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罗恩病的发生与"神经-免疫"网络密切相关。我们从细胞因子、"神经-免疫"相关递质及"TLR4--NF-κB"信号转导三方面考察了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干预脾气虚型克罗恩病的机制。结果表明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上述三方面的调节具有差异性,B5和B6组较全面,尤以B6组最为显著。为探索组方配伍比例的基本规律,课题组对白术茯苓汤的配伍比例进行了回顾性文献研究。资料显示含有白术茯苓汤治疗"下利"的方剂共397首中,配伍比例涉及9类,其中白术、茯苓等比配伍的方剂共218首,占总体的54.9%。依据中医理论,结合文献研究,本文初步探讨了该方不同配比治疗脾气虚CD大鼠疗效的差异性,认为B6组之配比(白术茯苓15:12)接近等比配伍,体现了益气健脾以治本,燥湿渗湿以治标,标本同治,治本为主的治疗原则,故而疗效较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脾虚型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粘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VIPR1)表达的变化,以及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之复因脾虚造模法结合Morris 方法复制脾虚型CD 动物模型,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VIP及VIPR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VIP 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5组(白术∶茯苓=12∶15)、B6组(白术∶茯苓=15∶12)、B7组(白术∶茯苓=18∶9)结肠组织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B5组、B6组、B7组剂量配比能下调脾虚型克罗恩病结肠组织VIP及其受体VIPR1 蛋白表达,从而防止致炎因子的分泌,减轻结肠的炎症反应,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脾虚型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粘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VIPR1)表达的变化,以及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之复因脾虚造模法结合Morris方法复制脾虚型CD动物模型,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VIP及VIPR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5组(白术:茯苓=12:15)、B6组(白术:茯苓=15:12)、B7组(白术:茯苓=18:9)结肠组织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B5组、B6组、B7组剂量配比能下调脾虚型克罗恩病结肠组织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从而防止致炎因子的分泌,减轻结肠的炎症反应,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及不同配比对血管活性肠肤(VIP)的实验研究,探讨配伍及剂量对方剂功效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黄、厚朴、枳实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观察白术、茯苓、白术茯苓汤及白术茯苓汤1:1、2:1、1:2配比对脾气虚大鼠血浆及结肠组织组VIP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汤组能下调血浆及结肠组织组VIP含量(P<0.05),茯苓组呈下调趋势,白术组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白术茯苓汤1:2、2:1组之结肠组织VIP明显升高(P<0.01).结论:白术茯苓汤1:1组下调脾气虚大鼠VIP含量优于单味药,表明中药配伍运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性;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VIP或下调或升高,表明剂量对方剂功效的影响不仅是量变,更有质变.  相似文献   

5.
克罗恩病(CD)的发生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因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是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改善生存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白术、茯苓配伍正好契合CD脾虚夹湿的常见病机,是治疗CD的核心配伍结构。前期研究显示白术茯苓汤可降低脾虚模型VIP、下调VIP受体、升高sIgA。为进一步明确神经递质及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联在CD发病中的作用及该方不同配比的干预机制,本课题观察了该方不同配比对脾气虚型CD的“神经—免疫”网络相关递质及其受体功能、细胞因子分泌及“TLR4-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CD提供相关参考与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及比较白术、茯苓与白术茯苓汤对脾气虚腹泻大鼠模型胃肠形态及水液代谢的影响机理。方法:采用破气苦下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腹泻模型。以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灌胃给药,以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以炭末推进法测定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以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水平。结果:①病理观察:模型组动物胃肠胀气,胃肠壁均变薄,胃、小肠、大肠充血水肿。经治疗后不同程度的恢复。②小肠推进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组和茯苓组的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③血清电解质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a+、K+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组Na+水平和白术组K+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三组对脾气虚腹泻大鼠模型的胃肠形态及水液代谢皆有改善作用;白术茯苓配伍之白术茯苓汤多数指标优于单味药,与单味药比较呈现出协同增效的"相须相使"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白术茯苓汤及其分离组分与组分配伍对脾虚大鼠肠道局部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灌服大黄厚朴枳实水煎液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再给模型组分别灌服不同成分,用时设模型组和空白组对照。七天后称脾和胸腺湿重并计算脾指数及胸腺指数;用ELISA法检测大鼠肠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的分泌水平。结果:治疗组各组脾指数除了低剂量组,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各组胸腺指数除了白术内酯Ⅲ中低剂量组、络合物各剂量组、组分配伍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提高明显(P0.05);sIgA分泌水平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及各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模型的肠道局部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白术茯苓汤及多糖组最明显;各组分配伍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术茯苓汤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VI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波  罗云波  祝捷  张楠  贺晓芳  刘兴隆  彭腾  彭成 《陕西中医》2009,30(12):1674-1675
目的:确定白术茯苓汤下调脾虚大鼠VIP的有效组分。方法:以大黄厚朴枳实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白术茯苓汤水煎液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血浆及肠组织VIP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络合物及白术内酯高剂量组的血浆及肠组织VIP水平明显降低(P<0.05);白术茯苓总多糖高剂量组血浆VIP水平明显降低(P<0.05);2白术茯苓汤组、组分配伍中、高剂量组的血浆及组肠组织VIP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白术茯苓总多糖、总络合物、白术内酯为白术茯苓汤下调脾虚大鼠VIP的有效组分,组分配伍和白术茯苓汤下调VIP的作用优于各单味组分,提示药物、组分配伍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术、茯苓单味药及其药对的挥发油成分,并考察白术、茯苓不同配比药对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茯苓单味药及其不同配比药对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质谱库检索、文献资料比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结果:在白术,茯苓,药对(1∶1),药对(1∶2),药对(2∶1)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6,22,30,29,41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3种,分别是亚油酸、棕榈酸和α-柏木烯。白术与3个药对挥发油共有成分共计有16个,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苍术酮,(-)-g-榄香烯,β-人参烯;而茯苓挥发油中仅有6个成分能被3个药对检测到,仅占茯苓成分的27%。结论:从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来看,3个药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来自于白术,不同配伍比例药对挥发油的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以药对(2∶1)最为明显,这可能与白术的用量增加有关。3个药对挥发油均有新的成分被检测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某些物理或化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白术-茯苓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分别检索“白术”“茯苓”,得到活性成分和药物作用靶点,再将蛋白靶点输入UniProt数据库获得相应基因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克罗恩病”作用靶点,药物和疾病作用靶点通过Venny取交集后,借助Cytoscape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的网络图,通过String、Cytoscape分别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和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进行富集分析,获得潜在通路和作用靶点的可视化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对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白术-茯苓的有效活性成分共22种,主要成分有苍术酮、白术内酯、常春藤皂苷元、三萜类化合物等;(2)白术-茯苓药对与治疗克罗恩病的共同靶点有15个,关键靶点有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对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VIPR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黄厚朴枳实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及RT-PCR等方法,观察白术、茯芩、白术茯苓汤对脾气虚大鼠血浆及结肠组织VIP的影响.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汤组能下调血浆及结肠组织VIP含量(P<0.05),茯苓组呈下调趋势.白术组则不明显;(2)与模型组比较,三组方药均可使脾虚大鼠VIPR2的基因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1)白术茯苓汤组下调脾气虚大鼠VIP含量优于单味药.表明中药配伍运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性;(2)三组方药均能降低脾虚大鼠VIPR2的基因表达量,可能与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对VIP的作用靶点有异.  相似文献   

12.
白术茯苓汤配伍对脾虚大鼠神经降压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刊》2003,21(7):1050-1051
  相似文献   

13.
对《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宋本卷二第28条所载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汤,历代医家争论纷绘,作者通过辨析,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之杂文系仲景原文。  相似文献   

14.
白术茯苓汤不同提取方法对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术茯苓汤不同提取方法对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大黄、厚朴、枳实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运用水提取法、水提醇沉法、半仿生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生物提取法5种方法提取样品分别灌胃给药后观察各组药物对脾虚大鼠肠组织及血浆VIP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水提取法组、半仿生法组均能降低脾虚大鼠VIP水平,其中半仿生法作用更明显.结论 中药复方用半仿生法提取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贾波  陈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7):1050-1051
目的 :研究白术茯苓汤及其配伍补气、行气、除湿药对脾虚大鼠血浆神经降压素 (NT)的影响 ,以探讨益气健脾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 :采用大黄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动物模型 ,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白术茯苓汤及其各配伍组对脾虚大鼠血浆神经降压素 (NT)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脾虚模型组大鼠NT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以综合配伍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综合配伍组对脾虚大鼠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白术茯苓汤及其各配伍组 ,说明益气健脾方剂配伍的理论与实践均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白术茯苓汤及其水煎液提取分离组分与组分配伍对脾气虚大鼠VIP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大黄厚朴枳实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白术茯苓汤水煎液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肠组织VIP受体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①白术茯苓汤组、总多糖高剂量组、白术内酯Ⅲ中剂量组、组分配伍中剂量组能降低VIPR1水平(P<0.05);络合物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VIPR1水平(P<0.01).②白术内酯Ⅲ高剂量组、络合物高剂量组、组分配伍中剂量组能降低VIPR2水平(P<0.05);白术茯苓汤组、总多糖高剂量组、络合物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VIPR2水平(P<0.01).结论 白术茯苓汤及各提取分离组分对VIP受体皆有不同程度地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黏膜MCP—1和IL-8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对CD大鼠结肠黏膜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MorriS方法制备CD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烟条灸组和热水灸组,均选取天枢(双侧)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8、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和IL-8蛋白表达阳性目标总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隔药灸和温和灸治疗后,CD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和IL-8蛋白表达阳性目标总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隔药灸和温和灸能够下调CD大鼠结肠黏膜MCP-1和IL-8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白术茯苓汤下调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有效部位。方法:以大黄、厚朴、枳实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将运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的白术茯苓汤所得到的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层,运用水提醇沉法分别提取的白术茯苓多糖、茯苓多糖,以及白术茯苓汤水煎剂分别灌胃给药后观察各组药物对脾虚大鼠肠组织及血浆VIP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汤组、正丁醇组均能降低脾虚大鼠VIP水平,其中白术茯苓汤对血浆VIP水平的下调更明显。结论:正丁醇部位具有下调脾虚大鼠VI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伍、配比下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探求麻黄-白术药对的化学变化规律。方法:采用GC-MS考察麻黄水煎液及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比共煎液中麻黄类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含量的变化情况;采用HPLC考察白术水煎液及麻黄-白术药对不同配比共煎液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黄单煎液相比,麻黄-白术(3∶2,3∶4,3∶8)3种比例配伍后,随着白术的配伍比例增大,水煎液中5种麻黄类生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P0.05)。与白术单煎液相比,麻黄-白术配伍后,麻黄-白术(3∶2,3∶4,3∶8)3个配比组水煎液中白术内I,Ⅱ,Ⅲ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麻黄与白术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层析分离手段,通过1H、13C-NMR等波谱技术及理化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Atractylenolide Ⅲ(Ⅰ)、十二烷基磺酸钾(Ⅱ)、齐墩果酸(Ⅲ)、正十八烷(Ⅳ)、丁二酸(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