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例小儿先心病围术期的血浆内皮素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先心病组术前血浆ET-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中麻醉后转流前血浆ET-1无明显升高(P>0.05),CPB开始后升高至术前2倍并持续至结束(P<0.01),术后1天内恢复至术前水平,一周内未见再度升高。本文探讨了CPB中血浆ET-1升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收治并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者共45例,经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择期在浅低温流量灌注[30~32℃、2.8~3.0L/(m2·min)]、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重症监护,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CPB)期血浆异构前列腺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并观察相同时间点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中的心肌损伤程度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60例需要CPB下行外科手术的患儿,术中CPB阻断时间≤30 min的患儿为I组;CPB阻断时间〉30 min的患儿是II组。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0)、主动脉阻断后20 min(T1)、主动脉开放后10 min(T2)、开放后30 min(T3)这4个时间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测Isoprostane的指标。分别T0、T1、T2、T3时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CK-MB、cTnI水平。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CPB的应用,两组患儿CPB期间血浆Isoprostane水平逐渐升高。两组患儿Isoprostane水平在T0与T1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soprostane水平在T2和T3时间点明显升高,且两组在T2与T3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K-MB、cTnI水平在在T2与T3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期间血浆Isoprostane升高,且与术后CK-MB及cTnI值与升高的水平有相关性。Isoprostane水平对于术中早期心肌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付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3):173-17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简称:先心病)病围术期护理。方法总结2012年3月~2012年11月本科共收治12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通过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呼吸道准备,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为患儿围术期恢复提供条件。结果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120例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围手术期对婴幼儿各器官和系统的保护是实现先心病术后心肺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加强循环系统监护,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循环稳定;呼吸监护系统要加强,预防和减少肺部并发症;加强引流管、氧疗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发生并发症9例,主要原因肺部感染、肺不张、逸搏、二次插管,经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均痊愈出院。结论科学有效的术后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对100例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整理、分析和总结。结果 99例顺利脱机,只有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由于肺动脉压过高,进行左心辅助24h。结论制定合理的转流计划,灌注师之间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体外循环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痛体外循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复温中,未榆注小剂量多巴胺15例(N组),使用小剂量多巴胺45例(D组),比较2组临床预后结果。结果2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带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等预后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术后出现心律失常2例,术后肺炎2例,意外事件发生率约8.9%。N组仅1例出现肺炎,意外事件发生率约6.7%。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复温开始预防性输注小剂量多巴胺不应作为常规用于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尤其是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体温变化对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先心病)手术小儿体外循环(CPB)期间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对15例择期行中低温CPB室间隔缺损心内修复术小儿进行临床观察,分别在手术及CPB期间不同体温时点同时抽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脑氧代谢指标:动脉内氧含量(CaO2)、静脉内氧含量(C j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率(CEO2),并同时检测乳酸及血糖水平。结果表明,降温期与基础值比较,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显著升高(P〈0.05),CAO、AVDO2、CEO2显著降低(P〈0.01),脑氧耗量明显降低;复温期与基础值比较,SjvO2显著降低(P〈0.05);AVDO2、CEO2均显著升高(P〈0.01),脑氧耗量明显升高。结论:体温是影响先心病手术小儿CPB期间脑氧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在降温期,脑氧供充分,而复温期较易发生脑氧供需失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行介入治疗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100例患者介入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后心脏听诊无杂音,出院前均行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手术成功率100%,术后4-7天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先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3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治疗情况。方法:5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室间隔缺损38例,房间隔缺损18例)在心脏直视缺损修补术后转入监护室持续心电监护,随时描记12导联心电图,了解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治疗情况。结果:在56例患儿中,34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61%),其中室缺修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儿占46.43%,以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房缺修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儿8例,占44.44%,以阵发性室上速和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结论:先心病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与手术部位,手术方式,路径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状况有极大的关系;除室内传导阻滞的患儿随访后未见恢复外,其他病例多数可痊愈。 相似文献
13.
14.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监护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监护治疗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张鸿毅,陈瑞,李英梅山西医学院李亚蕊先无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术后的监护治疗直接关系着手术的成败。1992年2月~1994年6月我院共行各种常见先心病手术102例,术后全部接受监护治疗,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A组患儿术前加强护理准备,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呼吸机的管理、输液量、气管插管等护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B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结果 A组10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81%,病死率2.83%,B组198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83%,病死率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婴幼儿自身特点术前加强肺部管理,术后肺部进行护理干预,有效控制输液量及NO和前列环素的应用是预防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较为常见,手术矫正治疗是治愈的关键,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为此,对我院收治的7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为7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矫治术,在围手术期经过精心的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现将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分析总结3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术前正确宣教、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术后加强肺部功能锻炼和有效的背部护理,加强手卫生,做好水电解质的监测、呼吸道的护理、饮食的护理、心理护理等,能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有效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