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贝沙坦对快速心房起搏家兔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心房快速起搏8h家兔心房电重构及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12只家兔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和对照组。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右心房,以600次/min行快速心房起搏,分别测定起搏前及起搏后0.5h、1h、4h、8h及停止起搏后10min、20min、30min,S1S1为200ms、150ms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200、AERP150);取未起搏家兔及每组起搏8h后家兔右心耳组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①心房快速起搏8h,对照组家兔AERP缩短,起搏0.5h内AERP缩短幅度最明显;AERP频率自适应性出现了下降—逆转;停止起搏后30minAERP及AERP频率自适应性基本恢复至起搏前水平(最初10min恢复迅速)。②伊贝沙坦组家兔8h心房快速起搏过程中各时间点AERP较起搏前无明显变化。③8h心房快速起搏后对照组家兔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脊溶解、糖原聚集,伊贝沙坦组家兔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伊贝沙坦可阻止8h心房快速起搏所致的心房电重构和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强度脊髓神经刺激(SCS)对6h快速心房起搏(6 h-RAP)导致的心房急性电重构的影响.方法 12只体重15 ~20 kg的正常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在左右心房、左右肺静脉和左心耳(LAA)缝置电极导线用以记录和刺激.通过LAA电极以1 200次/min,2倍的舒张期起搏阈值进行6 h-RAP建立心房急性电重构的模型.所有的犬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只,在6 h-RAP同时选择T1-T2节段脊髓硬膜外区进行低强度的SCS;对照组6只,选择T1-T2节段体表的皮肤给予类似的6h低强度刺激.分别在基础状态和每2h末测定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和心房颤动(房颤)的诱发窗口(WOV).结果 与基础状态相比:对照组(6 h-RAP+皮肤刺激)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ERP逐渐缩短(所有P<0.05),ERP离散度和房颤总的WOV逐渐延长(P<0.05);实验组(6 h-RAP+6 h-SCS)除左上肺静脉ERP无明显改变外(P>0.05),其他部位ERP均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离散度和房颤总的WOV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低强度SCS能够抑制由6 h-RAP引起的心房急性电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人工心脏起搏的方法制备家兔急性心房颤动(Af)动物模型,探讨Af时心房发生电重构的机制,并观察氯沙坦对电重构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0.9%氯化钠起搏组、氯沙坦起搏组;以600次/min的频率起搏心房8 h,并分别于起搏后2、4、6、8 h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变化及L-型钙通道的电流密度.结果:①经快速起搏8 h,0.9%氯化钠起搏组较对照组各个基础周长下的AERP均显著下降.氯沙坦起搏组较对照组AERP无明显变化.②0.9%氯化钠起搏组较对照组心房肌ICa-L降低;氯沙坦起搏组较对照组心房肌ICa-L未见显著降低;氯沙坦起搏组较0.9%氯化钠起搏组心房肌IC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Ca-L的标准差显著降低.结论:①快速心房起搏可引起AERP缩短及AERP频率适应性不良为特征的心房肌电重构,氯沙坦可以预防电重构的发生.②快速心房起搏可以导致心房肌ICa-L的降低和离散度的增高;氯沙坦可以抑制ICa-L离散度的增加从而降低Af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与心房电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房纤颤与心房电重构关系的角度,对心房纤颤的可能机制加以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防治措施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心房电重构及其在心房纤颤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 (AF)是临床上仅次于过早搏动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 ,它的发病率可以达到0 .4 %以上 [1] 。房颤也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 ,它使心房有效收缩消失 ,减少心排血量。同时 ,它的持续存在 ,也将增加循环栓塞的危险。近年来 ,随着对房颤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不少新概念被提出 ,心房电重构即是其中之一。1 概述早有四十多年前 ,一些学者就已发现部分心房纤颤的病人没有明确的心脏器质性改变 ,他们将之称为孤立性房颤 (L one Fibrillation) [2 ] 。此后 ,随着各种心脏检查设备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心房重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威  陈君柱 《心脏杂志》2002,14(5):420-422,425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对其发生及维持机制的研究业已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几年来心房纤颤与心房重构的关系及心房重构可能机制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持续性房颤患者microRNA-328 (miRNA-328)的表达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探索miRNA-328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相关性及螺内酯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0日~2020年5月31日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正常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住院的持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对8h心房快速起搏家兔心房电重构(AER)的影响。方法取12只家兔,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生理盐水15ml/d),贝那普利组[5mg/(kg·d)溶于15ml生理盐水中],灌胃2周。①分别于起搏前、中、后测刺激频率为200ms、150ms时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200、AERP150)。②取未起搏家兔及每组起搏8h后家兔右心耳组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①8h心房快速起搏使对照组家兔AERP缩短,AERP频率自适应性出现了下降—消失—逆转,心房肌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嵴溶解,糖原聚集;停止起搏后30min AERP及AERP频率自适应性基本恢复。②贝那普利组家兔心房快速起搏8h过程中各观测点AERP较起搏前无明显变化,家兔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①心房快速起搏8h可致AER和心房肌细胞发生超微结构改变。②贝那普利可以阻止心房快速起搏8h所致AER及心房肌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按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相顺序就钠通道电流、钾通道电流和钙通道电流对心房纤颤引起心房重构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螺内酯对快速起搏心房后心房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起搏组和螺内酯组,每组各10只。起搏组快速起搏心房8 h,螺内酯组起搏前行2周螺内酯灌胃干预,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起搏。起搏8 h后透射电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起搏组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变化,而螺内酯组变化较轻。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拮抗快速起搏心房时的组织细胞重构。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常会发展为慢性房颤,其发生率与基础疾病显著相关[1],同时有18%的特发性房颤会发展为持续性房颤[2]。阵发性房颤的持续时间也很重要,房颤持续时间短于2天的患者中,有31%的患者转变为慢性房颤,而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天的患者,有46%转为慢性房颤[1]。从这些流行病学资料可以看出,不依赖于基础心脏病,房颤本身就是一种进行性疾病。  临床上发现当房颤存在时间较短时,药物转复或直流电转复的成功率较高。在新近出现的房颤(<24h),静脉注射氟卡胺的转复率为76%~93%,而持续时间较长时转复成功率为0%~83%[3,4]。胺碘酮对于持…  相似文献   

12.
13.
对家兔短期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的心房肌电重构和解剖重构特征和时间进程加以研究。 2 0只家兔经颈内静脉切开置入电极导管定位于右房 ,以最快的心房 1∶1起搏频率行快速心房起搏 8h ,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 0 .5 ,1,2 ,4 ,6 ,8h及停止起搏后 10 ,2 0 ,30min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 (AERP) ,并分别取未起搏 ,起搏 4 ,8h家兔的右心耳组织 ,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快速心房起搏后AERP缩短 ,刺激频率 2 0 0 ,2 5 0ms的AERP的最小值出现在快速心房起搏后 1h ,起搏后 0 .5h内AERP变化速率最大 ,在其后的整个短期起搏过程中在较低水平波动 ,停止起搏 10min即可恢复 95 %以上。快速心房起搏 4 ,8h后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 ,糖原聚集 ,肌浆网和胞核无明显变化。结论 :短期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心房肌电重构 ,以AERP缩短为特征的电重构在起搏后 0 .5h即可发生 ,其时间进程表现为发生快 ,短期起搏停止后逆转快的特点 ,短期的快速心房激动可导致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电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2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及20例健康成年人的心房电生理特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相对不应期延长,早搏刺激的房间传导延缓显著增加。这些异常可能是房颤患者基本的电生理学改变。认为在心房电生理的研究方面,食管心房调搏可望部分代替心内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段卡丹  李裕舒 《心脏杂志》2011,23(5):684-686
心房纤颤(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是多种机制参与的综合结果。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是AF触发和维持的必要基础,新近炎症与AF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综述AF发生过程中,电重构、结构重构与炎症关系的新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比较快速心房起搏与急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诱发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以 15 0~ 2 0 0ms起搏周长(PCL)对 4 5例成功射频消融后 (RFCA)病人右房进行S1S1刺激诱发急性房颤 ,据能否诱发急性房颤分为非房颤组和急性房颤组 ;再以 4 0 0msPCL对心房快速激动前后高位右房、低位右房、His束周围等多部位进行S1S2 扫描 ,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ERP离散度 (ERPd)、右房内及房间的传导时间的变化 ;另以 35 0 ,4 0 0和 4 5 0ms三个PCL随机对RAA进行S1S2 扫描 ,观察ERP频率自适应性的变化。两组心房快速激动后 4 0 0msPCL下右房各刺激部位及三种不同PCL右心耳ERP均较心房快速激动前有明显的缩短 ,并且缩短的程度相同。两组病人心房快速激动前后房内和房间传导时间及ERPd没有明显改变。两组心房快速激动前后斜率均值均较激动后明显下降 ;心房快速激动前、后斜率均值两组间无显明差别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式的心房快速激动可诱发相似的心房电重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长期快速起搏实验犬心房有效不应期 (AERP)和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  2 4只犬随机分为 3组 ,起搏组 :实验犬右颈部皮下植入永久起搏器 ,经颈外静脉途径将起搏电极导线置入右心耳 (起搏频率 4 0 0次 /min)。起搏器植入前及起搏 8周后分别行电生理检查 ,将两条4极电极导管经股静脉途径分别送至右心房高侧壁及右心房前壁 ,作为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 ,以 2个基本周长 (S1=30 0、2 0 0ms)分别标测AERP ;起搏加药物组 :起搏器植入及电生理检查同起搏组 ,起搏器植入前 3d至起搏 8周后 ,每日给予卡托普利 5 0mg 2次 /d口服 ;对照组 :实验犬未植入起搏器 ,仅于相应的时间行电生理检查。结果 起搏组 :起搏 8周后较起搏前 ,AERP明显缩短 [S1=30 0ms,(132 5 0±15 81)msvs(115 0 0± 16 0 3)ms,P <0 0 0 1;S1=2 0 0ms,(12 6 2 5± 10 6 1)msvs(110 0 0± 15 11)ms,P <0 0 0 1];起搏加药物组 :起搏 8周后与起搏前比较 ,AERP无明显变化 [S1=30 0ms,(133 75±15 98)msvs(131 2 5± 13 6 7)ms,P >0 0 5 ;S1=2 0 0ms ,(12 8 75± 12 4 6 )msvs(12 7 5 0± 12 82 )ms ,P>0 0 5 ];对照组 :实验 8周前后所测AE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1=30 0ms,(131 2 5± 12 4 6 )msvs(135 0 0± 9 2 6  相似文献   

18.
电与结构重构在心房纤颤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纤颤(房颤)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常合并存在导致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之为心房重构。由于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的影响,房颤可能是慢性心衰的结果,也可能是心衰的原因。我们回顾2者所致心房重构的实验和临床资料,对其相互关系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及二者联用对长期心房快速起搏诱发心房纤颤(房颤,AF)犬心房结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犬24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培哚普利组(P组)、螺内酯组(S组)和二者联用组(P+S组)。各组心房快速起搏8周,建立AF犬模型。分别于起搏前、起搏4周及8周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醛固酮(Ald)水平;起搏前及起搏后8周,测定左心房结构和功能变化;起搏8周后停止起搏,观察各组犬AF维持的例数及AF自行持续时间;Masson染色检测各组犬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组、S组和P+S组犬起搏4周和8周后血浆AngII及Ald水平明显降低,起搏8周后左心房左右径、上下径、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减小,左心房射血分数显著增大,停止起搏后AF维持率明显减少,AF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缩短,CVF值明显降低。而3个用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能够阻止长期心房快速起搏AF犬心房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心房纤维化,减少AF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但二者联用效果并不优于单药。  相似文献   

20.
房颤的发生源于心脏电生理改变和心房结构重塑的共同作用。心房纤维化是一个有害的过程,会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与降解失衡及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值等。早期研究显示,心室纤维化会引起心室壁进行性硬化,进而引起心室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但随后的研究突出显示了心房纤维化与房颤的关系,与瓣膜病、高血压和老龄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