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称为霉菌性阴道炎)的原因,探讨对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方法 对58例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进行定期复诊,选择2种药物进行规律有效的半年巩固治疗,治疗第3月结束、治疗第6月结束时停药3-7天后复查白带10项.结果 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30例(51.7%)因为发生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后用药不认真,不能彻底治疗;15例(25.9%)因为经常或长期使用抗生素;10例(17.2%)因为用各种洗剂反复阴道灌洗;3例(5.2%)因为患糖尿病.复查白带10项结果 显示,在58例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81%对制霉菌素片敏感,70.7%对克霉唑栓敏感.治疗3个月、6个月结束症状体征评分都比初诊时有明显好转.治疗3个月结束时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为75.9%(44/58),治疗6个月结束时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为67.2%(39/58).结论 ①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用药不认真,不能彻底治疗;另外经常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反复阴道灌洗和患糖尿病也是反复发作的原因.②在治疗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要选择单一药物进行规律有效的半年治疗.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率高达15.0%,临床表现与一般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似,治疗一般选择局部用药,但复发率较高,因可能导致妊娠不良结局,临床应规范诊治。  相似文献   

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外阴阴道感染,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可伴有尿痛及性交痛等,典型的阴道分泌物呈豆渣样。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一些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率高、治疗困难,规范化治疗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颖  苗风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2):1437-1438
笔者自2006年元月份以来,用自拟平痒洗剂配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15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发现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年龄平均29.50岁,已婚,无不洁性生活者占86%。西药对照组55例,平均年龄29.95岁,已婚,无不洁性生活者占84%。1.2病程治疗组平均7.75个月,对照组平均7.55个月。1.3临床表现全部病人均以外阴瘙痒,白带增多且粘稠,呈豆腐渣样。有的病人外阴疼痛肿胀及灼烧感等。检查时可见外阴有抓痕,表皮剥蚀或有小脓包,大小阴唇有不同程度的水…  相似文献   

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aginal candidasis,VVC)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外阴阴道炎症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炎症之一。约70%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感染过1次,有16%~20%的患者则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她们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约3/4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一半的妇女经历过多次发作。过去误称霉菌性外阴阴道炎。"白假丝酵母菌"亦称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呈椭圆形,行出芽繁殖的假丝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口腔、肠道、上呼吸道等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对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做白带常规筛查,感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325例孕妇分为两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单次感染251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次或以上感染74例),随访并记录2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结果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孕妇较单次感染者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白带常规筛查和系统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张岩 《中国乡村医生》2004,20(15):18-18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除作为条件致病菌寄生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一旦条件适宜可以引起感染。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氟康唑及制霉菌素泡藤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取氟康唑胶囊与制霉菌素泡腾片联用;对照组单用制霉菌素泡腾片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后1周、4周复查.结果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6,P<0.05),停药4周治疗组复发1例(1.11%),对照组复发8例(8.88%).结论 月经前后用氟康唑口服及制霉菌素泡藤片阴道给药联合方案,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程短,价格易接受,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约占微生物所致阴道炎的25.0%~30.0%[1],以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增多和易于复发为特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是在1年内VVC症状复发达到或者超过4次者.近年来由于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临床抗真菌药品种有限,而假丝酵母菌获得性耐药发展快,常出现交叉耐药,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现笔者就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朝晖  廖秦平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34-1234,1237
目的 了解中国妇科/计划生育门诊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VVC(RVVC)的发病情况及两者发病相关因素、既往用药和本次用药治疗的比较。方法 对全国14家医院妇产科同天就诊的3590名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对VVC患者及RVVC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和分析。结果 (1)3590名患者当中,VVC、RVVC的发病率分别为11.60%和0.58%。(2)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相比,在卫生习惯或应用激素、抗生素、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方面均无明显的特殊性,它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3)在既往的用药中,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在应用局部药物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的几率要高于普通VVC患者。结论 VVC尤其是RVVC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RVVC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应该对RVVC的患者尽可能选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并一定要长疗程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念珠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探讨不同类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初发组和复发组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妇女阴道分泌物中IL-10I、FN-γ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结果:初发和复发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中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复发组较初发组的表达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初发和复发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中IFN-γ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中药局部用药加克霉唑栓阴道上药。对照组48例,2%碳酸氢钠局部用药加克霉唑栓阴道上药,7 d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和治愈者1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效果和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9%,治愈后复发率仅2.7%,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9.6%。治愈后复发率15.6%。两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真菌检测率,远期真菌检测优于近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改善明显,复发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白念珠菌是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协调能有效抵抗念珠菌。近些年念珠菌的免疫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C型凝集素样受体家族、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的发现。该文重点介绍了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念珠菌识别及细胞因子IL-17应答在宿主防御黏膜念珠菌感染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介绍相关免疫缺陷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晨  吴小丽 《医学综述》2008,14(7):1043-1044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发病率很高,且治疗后极易复发。该病患者外阴瘙痒、灼痛,甚至坐卧不安,严重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文章从病原学、发病机制以及雌激素水平、疾病史、服药史和个人卫生习惯等高危因素方面综述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研究进展,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该病的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念珠菌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妇女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RVVC是近年来VVC治疗的难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其治疗原则包括强化治疗和维持治疗,本文综述了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和乳酸杆菌等药物治疗RVVC的效果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致病菌株的分布和药敏.方法 采用法国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及梅里埃YBC酵母菌鉴定卡分离鉴定菌株,Rocs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VVC致病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95.02%(191/201).致病菌株对酮康唑、制霉菌素、克霉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的敏感率较高,对咪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不同致病菌株对不同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应重视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外涂咪康唑(达克宁)霜及阴道填塞咪康唑(达克宁)栓的基础上,加用三九牌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涂,配以HY-290型红外光治疗仪患处照射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11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确诊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B组单纯使用外涂咪康唑(达克宁)霜及阴道填塞咪康唑(达克宁)栓;A在外涂咪康唑(达克宁)霜及阴道填塞咪康唑(达克宁)栓的基础上,加用三九牌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配以HY-290型红外光治疗仪患处照射治疗,观察A、B两组疗效。结果:显示A组治疗有效率96.37%,B组治疗有效率70.9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B两组患者第3天症状改善效果比较,两组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在外涂咪康唑(达克宁)霜及阴道填塞咪康唑(达克宁)栓的基础上,加用三九牌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涂配以HY-290型红外光治疗仪患处照射治疗,通过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樟脑和薄荷的清凉、止痛、防腐及HY-290型红外光治疗仪可改变局部微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快病理产物的吸收消散,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终而缩短患者不适的时间,明显改善外阴瘙痒、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碘伏阴道冲洗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碘伏冲洗阴道并配合咪康唑栓阴道上药;对照组100例,只给予咪康唑栓阴道上药.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9%,对照组总有效率9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碘伏...  相似文献   

20.
黄健  唐梅 《河北医学》2010,16(12):1430-1432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致病菌株变化及药敏的情况。方法:取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我院妇科门诊RVVC患者105例,同时取402例首次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致病菌株的改变及药敏情况。结果:两组比较RV—VC致病菌株中非白假丝酵母菌比例为15.2%,VVC致病菌株中非白假丝酵母菌比例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致病菌株的体外药敏试验,非白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较白色假丝酵母菌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Vc致病菌株中非白假丝酵母菌明显增加,可能是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但对抗真菌药物无明显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