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设计的新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1431例,男769例,女662例,年龄3-83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54(10.7%)例,肿瘤1086(75.9%)例、功能性疾病191(13.3%)例,治疗程序:应用Vectra Ⅱ0.5 Tesla中场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行三维薄层扫描,获得定位图像:在rTPS治疗规划系统上应用Version2.5软件交互、自动地对瘤体表预选靶点,敏感组织等结构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和显示,根据病变不同类型及性质,准确地对治疗参数和治疗剂量进行计算和给定;治疗剂量:周边剂量8-75Gy、等剂量曲线30%-65%,等中心个数1-9个,结果:898例获得12-48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脑血管畸形血管完全闭塞率44.4%,部份闭塞率41.7%;良性肿瘤生长控制率86.7%-98.8%;恶性肿瘤生长抑制率75.0%-91.0%;功能性疾病症状改善率71.4%-82.3%。严重放射性水肿17例占1.2%(胶质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垂体腺瘤3例、脑膜瘤2例、癫痫3例、其它2例)。8例行开颅手术减压、9例经药物治疗后缓解。结论:结果表明,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疗效确切。严格掌适应证,根据病变不同性质、不同体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伽玛刀治疗颅内疾病3094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伽玛刀) 对颅内疾病的疗效。方法: 用1.5Tesla 磁共振仪和γ- plan 计算机联网定位, γ- plan4.0 版剂量规划系统作治疗方案设计, 剂量规划, 对3094 例不同类型的颅内疾病包括肿瘤、血管畸形及功能性疾病等实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病种达20 余种,年龄1.1~86 岁,周边剂量9~75Gy,中心剂量18~150Gy,等剂量曲线30% ~90% ,靶点数1~12 个。结果: 随访10~47 个月, 统计结果表明: 伽玛刀疗效是确切的。对脑动静脉畸形, 随防一年半以上, 完全闭塞率可达44.6% , 体积越小, 周边照射剂量越大, 闭塞率越高。对颅内肿瘤的生长控制率, 良性肿瘤≥80.0% , 恶性肿瘤≥66.7% ,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有效率, 帕金森病为85.2% , 三叉神经痛为76.9% 。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颅内疾病又一种可选择方法。治疗技术良好, 指征掌握严格, 可提高疗效, 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伽玛刀治疗颅内疾病3094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手术伽玛刀(γ-刀)对颅内疾病的疗效。方法:用1.5Tesla磁共振仪和γ-plart计算机联网定位,γ-plan4.0版剂量规划系统作治疗方案设计,剂量规划,并用Leksellγ-刀对3094例不同类型的颅内疾病包括肿瘤、血管畸形及功能性疾病等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病种达20余种.年龄1.1~86岁,周边剂量9~75Gy.中心剂量18~150Gy,等剂量曲线30%~90%,靶点数1~12个。结果:随访10~47个月,统计结果表明:γ-刀疗效是确切的。脑动静脉畸形,随防一年半以上,完全闭塞率可达44.6%,体积越小.周边照射剂量越大,闭塞率越高。颅内肿瘤的生长控制率,良性肿瘤≥80.0%.恶性肿瘤≥66.7%。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有救率,帕金森病为85.2%,三叉神经痛为76.9%,癫痫是667%。结论:γ-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较常规开颅手术安全,痛苦少,是治疗颅内一些疾病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治疗指征,精确定位,合理剂量规划.可确保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1995年 8月~ 2 0 0 0年 4月期间笔者观察、随访经γ刀治疗的小儿颅内疾病 30 6例 ,现将相关资料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年龄为 1~ 14岁的 30 6例儿童病人占同期收治病人 394 7例的 7.75 %,年龄在 7岁以前为 71例 ,8~ 14岁 2 35人。其诊断均根据CT、MR、内分泌测定 ,少数立体定向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病变的部位幕上 2 4 4例 ,幕下 6 2例 ,其病变类型与病变部位见表 1。病变 <10mm ,14例 ;11~2 0mm ,83例 ;2 1~ 30mm ,10 6例 ;>31mm ,10 3例。最大直径 5 7.1mm ,最大体积 :4 1.9mm× 5 3.1mm×5 7.1mm。2 .治疗方法 常规消…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临床分析(附15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评价和进一步提高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的效果。方法1998年至2005年,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颅内脑膜瘤156例,男57例、女99例,平均年龄57±15岁,首选伽玛刀治疗者38例,术后残留98例,术后复发20例。肿瘤直径大小为12~41mm,平均34±5.2mm。术前Karnofsky行为评分平均85%±8.2%,肿瘤中心照射剂量24~30Gy(平均28±2.1Gy),边缘剂量8~18Gy(平均14±2.3Gy)。一般以40%以上等剂量曲线覆盖边缘,采用多个放射中心的联合照射。随访根据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表现和Karnofsky行为评分进行评估。结果156例得到随访1~6年,平均3年2个月,显效6例(3.8%)、有效145例(93%)、无效5例(3.2%),15例(9.6%)病人出现瘤周水肿,总有效率达到96.8%,Karnofsky行为评分平均90±6.7%。未发现因放射引起的长期损害。结论伽玛刀对脑膜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对不能切除、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脑膜瘤的重要补充治疗方法,可以控制肿瘤生长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分析(附142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伽玛刀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自1993年12月至2003年12月经伽玛刀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脑胶质瘤病例142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54例,年龄12~78岁(平均37.5±9.4岁),周边剂量10~22Gy(平均15.3Gy)。结果142例随访3~106个月(平均17.7个月),65例低恶度胶质瘤影像复查结果:消失11例(17%),缩小25%以上27例(42%),无变化15例(23%),恶化12例(18%),有效率为82%。77例高恶度胶质瘤影像复查,近期及远期有效率分别为80%和57%,6、12、24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8%,84.4%,50.6%和32.5%。43例(30.3%)患者于治疗后出现放射性水肿。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胶质瘤,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对体积较小的低恶度胶质瘤,其疗效明确;对高恶度脑胶质瘤,可控制肿瘤的生长,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42例巨大垂体腺瘤的伽玛刀治病与随访资料,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一种巨大垂体瘤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1.5T MRI定位,OUR-XGD型旋转式伽玛刀治疗42例巨大垂体瘤患者.肿瘤直径3.0~5.5cm,等剂量曲线45%~60%(平均50%),肿瘤基底部边缘剂量12~18Gy(平均14Gy),中心剂量24~33Gy(平均28Gy),视神经视交叉受量小于9Gy.结果随访4~39个月,平均18个月,近期肿瘤控制率100%,功能性垂体瘤内分泌症状改善8/15(53%).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结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治疗规划合理,伽玛刀对于不适宜开颅或拒绝开颅的巨大垂体瘤患者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62例巨大垂体腺瘤的伽玛刀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从1997年到2003年,有62例巨大垂体腺瘤病人接受伽玛刀治疗,5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体积1/2或2/3,肿瘤基底部周边剂量14~18Gy,中心剂量30~45Gy,视通路控制在10Gy以下。结果伽玛刀治疗后随访平均27个月,临床症状、MRI检查肿瘤大小及形态的改变、内分泌检查相关激素的变化、视力视野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伽玛刀采用体积分割治疗垂体大腺瘤是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伽玛刀中心自2004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例软骨肉瘤患者诊治过程.4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26~36岁,平均31.3岁.肿瘤体积0.6~25.4 cm3,平均13.8 cm3;边缘剂量15~20 Gy,平均17.3 Gy;中心剂量30~40 Gy,平均35 Gy;靶点数4~19个,平均10个.本组随访时间5~28个月,平均14.5个月. 结果 1例左侧乳突及颈静脉孔区患者及1例鞍区患者治疗后分别随访19个月、9个月,肿瘤未见增大,生存良好;1例右侧眶颅沟通患者随访28个月后复发,后两次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于伽玛刀治疗后56个月死亡;1例左侧鞍旁患者治疗后5个月肿瘤复发,伴脑积水,随后失访.4例均未出现任何与伽玛刀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伽玛刀治疗定位精确度高,疗效可靠且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可作为术后残留软骨肉瘤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附8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γ-刀)治疗的效果。方法105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γ-刀治疗,病灶直径大小0.4 ̄1.8cm(平均1.2cm)。采用多个等中心照射,周边剂量12 ̄15Gy,平均13Gy,40% ̄6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中心剂量20 ̄30Gy,平均24Gy。85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期6 ̄72个月(平均36个月)。5.8%(5/85)再出血;31%(26/85)病灶缩小,69%(59/85)无变化;20%(17/85)病灶周围脑水肿,经治疗后脑水肿明显减轻好转。50%(15/30)癫痫发作频率和程度减轻。41%(35/85)临床症状改善,40%(34/85)症状无明显改善,19%(16/85)症状加重,17.6%(15/85)经治疗后恢复,1例遗留明显肢体活动障碍。结论当海绵状血管瘤位于主要功能区或深部组织,手术风险极大时,可选择γ-刀治疗;控制周边剂量<15Gy,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伽玛刀治疗5 508例颅内病变回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10年来应用伽玛刀(γ-刀)治疗颅内病变5 508例的经验体会.方法对5 508例中常见的垂体瘤1387例治疗,统计158例巨大垂体瘤治疗效果与方法;听神经瘤312例中50例复发治疗随访结果;脑膜瘤460例中进行随访;脑动静脉畸形527例中统计130例随访结果;740例脑转移瘤治疗中556例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垂体瘤γ-刀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听神经瘤有效率为41.6%,脑动静脉畸形有效率为83.3%,脑转移瘤有效率为81.8%.结论γ-刀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应进一步根据有关生物学试验及临床病人个体反应来阐明脑组织及脑血管对不同放射剂量的反应以提高疗效,使之更成功地应用到临床.  相似文献   

12.
典型脑动静脉畸形的γ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对52例γ刀术后2年以上的典型脑AVM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2年后,发现该组AVM病例的闭塞率为88.5%,出血率为3.8%,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于γ刀术后消失或改善。结论:γ刀是治疗脑AVM安全、有效、低创的新手段,其治疗效果与AVM的类型、部位、体积、照射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的疗效。方法应用玛西普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152例,其中84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12~89个月。结果肿瘤体积缩小57例(67.9%)、不变23例(27.3%)、增大4例。听力保留率为70.6%(36/51),出现患侧面神经一过性受损4例(5.3%),出现三叉神经功能受损症状3例(2例为一过性,1例经治疗后缓解)。结论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有较高的肿瘤生长控制率,对相关颅神经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颞叶癫痫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颞叶癫痫38例.伽玛刀治疗方法:单侧杏仁核、海马及海马旁回18例,颞叶前部(包括杏仁核、海马、诲马旁回)及额叶后份18例,双侧杏仁核2例.治疗剂量:杏仁核、海马边缘剂量20~35Gy, 50%等剂量曲线.额、前颞叶边缘剂量10~15 Gy,50%等剂量曲线.结果 38例随访1.5~8年,平均3.45年.满意(EngelⅠ)9例(23.68%),显著改善(EngelⅡ)12例(31.57%),良好(Engel Ⅲ)7例(18.43%),无效(Engel Ⅳ)10例(26.32%).总有效率73.68%.3例出现迟发性放射性水肿反应,经应用激素、甘露醇,2例水肿消退,另1例靶区坏死,而行开颅术切除坏死灶.无神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病例.结论 本组结果初步提示,伽玛刀治疗颞叶癫痫安全、有效.由于伽玛刀治疗癫痫不同于常规手术,疗效评定至少应在治疗后1年以上.伽玛刀用于治疗癫痫,为期尚短,许多问题如适应证的选择、靶点的选择、安全有效的照射剂量、迟发性放射反应的预防、疗效的评定及统计标准等,需不断地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动静脉畸形伽玛刀治疗结果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6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伽玛刀治疗结果。拟定治疗病灶大小、病灶部位、有无出血经过、畸形血管团的影像特征、放射剂量、性别、年龄等变量为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因素,以闭塞效果和并发症为考察对象,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单、多因素条件下治疗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中,4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1%。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临床反应者10例,占16.1%。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与闭塞效果和并发症显著相关的因素分别为边缘剂量、病灶容积、畸形血管巢中有无瘤样扩张的血管和病灶的容积、部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显著相关的因素则分别为病灶的大小、畸形血管巢中有无瘤样扩张的血管和病灶的容积、部位。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一些放射和病理因素可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Residual or recurrent hemangiopericytoma (HPC) has been treated with radiosurgery; however, its long-term outcome is not well known.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outcome of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GKS) for residual or recurrent HPCs.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for residual or recurrent HPCs. Of the 18 patients, 10 patients had high-grade HPCs (27 tumors) and 8 had low-grade HPCs (13 tumors).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after the first GKS was 134.7 months and actuarial survival rate at 1, 5, and 10 years was 85.6%, 85.6%, and 37.4%, respectively. At the last follow-up, local tumor control was achieved in 32 (80.0%) of the 40 GKS-treated tumors. New lesions developed out of initial GKS target in 8 patients (44.4%). They were also treated with additional GKS. The actuarial local control rate of 40 tumors at 1-, 3-, and 5-years was 89.3%, 60.9%, and 37.5%,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local recurrence-free interval of 40 tumors after initial GKS for each lesion was 86.1 months for low-grade and 40.5 months for high-grade tumors (p = 0.010). Extracranial metastases developed in 7 (38.9%)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pathology and became a cause of death in 3 patients. Intracranial tumor control can be achieved over the long term, though additional GKS is frequently necessary. Extracranial metastasis is common in HPC of high-grade pathology. Close surveillance and aggressive treatment is recommended not only for intracranial tumor but also for possible extracranial metast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