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各种病因导致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36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3-6(平均3.8)mo.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者32眼(89%);术后3mo内视网膜再脱离4眼,其中2眼经再次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中牵拉性裂孔、术中及术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存在广泛固定牵拉、视网膜大范围脱离、玻璃体积血、合并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是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因左眼氨气烧伤3d于2008-09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无外伤史,0.5a前体检时双眼视力正常。入院后查:视力右眼1.0,左眼HM/10cm,右眼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睑高度肿胀,结膜混合充血,水肿,结膜囊内可见大量渗出,夹杂泥沙样异物,上睑穹窿消失,角膜上方及中央区浅基质层剥脱,表面可见散在异物,前房深浅适中,房闪(++),瞳孔正大规圆,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均窥不清,指测眼压正常。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并于当日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眼眼表异物取出+新鲜羊膜移植术,术后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术后2wk,视力0.1,检查:羊膜部分溶解,脱落,角膜溃疡面未完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治疗Coats病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Coats病所致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10例(11眼)因Coats病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引流、硅油眼内填充术,术后随访5~20个月。结果 术后视网膜复位11眼(100%),11眼均保持术前视力,有8眼术后视力有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能使Coats病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提高或保存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11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半年,于2001年2月21日来我院就诊,否认早产及吸氧史。检查:视力右眼眼前手动,左眼L2,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颞侧视网腹球形降起,视网膜下大量黄白色渗出和胆固醇样结晶(图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oats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Coats病患者16例16只眼,按照Schieds分期的不同,而分别采取激光、冷凝或玻璃体手术治疗.结果 2期患者2例2只眼经视网膜光凝治愈;3期或4期患者11例11只眼行玻璃体手术,8例视网膜复位;3期患者3例3只眼行冷凝联合激光术,视网膜均复位.结论 Coats病的治疗需个体化方案.对视功能严重受损的Coats病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可使视网膜复位,促进渗出性病变退缩,保持有限的视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视网膜冷凝术对于Coats病的治疗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创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方法,对29例伴周边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非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进行治疗。根据术前B 超形态学检查和玻璃体手术中直视观察,判断增殖病变的部位,同时采用对抗增殖区放射状牵拉点和缓解玻璃体基底部环状收缩的治疗原则,将网脱型玻璃体积血手术治愈率和总治愈率分别提高至82.8%和94.1%,大大减少了医源性并发症。这种手术方法对眼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基本上解决了因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的玻璃体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治疗晚期Coats病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仕波  史萍黄  素英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72-73,I007
Coats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疾病 ,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作用丧失 ,造成血浆大量渗出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 ,导致广泛的视网膜脱离。该病好发于男性儿童及青少年 ,病程缓慢 ,早期不易察觉 ,直至视网膜下大量血浆渗出、视网膜脱离、黄斑受累 ,而影响视力时才被发现。晚期患者多发生玻璃体及视网膜增殖性病变 ,最终导致失明。对于较早期患者 ,采用激光光凝、冷冻及巩膜环扎术等可获得一定疗效。近年来 ,有些学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晚期Coats病 ,取得了一定效果[1 3 ] 。我院于 1997年对 3例晚期Coats…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8岁2006年7月26日以左眼视物不清3年为主诉来我院初诊,患者3年前无外伤等明显诱因觉左眼视物不清,偶伴眼胀。2005年到外院就诊,眼部检查及FFA检查未见异常。近半年自觉症状加重,眼前雾感,上方视物不清,无眼红、视物变形、眼前黑影等症状。2周前到外院检查后发现视盘杯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有/无填充物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进行玻璃体填充分为无填充物组(A组)和有填充物组(B组)。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糖、糖尿病病程等)、手术前后眼压、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80例(80眼)患者,其中A组患者42例,B组患者38例。2组患者术前、术后7d、术后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5),而A组术后1个月时的视力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2例患者出现低眼压,1例出现玻璃体积血;B组2例患者出现玻璃体积血,2例出现晶状体混浊,1例出现低眼压;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802,P=0.37)。结论 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填充物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0.
伴有严重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的Coats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ats病是散发的非遗传性疾病,不伴有系统性异常,常单眼发病。我们报道1例27岁俄罗斯Coats病女患者。眼底检查显示左眼下方视网膜血管瘤样改变,血管迂曲扩张、呈串珠状,伴有严重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中心凹亦脱离,有成簇的白色沉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Coats病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12例(12只眼)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B超确定的Coats病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40mS/1ml的TA0.1ml治疗,平均随访10.2个月,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2只眼中10只眼视网膜复位,占83.3%,随访3个月2只眼因视网膜未完全复位,再次行玻璃体内注射TA;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只眼眼压升高发生于用药后1周至2个月,经局部用B受体阻滞剂眼压控制正常;1只眼白内障发展。结论玻璃体内注射TA是治疗Coats病引起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Coats病于1908y George Coats首先报道,故命此名。男性多见。该病的特征是视网膜血管结构改变,呈血管瘤样扩张,毛细血管断裂及渗漏,引起视网膜水肿,脂质沉着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造成视力下降。继发改变可有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白内障、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严重病例可致眼球萎缩。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在病变早期激光封闭视网膜异常血管,减少视网膜渗漏,阻止病变发展。而当眼底有大量渗出和视网膜下积液出血时,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患者与医生往往放弃治疗。然而只要诊断明确,治疗得当,反复多次激光治疗,部分患者还是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现将1例严重Coats病的激光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1岁.因双眼视力渐进性下降15年余,明显夜盲6年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以往视力不佳,自认为近视,一直配戴眼镜,但不能完全矫正.无其他全身疾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5,矫正视力0.8;左眼视力0.2,矫正视力0.3.右眼眼压16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眼压13 mm 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晶状体透明;左眼晶状体后囊下斑片状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双眼视盘颜色蜡黄,边界清晰;血管细窄,以动脉明显;黄斑区呈浅红色,中心凹反光不清;视网膜平伏,外观灰暗呈椒盐样,赤道前视网膜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左眼颞下象限赤道前视网膜颜色灰白,视网膜下及视网膜内可见脂质样渗出、表面毛细血管扩张纡曲、新生血管在颞下方形成血管增生性轻度隆起(图1).  相似文献   

14.
张丰 《眼科》2010,19(1):32-32,36
患者男性,56岁。因左眼视物模糊2个月于2005年9月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视力:右眼1.0,左眼0.8。右眼底未见异常。左眼底:颞上视网膜动脉第三分支处可见1/6DD大小圆形扩张,其周围少量出血,黄斑区颞侧视网膜可见瘤样扩张,其周围散在黄白色渗出,未累及黄斑中心(图1A),鼻下周边视网膜可见瘤样扩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玻璃体手术结合眼内电凝光凝治疗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晚期Coats’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内引流、电凝、光凝及过氟化碳液体应用,治疗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16例(16只眼),随访6~24个月(平均16月)。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率(15/16)93.2%。16只眼均保持术前视力,眼压控制于正常范围。结论:本方地多数晚期Coats’病有效,可以使视网膜复位,维持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连续治疗的12例合并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所有病人术前术后均用激素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率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0.42个月,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91.67%(11/12)。再次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10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调节峰效应;玻璃体视网膜牵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3D手术视频系统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2019-03于我院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PDR合并局部TRD(无牵拉性视网膜裂孔)患者32例3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观察系统进行分组,试验组16例19眼采用3D手术视频系统手术,对照组16例19眼采用传统显微镜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和硅油注入情况。术后至少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试验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眼,硅油注入1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4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6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2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5眼。对照组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硅油注入5眼; 术后视网膜均完全复位; 术后1d玻璃体出血6眼,2~4wk后自行吸收; 术后2wk内发生高眼压5眼,药物治疗均能控制; 术后6wk后玻璃体再出血3眼; 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3以上者14眼。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但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7.3±4.8min vs 41.2±5.1min,P=0.020)。

结论:3D手术视频系统在PDR合并TRD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9.
董丽  郑轶  董红岩  白洁 《眼科》2011,20(4):247-250
目的观察多波长激光治疗伴有轻中度视网膜脱离的Ⅲ期青少年型Coats病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伴有轻中度视网膜脱离的青少年型Coats病(Shields等分期标准3A期)8例8眼,全部患者视网膜血管均异常扩张和存在散在的粟粒状动脉瘤样改变,周围可见无灌注区;其中交通支形成3眼;病变位于赤道部附近7眼。黄斑部均有黄色渗出,外斜视4眼,内斜视1眼。方法采取在视网膜脱离交界处使用包围式绿光光凝,Ⅲ级光斑,能量200~260 mw;视网膜脱离处使用黄光光凝,能量100~150 mw;血管异常处使用黄光光凝,能量220~240 mw。重复治疗间隔2个月,光凝3~8次。主要指标视力及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4/8眼(50%),脱离范围明显缩小3/8眼(38%),无明显变化1/8眼(13%);视网膜微血管瘤和无灌注区消失5/8眼(63%),大部分消退2/8眼(25%),无明显变化1/8眼(13%);黄斑部渗出明显吸收7/8眼(88%),无明显变化1/8眼(13%)。视力提高6/8眼(75%),无变化2/8眼(25%),无视力下降者。结论本文的小样本资料表明,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伴有轻中度视网膜脱离的青少年型Coats病有效,无明显视网膜前增殖,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视力。  相似文献   

2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手术)效果及失败原因。 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1例(61眼)VR手术,全部眼有脉络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r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剥除,气液交换、眼内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 结果:近期(出院时)有效40眼(65.57%),用惰性气体的35眼中有效26眼(74.3%).14例患者追踪3个月以上,平均追踪9.5个月, 有效10眼。影响手术的主要因素为脉络膜脱离范围、手术次数、气体填充及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PVR、前部PVR及巨大裂孔有关。 结论:采用VR手术可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6-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