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3月~2012年2月间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取百会、颈夹脊穴、风池、大椎、风府、内关、太冲进行针灸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推拿的方法,在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88.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5.结论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针灸,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方法将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施加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治愈疗程。结果①两组患者经临床积极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于治疗3个疗程内治愈,对照组第1、2、3疗程治愈率分别为16.67%、66.66%、16.67%,观察组第1、2、3疗程治愈率分别为0.00%、37.50%、62.50%,观察组治愈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治愈疗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分别用单纯针灸和针灸加推拿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各31例进行治疗.结果 针灸加推拿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量,总有效率为96.8%,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运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12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6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患者所需疗程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运用针灸配合推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44例患者单纯采用针灸治疗,视为对照组;其余44例采用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视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整体有效率为95.5%;对照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整体有效率为72.7%;治疗组的整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与推拿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不俗的临床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锦军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3):101-103
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gdy-losi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物力学失衡等各种原因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致使脑干和迷路供血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CSA约占颈椎病的10%~15%,约有70%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1]。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是引起CSA的主要原因。由于椎动脉的解剖关系复杂,所以,CSA的发病机制也复杂多样。据报道,CSA主要与颈椎退变、发育异常和椎-基底动脉病变或发育异常有关;CSA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疗法,推拿对CSA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沈奕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485-486
目的比较单纯针灸与推拿联合牵引针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椎动脉型颈椎病接受中医治疗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45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B组,62例,采用推拿联合牵引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随访比较,其平均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为(15.1±1.5)分,明显高于B组的(9.5±1.2)分;A组的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为(30.8±6.8)分,明显低于B组的(38.4±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牵引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失稳、钩椎关节增生等因素,于头颈活动时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其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多以头痛、头晕常见,常可因颈部的突然旋转而加重,可伴耳鸣、耳聋等迷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椎体束受累症状和共济失调的表现。据统计,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占颈椎病的40%-5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因此,越来越引起医家的重视,并试图用各种方法来治疗该病。近年来针灸治疗此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9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测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2组,针刀组采用单纯的针刀治疗,西药组使用西比灵口服治疗。15天后观察2组患者有效率、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和视物模糊症状VAS评分改变情况,评价针刀疗效。结果 本次试验共纳入患者60例。治疗后组间患者比较,有效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刀组明显优于西药组,且眩晕症状与功能和视物模糊症状VAS评分改善情况,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针刀组优势亦很明显。结论 针刀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和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操作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我院自制剂颈眩宁冲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 随机对照的方法设治疗组 10 0例 ,对照组 30例 (西比灵组 ) ,1个疗程后检测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并对主要症状评价 ,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及颈内动脉与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比较表明 ,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1,P <0 0 5 )。结论 颈眩宁冲剂有扩张血管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 ,解除颈部肌肉痉挛 ,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临床诊断标准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6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为90例年龄相近的健康人,采用EME-404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对患病组和对照组,以及患病组治疗前后和转颈时对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病组椎基底动脉(VBA)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病组治疗前转颈可使血流减慢(P<0.01),治疗后转颈血流无变化(P>0.05),PI、RI值明显下降。结论:体外反搏加牵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评估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 X 线片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变化。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闭合性松解术配合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与颈复康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颈椎 X 线片变化及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影响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治疗后 X 线影像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刀闭合性松解术与整脊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椎 X 线片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屈、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有明显改善,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动力学改善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时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CSA)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S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推拿10 min组、推拿20 min组和推拿30 min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临床疗效、颈椎功能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测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10 min组。推拿10 min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推拿20 min、30 min组较10 min组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相比较,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推拿10 min组比较,推拿20 min、30 min组治疗后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和30 min组比较,治疗后两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治疗CSA具有时间累积效应,随着推拿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但是到达一定时间疗效不再增加;推拿治疗时间的选择在20 min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综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我院图书馆及上网查询浏览了几十篇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学检查方面的文献,并重点学习近20篇有关文献。对X线平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等几种检查方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结果:X线平片是常用检查方法,MRI、CTA及TCD能准确显示血管形态及血流,DSA因有创已不常用,EEC及脑血流图尚在摸索阶段。结论:几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劣,需综合分析,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1组60例,对照2组60例。治疗组用颈椎牵引、推拿、加耳穴压豆治疗。对照1组用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对照2组用颈椎牵引、推拿、体针治疗。3组均不使用药物治疗,10天为1疗程,2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综合疗效。按颈椎病分型分组,耳穴压豆及体针均采用分型辨证选穴治疗。统计学方法:使用Kruskal-Wallis法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P<0.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综合治疗颈椎病有效,比单纯颈牵推拿效果好,与体针综合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