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与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臂指数(ABI)及体质指数(BMI)等的相关性。方法将123例ASO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湿热证及脾肾阳虚证,并将40例同龄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不同证型ASO患者与对照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颈总动脉IMT、股总动脉IMT,并且测量其ABI与BMI。结果 ASO患者的肱动脉FMD和ABI降低,颈总动脉IMT、股总动脉IMT和BMI均增加。其中湿热证组肱动脉FMD、ABI低于其他两证型组(P0.05);湿热证组股总动脉IMT和BMI高于其他两证型组(P0.05);血瘀证组次之。脾肾阳虚证组颈总动脉IMT最厚(P0.05),湿热证组次之。结论 ASO患者各指标在3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明显不同,湿热证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股总动脉IMT增厚最为严重,且ABI最低;血瘀证和脾肾阳虚证则各指标病变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痰浊证)患者中医证候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之间有无相关性,为冠心病痰浊证的客观量化标准积累经验.方法 冠心病(痰浊证)患者120例,按照中医证候积分高低,分为高分组、中分组及低分组,每组各40例,同时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随着痰浊证中医证候积分的增加,baPWV、ABI及IMT呈上升趋势,中分组大于低分组同时低于高分组(P< 0.05或P<0.01).中医证侯积分与baPWV及IMT存在正相关.结论 baPWV、IMT可以作为评估痰浊证程度轻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中医证型及临床危险度分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将患者按Braunwald UAP分类法进行临床危险度分层,并按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入选的107例UAP患者及30例对照组均检查IMT及hs-CRP。结果 UAP患者IMT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临床危险度的增高而有明显差别;UAP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UAP患者血瘀证、痰浊证、痰瘀互结证到气虚血瘀证,IMT及hs-CRP均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结论 hs-CRP及IMT与UAP的诊断及危险分层存在相关性,对于UAP的预测及危险度判断具有重要意义;UAP的中医辨证分型与IMT及hs-CRP存在相关性,IMT及hs-CRP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量化指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研究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患者辨证分型,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下肢动脉中-内膜的厚度(IMT)、下肢血管粥样斑块厚度以及进行踝/肱动脉压(ABI)的测量。结果:IMT和斑块厚度在阴虚热盛型与血瘀气滞型、湿热困脾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在阴虚热盛型与血瘀气滞型、湿热困脾和阴阳两虚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联系,下肢动脉IMT和斑块厚度可能反映了血瘀和痰湿的程度,ABI的改变除与血瘀和痰湿有关,可能还与气虚、阳虚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瘀降脂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予化瘀降脂饮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辛伐他汀片治疗。两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血脂、IMT及AB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M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BI升高(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化瘀降脂饮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IMT及ABI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频超声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技术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厚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求无创、有效的评价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方法:将8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证组、血燥证组、血瘀证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各组患者靶皮损及周围正常皮肤的表皮及真皮厚度.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表皮和真皮均较周围正常皮肤增厚.真皮增厚尤为明显;血瘀证组的皮损区真皮厚度指数大于血热证组及血燥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证患者的皮损区皮肤增厚程度较血热证及血燥证明显.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银屑病皮损厚度可能成为血瘀证银屑病患者与非血瘀证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28例),肝火亢盛证(8例)及3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对颈总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测量,同时注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高血压病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IM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高血压病组各证型之间IMT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IMT值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斑块积分值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结论: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法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47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基本信息和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踝臂指数(ABI)检测、股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定、股总动脉及动脉粥样斑块检测。所有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各中医证型与ABI、股总动脉IMT及其积分、股总动脉及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气阴两虚与阴阳两虚型的ABI明显小于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的左右IMT均明显厚于湿热困脾和气阴两虚型,IMT积分和斑块积分均明显大于气阴两虚型。结论下肢动脉缺血程度随糖尿病病情的进展而加重,中、晚期患者明显重于早期患者。阴阳两虚型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最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0级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瘀血和非瘀血两种状态的研究,为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111例0级2型糖尿病足病患者分为血瘀组和非血瘀组,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踝肱指数(ABI)、合并症情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瘀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高血压病发生率均高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指数低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瘀组的空腹血糖低于非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和低踝肱指数是血瘀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为CHD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浊闭阻证、心血瘀阻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6组,根据临床资料对各证型Hcy水平进行比较,分析CHD中医证型与Hcy的相关性及关系。结果 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CHD中医不同证型中Hcy含量差异,心血瘀阻证组、痰浊闭阻证组Hcy水平均高于气阴两虚证组、阴寒凝滞证组、心肾阴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结论高Hcy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y在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含量水平不同,其中心血瘀阻证和痰浊闭阻证最高;Hcy可作为CHD痰浊闭阻证和心血瘀阻证型的辨证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水平、血糖、颈动脉粥样硬化、眼底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测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经彩色多普勒测试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行眼底检查,行高血压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胰岛素水平在高血压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肝火亢盛证组的胰岛素水平高于其他证型组;总胆固醇在高血压各证型间存在差异,且阴虚阳亢证组的总胆固醇高于其他证型组;眼底病变情况在高血压证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肝火亢盛证组发生眼底1级病变所占比例最高;阴阳两虚证发生2级病变所占比例高;高血压各证型间在动脉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最大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度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建军  陈文霖  陈礼平 《新中医》2024,56(7):186-19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畲药逐痰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畲药逐痰通络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踝臂指数(ABI)水平,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舒张压(DBP)、收缩压(SBP)、IMT、baPWV均降低(P<0.05),ABI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DBP、SBP、IMT、baPWV均低于对照组(P<0.05),A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畲药逐痰通络方能改善痰瘀阻络型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血管弹性,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联系,寻求疾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21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整理中医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辨证分型,同时用Gensini积分的形式来表达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且分析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Gensini积分平均值呈现实证(53.45±50.3)虚实夹杂证(50.19±50.76)虚证(47.44±43.53)的趋势。血瘀证积分为(52.82±51.14)分,非血瘀证组为(47.24±41.26)分。结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中医虚实辨证及血瘀证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医证型在Gensini积分表达上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血瘀证高于非血瘀证,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为该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174例,进行辨证分型,收集客观指标建立数据库,观察客观指标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气滞痰阻证的糖尿病病程最短。慢性并发症发生率在阳虚痰凝证中最高。阳虚痰凝证和血瘀热蕴证的ABI显著低于气滞痰阻证;且两者血浆黏度、TC、LDL-C、FIB和股动脉IMT均显著高于气滞痰阻证。结论:血浆粘度、TC、LDL-C、FIB、ABI、股动脉IMT 6项指标与本病辨证分型相关,推测其有望成为评价本病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vWF、TXB2与6-Keto-PGFlα水平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的临床观察,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指导临床的辨证分型。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90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证、痰证、血瘀证各30例,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浆中vWF、TXB2、6-Keto-PGFl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vWF、TXB2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6-Keto-PGFlα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3个不同的中医证型间,vWF水平血瘀证高于气虚证及痰证(P0.01),气虚证与痰证间无显著性意义;TXB2水平血瘀证痰证气虚证(P均0.01);6-Keto-PGFlα水平气虚证低于痰证(P0.01),气虚证低于血瘀证(P0.05),痰证与血瘀证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浆vWF、TXB2及6-Keto-PGFlα水平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方面的分布规律、病机特点,探讨二者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242位住院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厚度、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中医证型等数据,通过组间比较、关联规则分析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二者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5种中医证型的血尿酸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组间分布进行描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组间关联规则分析提示:内膜异常与脾虚痰湿、湿热困脾有较强的关联。通过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血尿酸水平的降低、IMT以及BMI的升高,脾虚痰湿的优势比上升;随着血尿酸水平的降低,气阴两虚的优势比略有上升;随着IMT、餐后血糖和BMI的升高,湿热困脾的优势比上升;阴阳两虚组血尿酸水平、IMT、餐后血糖和BMI的回归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阴阳两虚与这些变量无较强相关性。结论: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膜厚度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颈动脉内膜异常与脾虚痰湿、湿热困脾有较强的关联;血尿酸水平与脾虚痰湿、气阴两虚有一定的相关性;IMT及血尿酸水平与阴阳两虚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脉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仅服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通脉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踝臂指数、中医证候评分、ABI指数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踝臂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踝臂指数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年龄段AB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但治疗后ABI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降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8.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证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僵硬度,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钩芍降压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臂踝指数(ABI)的影响,探讨其抗高血压致颈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钩芍降压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为180d。比较2组治疗前后IMT、ABI及血压的变化。结果:2组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IMT、ABI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钩芍降压颗粒通过保护血管内膜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ABI及PW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的血管功能性指标ABI、PWV,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冠心病患者中,痰浊血瘀型23例,气滞血瘀型22例,气虚血瘀型24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31例,四型中ABI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WV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PWV异常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胸痹心痛中医证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47例冠心病CH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和程度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关析。结果:(1)冠脉狭窄程度:痰浊壅塞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心血瘀阻证组,心血瘀阻证组中度狭窄者多于非痰浊血瘀证组(P<0.05);(2)痰浊壅塞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三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证型组中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壅塞证组及心血瘀阻证组>非痰浊血瘀证组。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