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8种常用中药静脉注射液微粒情况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8种中药静脉注射液微粒情况进行考察。方法模拟临床实用浓度在2种常用溶媒中稀释成输液,测定其过滤前后的微粒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虽然8种中药注射液的原药微粒符合规定,但配成输液后其微粒大量增加,其中6种已不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对静脉注射液的要求,且一次性输液器不能完全有效地过滤10μm的微粒。结论中药注射液配成输液后微粒的增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 6种中药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情况。方法 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 6种中药注射液分别与5 %葡萄糖、0 .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结果 混合液中≥ 2 μm、≥ 5μm、≥ 1 0 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性增加。 结论 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6种中药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情况.方法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6种中药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结果混合液中≥2μm、≥5μm、≥10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脉络宁注射液、复方麝香注射液分别溶于不同输液中,观察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模拟临床常用的加药浓度,制备脉络宁注射液与复方麝香注射液分别同两种输液配伍的溶液,并测定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分别与两种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增加,同种中药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微粒增加数目不同。结论:与同种输液比较,溶人中药注射液后输液微粒较空白输液增多;与同种中药注射液比较,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微粒变化较5%葡萄糖注射液中显著。建议二者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陈连平 《天津药学》2002,14(6):74-75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分别溶于不同输液中的微粒变化情况。方法:测定两种中药注射液,两种输液以及两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溶于两种输液中不同粒径的微粒数的变化。结果:分别与两种输液配伍后,中粒径≥10、5和2μm的微粒均有显著增加,相同中药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微粒增加数目不同。结论:与同种输液比较,溶入中药注射液后输液微粒的变化较空白输液显著;与同种中药注射液比较,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变化较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显著。  相似文献   

6.
清开灵及黄芪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微粒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观察清开灵及黄芪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的微粒情况。方法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两种中药注射液、两种输液以及两种中药注射液分别溶于两种输液中的微粒。结果混合液中≥10μm、≥5μm、≥2μm的微粒均有显著增加,不同中药注射液溶于不同输液中微粒增加数目不同。结论同种输液比较、复方中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较单方中药注射液显著;同种中药注射液比较,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变化比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显著。  相似文献   

7.
6种中药注射液在2种输液中的微粒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6种中药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后的微粒情况。方法: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6种中药注射液分别与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结果:混合液中≥2μm、≥5μm、≥10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性啬。结论: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的微料数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茵栀黄及生脉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微粒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茵栀黄及生脉注射液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而广泛用于临床 ,同时因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使不溶性微粒往往会增加。为探讨这两种中药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时微粒变化的情况 ,分别用 10 %葡萄糖和 0 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临床常用浓度 ,测定微粒数 ,结果报告如下。1 仪器与药品ZWF J6型激光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净化工作台、PHS 2 5型酸度计、茵栀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0 9%氯化钠注射液。2 实施方法与结果分别取 10 %葡萄糖、0 9%氯化钠、茵栀黄及生脉注射液各 10 0ml,测定不溶性微粒数做空白…  相似文献   

9.
刘向荣  赵宝玲  刘立民 《江西医药》2012,47(7):623-624,657
目的 考察3种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与说明书规定的输液配置稳定性.方法 参考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质量标准以及相关文献的检查方法,分别考察12h内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3种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置后的外观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配置6h外观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主成分变化不大,但9h后不同注射液绿原酸含量下降,微粒数也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 含绿原酸的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置后宜在6h内使用,不同含绿原酸中药注射液的配置稳定性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喜炎平、清开灵、参麦、生脉和丹参等五种中药注射液加入常用输液后的稳定性观察。方法观察五种中药注射液与两种常用输液配伍前后的输液微粒、pH、澄明度和颜色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参麦、生脉和丹参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前后的输液微粒、pH、澄明度和颜色均有显著改变、并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发生较大变化。结论临床使用参麦、生脉和丹参注射液均不宜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过滤前、后加入不同输液剂中的微粒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微粒分析仪测定血栓通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过滤前、后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后30min时的微粒数。结果未经过滤的中药注射剂加入输液后微粒数显著增加,经过滤的中药注射剂加入输液后微粒数明显减少。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时,应考虑微粒的相加问题。  相似文献   

12.
5种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葡萄糖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 用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配伍前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其与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数目,并考察配伍后不同时间测得的微粒数.结果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配伍前(P<0.01或P<0.05).结论 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数目明显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此现象,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军  王静 《中国药业》2001,10(10):33-34
目的:考察输液中加入小剂量注射剂后的不溶性微粒之变化。方法:将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注射液加入5种常用输液中,放置于不同温度下,检测不同时间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4种输液加入小剂量注射剂后所含不溶性微粒数无明显增加,符合国家药典要求。1种输液中加入药物后不溶性微粒数超过标准要求。结论:输液中加入小剂量注射剂后所含不溶性微粒数有超标的可能,应重视这方面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黄佳  史卫忠  邢轶华  于玥  金丽  孙毅  李皓  王晓宇  张勇  王宁  赵志刚 《药品评价》2010,(12):I0010-I0010
目的:研究常用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输液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从微粒污染方面考察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调研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光阻法测定配伍前输液中及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配伍后,混合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量与配伍前输液中的数量相比(尤指粒径≥2um和≥5um的微粒)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金纳多注射液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钠多注射液在7种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金纳多注射液与7种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含量,微粒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金纳多注射液与7种输液配伍后,外观,pH、含量和紫外吸收光谱均无显著改变。微粒略有增加但符合药典规定。结论:金纳多注射液可以与7种输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郑雪 《中国药师》2017,(2):374-376
摘 要 目的:考察4 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不同浓度配伍的不溶性微粒数变化,为临床选择药物浓度提供参考。方法: 将复方苦参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用0.9%氯化钠注射液制成低浓度和高浓度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第四部通则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测定其配伍前与配伍后0,2,4,5 h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4种中药注射剂原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符合要求;4种中药注射剂不同浓度下≥25 μm不溶性微粒数量都很少,几乎不随时间变化;4种中药注射剂≥10 μm不溶性微粒数总体呈现高浓度输液中的微粒数略多于低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论:高浓度中药注射剂输液中≥10 μm不溶性微粒数较低浓度中药注射剂输液略多,建议临床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进行药物稀释,并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丹红注射液与5种溶媒配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秋菊  朱雪松  郑芳 《中国药师》2009,12(8):1157-115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时不溶性微粒及pH的变化,选择最适宜与丹红注射液配伍的溶媒。方法:分别将丹红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0.9%NS)、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Rs)和转化糖配成临床常用浓度,测定微粒数及pH,以验证丹红注射液说明书提供的用法。结果:丹红注射液与5种溶媒配伍后,不同直径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所增加;与0.9%NS、转化糖、R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增加明显;与5%GS、10%GS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增加较少。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液不溶性微粒的监测,注射丹红注射液时,应缓慢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张峻  刘炜 《海峡药学》2003,15(2):19-20
目的 考察红花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前后24h内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 用ZWF一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5种输液加药前及加药后0、2、4、6、24h的微粒数。结果 与输液自身空白参照,加药后输液微粒数变化不大。结论 红花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及英国药典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小容量注射剂与输液配伍不溶性微粒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李运密  刘建华 《中国药师》2003,6(7):419-420
目的:考察小容量注射剂配伍输液后对输液微粒的影响。方法:收集了近5年来,5种药学杂志,关于小容量注射剂(包括:中药注射液、注射用粉针剂、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考察报告。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不溶性微粒增多且超标最严重,注射用粉针剂次之,而注射液基本合格。结论:提示药品标准应增加对静脉用小容量注射剂的不溶性微粒的限量检查,与输液配伍的操作环境及注射器具等应按要求执行。  相似文献   

20.
头孢哌酮钠在3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头孢哌酮钠在 0 .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将头孢哌酮钠加入 3种不同的输液中 ,配成浓度为 2 mg· ml- 1的溶液 ,放置在不同温度下 (4℃、2 5℃、3 7℃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输液不同时间液体中头孢哌酮钠的浓度 ,同时检查液体的 p H值、外观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显示 ,头孢哌酮钠在 3种输液中 8小时内稳定 ;在低温下 ,不溶性微粒有增加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