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兔骼动物再狭窄模型。方法通过Fogarty导管经隐动脉入路髂动脉内皮一次损伤和经股动脉入路球囊扩张二次损伤建立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应用下肢动脉造影、电镜学和病理学检查研究术后即刻至84 d共9个时段病变动脉狭窄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的28条肢体右髂动脉狭窄率>50%-80%,6条肢体右髂动脉狭窄率<50%。新生内膜和中膜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为主,随术后时间延长,VSMCs减少而泡沫细胞增多;细胞成分减少,胶原成分增多;新生内膜比例增大,中膜比例减小。结论改进的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稳定可靠,手术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大小球囊对球囊损伤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50只中国大耳白兔中4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损伤术,以球囊与血管的直径比1.5∶1为中球囊直径,随机分为大、中、小球囊组(n分别为15、15、12),分别使用直径为3.0mm、2.75mm和2.5mm的球囊。另外8只给予普通饲料为对照组。在实验第8周分别处死各组动物,观察颈动脉血流及病变形态特征。结果:大、中、小球囊组分别有3、8、11只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闭塞分别为10、6、0只,小球囊组造模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大、中球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损伤加高脂饲料可使家兔形成典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球囊与血管直径之比,以略小于1.5∶1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 ,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 A2和前列环素水平的变化及血管内膜的改变 ,对 12只新西兰白兔 ,行右髂动脉球囊导管内膜剥脱术 ,术前、术后 3h及 3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 A2和前列环素浓度 ,两个月后取骼动脉测定血管内膜变化。结果 ,兔髂动脉损伤后血清内皮素即明显增加 ,血清中血栓素 A2浓度明显升高 ,前列环素水平则显著下降 ,血管内膜明显增厚 ,管腔狭窄 ,腔壁比 (wall/lumen)显著低于对侧髂动脉。提示髂动脉急性损伤后内皮素和血栓素 A2的升高、前列环素的水平降低及血管内膜明显增厚 ,这可能导致血…  相似文献   

4.
球囊损伤致免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并检测早期斑块中免疫清除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经典手术组、改良手术组。假手术组予普通饮食,麻醉、切皮、分离股动脉加缝合,但不行球囊损伤。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予高脂饮食1周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其中经典手术组单向拉动球囊3次,改良手术组反复前后拉动球囊30~40次,术后继续高脂饮食4周。术后4周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腹主动脉内膜斑块情况,取腹主动脉损伤段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术后4周,各组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内超声显示改良手术组斑块增生显著,管腔狭窄。HE染色显示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造模成功率均为100%。与经典手术组相比,改良手术组最大内膜厚度[(174.69±53.76)μm vs.(481.50±81.94)μm,P <0.05]、平均内膜厚度[(77.49±18.02)μm vs.(262.63±53.04)μm,P <0.05]、内膜中膜面积比[0.3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高脂饮食兔血管损伤后胰岛素抵抗(IR)的干预作用。方法:对36只高脂饮食免行髂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术后分别测定血胰岛素(INS)、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代替IR程度。结果:INS术后4周和8周较术前升高;ISI呈下降趋势;经氯沙坦干预后,胰岛素和ISI维持在术前水平。结论:氯沙坦能预防高脂饮食兔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高胰岛素血症和I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椎管内置入球囊导尿管致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12只崇明山羊分为对照组(A组)、0.5 ml压迫组(B组)和1 ml压迫组(C组).选择腰-骶椎板间隙体表投影处为穿刺点,局麻后使用血管经皮穿刺鞘管,将5Fr球囊导尿管输送至硬膜外腔,透视下确认导尿管头端到达T6水平.1周后分别以0.5和1 ml容量扩张B、C组导尿管球囊,持续压迫脊髓30 min后撤除.各组动物均在穿刺操作及球囊扩张前后接受CT和MRI检查,计算球囊导管的椎管侵占率,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别于球囊扩张后48 h及72 h处死每组各2只动物,取压迫节段脊髓送检病理.结果 所有动物均顺利置管.CT测得置管后A~C组椎管侵占率依次为6.8%±0.7%、6.7%±0.7%和6.6%±0.6%.扩张球囊后B、C组椎管内侵占率分别增加到43.4%±2.5%和88.1% ±2.3%;MRI提示球囊扩张后对脊髓腹侧右侧半形成压迫.置管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无明显受损,球囊扩张后B、C组出现后肢运动障碍.除A组外,病理检查显示球囊扩张压迫48 h后,相应节段脊髓呈现灰质内神经元胞体缩小,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压迫72 h后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 球囊扩张后神经、影像和病理学的评估结果符合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的特点.经皮穿刺置管技术能够避免破坏脊髓正常生理环境,模拟符合临床实际的闭合损伤机制,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脊髓损伤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腹腔注射维生素D3 (VD3)1、2、3周后实行球囊手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探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的优化方法.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模型组2、模型组3,正常组6只,其余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模型组1、2、3在实验开始时饲喂高脂饲料并腹腔注射VD3 40万IU/kg,分别于1、2、3周后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手术,术后第0、2周再注射VD3 10万IU/kg.手术4周后,处理动物,测定TG、TC、HDL-C、LDL-C水平,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含量,观察HE染色的胸主动脉病理变化,分析血管壁厚度、斑块面积(PA)、血管横截面积(CVA)及校正斑块面积(PA/CVA).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3中TC、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1、2、3的hsCRP、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3的hsCRP、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1(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1、2、3均出现不同程度的AS斑块,血管壁厚度及PA/CV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3有大量脂质泡沫沉积,而且PA、CVA及PA/CVA相比于模型组1、2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大鼠在高脂饮食和VD3腹腔注射基础上于3周后行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手术,是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理想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球囊扩张术建立幼兔动脉狭窄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幼兔髂动脉狭窄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0只,(60±15)d,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正常组,手术组采用球囊扩张损伤髂动脉内皮,观察其术后管腔面积,内、中膜面积变化情况,并计算其术后狭窄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手术组术后4周狭窄率高达80.24%。术后内膜、中膜面积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损伤可用于建立幼兔髂动脉狭窄模型,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舒脉胶囊抑制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炎症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脉胶囊低剂量组、舒脉胶囊中剂量组、舒脉胶囊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舒脉胶囊低、中和高剂量组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扩张导管,经大鼠左股动脉牵拉损伤大鼠左髂动脉建立下肢动脉再狭窄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球囊损伤。术后第1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每300g大鼠体质量给予1ml 0.9%氯化钠溶液,1次/天,舒脉胶囊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324、0.0648、0.1296g/ml舒脉胶囊0.9%氯化钠溶液灌胃。术后14天,弹力纤维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左髂动脉内膜增生情况,测量并计算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血管壁IL-6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左髂动脉血管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腔明显变窄(P<0.0001),模型组IL-6水平明显升高(P<0.0001),模型组NF-κB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舒脉胶囊中、高剂量组NF-κB蛋白含量降低(P<0.05);与舒脉胶囊低剂量组比较,舒脉胶囊中、高剂量组IL-6水平降低(P<0.05)。结论 舒脉胶囊可能通过干预NF-κB通路,抑制血管炎症,从而减轻介入术后血管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损伤后1d组、损伤后3d组、损伤后7d组、损伤后14 d组、损伤后28 d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均利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颈动脉建立血管再狭窄模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球囊导管损伤术使颈动脉内皮剥脱、VSMC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7d,内膜开始增生,14 d内膜增生最显著,28 d达到最大.结论 利用PTCA球囊导管成功建立血管再狭窄鼠模型,方法科学,能满足研究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左旋精氨酸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球囊损伤组 (A组 ,n =12 )、球囊损伤 +L -Arg组 (B组 ,n =12 )、假手术组 (S组 ,n =12 ) ,每组再随机分成术后 7天处死和术后 2 8天处死两个亚组 (n =6 )。A、B组行右髂动脉球囊损伤术。B组从术前 3天至处死时经静脉注射L -Arg 95 0mg·Kg-1/d。组织切片行Wergert弹力纤维染色。行形态学观察及形态计量分析。结果 A、B组皆有新生内膜形成 ,A2 8组较B2 8组及S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 /中膜面积显著增大 ,管腔面积显著减小 (P <0 .0 1)。结论 应用L -Arg可抑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氯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及内皮损伤术建立兔AS模型,一组用氯沙坦(25mg*kg-1*d-1),另一组不用,并设正常对照组,喂养4个月,观察血管内膜、血管壁血管紧张素Ⅱ(AII)含量及内膜巨噬细胞的变化. 结果氯沙坦治疗组兔主动脉内膜面积及内膜厚度等参数均小于未治疗组,其AII的含量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内膜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的表达率亦明显减少. 结论氯沙坦具有抗AS作用,可能与减少AII的产生及阻滞AII的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建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动物模型是研究再狭窄机制的基础。根据国人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用直径2.5mm球囊导管,损伤兔髂动脉内膜,28d后,组织经HE染色,Van Gieson胶原染色,α-肌动蛋白免疫组化实验,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定狭窄指数和增殖指数。结果表明,此动物模型能较好地模拟PTCA后血管再狭窄的病理过程,证实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是引起再狭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氯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及内皮损伤术建立兔AS模型,一组用氯沙坦(25mg.kg^-1.d^-1),另一组不用,并设正常对照组,喂养4个月,观察血管内膜,血管壁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及内膜巨噬细胞的变化。结果:氯沙坦治疗组兔主动脉内膜面积及内膜厚度等参数均小于未治疗组,其AⅡ的含量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内膜巨噬细胞细胞阳性面积的表达率亦明显减少,结论:氯沙坦具有抗AS作用,可能与减少AⅡ的产生及阻滞AII的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动态观察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不同时间点血脂和内膜的变化。将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7)和高脂饮食组(n=28)。用球囊导管内皮剥脱及高胆固醇饮食造成动脉粥样损伤,分别在内皮损伤后1、2、4、8周及高脂饮食前取动脉血,然后处死动物并取损伤侧髂动脉及腹主动脉,常规HE染色、电镜检查、酶法测血脂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进行观察。发现血清中TC、TG、LDL-C和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大鼠脊髓半切模型制作方法的各自特点及其应用,为临床脊髓损伤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半横切组(A组,n=20)、脊髓楔型块状半切组(B组,n=20)和正常对照组(C组,n=20).术后采用BBB动功能评分、斜板实验、HE染色和MRI检测综合评价两种脊髓半切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术后A组和B组大鼠伤侧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维持最大角度值显著低于C组(P<0.05),而这些指标在A组和B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术后28dHE和MRI检测示A组和B组间脊髓损伤区组织结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脊髓半横切与脊髓楔型半切法均可建立稳定、可靠的脊髓半切伤模型,而脊髓楔型半切模型更适于评价移植物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芒果苷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高脂组、异芒果苷(20、40?mg/kg)组。除空白组外,其它组动物以高脂肪饮食喂养6周,空白组给予正常饲料,从第5周起,异芒果苷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2周。ELISA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Sirt1/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采用棕榈酸诱导肝脏L02细胞损伤模型,检测细胞活性以及细胞上清IL-1β、IL-6、TNF-α水平,检测细胞Sirt1/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异芒果苷显著降低ALT、AST活性及TG、TC、IL-1β、IL-6、TNF-α水平(P<0.01),改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增加肝脏Sirt1蛋白表达(P<0.01),降低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P<0.0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异芒果苷能显著增加L02细胞活性(P<0.01),降低细胞上清炎症因子水平(P<0.01),增加细胞Sirt蛋白表达(P<0.01),降低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P<0.01)。结论?异芒果苷能显著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irt1/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脉球囊损伤后 ,左旋精氨酸抑制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  3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球囊损伤组(A组 ,n =12 )、球囊损伤 +L -Arg组 (B组 ,n =12 )、假手术组 (S组 ,n =12 ) ;每组再随机分成术后 7天处死和术后 2 8天处死两个亚组 (n =6 )。A、B组行右髂动脉球囊损伤术。B组从术前 3天至处死时经静脉注射L -Arg 95 0mg·Kg-1·d-1。组织切片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 ,行形态学观察及形态计量分析。结果 A、B、S组皆有PCNA表达 ,A7组较B7、S组PCNA阳性细胞数、阳性百分率、增殖指数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应用L -Arg可抑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的增生 ,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L -Arg能抑制动脉壁细胞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