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跟骨外侧"L"形切口、外侧壁截骨减压、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修复周围软组织与肌力平衡的方法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53例,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手术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间足部功能评分。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间跟骨侧位、轴位和CT片上测定的跟距骨影像学数据: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轴位角(Peries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度,跟骨水平长度、跟骨结节部高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8~36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无螺丝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手术后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评分:优23例,良22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为84.9%。手术后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评分及跟距骨影像学数据均较手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充分考虑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理特点及跟骨正常形态的解剖功能关系,同时兼顾周围关节、韧带、肌腱和神经,是一种改善足部畸形外观和恢复足部正常功能的可行方法,能显著降低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5月,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5例5足,均为男性,年龄29~50岁,平均39.25岁,跟骨骨折后9~36个月,平均23.4个月。按Zwipp跟骨畸形愈合分型均为Ⅲ型。结果 5例5足皮肤切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7.4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3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为42分,术后为81分,平均改善39分。结论手术选择合适病例,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炎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跟骨截骨矫正同时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跗骨窦为中心的斜行切口行外膨的外侧壁切除、跟骨沿原骨折线截骨矫形、距下关节融合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18~67岁,平均41.2岁;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前后足部功能。测量手术前、后X片显示的Bohler角、Gissane角、Peries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5~30个月的随访,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矫正角度的丢失发生。截骨植骨愈合后足部功能评分:优23例,良21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为86.3%。术后足部功能评分及影像学表现均较手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跗骨窦入路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可恢复跟骨高度,稳定距下关节,改善中跗关节对合关系,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改善足部畸形外观和恢复足部正常功能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在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5例,均予以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术后早期适当给予踝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及足部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随访(19.6±5.7)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切口感染、皮缘坏死、跟骨骨质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足部功能优13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高达88.0%。结论: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具有入路安全、显露清晰、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Yu GR  Li B  Yang YF  Zhou JQ  Zhu XZ  Huang YG  Yuan 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3):2308-2312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后导致平足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致平足症116例,男94例,女22例,年龄16~46岁,平均33.5岁.单侧跟骨骨折110例,双侧6例.所有患者均为跟骨闭合性骨折后高度丢失,继发创伤性平足症.采用的手术方法为保留距下关节的切开复位截骨矫形术或跟骨丘部重建及距下关节融合术.结果 101例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所有患者均牢固愈合,未再次发生平足畸形.截骨植骨处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周.患者术后平均13周(11~15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足弓高度由术前的(4.2±1.7)mm(1.8~6.2mm)恢复到术后的(14.1±4.1)mm(9.8~19.0 mm)(P<0.05),跟骨倾斜角由术前的(11.2±2.5)°(8.1~14.2°)恢复到术后的(19.1±4.4)°(14.3~25.5°)(P<0.05),Bohler角由术前的(5.4±3.5)°(1.6~10.2°)恢复到术后的(25.8±5.2)°(19.7~31.6°)(P<0.05),Meary角反向成角由术前的(22.2±4.4)°(17.1~27.5°)恢复到术后的(5.1±3.2)°(2.5°~8.5°)(P<0.05),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由术前的33.4分(27~43分),上升到术后的85.8分(78~98分).结论 对于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致平足症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92年5月以来应用“撬拨结合手法复位和用跟骨固定靴作外固定”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2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共25例,29足。男23例,女2例。年龄22~52岁,平均33.5岁。其中左侧7例,右侧1...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峥巍 《医学综述》2007,13(12):922-924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手术治疗是目前能够确实解决一些问题的惟一方法。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恢复后足的对线和后足的高度,而一种手术方式不能解决畸形愈合所产生的所有问题,必须针对每一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手术术式联合治疗来解决患者的疼痛、畸形等情况,特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要求及实际情况来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黄方兴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5-115
目的探讨波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必要性。方法对35人42足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异形钛板内固定治疗进行分析。按Sanders分类法:II型20例,III型15例,Ⅳ型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正常行走,4例诉距下关节部轻微疼痛不适,无跛行。随访4-18个月,2例术后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及二期缝合愈合各一例。结论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跟骨的高度及形态并以异形钛板内固定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23例患者,28侧跟骨,按照Sanders系统分类,其中Ⅱ型骨折8侧,Ⅲ型骨折11侧,Ⅳ型骨折9侧,其中5侧Ⅳ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跟骨解剖板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余均采用经跟骨结节穿针撬拨复位,“U”型石膏托外固定,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8~47月)。采用Greighton—Nebraska健康基金会跟骨骨折评分标准评分。结果:II型骨折平均88.3分,Ⅲ型骨折86.2分,Ⅳ型骨折钢针撬拨组平均62.1分,解剖钢板固定组平均75.2分,Ⅱ、Ⅲ型骨折手术治疗与撬拨复位术无显著差异(P〉0.05),1V型骨折手术治疗与撬拨复位术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Ⅱ、Ⅲ型采用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均可,而Ⅳ型骨折宜采用切复解剖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Subtalar joint dislocation is a relatively rare injury, with lateral dislocation occurring less frequently than medial dislocation. Associated fractures alter the treatment plan and the prognosis, but they are often missed on plain film radiographs. A brief review of the anatomy, pathomechanics, treatment, 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of subtalar joint dislocation is presented. An interesting case of lateral subtalar joint dislocation with an associated calcaneal fracture not evident on plain film radiographs but delineat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2.
金驰  杨磊  单忠林 《现代医学》2014,(8):869-87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距下关节炎患者15例,采用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优良率、VAS评分及融合时间。结果:随访时间(22.3±3.8)个月。术前AOFAS评分、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5.6±4.5)分、(6.9±0.8)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分别为(88.7±4.2)分、(1.5±0.4)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26,P=0.00;t=23.383,P=0.00)。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麻木、皮肤坏死、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关节融合时间为(9.4±0.5)周。结论: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创伤小,对跟骨和距骨的血供破坏少,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临床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节式外固定支架与可塑型钛型跟骨钢板(AO跟骨钢板)在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B hler角与Gissane角及足部功能评分(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B hler角与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及足部功能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AO跟骨钢板治疗组长于调节式整复固定支架治疗组(P<0.01)。结论:调节式整复外固定支架具有固定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应用跟骨解剖型钛钢板治疗跟骨关节骨折的体会。方法同顾分析1999年8月到2004年12月治疗的24例(26个跟骨骨折).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X线检查和CT检查。根据骨折粉碎情况和移位程度决定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用跟骨解剖型钛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24例(26个跟骨骨折),SandersⅡ型6例.SandersⅢ型14例,SandersⅣ型6例。术后切口感染、坏死4例.经治疗切口愈合。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依据Maryland足评分标准,优8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77%。结论应用跟骨解剖型钛钢板治疗移位的跟骨骨折,可最大程度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侧入路踝关节镜辅助微创距下关节融合术(ASA)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1例距下关节炎的患者行单肢外侧入路踝关节镜辅助微创距下关节融合(ASA)术。观察汇总患者术前及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OFAS)、视觉模拟评分(VAS)、融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及融合时间。行X线及CT检查观察距下关节融合情况。 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12~41个月,平均(22.7±4.2)个月。随访期间无感染、坏死、退行性关节炎、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出现踝外侧撞击疼痛1例、螺钉尾帽刺激1例、胫后神经部分损伤1例。21例患者X线均提示骨性融合,平均融合(8.3±0.5)周。AOFAS评分由术前的(41.73±3.8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3.24±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评分较差1例、中1例、良1例、优18例,优良率为90.48%。VAS评分由术前的(6.5±1.2)分变为末次随访的(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外侧入路踝关节镜辅助微创距下关节融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融合率高、效果确切等优点,是治疗距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科以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共14例14踝,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5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术中采用后侧入路,全镜下切除后距下关节软骨面及部分软骨下骨面。在骨面上微骨折后,透视引导下置入2枚直径7.0 mm的空心螺钉进行固定。术前及术后随访AOFA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1个月。术后8周X线片显示后距下关节均已获得骨性融合。AOFAS评分从术前53.8分改善至术后89.2分,VAS评分从术前7.8分降低至术后1.5分。结论全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距下关节炎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AO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3月~2004年10月,36例严重跟骨骨折病人,按Sanders分型:Ⅲ型24例足;Ⅳ型12例,采用AO解剖钢板及髂骨(或人工骨)植骨进行有限坚强内固定。通过手术将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B hler角和G issane角。结果按M 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术后功能,优良率88.9%。结论AO解剖钢板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体会-为提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提供借鉴。方法对36例41侧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内固定。疗效评价根据MarylandFootScore足部评分标准。结果36例41侧均获随访12~56个月,患足功能优13侧(32%),良26侧(64%),可2侧(4%)。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住,AO钢板内固定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AO新型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跟骨骨折通常源于足跟部突发的高速撞击 ,其预后主要与骨折类型以及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有关。过去多应用传统的轴向钢针撬拨疗法加石膏靴外固定治疗 ,但往往需石膏固定数月 ,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后足、踝关节往往处于僵硬状态 ,给后期功能恢复带来困难 ,并常有疼痛、足跟增宽等后遗症。对于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开放复位越来越被普遍接受[1~ 4] 。我院自 1998年 1月以来 ,对 18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和AO新型跟骨钢板内固定术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患者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2 16 2岁 ,平均 3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