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生命体征、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le,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受伤到入院的时间、骨盆骨折的分型、合并损伤的伤情、行血管栓塞治疗及骨折固定的手术治疗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56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死亡47例,死亡率1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休克指数2(OR=23.246,CI:11.732~76.758)、最低氧合指数200(OR=37.926,CI:18.347~87.237)、在24h内输血(OR=3.236,CI:1.232~10.356)、ISS≥25分(OR=85.116,CI:35.011~115.326)、GCS9分(OR=15.231,CI:5.785~26.234)、合并头部损伤(OR=12.322,CI:6.143~29.579)、合并腹部损伤(OR=6.213,CI:2.260~15.237)、合并会阴部损伤(OR=1.314,CI:1.072~4.213)、合并脊柱损伤(OR=4.526,CI:1.127~16.349)、合并四肢损伤(OR=8.012,CI:2.104~32.768)、骨盆开放性骨折(OR=12.359,CI:3.273~41.786)、Tile分型的构成比(OR=2.783,CI:1.126~5.382)和Tile C型(OR=6.917,CI:1.245~13.627)是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创伤重、24h内输血和出现休克、昏迷,合并头部、腹部、会阴、脊柱及四肢损伤是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术中患者血乳酸浓度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乳酸增高与否分为乳酸增高组和乳酸正常组。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26例患者中乳酸增高76例(10.5%)。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增高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肌酐浓度、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气腹期间膀胱压、术中持续性低血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例数大于乳酸正常组,尿量少于乳酸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评分(OR=1.134,95%CI 1.083~1.189,P<0.001),血肌酐浓度(OR=1.134,95%CI 1.083~1.189,P<0.001),气腹时长(OR=1.021,95%CI 1.001~1.042,P=0.043),嗜铬细胞瘤切除术(OR=5.146,95%CI 1.229~21.543,P=0.025),术中持续性低血压(OR=12.956,95%CI 2.028~82.753,P=0.007)是患者乳酸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高、血肌酐浓度高、气腹时间长、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持续性低血压是后腹腔镜术中患者乳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伴有直肠、肛管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早期急救处理策略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0年4月两家医院救治的25例伴有直肠、肛管损伤的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男23例,女2例;年龄16~56岁,平均(30.1±10.9)岁.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的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存活,6例死亡,死亡率为24%.经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显示:骨盆骨折Tile分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及改良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是此类损伤的死亡危险因素.当Tile分型为C型、ISS≥25分、GCS≤8分或RTS≤8分时,患者的死亡概率较大.对此4个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RTS≤8分是此类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稳定血流动力学,创口彻底清创引流,早期结肠造瘘以及骨盆固定是此类损伤早期急救处理的关键.RTS是否≤8分可作为判断患者死亡概率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创伤性血气胸及其合并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年3月至2009年4月我科收治692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诊治方案,包括保守观察、单纯胸腔穿刺、闭式胸腔引流、剖胸手术、呼吸功能竭衰者应用呼吸机及多发伤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等,评价各自的疗效.对创伤性血气胸导致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本组治愈635例,治愈率为91.8%,死亡57例,死亡率为8.2%.单因素分析创伤性血气胸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休克(OR=1.068,95%CI:1.032~1.125,P=0.001)和合并多发伤(OR=0.682,95%CI:0.128~0.735,P=0.007).多因素分析创伤性血气胸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休克(OR=1.052,95%CI:1.002~1.105,P=0.031).结论 休克和合并多发伤是创伤性血气胸导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探讨和总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9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0例,女性549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为(76.25±7.08)岁。统计患者的1年死亡率,分析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前内科合并症数量,ASA评分、手术方式及多项血液学指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19例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为16.97%(139/81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并发症、ASA评分、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总蛋白、尿素、肌酐。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0,比值比(odds ratio,OR)=1.067,95%CI(1.033~1.102)]、性别[P=0.046,OR=0.630,95%CI(0.390~1.017)]、术前内科并发症[P=0.009,OR=4.757,95%CI(1.476~15.350)]、ASA评分[P=0.001,OR=6.127,95%CI(2.166~17.320)]、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P=0.017,OR=1.186,95%CI(1.031~1.364)]、尿素[P=0.001,OR=1.175,95%CI(1.072~1.288)]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髋部骨折死亡率有关,其中年龄、性别、术前内科并发症、ASA评分、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尿素是老年髋部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创伤病人血清游离线粒体DNA(cell-free mitochondrial DNA, cf-mtDNA)含量变化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创伤病人37例为创伤组,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多发伤组和单发伤组,及休克组和无休克组。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创伤组和对照组及创伤各亚组创伤后4 h、24 h、72 h和7 d时间点血清cf-mtDNA、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差异,分析血清cf-mtDNA含量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评分和血清CRP、TNF-α、IL-6含量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创伤后血清cf-mtDNA含量诊断炎症反应的价值。结果:创伤病人伤后24 h、72 h血清cf-mtD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发伤组病人伤后4 h、24 h、72 h、7 d血清cf-mtDNA含量均明显高于单发伤组(分别P0.05,P0.01,P0.01,P0.05)。休克组病人伤后24 h血清cf-mtDNA含量明显高于无休克组病人(P0.01)。创伤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组病人伤后4 h、24 h血清cf-mtDNA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无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组(均P0.05)。死亡病人血清cf-mtDNA含量峰值虽高于生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创伤后血清cf-mtDNA含量升高的同时,血清TNF-α、IL-6、CRP含量也显著升高。创伤后24 h血清cfmtDNA含量与ISS成正相关(r=0.454,P=0.004)。创伤后4 h~7 d血清cf-mtDNA含量分别与SIRS评分、血清IL-6含量成正相关(分别r=0.458,P=0.000 1;r=0.252,P=0.005),但与血清TNF-α含量不相关(r=-0.058,P=0.511)。创伤后4~24 h血清cf-mtDNA含量与血清CRP含量成正相关(r=0.264,P=0.028)。创伤后4 h~7 d血清cf-mtDNA含量诊断炎症反应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P=0.000 01),95%CI:0.668~0.836。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结果,最佳临界值为0.075 3,其诊断炎症反应的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85.5%。结论:创伤病人创伤后早期血清cf-mtDNA含量升高,高血清cf-mtDNA含量表明创伤和炎症反应程度重。创伤后早期血清cf-mtDNA含量对炎症反应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颈髓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生物医学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集由建库至201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用漏斗图来判定发表偏倚。结果 :经过文献筛选共纳入16篇文献,累计颈髓损伤患者9697例,气管切开率为18.3%(1773/9697)。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颈髓损伤患者中,男性[OR=1.29,95%CI(1.12,1.49),P=0.0004]、ASIA A级[OR=7.79,95%CI(5.28,11.50),P0.00001]、ASIA B级[OR=1.15,95%CI(1.13,2.02),P=0.005]、ASIA C级[OR=0.28,95%CI(0.20,0.41),P0.00001]、ASIA D级[OR=0.04,95%CI(0.02,0.09),P0.00001]、神经损伤水平(高位颈髓损伤)[OR=2.36,95%CI(1.51,3.68),P=0.0002]、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MD=8.97,95%CI(8.11,9.82),P0.0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OR=6.03,95%CI(2.19,16.61),P=0.0005]、合并胸部损伤[OR=1.78,95%CI(1.55,2.04),P0.00001]、呼吸系统并发症[OR=5.97,95%CI(4.03,8.86),P0.00001]因素与气管切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年龄、高龄、合并脑损伤、吸烟史、车祸伤机制和跌落伤机制与气管切开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男性、ASIA分级A级或B级、神经损伤水平(高位颈髓损伤)、ISS、GCS≤8、合并胸部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ASIA分级C级或D级是其保护性因素,应根据这些因素指导颈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5年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学部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 期间共收治合并COPD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3例, 在不合并COPD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根据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进行1∶1配对, 筛选出103例患者作为非COP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1年、5年的死亡率,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COPD患者术后1、5年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COPD组患者术后30 d、1年和5年死亡率分别为7.8%(8/103)、29.1%(30/103)和48.5%(50/103), 高于非COPD组[1.9%(2/103)、13.6%(14/103)和31.1%(32/103)], 除术后30 d, 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P=0.003)、心血管系统疾病(P=0.006)、呼吸系统疾病(P=0.009)、急性发作期COPD(P<0.01)、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Ⅲ+Ⅳ级(P=0.001)、延迟手术(> 48 h)(P=0.015)、伤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P=0.002)和行动能力(P=0.010)与术后1年死亡风险增加相关。高龄(OR=1.106, 95%CI: 1.016~1.210,P=0.021)、急性发作期COPD(OR=5.053, 95%CI: 1.520~16.800,P=0.008)、ASA Ⅲ+Ⅳ级(OR=1.657, 95%CI: 1.072~3.912,P=0.040)是COPD患者术后5年死亡的危险因素, 伤前ADL(OR=0.974, 95%CI: 0.987~0.967,P=0.043)与术后5年死亡呈负相关。结论 COPD会显著增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和长期死亡率, 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期COPD、ASA Ⅲ+Ⅳ级、延迟手术(>48 h)与COPD患者术后1年死亡相关, 高龄、急性发作期COPD、ASA Ⅲ+Ⅳ级是COPD患者术后5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伤前ADL评分与术后1、5年死亡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穿透性心脏损伤严重程度分级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器官损伤分级(organ injury scale,OIS)标准,评价穿透性心脏损伤严重程度与临床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对224例急诊手术治疗的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OIS与临床分型、临床特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I、SS、穿透性胸部创伤指数(PTTI)、穿透性创伤指数(PTI)等创伤评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多为OISⅣ级和Ⅴ级,Ⅰ~Ⅲ级患者多为亚临床型,而Ⅳ~Ⅵ级患者以心脏压塞型和失血性休克型为主。OIS与伤后时间、入院时GCS呈显著负相关(r=-0.18,-0.16),而与输血量I、SS、PTTI、PTI、死亡例数等呈显著正相关(r=0.17,0.22,0.40,0.41,0.29)。结论OIS与穿透性心脏损伤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显著相关,有助于对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观察并收集因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92例患者的APACHEII评分、入ICU6h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分别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6h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和基础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29.8±15.2)%vs(9.8±9.1)%,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11.3%vsP42.9%,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10%能准确评估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良性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