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35只8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260~280g,根据体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血清组(n=18)、低剂量虫草提取液喂养组(5g·kg^-1·d^-1,n=8)和高剂量虫草提取液喂养组(10g·kg^-1·d^-1,n=9),采用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虫草提取液灌胃8d后,分离静脉血提取对照血清及不同浓度的冬虫夏草含中药血清。体外培养HBZY-1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之后分别加入正常血糖正常血清[正常血糖组(NC组):5.6mmol/L葡萄糖+10%胎牛血清(FBS)+1%正常大鼠血清]、高血糖正常血清[高血糖组(HG组):30.0mmol/L葡萄糖+10%FBS+1%正常大鼠血清]、低剂量虫草含药血清[低药组(LD):30.0mmol/L葡萄糖+10%FBS+1%低剂量虫草含药血清]和高剂量虫草含药血清[高药组(HD):30.0mmol/L葡萄糖+10%FBS+1%高剂量虫草含药血清]进行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细胞PEDF及VEGF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PEDF及VEGF的水平。组间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样本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NC组相比,HG组PEDFmRNA表达明显下降(24h:0.375±0.011比0.507±0.008,t=16.828,P〈0.0l;72h:0.376±0.014比0.515±0.010,t=14.034,P〈0.01),VEGFmRNA表达明显上升(24h:1.005±0.011比0.864±0.012,t=14.963,P〈0.01;72h:1.168±0.012比0.873±0.011,t=31.417,P〈0.01);LD组和HD组PEDFmRNA表达较HG组显著上调(24h:0.505±0.018、0.639±0.012比0.375±0.011,F=354.719,P〈0.01;72h:0.612±0.023、0.700±0.019比0.376±0.014,F=97.82,P〈0.01),VEGFmRNA表达明显下降(24h:0.838±0.014、0.767±0.017比1.005±0.011.F=79.55,P〈0.01:72h:0.923±0.016、0.784±0.012比1.168±0.012,F=244.28,P〈0.01),且HD组疗效更明显。经对照血清及CS血清培养24、72h后,与NC组相比,HG组PDEF水平明显降低[24h:(267±8)比(303±10)ng/L,t=6.493,P〈0.01;72h:(265±27)比(338±42)ng/L,t=3.259,P〈0.01],VEGF明显升高[24h:(128±3)比(113±8)ng/L,t=3.737,P〈0.01;72h:(144±7)比(125±7)ng/L,t=4.215,P〈0.01;与HG组相比,LD组和HD组PEDF明显升高[24h:(297±12)、(296±26)比(267±8)ng/E,F=5.427,P〈0.01;72h:(323±20)、(332±33)比(265±27)ng/L,F=5.690,P〈0.01],VEGF明显降低[24h:(106±6)、(109±11)比(128±3)ng/L,F=5.738,P〈0.01;72h:(124±9)、(125±7)比(144±7)ng/L,F=7.878,P〈0.01]。结论冬虫夏草可能通过降低肾小球系膜细胞VEGF的表达,升高PEDF的表达,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hUCBSC)经静脉移植对心肌梗死(MI)大鼠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10只):大鼠麻醉后开胸,将结扎线通过前降支动脉(LAD),不结扎,然后关胸;(2)对照组(15只):大鼠麻醉后开胸,结扎LAD,制备MI模型成功(经肉眼观察和心电图证实)后,经尾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0.5 mL;(3)移植组(15只),大鼠麻醉后开胸,结扎LAD,制备MI模型后,经尾静脉注射hUCBSC 0.5 mL(含干细胞2×107/mL,由北京市脐血干细胞库提供)。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检查,并取心脏组织行HE染色、抗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肌毛细血管密度(MCD)的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和RT-PCT的方法检测VEGF、Ang-1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周时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55.35%±11.23%比40.23%±10.87%,P<0.01),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10.56±4.69 mmHg比20.13±5.63 mmHg,P<0.01),而左室压力最大变化率明显增加(4.25±2.01 mmHg比6.53±2.38mmHg,P<0.05;3.83±2.69 mmHg比6.25±2.92 mmHg,P<0.05);移植组MCD明显高于对照组(每高倍视野4.2±0.5个比2.1±0.3个,P<0.01);移植组VEGF和Ang-1及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经静脉移植hUCBSC促进MI大鼠VEGF和Ang-1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Ang)-2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糖尿病非肾病(DM1)26例,糖尿病肾病42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组(DM2)24例及大量蛋白尿组(DM3)18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患者VEGF、Ang-2及糖化皿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各DM组之间HbA1c水平无明显差异,各组患者之间血清VEGF及Ang-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均高于对照组(P<0.05);DM2较DM1组及DM3较DM2组患者血清VEGF及Ang-2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及Ang-2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VEGF与Ang-2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及血管生成素-1减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在体条件下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心脏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编码人VEGF165和Ang-全长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VEGF165和Ad—Ang1。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在缺血区周围心肌内注射Ad—VEGF165和(或)Ad—Angl,术后72h检测心脏组织中三磷酸肌醇激酶活性和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水平;术后1周收取心脏,分析结扎区内梗死心肌的面积变化。结果 Ang-1和VEGF165单用组及两者联用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其中,Ang-1单用组和两者联用组效果要好于VEGF165单用组。VEGF165和(或)Ang-1转染后,心肌内三磷酸肌醇激酶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VEGF165和(或)Ang-1可激活心脏中三磷酸肌醇激酶并促进Bcl-2表达,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有明确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表达变化,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对上述因子的影响.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分正常对照(NC)组、DN组、空载处理(BV)组、Ang-1处理(AV)组.采用STZ腹腔注射诱导大鼠DN模型.成模8周后尾静脉注射Ang-1腺病毒载体.多时点检测24 hUAlb和肾组织PEDF、TSP-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DN、BV、AV组24 hUAlb均升高,其中AV组于20周后降低(P<0.05).DN、BV、AV组肾组织PEDF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TSP-1表达上调(P<0.05),其中AV组12周后肾组织PEDF和TSP-1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较DN、BV组改善明显(P<0.05). 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PEDF、TSP-1异常表达参与DN发生发展,给予Ang-1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PEDF、TSP-1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健脾补肾法在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生成素(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取肺癌患者13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补肾法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治疗前后Ang-2和VEGF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Ang-2和VEGF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Sp 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KP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标(PQL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ng-2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ng-2及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在单纯化疗基础上联合健脾补肾法治疗效果理想,有助于降低Ang-2、VEGF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联合促血管生成素-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对大鼠新生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促血管生成素 1(angoipoietin 1,Ang 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对大鼠下肢新生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并观察不同基因剂量配比的差异。方法 制造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理模型 ,按不同剂量配比肌肉内电转pcD2 Ang 1和 或pcD2 VEGF基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外源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 ,通过伊文思蓝灌注观察其对新生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化染色均能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随着转入pcD2 VEGF剂量的增加 ,血管通透性逐渐增加 ;而随着转入pcD2 Ang 1剂量的增加 ,血管通透性逐渐下降。其中pcD2 VEGF 10 0 μg pcD2 Ang 12 0 0 μg组通透性与正常对照最为接近 [( 8 5 7± 0 74 )ng mlvs ( 8 4 2± 0 82 )ng ml,P >0 0 5 ]。结论 联合转pcD2 Ang 1基因可逆转pcD2 VEGF基因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副作用 ,其中pcD2 VEGF与pcD2 Ang 1比例为 1 2时血管通透性最接近生理状态。与单基因治疗相比 ,适当配比的联合转基因可能成为治疗闭塞性血管病更安全、更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在急性白血病(AL)的表达及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测定23例AL初发未治,21例完全缓解(CR),18例复发患者血清中VEGF、COX-2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AL初发未治组、复发组患者血清VEGF、COX-2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组患者血清VEGF、COX-2的含量较初发未治组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清VEGF、COX-2的含量明显高于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COX-2与A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AL的血管新生及发生、发展,抗VEGF和COX-2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于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67例。根据确诊结果,分为恶性胸腔积液35例,良性胸腔积液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的含量。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含量高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VEGF、Ang-2、CEA的AU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4,0.837,0.905,灵敏度74.3%,77.1%,85.7%,特异度87.5%,81.2%,90.6%。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Ang-2、CEA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90,99.2%和100.0%。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VEGF、Ang-2、CEA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电针干预高血压大鼠脑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促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脑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1(Ang 1)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用环形银夹钳夹SD大鼠的双侧肾动脉,制成RHRSP 12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48只)和电针组(48只),后2组大鼠再用线栓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电针组给予"百会"、"大椎"穴位电针治疗,1次/d,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等技术观察脑缺血2 h后,再灌注1、7、14、28天大鼠脑内缺血区VEGF、Ang 1表达及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7、14、28天梗死灶周围VEGF和Ang 1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7、14、28天VEGF和Ang 1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脑缺血14、28天缺血区及周围MVD明显增加(P0.05)。结论电针对RHRSP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梗死灶周围VEGF和Ang 1的表达,促进缺血区的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来源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眼内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保持正常眼组织透明无血管的状态有重要作用。PEDF能对抗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有针对性地抑制病理性血管生成,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发挥保护作用。同时,PEDF在眼部浓度降低可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其作用机制仍在探索中。外源性应用PEDF及进行基因治疗对眼部血管增生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因此,深入研究可能会发现PEDF治疗临床血管增生性疾病更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存活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存活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效应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检测68例甲状腺癌、12例甲状腺腺瘤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存活素、caspase-3、VEGF蛋白表达,并结合甲状腺癌主要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素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见表达,在甲状腺腺瘤中仅现微弱表达(16.7%),而在甲状腺癌中呈显著表达(57.4%);caspase-3在3种组织均有较高表达(70.0%、75.0%、69.1%),而VEGF在甲状腺癌和腺瘤中有不同程度表达(75.0%和41.7%);甲状腺癌中存活素与caspase-3表达无关,与VEGF表达显著正相关(r=0.302,P<0.05),且二者的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存活素特异性地表达于甲状腺癌组织中,可能通过阻抗细胞凋亡,并与VEGF协同促进血管生成,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T2DM患者80例(其中IMT增厚组44例、IMT正常者36例)及正常者对照组(36例)的血清Ang-2及其Tie-2受体、VEGF的血清水平.结果 T2DM患者IMT增厚组Ang-2及VEGF血清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T2DM患者IMT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Ang-2为4.62ng/ml比2.83ng/ml和1.71ng/ml,P值分别<0.05,<0.01);(VEGF为297.5pg/ml比182.1pg/ml和97.4pg/ml,P值分别<0.05,<0.01);T2DM患者IMT正常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ie-2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DM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IMT与VEGF、糖尿病病程、收缩压、Ang-2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29,0.24,0.22,均P<0.05);Ang-2与VEGF及Tie-2强相关(r值分别为0.42,0.41,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VEGF与T2DM患者IMT独立相关.结论 血清Ang-2及VEGF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提示Ang-2和VEGF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1992年由Semenza[1]对经缺氧处理HepG2和Hep3B细胞株的核提取物进行分析时发现的.它是哺乳动物机体功能在缺氧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的氧依赖转录激活因子,通过与低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ive element,HRE)结合,引发下游诸如促红细胞生长素(EP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红细胞生成、血管发生、细胞凋亡和增殖等生理及病理过程,并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适应缺氧反应.而VEGF是机体内最主要的血管生长因子,对促进血管新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氧合酶-2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环氧合酶-2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在致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胚胎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不同基因型的环氧合酶(COX),如COX-1^-/-/COX-2^-/-及野生型COX-1^ / /COX-2^ / 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用ELISA方法测量细胞中VEGF水平,从培养的细胞中提取mRNA,用RT-PCR技术确定VEGF的表达。结果 在COX-2基因缺失(COX-2^-/-)细胞中几乎测不出VEGF,而在含有COX-2基因(COX-2^ / )的细胞中VEGF水平明显增高,抑制剂赛来昔布(celecoxib)能抑制VEGF。VEGF的水平与COX-1无关。COX-2在mRNA水平调控VEGF的表达。结论 COX-2在VEGF的分泌与合成中起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肌肉转染腺病毒(adenovirus ,Ad )携带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 6 5(ves cularendothelialgrowfactor ,Ad5 VEGF1 65)和人血管形成素- 1 (angiopoietin- 1 ,Ad5 Ang -1 )基因对大鼠缺血下肢的生血管效应。方法 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模型,肌肉内注射Ad5 VEGF1 65 或 和Ad5 Ang -1 ,以Westernblot法检测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基因导入后在缺血肌肉引起的效应。结果 肌肉经注射Ad5 VEGF1 65和Ad5 Ang- 1后高表达人VEGF1 65 蛋白和人Ang- 1蛋白。术后7d处理组与对照组新生毛细血管数目无明显差别。但术后1 4d和2 1dAng- 1和VEGF1 65 组的新生毛细血管 肌肉数目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 0 1 ) ,VEGF1 65 Ang 1两因子合用组明显高于单用组(P <0. 0 1 )。Ad -VEGF1 65组及Ad VEGF1 65 Ad Ang 1合用组出现大量包围着一厚层αSMA阳性平滑肌细胞的血管,其数量与肌肉数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 0 1 )。因子单用组和合用组肌肉内出现大量溴化脱氧尿嘧啶阳性细胞浸润,部分细胞表面呈现C- Kit阳性,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C Kit阳性标记。结论 Ad5- VEGF1 65和Ad5 -Ang -1能促进缺血肢体血管新生,二者合用的生血管效应更为显著;VEGF1 65能促进包被平滑肌细胞的形似微小动脉的血管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碱烧伤法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碱烧伤4d后,实验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活化的VEGF的表达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动态变化,即伤后早期显著增加,4d时最高,7d后开始回落。结论 炎症性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早期过程中,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显著活化,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小管间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用RT-PCR检测高糖对VEGF和PEDF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显示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VEGF表达增加,而PEDF表达下降.在NRK细胞,高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增加VEGF和抑制PEDF的mRNA表达.提示VEGF和PEDF的表达失衡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是一种强有力的新生血管抑制因子,除具有神经营养、神经保护、调节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还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性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抑制新生血管、抑制血栓形成和抑制C反应蛋白生成等效应,因此可以延缓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