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心痛辨治     
“肾心痛”是中医病名,始见于《灵枢·厥病》篇,提出:“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病也。”本病的发生与心肾阴阳虚衰、精血失于资生、手足少阴经脉失调、水火不能相济有关,其病位在心,病本在肾。本虚标实是发病的基础和条件,其结果是心脉痹阻,发为肾心痛。本文着重论述我在辨治因  相似文献   

2.
“胃心痛”是中医病名,属“心痹”中“厥心痛”之一种,首见于《灵枢·厥病》篇:“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病也”。仲景《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后世注家多有“心痛”属胃之解者,余初学时亦然之;乃至临证数十年,又觉不尽其然,“胃痛”属心者实不少见,尤当拯救危亡于瞬间。今试将胃心痛浅述如次。1胃心痛的含义、临床表现与发病机理胃主受纳水各,升清降浊,如饮食不节,恣肆酒浆甘肥,或情志佛郁,六淫客邪等致胃系功能失调,气血过乱,上牵胸膺心系致心脉挛急,筋脉失于濡养,引起心痛,则称之为“胃心痛”。胃心痛…  相似文献   

3.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它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既能体现症状又能体现病位。病位在胸中,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属本虚标实:实者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至实者。但  相似文献   

4.
治疗心痹 毋忘理脾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黄奕乐(200040)关键词:心痹,理脾心痹,内脏痹证之一。《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指出心痹之病机是心脉瘀阻不通,包括心...  相似文献   

5.
中医辨治冠心病心绞痛举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痛”“心痛”“真心痛”范畴。对此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 :“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灵枢·厥病》云 :“真心痛 ,手足青至节 ,心痛甚 ,旦发夕死 ,夕发旦死。”其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正气不足为本 ,瘀血痰浊、气滞、湿困为标。正气不足多因五脏亏损 ,阴阳气血不足 ,推动无力或心失所养 ,心不能所主 ,心脉阻滞不通为其主要病机。在辨证论治方面胸痹心痛其病位在心 ,但与其诸脏均有密切的关系 ,必须整体地辨证地看待 ,才能使…  相似文献   

6.
张久亮  柳翼  陈旺  史载祥 《中医杂志》2012,53(19):1645-1647
以《黄帝内经》为源头的中医藏象、病机理论已经经过了千年以上临床实践的检验,以此理论分析属于“心痛”范畴的冠心病,其病位是在“心包络”(厥阴),而非在“心”(少阴).心包络病的关键病因是多种原因导致、伏藏于心包络自身之脉的“痰瘀故邪”;主要病机是“痰瘀故邪”痹阻心包络之脉,扰乱其气血运行而导致心包络病,继而导致宗气蓄积、输布异常(虚损),而并非独是心脉痹阻;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痛、气虚、血瘀(气病则血病);虚损的心包络因受其他脏器邪气影响而发病,即为厥心痛;心包病变严重,进一步影响至心,则为真心痛.补益宗气、涤除痰瘀应为主要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端,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血亏、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在本病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  相似文献   

8.
从肝论治心痹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秀娟 《新中医》1998,30(8):55-55,57
从肝论治心痹浅谈龙秀娟心痹之证首见于《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本病是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两亏;或痰湿内生,痰浊内蕴;或气滞血瘀阻滞络脉,导致心脉痹阻不通,从而发生卒然心痛等一系列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硬...  相似文献   

9.
“心血淤阻”,即指淤血阻滞心脉,故有心痹之称。《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此证,以胸闷或刺痛、痛引肩背、四肢厥冷、口唇青紫、指甲青、舌质隐青或有淤斑、脉细涩或结代为证候特点。心区刺痛,心血淤阻不通;引臂内侧痛,手少阴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发病急,变化多,进展快,属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可减少此病的病死率,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冠心病的病理及病变特点1·1病机特殊性冠心病的发病离不开气、血、虚、寒、痰这5个方面,其主要病理基础是心脉痹阻。《灵枢·五邪篇》说“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痹论》说“胸痹者,脉不通”;《灵枢·厥论》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提出了此病的病理特点和危急性。冠心病是脏腑失调,气机阻滞,气血不通。总之,冠心病发病机制是在脉壁异常,脉道不利的基础上,血瘀气滞…  相似文献   

11.
胸痹心痛为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相类似。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脉痹阻,以心胸部满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胸痹以胸膈部位的痞窒满闷为主;心痛以心膺部疼痛为主。胸痹心痛两者  相似文献   

12.
胸痹一证,多为胸阳不振,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发为痹痛。胸居阳位,内藏心肺,其症兼咳嗽者,责在肺,兼心慌、心悸者,责在心,本文仅讨论老年胸痹心痛证治。胸痹、心痛本为一证。《灵枢·厥病》对本病的重证及其预后描述甚详,“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金匮要略》立胸痹心痛专篇,强调胸阳不足,阴寒阻滞为病理关键,治疗上用通阳宣痹为主,所载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所习用,《杂病广要》云:“胸痹、心痛,其病如二  相似文献   

13.
心绞痛是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的心脏疾患。祖国医学虽无心绞痛的病名,但对其认识由来已久。早在《内经》一书中就有明确的论述。《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心病者,胸中痛,……膺背肩脚间痛,两臂内痛。”《诸病源候论》有“夫心痛,则乍间乍盛,体作有时也”以及《金匮要略》有“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等记载。笔者对该证候的辨证施治规律颇有体验,现不揣浅陋,介绍于下:1 见心休治心,着眼整体,调整阴阳气血心绞痛的局部表现虽为心脉瘀滞,却反应着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心与肺、脾、肝、肾有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绞痛多因正气亏虚,以及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及左胸部突发性憋闷、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中医多属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素问.痹论》曾指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说明心的血脉闭阻,能发生厥气上冲,致使胸中  相似文献   

15.
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能平卧,与现代医学的心绞痛相吻合,中医认为其病在心,病机主要为心脉瘀阻,病因则除阴寒、情志、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有碍气血运行的原因之外,还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肾性胸痹的形成、发展与其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人体血液的运行有赖心阳的鼓动,肾阳之温煦。若肾阳不足,阴寒内盛,则寒凝脉涩,血行不畅,心脉瘀滞;肾阴亏虚,则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心肾阴虚,阴血不足,脉络不充,则血行不畅,心失所养而成胸痹。目前治疗心绞痛常用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胸痹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加伦 《河南中医》2007,27(9):35-35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灵枢·厥论》篇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这种心痛讲的就是胸痹的重症。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症状将之分为气滞血瘀型、胸阳痹阻型、阴气不足型、阳气虚衰型,本病有虚有实,实为血瘀和痰浊阻碍心脉,  相似文献   

17.
胸痹心痛是指以胸痛憋闷、心悸气短为主症的一种心系疾病.轻者胸闷或胸部隐痛,发作短暂;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痛引左肩或左臂内侧.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8.
刘丽坤 《光明中医》2003,18(1):20-22
老年胸痹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关于胸痹治疗的报道甚多 ,多以活血化瘀为法。然胸痹的发生除瘀血外 ,与痰浊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临床上在化瘀的同时加祛痰药 ,往往可获意外之效。痰浊与瘀血同样在胸痹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 痰浊、瘀血均是老年胸痹发病的重要因素心脏为五脏之首 ,心主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心者生之本 ,……其充在血脉” ,《素问·痿论》云 :“心主身之血脉”。血脉运行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心的功能。痹者 ,痹阻不通也 ,胸痹病位在心 ,即心脉不通也。《素问·痹论》谓“心痹者 ,脉不通”。对于心脉不通的原因 ,…  相似文献   

19.
<正> “心痛”多由心之气血阴阳偏虚及血瘀、气滞、寒凝、痰阻而引起,以心前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本病名首见于《素问·标本病传论》,古医籍尚有“厥心痛”、“真心痛”、“心痹”、“胸痹”等名。相当于今之冠心病。我院心系病证诊室据证按八法辨治,收效较佳,现介绍如下。一、活血化瘀法用于血瘀不畅,心脉痹阻而致之胸膺刺痛,痛有定处者。舌质黯或有瘀斑齿痕,脉弦或涩。治以变通血府逐瘀汤: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红花、牛膝、枳壳等。气虚加参、芪,气滞加川楝、香附;血瘀重证选加三棱、莪术、乳没、灵脂或蒲黄。本法多用于疾病早期,不仅能缓解疼痛,且  相似文献   

20.
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心肌梗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 ,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 ,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中医无心肌梗死这一病名 ,但在古代医籍中却有很多类似病证的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曰 :“心痛者 ,胸中痛 ,胁下痛 ,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灵枢·厥病》曰 :“真心痛 ,手足青至节 ,心痛甚 ,旦发夕死 ,夕发旦死。”《素问·痹论》曰 :“心痹者 ,脉不通。”这些描述均与心肌梗死的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