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代名医徐灵胎“元气论”的学术思想。[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徐灵胎的医学著作,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总结、概括徐氏“元气论”学术思想。[结果]经研究提炼,徐灵胎“元气论”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徐氏认为元气为医家活人第一大义,医者当深究根本,顾护元气。在理论上徐氏认为元气先天定分,宰于气血之先。五脏真精乃元气分体。在临床上徐氏将元气思想实际应用于以元断病,邪元相并,慎用温燥三个方面。[结论】徐灵胎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元气论”。徐氏的“元气论”不仅在中医精气理论中独树一帜,而且在临床辨证施治上极具特色。其学说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难经》创立元气学说,阐发命门学说,论述三焦理论,可谓中医学术发展的创新之举。本文从《难经》命门、元气、三焦之论述;后世医家阐发命门、元气、三焦之关系;命元三焦之论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启示,对命元三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进行阐发。  相似文献   

3.
“元气学说”是中医学极为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经过古今医家不断探索,近年来随着对元气理论研究的深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众多学者逐渐重视补元、培元方药在诊治疾病中的意义,使得元气学说愈加丰富,故参考诸多古籍及现代文献分别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角度论述中医元气学说的理论发展概况、生理内涵、临床应用现状及与现代医学病理变化的联系等。除常见的元气损伤的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饮食失节、劳逸过度、七情内伤、久病内耗、外伤、孕产、衰老等,现代临床诸如肿瘤、艾滋病、变应性鼻炎、慢性荨麻疹、非酒精性脂肪肝、老年痴呆症、白血病等疑难杂症或术后皆多有元气亏虚的表现。古今医家强调疾病的发展过程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应重视致病因素、感邪深浅、先天体质、胃气强弱等差别对元气病的发展趋势及转归的影响。中医元气学说研究可用于指导人类的产生、成长、衰老及死亡的变化规律,同时是顺应人类疾病谱发展变化及现代医学研究模式的客观要求。笔者结合中医理论发展脉络,梳理中医元气学说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发展应用,从众多临床病症防治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在疾病诊疗、亚健康状态、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价值,为揭示元气病的本质,防治元气病状态提...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肺癌的发生与正邪相争有关,肺癌的基本病机是元气亏虚,本虚标实。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元气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中医元气研究是疾病谱的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由医疗向保健和预防转变的需要。当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需要从中医理论自身发展的脉络出发,梳理中医元气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内涵,元气亏虚是肿瘤发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5.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中医从事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又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近现代以来,众多医家学者围绕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医阴阳学说研究的部分文献,从阴阳起源及历史沿革、史学和哲学的角度、数理和生命科学的角度和中医经络、臧象、五运六气、养生等角度对阴阳学说进行了简单综述,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的《兰室秘藏》阐发了《黄帝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了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的学说,注重补益脾胃,顾护元气,并提出了"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理论,创立了治疗阴火的两大方法,即甘温除热法与升阳散火法。  相似文献   

7.
以徐灵胎元气学说为基础,从徐灵胎生平及其著作考证入手,概括徐灵胎元气学说学术特点,进一步对其学术源流进行探究。发现徐灵胎元气理论主要是汲于道家,立足《内经》《难经》,批驳《医贯》,取法张景岳,与叶天士互参。  相似文献   

8.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中医从事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又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近现代以来,众多医家学者围绕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医阴阳学说研究的部分文献,从阴阳起源及历史沿革、史学和哲学的角度、数理和生命科学的角度和q-医经络、臧象、五运六气、养生等角度对阴阳学说进行了简单综述,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3 益脾中医方剂组合的另一特点是“益脾”。古代医家注重益脾者,发端于张仲景。仲景而后发展这一理论的,以李东垣为代表。东垣在其原著《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又《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夫元气、谷气、荣气、卫气、生发诸阳之气,此数者,皆饮食入胃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据此可见,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维持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这是东垣内伤学说的一个基本论点。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元气亏虚是消渴病发病的根本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关于糖尿病病机的认识,一般认为有阴虚燥热学说、肾虚学说、脾虚学说、血瘀学说等等,但是,笔者认为以上各种学说仅仅揭示了消渴病病机的各个不同侧面的特殊规律,而不能反映其病机本质。消渴病的根本病机则是元气亏虚。 元气,又名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元气的组成,以肾中精气为主,又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因此,元气的组成,主要取决于先天的禀赋,亦与脾胃运化水谷的功能有关。元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机体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的生命就旺盛,身体就强健…  相似文献   

11.
元气,是生命活力的原动力。明代是元气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元气特点的认识,明代归结为三个方面:一元气可化可分,二元气难盈易亏,三元气可温可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梳理中药养生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方法]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合数据统计,通过对中药养生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阐述中药养生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结果]中药养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源流与发展萌芽于先秦,初成于秦汉,丰富于晋唐,渐趋完善于宋金元,鼎盛于明清,于近现代进入改革和创新时期。中药养生思想在先秦两汉时期初用于临床,开中药养生文化之先河;魏晋至隋唐时期,佛道及民间各流派的养生理论和经验使其内容进一步充实;宋金元时期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明清时期医家不仅整理、继承前代既有成果,更形成众多独特理论;现其已成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的重要部分。[结论]各时期的中药养生文化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为中医药养生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系统的讨论中医外科手术学的起源和形成历史。认为中医外科手术初步形成于商周及秦汉时期。丰富和发展在隋、唐、宋时期,完善和成熟在元、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4.
首次针对中风病养生防病而非治疗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与整理,从研究中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医家对中风病的养生防病理论及方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按照理论的奠基、发展、形成分为先秦到隋唐、宋金元、明清至近代三个时期,其中隋唐时期奠定了中风防病的基础;宋金元时期对中风的病因认识通过外因转为内因;明清时期中风养生防病的理论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5.
《永乐大典》是一部专供明代皇帝御览的大型丛书,其中所录之书均据明初文渊阁所藏宋、金、元珍本,或访求民间珍稀善本缮写而成,对原著绝少改动,保存了古书的原貌。从文献学研究角度,对《永乐大典》妇科文献加以考证和研究,发现其中的缺文、异文并进行精确校刊,可为再次刊印相关医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该文基于37年临床,从金元明清各家学说中探索并践行中医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且与西医原则比较中彰显了中医特色,全文以临床验案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临床指标能够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而探究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差异,可为客观化RA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差异,为进一步将肌肉骨骼超声纳入RA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及于门诊就诊的RA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分为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4大临床常见证候类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类风湿因子(RF)〔由于ACPA与RF是呈指数级进行增加的,为处理数据方便本研究使用ln(ACPA+1)及ln(RF+1)进行数据统计〕,记录28关节压痛关节数目(TJC28)、28关节肿胀关节数目(SJC28)及一般情况(GH)自我评估得分,计算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对患者行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记录其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多普勒血流信号(PD)关节数、PD积分、骨侵蚀关节数。结果 120例患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湿热痹阻证42例、肝肾亏虚证32例、寒湿痹阻证25例、痰瘀痹阻证21例。肝肾亏虚证患者病程长于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CRP、ESR、ln(RF+1)、SJC28、GH自我评估得分、DAS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TJC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患者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PD关节数、PD积分大于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小于肝肾亏虚证患者,大于寒湿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结论 RA的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候具有密切关联,其中湿热痹阻证患者处于较高的疾病活动状态。同时中医证候与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下表现亦有一定的关联,湿热痹阻证与滑膜炎及PD密切相关,而肝肾亏虚证伴随着较多的骨侵蚀关节数。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的研究角度,如制方原则、类方研究、药性析义及方药增补等方面,对宋元明清时期医家在伤寒方药研究上,常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一简要评价,以为现代研究之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成人附红细胞体病,分为4型:太少受邪,营卫不调型,用荆防败毒散加味治疗;少阳、阳明合病,邪热炽盛型,用加味白虎汤治疗;邪达膜原,热邪久羁型,用柴胡达原饮治疗;气阴两伤,病邪留恋型,用加味竹叶石膏汤治疗.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现代医学老年人疾病的特点,着眼中医金元明清各家学说,挖掘中医治疗老年病特点,从中叙述了中医学的治疗优势,全文以张觉人教授37年临床实践经验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