粗浅认识 ,谈两点体会。   1 哮喘便秘泻下最宜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肺气的肃降 ,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 ;大肠传导功能正常 ,则有利于肺的肃降若大肠实热 ,腑气不通 ,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症 ,此时 ,须用泻下通腑法 ,使腑气通畅 ,痰火下泄 ,方可使肺气通利 ,喘咳得平。如曾治一中年男性病人 ,素有哮喘病史 ,3 d前哮…  相似文献   

9.
浅谈咳喘证治疗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喘症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证状,以咳嗽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祖国医学认为,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职司吸清呼浊,吐故纳新,不论外感内伤,影响气道,肺失宣发清肃之令,气道不利,肺气上逆则作喘,若升降出纳失常,胸闷膨满,气息迫促,甚则张口抬肩则作喘,一般喘多兼咳而咳则不一定兼喘,痰为肺之浊物,脾运不健,肺气不宣,饮食水谷不化精微津液而生痰浊,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相搏,咳喘则愈发愈重,咳喘一症固属肺的证候,古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其中以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根据治疗咳喘的经验,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基本法则大致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灵枢·本输》篇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肺肃降下行之气,能促进大肠传糟粕,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清肃通利,通大便能清泻肺热,而开提肺气,能使腑气通畅。这体现了  相似文献   

11.
王发渭  杨明会 《中医杂志》1996,37(12):723-724
年高之人,脏器日趋痿弱,阴阳气血亦渐衰退,辨证用药稍一不慎,恐有不测之变。因此,只有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仔细查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才能达到治愈疾病、颐养天年之目的。今择其变治验案数则于下:1 感冒解表反益剧,和营固卫病霍然感冒一病,极为平常多见,但年迈之人,肺气虚弱,卫阳不固,腠理空疏,顺应能力低下,更易受邪;而且发病之后,往往迁延难愈,故其治疗不可与年轻体壮之人同日而语。青壮年汗之可解,清热宣发,直折邪势;老年则不然,应在扶正的基础上祛其表邪,决不可孟浪从事,滋生偏弊。  相似文献   

12.
江成林 《中医研究》2009,22(5):52-53
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两者相距甚远。《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其支者,以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又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肠……”由此可以看出,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两经的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故二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治咳喘应重视和胃降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咳喘病状见于现代西医学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及慢性咳嗽等多种疾病中 ,其发生与胃气上逆密切相关 ,笔者就和胃降逆之法在咳喘中的作用兹述如下 :1 肺胃相连 ,肺胃同病肺胃有经脉相连 ,手太阴肺经起源于中焦 ,下络大肠 ,环旋胃口 ,上膈属肺。肺气以肃降为顺 ,胃气以下降为和 ,肺胃之气同主于降 ,在功能上相互促进 ;肺胃二脏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如《素问·咳论篇》曰 :“其寒饮食入胃 ,从肺脉上至于肺 ,则肺寒 ,肺寒则内外合邪 ,因而客之 ,则为肺咳。”“胃咳之状 ,咳而呕 ,呕甚则长虫出。”“诸呕喘满 ,皆属于肺。”在…  相似文献   

14.
1医论 肺属金,主气,声之也入,气之呼吸,肺主之。其性娇嫩,畏寒畏热,故遇火寒皆能咳嗽。主宣降,与大肠为表里,肺失宣降,则大肠传导失司,而为大便不畅,大肠燥结,腑气不通,传导失司,可使肺气宣降失常而喘满,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其次凡目白及右颊鼻孔皆其分野,肺病往在这些部位出现症状。肺属金,肾水为其子,肺之正常与否,常与肾水有关,肾水充足,不使虚火灼金,则金常保清宁之体而肺自安。  相似文献   

15.
张白雪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8-1010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的络属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联系.肺为水之上源,肺疏布津液以润肠;肺主一身之气,肺宣发肃降以调大肠腑气.肺气虚则大肠推动无力;肺津亏则大肠燥而秘结;肺热盛则火移大肠耗伤津液;肺气不畅则大肠壅塞.故便秘可从肺辨治,通腑泻下不忘治肺,可从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宣肺郁、降肺气等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理肺通腑之效.  相似文献   

16.
便秘从肺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乃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病理变化在肠 ,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临床多责之脾胃 ,以通下论治 ,但疗效却差强人意 ,尤其是刺激性泻剂、润滑剂的长期使用 ,可加重大肠功能紊乱 ,造成便秘的恶性循环。陈士铎《石室密录》云 :“大便秘结者 ,人以为大肠燥甚 ,谁知是肺气燥乎 ?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而肾经之水 ,仅足以自顾 ,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哉 ?”充分阐明肺燥不行清肃之令可致便秘的理论。叶天士亦云 :“昔丹溪大、小便闭于下 ,每每升提肺窍。”又开拓了便秘从肺治的大法。肺与大肠在生理结构上有表里络属的关系 ,功能上肺主宣发 ,…  相似文献   

17.
(三)鼻:鼻司嗅觉,为气之门户,《内经》中称之为明堂,因其居于面部中央,下通于喉,为肺气所出。肺开窍于鼻,嗅诸气味。《灵柩·脉度篇》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鼻为呼吸之道,而肺之吸清呼浊,非鼻莫举,其机能正常与否,须靠脉络给予资助。足阳明经脉,起于鼻之交(安页)中;手阳明经挟鼻孔;手太阳经抵鼻旁;足太阳经起于目内訾,循鼻上行;足厥阴经过鼻咽之中;督脉总督诸阳经,其脉从巅顶沿额下过鼻柱。诸脉运行血液,滋濡鼻之内外,且肺气通于鼻,肺为经脉之首,气脉相合,而成嗅觉,最为灵敏。然鼻虽有吸清之益,但也能吸入秽浊之气,凡风暑燥湿疫疠之气,往往由鼻腔而入,入则肺当其冲,故发咳嗽气逆,痰浊上壅,或  相似文献   

18.
宣白承气汤证是邪热壅滞于上焦肺,致使肺气无法下达,肠腑无法顺承所致,自当降肺气,使大肠得以"顺承"肺胃之气,腑气通畅而司传导,这也是方名中"承气"的内涵。换言之,此时病理机制的主要矛盾是肺气不通,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肺失肃降,治疗时针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故而降肺气即所以通肺气。宣白承气汤中吴鞠通之所以用杏仁、石膏"宣肺气之痹",是因为肺气因邪热壅滞而痹阻不能下行,这里的"宣"也当理解为疏通,"宣白"也即疏通肺气,这样才符合吴鞠通本意。疏通肺气有别于"宣肺",适用于肺气宣和(或)降的功能失调所致之肺气不通。故吴鞠通之宣白承气汤清肺热、降肺气、通腑气,当是为疏通肺、胃、大肠之气机而设,如其自辨所言是"宣肺气之痹"而非"宣肺","宣"是疏通之意,"宣白"当理解为疏通肺气,如此则医理通,疑惑除。  相似文献   

19.
痰饮刍议     
喻嘉言谓“痰饮为患,十人居其七、八”,然痰饮喘咳之病,青年未必不得,但不及老年为多耳。盖以痰饮之为病,由于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湿气,因而引起肺气宣化失职,更不能导水以下达于肾所致。为进一步探求本病的发病原理,则须以人体有关这一部分的内脏,来研究其活动规律,在失常情况下讨论疾病的变化机制。原以水谷入胃,由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气肃降则水道通调,下输于肾。由于肾之精液,复化为气而上升于肺。此系正常的生理活动。惟以青年阳明永暄,贯通诸经,  相似文献   

20.
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肺气能正常宣肃,则大肠传导有节;大肠传导正常也有助肺气的宣降。肺主气,司呼吸,为诸气之主司。肺正常宣发,则津液通过肺的宣发布散全身,大肠得以濡润,则大便通畅无碍;肺正常肃降,大肠得肺肃降之气的推动传导有力,则大便按时而下。就病理关系而言,若肺气失于肃降,津液不能下达,或肺气虚弱,推动无力,可见大便困难或秘结;若大肠实热便秘,腑气不通,可影响肺气肃降而咳喘胸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