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卓系高邮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高邮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行医近30载,熟谙医理,精于临床,深得脾胃病大家单兆伟教授真传,擅治消化系统疾病.笔者2009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之一,有幸跟随李师学习.现择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的临床经验进行介绍,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培教授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成工作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之一,临床经验丰富,尤擅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现重点介绍李培教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可归于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烧灼疼痛感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因素等有关,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以缓解症状,但病情容易反复,远期疗效不尽如人意。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山西中医药大学李晶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强调辨证论治思维,用方灵活变通,用药注意顾护患者脾胃,并重视调畅情志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尤其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李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多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脾胃不足、外邪侵袭相关。气滞贯穿疾病始终,因此当以调理气机为首要治疗原则,健脾和胃、调补气阴,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并重视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自我调护,以使中焦升降功能复健。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晶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多为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内伤外感。本病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调和肝脾为主,辅以心理疏导,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在临床上对反复发作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颇佳。以下介绍导师张照兰教授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主要包括其在病因、病机、分型、治疗、调护各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王庆其教授临床善用内经理论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及各种杂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阳化气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对以胃痞为主要症状的FD患者,王庆其教授常用行气通阳或益气通阳之法;对以胃痛为主要症状的FD患者,王庆其教授常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张照兰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病例以及对该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的观点,归纳出张教授对其病因病机的看法,认为脾胃虚弱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基础,肝气郁滞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条件,血瘀、湿热、痰饮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产物;从病因病机出发,阐释其临床辨证论治的精要,提出以益气健脾、疏肝解郁、祛痰化瘀为治疗大法。同时张教授重视身心调养在该病的治疗中亦非常重要,并总结其遣方用药的规律,尤其是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用方用药的特色,以期为临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振中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鱼涛  马明弦 《陕西中医》2005,26(7):685-686
<正>陕西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张振中,从医40余年来,对脾胃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张振中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以持续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胀满、隐痛、早饱、嗳气、泛酸、厌食、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杭州市名老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沈玉明从事中医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余年,对FD的诊治及研究有独到的建树,辨证用药常中有变,疗效显著.现将沈老治疗FD辨病辨证及用药特点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属中医胃脘痛、痞症范畴;朱生梁教授从详辨病因病机入手,认为本病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为本,临床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尤重疏肝和胃,并注重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据此,朱教授应用中医理论组成疏肝健胃方,同时配合心理干预,临床治疗F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邓贵成主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本文总结邓贵成主任在诊断疾病中,四诊合参尤重舌诊,中西互参避免贻误病情,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为胃失和降,和降法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基本治法,具体包括理气和胃、辛开苦降、分消走泄、温中和胃、养阴和胃、消除病理因素,心态调整应贯穿治疗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及工作的一大问题,目前西医治疗在症状的改善及预防上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痞满"的范畴,中医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特殊的优势。但是目前中医各家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的认识有着各自为主的观点,并且在治疗方法上也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介绍魏继武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2.
单兆伟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陆周  沙筠 《新中医》2001,33(10):14-15
单兆伟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关键为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中虚气滞。临床上首重“平和”之法;而胃体阳用阴,亦需注重顾护胃阴;寒热错杂证宜苦辛通降;并重视调和肝胃,分清虚实、寒热、气血之异。  相似文献   

13.
赵国岑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柏根 《河南中医》2004,24(5):19-20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赵国岑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医教研40余年,学验俱丰,尤擅长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我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老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单一的抗消化不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但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抗焦虑抗抑郁药、中药及针灸、心理疗法用于FD的治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通过对最近几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的学术期刊及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综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少华 《光明中医》2006,21(11):87-88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以持续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胀满、隐痛、早饱、嗳气、反酸、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经胃镜及钡餐胃肠造影;B超肝、胆、脾、胰和各项化验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且定期随访仍无异常发现,方可确诊.因其病机尚未明确,至今仍无肯定的治疗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优势,笔者总结中医前辈及各位老师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治疗过程,有以下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16.
姚树坤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树坤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本文介绍姚树坤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诊断、辨证、组方思路和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疼痛、烧灼感等不适,导师李聚林从事消化系统疾病20余年,对病因病机及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认为疾病病位在胃,中焦气机失调,升降无序是发病基础,肝肺气机异常,虚、滞、湿、食、瘀及寒热失衡是主要诱因,治疗上重视气机升降,抓主要诱因,切其要害,以恢复气机升降为最终目的,提出疏调肝气、和中行气、平调寒热、宣降肺气四法,临证亦可取得不错的疗效。笔者总结导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方法及用药,举隅典型医案,以反映李聚林导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胃痛又称为胃脘痛,是指多种因素引起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症[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上消化道出血、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无论是功能性病变或是器质性病变,均可有胃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方盛泉 《中医药学刊》2004,22(5):796-79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属中医胃脘痛、痞症范畴;朱生梁教授从详辨病因病机入手,认为本病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为本,临床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尤重疏肝和胃,并注重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据此,朱教授应用中医理论组成疏肝健胃方。同时配合心理干预,临床治疗F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从肝论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志娣 《河北中医》2001,23(2):110-111
功能性消化不良 ,也称非器质性消化不良 ,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症候群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痞满隐痛、腹胀易饱、嗳气、恶心 ,或泛酸烧心等。据其临床表现 ,属于中医胃脘痛、痞症范畴。笔者跟随全国第二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杨少山主任医师学习 ,其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颇佳 ,兹浅述如下。1 发病机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上消化道症状 ,并持续4周以上 ,而未发现胃、十二指肠器质性、活动性病灶 ,并排除食管、肝、胆、胰等疾病。过去由于完全依赖纤维胃镜检查的诊断 ,故此类病者多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壶腹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