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随着儿童肥胖症的流行,2型糖尿病住院的儿童人数上升了200%。由于以前2型糖尿病很少见于儿童,所以2型糖尿病也被称为成人糖尿病,现在被诊断为典型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是超重的。如果不给予他们治疗的话,就可以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心脏病、失明、神经损伤和肾损伤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临床愈合率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住在该院被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胃溃疡的100例(实验组)和非糖尿病胃溃疡的100例(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情况。结果在S期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2期实验组胃溃疡的愈合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胃溃疡患者的治疗较为困难,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对于胃溃疡愈合有帮助,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已逐渐成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主导病因,美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自2001年起,每年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40%)患有糖尿病.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认识到,在该人群中进行CKD分期的重要性.美国糖尿病协会最新指南推荐在该人群中应用Cockcroft-Gault公式和肾脏疾病饮食改良系列公式(MDRD).现有研究肯定了公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在糖尿病肾病筛查中的价值,同时也有许多研究分析了其与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但目前尚未确立最合适的估算糖尿病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公式,此外其结合其他指标后的实际应用价值也需要大量循证医学资料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糖尿病性脑出血与非糖尿病性脑出血现象、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在医院选取2012—2013年50例出现脑出血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治疗组,50例出现脑出血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病人的脑出血情况进行治疗。结果糖尿病的患者的治疗率为73%,而非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为9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脑出血治疗效果不如非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肾小球滤过率与尿白蛋白排泄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MDRD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CKD定义为存在白蛋白尿或者eGFR60 ml/(min·1.73 m2)。白蛋白尿定义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采用多项式回归及曲线拟合分析eGFR与尿ACR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纳入15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63.9±12.0)岁,CKD及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31.0%和28.9%。eGFR≥90、60~89、30~59、15~29 ml/(min·1.73 m2)患者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19.9%、34.5%、65.6%和100%。在正常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及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比率分别为3.0%、9.3%和40.4%。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当患者尿ACR90 mg/g时,eGFR下降缓慢且稳定保持在90 ml/(min·1.73 m2)以上,而当尿ACR≥90 mg/g时,eGFR则迅速下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CKD及白蛋白尿发生率高,对2型糖尿病人群进行CKD的筛查应该同时检测尿白蛋白与eGFR,为了延缓CKD的进展,应尽早对白蛋白尿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4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22例)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25例),糖尿病肾病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2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无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中TGF-β1水平分别为147 ng/m l±23 ng/m l和172 ng/m l±18 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2 ng/m l±36 ng/m l,其中肾病组明显高于无肾病组。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中TGF-β1水平逐渐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结论TGF-β1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根管治疗的疼痛对比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根管治疗患者52例,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血糖情况将其分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两类患者,并根据其病情情况将其分成牙髓炎与根尖周炎两类病情状况,之后均进行根管治疗,并对比两种病情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患有牙髓炎的糖尿病患者其无疼痛率及轻、中度疼痛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差异对比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根尖周炎的糖尿病患者其中度及重度疼痛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有根尖周炎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时,糖尿病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胃溃疡的临床愈合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患者糖和酯类代谢异常引起的全身和局部血管病变易导致微血管相对集中的心、脑、肾、视网膜等脏器的病变。消化系统因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黏膜下血管网较发达,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神经病变也易影响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导致病理改变。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一般认为于胃酸分泌过多和(或)黏膜屏障功能下降时发生。糖尿病患者的局部微循环差、细胞代谢能力降低等因素易致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再生能力减弱,溃疡愈合时间延长,愈合质量下降旧。本研究选取合并和不合并糖尿病的胃溃疡患者,予正规抗溃疡治疗,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胃溃疡的临床愈合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在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且心室率为(90~120)/min,心功能为I级~Ⅲ级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两组。比索洛尔组(38例)口服比索洛尔。地高辛组(37例)口服地高辛,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息时心室率、24h平均心室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等指标。结果比索洛尔组患者心房纤颤心室率控制的情况明显好于地高辛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4%vs 86.4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的心室率,同时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餐前大剂量+多段基础率方式给药组20例(A组)和餐时大剂量+一段基础率方式给药组20例(B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在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糖控制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段基础率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一段基础率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根管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接受根管治疗手术的69例牙髓炎以及76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接受根管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等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牙髓炎糖尿病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为(2.39±1.17)分,和牙髓炎非糖尿病患者的(2.40±1.1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周炎糖尿病患者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4.21±1.21)分,和根尖周炎非糖尿病患者的(2.39±1.09)分相比显著较高,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髓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和牙髓炎非糖尿病患者的96.88%(31/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周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0.51%(8/39)和根尖周炎非糖尿病患者的67.57%(25/37)相比显著较低,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病变范围小、感染较轻的牙髓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根管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病变范围较大、感染严重的根尖周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接受根管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低、术后疼痛情况较重,需要予以重视,及时进行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4年10月,在该院治疗糖尿病的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糖尿病患者采取中医药治疗方案,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生活质量等情况,监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0.00%,两组糖尿病疾病的患者对比中西药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帆  赖沙毅  王红 《心脏杂志》2010,22(3):390-392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方法:入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6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1例,非糖尿病患者35例,予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继予75 mg/d维持,在服用氯吡格雷前,服药后2、4、6、24、48与30 d取血,测定5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两组间临床特征、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11例中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55%,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6%(P0.05)。结论:在经PCI治疗的ACS并发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测定了106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24小时AER,根据糖尿病患者AER分为Ⅰ组即正常蛋白尿组、Ⅱ组即微量白蛋白尿组、Ⅲ组即大量白蛋白尿组,并分别测定其L2~4椎体、股骨近端BMD。结果显示,除Ⅰ、Ⅱ组男性患者腰椎BM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各部位BMD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男女糖尿病AER正常患者分别与同性别对照组相比,其BMD亦降低(P<0.01)。糖尿病患者中,Ⅲ组BMD明显低于Ⅰ、Ⅱ组(P<0.05)。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BMD比正常人低,大量蛋白尿组BMD较其它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并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牙髓炎或糖尿病根尖周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例糖尿病牙髓炎患者和50例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将50例糖尿病牙髓炎患者设置为糖尿病A组,将50例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设置为糖尿病B组;另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50例非糖尿病牙髓炎患者和50例非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将50例非糖尿病牙髓炎患者设置为非糖尿病A组,将50例非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设置为非糖尿病B组。这200例患者均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VAS疼痛评分对4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于治疗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对比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糖尿病A组和非糖尿病A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B组的VAS评分较之非糖尿病B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1年后,糖尿病A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8%,与非糖尿病A组患者的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B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2%,明显低于非糖尿病B组患者的96%(P0.05)。结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牙髓炎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炎症感染范围均较小,故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牙髓炎患者行根管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疗效均较为显著;根尖周炎的炎症感染范围较大,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均较糖尿病根尖周炎更为严重,因此,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的预后效果较之非糖尿病更差,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根尖周炎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周尊海  李荣华 《山东医药》2010,50(33):83-84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继续用胰岛素控制13周,检测控制前后血糖、血脂、血压、HbA1c、UAER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在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也使血脂及UAER、HbA1c降低(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可使血脂、UAER、HbA1c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诊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28例合并高血压患者,对其采取心电图、血尿常规等检查并确诊,然后针对糖尿病合并症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采取合并高血压对应病症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2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的23例(82.14%),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2例(7.14%),发生早期肾病并经治疗后好转的2例(7.14%),发生脑出血后转院的1例(3.58%)。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性检查,确诊患者的病情后对其采取对应症状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甲组(正常白蛋白尿)、乙组(微量白蛋白尿)、丙组(大量白蛋白尿),观察患者病程、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指标。结果甲组、乙组、丙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6.84%、81.82%、100.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年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HbA1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A1c、TG、SBP是尿白蛋白排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关系密切,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风险也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的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 113例UAER正常的DM患者,口服替米沙坦40mg/d,9~14周,分析治疗前后GFR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DM组的GFR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DM组GFR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GFR下降者治疗前的GFR高于非下降者.结论 替米沙坦能有效改善UAER正常的DM患者的高GFR状态,对DM患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率调查及其基因型特征。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设为1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设为2组以及120名体检健康人群设为3组进行研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比1组和2组患者HCV(及HBV)定性,定量检测,HCV基因分析,分析1组和2组患者与3组正常人的糖尿病并发率的对比。结果 1组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率为38.33%,2组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率为26.67%,3组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率为17.50%,1组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率明显高于2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胆红素的检验水平明显高于没有并发糖尿病的患者。结论通过调查糖尿病并发率,并发糖尿病的患者病情都会比较严重,不利于临床治疗,很多疾病都会并发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并发率极高,临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出现2型糖尿病的几率明显高于未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因此疾病一旦并发2型糖尿病,就会提高临床治疗难度,不利于患者的疾病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