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学生健身气功的知晓情况及其比较接受的气功推广方式,旨在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健身气功在中学生中的推广策略。方法: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分析中学生健身气功的知晓情况及其比较接受的气功推广方式。结果:中学生对健身气功相关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听说过的气功法为太极、五禽戏和易筋经,了解途径主要为社区和网络;各市中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南京、扬州、无锡、盐城和启东。结论: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社团协会、广播体操、功法比赛、集体表演、网络课程、交流平台等方式宣传推广健身气功,以局部带动整体,形成辐射效应,最终实现健身气功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气功已成为许多国家感兴趣的活动,并被视为一种科学。日本成立了气功研究会:印度的瑜珈术也在世界传播。将成为我国气功的主要竞争对手。世界针灸联合筹委会执行主席鲁之俊对我国气功科学能否接受世界挑战表示担忧。他认为,我国必须在人才培养、科研、医疗等方面切切实实做一些工作,如在中医学院设置气功专业,培养  相似文献   

3.
《诸病源候论》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病理学专著,也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功法集成和气功治疗学专著。该书汇集了隋以前儒、释、道、医诸家各流派及散在民间的许多功法和气功治疗经验,反映了我国气功实践和理论探索的杰出成就,使人们得以看到散佚无存的《养生方导引法》的梗概,对后世气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发掘研究古代功法,推动我国气功科学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该书《以下简称《病源》)共辑功法论治  相似文献   

4.
气功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鹤翔庄气功是气功的一种它是我国人民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好方法,为了学习和继承祖国医学遗产,推广鹤翔庄气功,使之更好地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四化建设服务。今年来,我们以办学习班的形式推广鹤翔庄气功收到初步的效果。现将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气功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强身祛病术,但有时气功会引起精神障碍,为此,我们对12例与气功有关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了临床和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学发展的角度对医学气功学思想源流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说明建立我国特色的医学气功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气功”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祖国的宝贵医学遗产之一。“气功”古称“导引吐纳”、“行气”、“运气术”、“真气运行法”、“静坐法”、“内观法”等。“气功”二字最早见于晋道士许逊静明宗教录《气功阐微》。1955年刘贵珍写了“气功疗法实践”,对气功的推广应用起了积极作用。“气功”用于养生治病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临床实践证明“气功”能治疗很多难以治愈的慢性病。据中央卫生部1959年10月在北戴河面召开的17省、市气功交流会,统计气功能治疗胃溃疡等21种疾病。据上  相似文献   

8.
气功是我国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王松龄养生气功延缓衰老,保健效应进行了研究,观察了60~70岁修炼养生气功老年人(健康者)炼功前后中发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功对调节体内的微量元素有较好地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3,(12):1821-1822
目的:探讨医疗气功练习中调心的特点及重要性。方法:通过自身医疗气功练习体会及对气功、中医学、佛家、道家文献中与调心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医疗气功练习的目的是使人体精气神充足、阴阳气机和顺,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功法练习的重点是如何进入三调合一的忘我境界中去。在进入三调合一状态之前调心在三调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三调合一状态后则三调融为一体,三者不单独存在,更无先后主次之分。调心是调控心理状态的操作活动,调心的意义是改变日常意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使练功者易于进入三调合一的气功境界。结论:调心在中医气功练习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医疗气功练习的基础。医疗气功的调心有很强的自身特色,强调整体心境的自然调节,要求练功时发挥先天心神(即元神)的作用,尽量减少后天心神(即识神)对自身的支配,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中医气功学属于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气功锻炼中的调心特点,并对医家、道家、佛家著作中关于气功调心重要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结合自身中医气功练习体会,探讨中医气功锻炼时调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气功学的传承应以对接临床需求、促进学科发展为目的,以经典功法、专家经验、气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学校教育、师承教育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莉  解雅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58-1160
因小儿耳鼻喉手术刺激强,时间短,且常与气道相关,故麻醉的控制有一定难度,现对国内外现阶段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改良方法及新观点进行评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出血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内糖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细菌胶原酶注射制作纹状体脑出血模型,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在相应部位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脑出血后24h病变局部及其周围和对照组超微结构的变化和糖原的水平变化.结果:电镜观察到在脑出血动物出血灶周围区,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均可见到各种各样的超微结构改变.最为醒目的是在脑内血肿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胞质和突起内有大量的糖原颗粒聚集,尤其在毛细血管周围的胶质细胞突起内非常明显;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均未发现明显糖原颗粒存在.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相应部位的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正常;而且神经元、各种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均无明显糖原颗粒聚集.结论:脑出血周围糖原含量增高,局部存在明显的糖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登革热的疫情动态、人群抗体水平、媒介伊蚊种群(包括成幼虫孳生和密度变化)的动态变化、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级医疗、卫生、检疫机构的医务人员对疑似、临床病例进行及时发现和诊断;在流行季节前随机抽取正常人群血清,-20℃保存,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在6~10月采用定时、定点调查法,对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的种群、孳生环境、伊蚊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每月1次。结果2006年云南省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8例;健康人群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8.09%。伊蚊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l)分别在14~98、4.7~73.68之间,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在3.5~34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云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人群抗体水平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当地人群中可能存在该病毒的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均较高。对登革热传播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5.
黄芪在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水提物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的生物活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7天,采血后,迅速取出肝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黄芪可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力。结论:黄芪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具有减少氧化应激引起的器官损伤和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婴幼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组成及阳性报警时间,为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抗生素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滨海新区疑似血流感染患儿943例,经血培养分析病原菌种类及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非重复菌株共收集到91株,其中位居前3名的是2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14株大肠埃希菌和8株无乳链球菌。未分离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为100%。阴沟肠杆菌的TTP[(8.96±2.24) h]最短,光滑假丝酵母菌的TTP[(44.4±16.59)h]最长。结论:滨海新区婴幼儿血流感染主要是革兰阳性菌,病原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临床医生应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impacts of crystalline silica mixed dust and other potential occupational hazards on workers in ceramic factories, a cohort study of 4851 workers registered in the employment records in 3 ceramic factories in Jingdezhen city of China between 1972 and 1974 was identified. The cohort mortality was traced throughout 2003 with an accumulation of 128970.2 person-years, revealed 1542 deaths.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 (SMR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by using Chinese national mortality rates as reference. The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in three ceramic factories was 12.0‰ and the cumulative mortality was 31.8%. Malignant neoplasm,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infectious diseases were the first four illnesses that threaten workers’ life, and they accounted for 73.2% of all death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for all subjects was 1.02, 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at exp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a national mortality rate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ortality excesses for respiratory disease (SMR=1.36), pneumoconiosis (SMR=37.34), infectious disease (SMR=5.70) and pul- monary tuberculosis (SMR=3.88) were observed. The mortality of 2938 dust-exposed worke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1913 non dust-exposed workers. Except for pneumoconiosis, the mortality from lung cancer, non-malignant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dust-exposed wo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non-exposed workers, and the relative risks (RRs) were 1.86 (1.16–2.99), 2.50 (1.84–3.40), 1.81 (1.34–2.45). The 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mulative dust exposure level and mortality from all causes, colorectal cancer, lung cancer,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also identified.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ilica mixed dust in ceramic factories has harmful impact on the workers’ health and life span in ceramic factory.  相似文献   

18.
何金庆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77-1878
目的评价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督促各医疗单位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已消毒或灭菌的用品进行抽样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次采集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物体表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共3556份,检测达卫生标准2955份,符合率为83、10%,不同样品检测达卫生标准百分率依次为97.37%、95.56%、86.25%、75.41%和62、49%。结论高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用卫生指标评价,卫生站的符合卫生标准率低于医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合格率低于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器械。  相似文献   

19.
染色质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如何发生复杂构象变化并组织成复杂的高级结构,仍是一个研究热点。染色体的这些结构特征和构象变化可通过了解染色质位点间的相互作用,即利用染色体(质)构象捕获(3C)及其衍生技术,如4C、5C、Hi-C和ChIA-PET等技术来研究。利用这些技术,已得到一些有关染色质相互作用与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核内染色体组织结构的重要信息。如利用ChIA-PET技术,发现雌激素受体、RNA聚合酶Ⅱ、CTCF等一些转录因子都参与了染色质的长程相互作用,并同时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特定细胞中的一些相应的有调控潜能的DNA元件及其可能的调控基因。利用Hi-C及其他3C衍生技术,不但表明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占据着不同的染色体领域,而且发现染色体上有次级结构域如染色体区隔和染色体拓扑联合域。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和更多数据的获得,分析和整合这些数据将对生物信息学家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染色体三维构象变化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基因转录调控、DNA复制和修复等重要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梅金 《中外医疗》2016,(12):136-137
目的:通过将氟马西尼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全麻催醒过程的临床效果观察和危险性评价。方法整群选取自2014年4月20日—2015年4月20日来该院接受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氟马西尼组(以下简称,氟组)和生理盐水组(以下简称,生组),对氟组患儿采用氟马西尼催醒,对生组患儿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做安慰剂对照,比较两组患儿在给药3 min、6 min和10 min后的呼吸功能、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同时观察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氟组和生组在给药后10 min潮气量、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改变明显(P<0.05);氟组患儿的压眼会哭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均低于生组(P<0.05),且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生组(P<0.05)。结论氟马西尼应用于小儿腔镜手术全麻催醒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患儿痛苦,缩短苏醒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