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行CT平扫及血管造影的疑似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20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后又行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再根据MRI和MRA检查对其中1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治疗。对照MRI及MRA检查、手术或DSA结果评估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结果 CT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性病变33例,无异常5例,CT血管造影对心脑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6.84%。在33例被检查出有血管性病变患者中,动脉瘤15例,动脉狭窄10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2例,2例动脉瘤术后复查,2例阴性;1例经CT血管造影检查为脑动脉瘤,经DSA检查无异常,其余患者经DSA检查对照,诊断相符。结论 CT血管造影在心脑血管疾病筛查、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能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诊断动脉瘤及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0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重建分析结合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及DSA造影检查并比较。结果150例患者CTA检查诊断动脉瘤22例,上述22例均行MRA及DSA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CTA可以显示头、颈动脉畸形的部位、形态、大小及载瘤动脉的关系。结论CTA具有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CTA可作为疑为动脉瘤患者的一种筛查方法,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双源CT血管成像( DE-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9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接受DE-CTA、MRA及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对患者进行确诊,分析DE-CTA及MR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价值。结果198例观察患者中,共有172例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而DE-CTA检查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4.30%及76.92%;MRA检查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69.19%及61.54%;CT检查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MRA检查。同时经ROC分析显示,DE-CTA及MRA均对颅内动脉瘤有着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以DE-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 DE-CTA及MRA均对颅内动脉瘤有着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及诊断价值,均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超声(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头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562例,分别行DUS、CTA、MRA、DSA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A检测方法与金标准DSA的检测结果比较接近,DUS及MRA稍次之。结论颈动脉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颈动脉血管斑块及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大血管的病变,CTA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DUS和DSA检查可以有效互补。  相似文献   

5.
曹小宏  张华  龚毅 《江西医药》2010,45(1):54-55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和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对颅脑动脉瘤成像诊断进行优缺点比较的优势与限度。方法分析我院经.DSA数字血管造影确诊的30例患有颅内动脉瘤并形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MRA和CTA影像学表现.其中10例DSA确诊前已行MRA检查。8例DSA确诊前已行CTA检查.还有12例DSA确诊前同时接受了MRA和CTA两项检查。结果经DSA数字血管造影证实的AN患者中,CT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23/25),MRA为81.5%(22/27),并且CTA可发现直径2.1mm以上的动脉瘤,而MRA可发现直径2.9mm以上的动脉瘤。结论CTA、MRA各有特点及适用范围,临床应用中要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发挥影像检查的最佳效用.从而达到最佳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延晓勇  杨兴亮  崔胜宏 《安徽医药》2013,34(9):1389-139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及影像检查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6例患者,全部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检查,对MRA、DSA对后循环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A检查显示左椎动脉狭窄11例,左椎动脉起始变异3例,左椎动脉迂曲5例。右椎动脉狭窄8,右椎动脉迂曲2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狭窄5例,MRA检查血管后循环血管异常率与DS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可良好显示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走行情况,异常血管检出率与DSA无显著差异,可为诊断、治疗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动脉瘤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CTA和MRA诊断。以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CTA及MRA对脑动脉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68例患者中有57例明确诊断为脑动脉瘤。CTA检查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98%及84.21%,MRA检查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61%及78.26%;CTA诊断价值高于MRA,两种诊断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A对患者的诊断符合率70.58%显著高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断中,CTA和MRA诊断发挥重要作用,但CTA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更高,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CTA诊断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魏小宾  刘保良 《河北医药》2012,34(17):2598-2600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血管病变中的临床诊断运用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脑血管病变的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SCTA进行诊断,并对阳性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或者手术确诊.结果 共有73例为动脉瘤患者,其动脉瘤部位及瘤体大小情况,采用DSA以及手术证实,动脉瘤94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2例,2个动脉瘤21例;动脉闭塞4例以及动脉畸形4例;2例脑血管狭窄的患者,共检出血管121条,采用DSA检查,满足DSA诊断的113条,SCTA检查中脑血管狭窄23例,对其采用DSA诊断,SCTA误诊2例,漏诊3例.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SCTA进行检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罗青 《现代临床医学》2017,43(3):209-210
观察比较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CTA)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诊断价值。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其中50例患者同时行MRA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情况。CTA及MRA的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分别为88.00%及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CTA的检出率(P<0.05或P<0.01);MRA和CTA检查瘤体直径和瘤体宽度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CTA及MR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瘤体直径及宽度均准确,二者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无创伤,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血管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受到临床研究的重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以及颈动脉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由于缺血性脑卒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现就不同的影像检查技术方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MR)血管成像(3D CE MRA)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患者分别进行3D CE MRA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进行对...  相似文献   

12.
孙继勇  耿跃然 《河北医药》2011,33(23):3546-3547
目的 比较计算机断层脑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脑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种方法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缺点,探讨它们在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对收治的35例怀疑动脉瘤患者同时作CTA、MRA、DSA检查,比较其影像学结果.结果CTA基本上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动脉瘤,给后续的手术或者栓塞提供足够...  相似文献   

13.
邢卫红  邢丽  范国力  崔书彦 《河北医药》2010,32(23):3335-3336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MRA影像学的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明确诊断为烟雾病患者的MRA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有脑缺血性症状62例;有出血性症状患;患者进行了MRI检查10例,进行DSA检查8例,全部行CT平扫及MRA检查108例。应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0T超导磁共振,采用相位对比法(2D-PC)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FISP)技术进行成像。结果 108例患者的MRA均诊断为烟雾病,最后全部符合临床,准确率为100%,虽在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及颅底异常血管网症方面明显不如DSA,但却明显优于CT及MRI。结论 MRA因具有无创伤、方便、快捷等特点是烟雾病诊断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单志愿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85-186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62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DSA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显示异常50例(80.6%),其中颅内动脉瘤42例(67.7%)、脑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正常(阴性)12例,其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诊断为颈脊髓动静脉畸形;余11例病情稳定后复查DSA又有4例显示颅内动脉瘤。结论: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最主要病因,DSA是其最直接、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存在颅内动脉瘤的可能,对高度怀疑动脉瘤性S-SAH的患者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复查DS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MRI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用,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过程.所有患者均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并予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小动脉瘤破裂所致最多,共12例(60%),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4例(20%)和高血压动脉硬化3例(15%),另外1例(5%)的患者是烟雾病.1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均达致密栓塞.结论 首先行CT平扫,证实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行MRI检查,并进行MRA三维重建以查明原因.对疑有颅内小动脉瘤者行DSA检查,DSA造影发现动脉瘤后即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自发性蛛网下腔出血中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可提高该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CT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内科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造影的患者30例,其中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患者15例,CT血管的造影患者15例,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金标准,30例患者均进行DSA检测。结果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为88%。CT检出率为84%。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与CT检出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二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二者检出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MRI)诊断效能及影像特征分析.方法 选择疑似LI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计算CT与MRI在LI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82例患者经"金标准"检查确诊为LI33例...  相似文献   

19.
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的征候.病因复杂,正确诊断乃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回顾性总结了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CT、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及其他实验室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町能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肾错构瘤破裂出血(RBRAMLs)行肾动脉栓塞及化疗的效果.方法 6例RBRAMLs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4例患者行CT增强,1例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1例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诊断后,6例RBRAMLs患者均行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术.结果 CT增强、CTA、MRI、DSA检查对诊断RDRAMLs的准确性很高,尤其是CT增强检查.6例患者行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术后,5例患者24 h后腰区胀痛明显减轻,48~72h血色素明显上升甚至达到正常水平,1例患者双肾破裂出血48~72 h后血尿逐渐消失,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异位栓塞,预后良好.结论 RBRAMLs通过DSA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后可以迅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介入栓塞应作为治疗RBRAMLs诊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