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与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的发生率及焦虑、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对60例FGIDs患者进行性别、年龄、FD症状、IBS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问卷调查。结果①在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②在年龄段中,发病高峰以青年组、中年组常见;③重叠症状:FD组与IBS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IBS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④焦虑、抑郁状态评分:FD组与IBS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FD组与IBS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FD、IBS患者容易发生症状重叠,重叠症状越多,焦虑、抑郁状态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功能性烧心(FH)患者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症状的发生率。 方法 对110例以烧心为主要症状且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示食管黏膜无破损的患者行问卷调查、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流-pH(MII-pH)联合监测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对患者重叠FD、IBS症状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调查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根据24 h食管MII-pH监测结果及PPI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及FH组,比较两组重叠FD、IBS症状发生率及其与FD、IBS亚型重叠的情况。 结果 FH组女性患者多于NERD组(P<0.05);FH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NERD患者(分别为92% vs.75%,88% vs.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47.3%)患者重叠FD症状,31例(28.2%)重叠IBS症状,10例(9.09%)同时重叠FD症状及IBS症状。FH患者重叠FD症状及IBS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ERD患者(分别为62% vs.35%,48% vs.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的FD症状以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症状略多于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症状、IBS症状以腹泻型(IBS-D)略多于便秘型(分别为29.1% vs. 18.2%、16.4% vs.1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H较NERD更多见于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更高,且更易重叠FD、IBS症状,重叠的症状以EPS及IBS-D亚型更多见。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两者重叠发病的几率的非常高。现代医学对两者重叠发病的机制认识依然模糊,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机理,从而找出两者病机的共同点,探讨两者重叠的基本病机,为中医药治疗临床表现复杂的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探寻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及上腹烧灼感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症状,而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产生症状原因的疾病[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主要表现为间歇或持续性腹痛,并伴随腹泻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FD重叠IBS-D患者常见[2],本研究拟探讨三伏脐疗治疗FD重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罗马Ⅲ标准诊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特点。方法:选取新钢公司中心医院以罗马Ⅲ标准诊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及单纯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386例,行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或)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问卷调查并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组男女比例为17:37,与单纯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上、下消化道症状分别较单纯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组严重(P〈0.01)。结论:罗马Ⅲ诊断标准提高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易激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率。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提示两者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胃肠病学基础。女性患者多见且消化道症状严重,可能与胃肠道敏感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排便行为异常、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内丘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FD重叠C-IBS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伊托必利治疗(100 mg/次,饭前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穴位注射治疗(双侧足三里、双侧肺俞及气海注射参麦注射液各0.5 m L;大肠腧、上巨虚注射维生素K_3注射液8 mg加维生素B_6注射液100 mg,每穴1 m 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胀、腹痛、早饱的症状评分,症状总积分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腹饱胀、腹痛症状评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0.8)分比(1.9±0.8)分、(1.3±0.8)分比(1.8±0.6)分、(5.0±0.6)分比(5.4±0.8)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比75.0%,P<0.05)。观察组出现口渴1例,轻度倦怠1例,3~5 d后消失,不影响治疗,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口渴2例,轻度倦怠1例,症状轻微未进行特殊处理,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托必利联合穴位注射治疗FD重叠C-IBS患者,在改善其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纯伊托必利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冰冰  邹娥 《北京医学》2004,26(3):207-20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1].IBS最早于1820年由Powell报道,而后曾使用过多种术语,如结肠过敏、黏膜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等.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BS)作为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之一,以腹痛伴有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点。IB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随着IBS诊断和分型标准的改变,IBS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重叠特点、亚型分类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罗马Ⅲ标准被广泛应用,研究发现,罗马Ⅲ标准对IBS症状和分型方法的表述欠清晰,临床实践中易形成不同的理解,影响IBS诊断和分型的准确性。罗马Ⅳ诊断标准的问世是功能性胃肠病领域的一个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高校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电子问卷为主联合现场调查为辅的调查方法,对17~35岁之间的中国各地高校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最终纳入2 025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结果 符合罗马Ⅳ标准高校学生FD患病率为5.5%(112/2 025),以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66.1%,74/112)为主,吸烟[比值比(OR)=2.334,95%置信区间(CI):1.187~4.589, P=0.014]、抑郁(OR=2.447,95%CI:1.421~4.214, P=0.001)、失眠(OR=1.947,95%CI:1.291~2.937, P=0.001)与FD患病呈正相关。IBS患病率为1.9%(38/2 025),以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 IBS, IBS-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及肠道敏感性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女性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最终完成27例)与对照组30例(最终完成28例),研究组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疏导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HAMD量表评分、HAMA量表评分、直肠测压实验测定肠道敏感性,体内雌激素的变化并对其前后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及研究组自身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评价、HAMD量表评分、HAMA量袁评分、肠道敏感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雌激素异常者治疗前后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道敏感性降低水平与雌激素水平成正相关(r=0.764,P〈0.01)。结论伴有抑郁的女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情绪障碍及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异常,抗抑郁治疗及心理疏导可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及精神症状且可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肠道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张晓洁  马上吉  李锐 《当代医学》2021,27(8):120-123
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在青年人群中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抽取1348名苏州大学大一至大四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在校本科生性别、专业、健康情况等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348份,回收有效问卷1207份,有效率为89.5%。分析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分布、影响因素、就诊情况等。结果1207份有效问卷中,有60例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患病率为5.1%。月经情况、是否有胃肠炎史是女生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有月经不调的女生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月经不调女生的2.656倍,既往有肠胃炎病史的女生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肠胃炎病史女生的2.538倍。除去月经不调因素后,有无肠胃炎史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有肠胃炎史患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是无肠胃炎病史的2.343倍。结论苏州大学在校本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1%。月经不调和既往有肠胃炎病史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患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的患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患病行为问卷对 41例IBS患者进行测评 ,并与消化性溃疡患者 (PU)及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1)与正常人相比 ,IBS患者的抑郁 (P =0 .0 2 0 )和焦虑 (P =0 .0 16)因子评分明显增高 ;而与PU相比 ,IBS患者的强迫症状 (P=0 .0 3 7)、抑郁 (P =0 .0 45 )和精神病性 (P =0 .0 2 8)因子评分明显增加 ;2 )IBS患者消极应对积分高于正常人 (P =0 .0 10 )和PU(P=0 .0 45 ) ;IBS患者的幻想和退避应付方式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5 )和PU(P <0 .0 5 ) ;3 )IBS患者的社会支持主观分上比正常人低 (P <0 .0 5 ) ,而IBS患者社会总支持分低于PU(P <0 .0 5 ) ;4)与正常人相比 ,IBS患者的疾病信念 (P =0 .0 0 0 )、疑病指数 (P=0 .0 17)和疾病确信 (P =0 .0 0 0 )因子分显著增高 ;而与PU相比 ,IBS患者否认心理 (P =0 .0 44 )因子分显著增加 ;5 )多元逐步回归发现 ,消极应对和躯体化与多种患病行为有关。结论 IBS患者存在异常患病行为 ,与应对方式和心理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等疾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发病率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分析127例IBS患者中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病率。结果 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总发生率为60.6%,伴抑郁症者68例(53.5%),肠道菌群失调者46例(36.2%),功能性消化不良者46例(36.2%),抑郁症在肠易激综合征各型中普遍存在,而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见于腹泻为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可能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丽珠肠乐胶囊、得舒特联合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三联法治疗大学生肠易激惹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肠易激惹大学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用丽珠肠乐胶囊、得舒特联合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三联法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丽珠肠乐胶囊及得舒特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P〈0.05)。结论:采用丽珠肠乐胶囊、得舒特联合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三联法治疗大学生肠易激惹综合征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紊乱性疾病。在IBS患者的血液微泡和结肠组织中存在一些失调的microRNA(miRNA)。对于miRNA的研究,最初阶段可能作为一种新的途径用来进一步了解IBS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而最终将使用miRNA作为新的策略思考IB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目前,miRNA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主要对miRNA在IBS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与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联系,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分析IBS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腹泻型和便秘型IB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对其结肠黏膜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和甲苯胺蓝法染色后,对比观察MC和VIP表达情况。结果:IBS患者回盲部和乙状结肠部MC数和VI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而且IBS患者回盲部MC数和VI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均较乙状结肠部MC数和VI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结论:MC和VIP可能参与IB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山东某综合性大学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功能性便秘(FC)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009年2~3月以自填式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调查山东省某高校2500名本科生的IBS和FC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问卷包括罗马Ⅲ诊断问卷、医院焦虑与抑郁评分量表(HAD)、IBS生活质量问卷(IBS QoL)等。结果  共回收2126份有效问卷,IBS组167人,FC组115人。IBS和FC的发病率分别为7.85%和5.41%,IBS便秘型最多(36.5%), 其次是IBS 腹泻型(31.1%)和IBS混合型(23.9%)。FC中最常见的症状是排便需要明显用力(93.9%)和排便不尽感(93.0%)。IBS和FC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生活因素中,少运动和IBS有关,近一年的负性生活事件与FC有关。结论  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的IBS及FC的患病率低于国外报道水平。少运动和负性生活事件分别是IBS和FC发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特点及心理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0~2006年我院收治的99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评定.结果:肠易激综合征病人的EPQ中E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SCL-90评定显示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精神病诸因子及阳性项目数与正常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在个性方面存在差异,社会心理因素对发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莫沙必利的疗效。方法:据罗马Ⅲ标准确诊的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及餐后不适与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重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亚组患者82例,其中餐后不适25例,重叠症状57例,全部予以莫沙必利5 mg×3次/d,治疗4周,所选病例均于治疗前完成Hamilton抑郁量表、SAS焦虑自主评分量表及躯体化症状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完成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量表。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50%为治疗有效组。结果:治疗有效人数48例,总的有效率为58.5%,治疗PDS有效率为68.0%(17/25),EPS与PDS重叠的治疗有效率为54.4%(31/57)。治疗有效组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生活经济压力及体重降低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皆P<0.05)。治疗有效期望值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有效,影响莫沙必利疗效的可能因素有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体重降低、生活经济压力及治疗期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