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宗贵  戴海  毋强华  李志强  袁海涛 《广西医学》2006,28(10):1509-15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冶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7例共72个椎体,术前VAS评分平均7.5分。其中54例共59个椎体直接在“C”型臂光机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向椎体注射低粘度显影的骨水泥;13例术前先行闭舍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椎体高度及并发症。结果65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2例椎体穿刺不成功。62例术后72h内腰背疼痛缓解或显著缓解,VAS评分平均1.8分,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3例无效。59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VAS评分平均为2.1分、2.25分,与术后72h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高度:13例恢复或基本恢复,2例椎体高度丢失。骨水泥渗漏9例,胸腰段后凸畸形疼痛4例。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部分适合病例术前采用闭合复位,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术前、术后3天疼痛缓解情况和椎体高度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3天(2.6±0.3)较术前(7.8±0.1)明显下降(P〈0.0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8±2.3 mm增加到术后的22.7±1.5 mm(P〈0.05),未发生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手术精心操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判应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愿意采用微创介入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后缘完整的患者42例(58个椎体),采用基础麻醉加局麻下行手法复位,经C行臂透视复位良好后,然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和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结果: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经3个月~2年的随访。患者术后3 d腰部疼痛均基本缓解,术后骨水泥渗漏进入椎间盘1例,未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术后3个月侧位片对比36例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Cobb角无明显增大;3例伤椎压缩加重并伴Cobb角增大。随访期间病椎无明显疼痛,出现上位邻近椎体压缩骨折1例。42例58椎体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VAS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前的手法整复可以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而且手法整复方法切实可行,并未增加骨水泥泄露的发生率,也不影响术后疼痛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在C臂X光机引导下共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3例54椎,男11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69岁。对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ODI评分,测量椎体平均高度及椎体后凸角。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100%。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8.0±0.76)分,(3.6±0.42)分和(3.9±0.58)分;ODI评分分别为(45±1.16)%,(21±0.25)%和(23±0.14)%;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14.5±2.3)mm提高到术后(23.4±2.6)mm,末次随访(23.1±1.3)mm;椎体后凸角由术前(22.40±12.15)°降低到术后(10.16±5.37)°及末次随访(11.25±6.57)°。所有指标数据术后3天、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改良闭合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患者俯卧于手术床,腹部悬空,升高手术床头、尾,于C型臂透视下先行手法闭合复位,再进行PVP治疗。在术前、术后3d、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计算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28例34个椎体操作成功,骨水泥向椎体前方、侧方渗漏各1例,无椎体后方(椎管内)渗漏。VAS评分由术前8.54±1.2降低至2.5±1.4,Beck值由术前31.7±5.6升高至72.6±4.6,Cobb角由术前25.4°±7.3°改善至13.4°±5.2°。结论手术床俯卧位闭合复位联合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9月之间,我科共收治单纯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6例,共42个椎体,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74.3岁,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17例20个椎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19例22个椎体。术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后凸畸形矫正率及骨水泥渗漏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明显低于椎体成形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均能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后凸畸形矫正率无差异,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明显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改良闭合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俯卧于手术床,腹部悬空,升高手术床头、尾,于C型臂透视下先行手法闭合复位,再进行PVP治疗。在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计算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38例44个椎体操作成功,骨水泥向椎体前方、侧方渗漏各1例,无椎体后方(椎管内)渗漏。VAS评分由术前8.5±1.2降低至2.5±1.4,Beck值由术前31.7±5.6升高至72.6±4.6,Cobb角由术前25.4°±7.3°改善至13.4°±5.2°。结论手术床俯卧位闭合复位联合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章涛  历强  王润辉  吴静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50-165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2例,131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和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疼痛明显缓解。发生骨水泥渗漏22例,除1例改行开放手术外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良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手法复位、双侧注入骨水泥和完善的影像学监测有助于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对6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5例采用PVP治疗,平均年龄76.5岁,B组29例采用PKP治疗,平均年龄75.4岁,分别于术前、术后1d及术后1年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并观察随访期间Cobb角矫正程度、骨水泥渗漏情况及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Cobb角矫正程度均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Cobb角矫正程度明显好于A组(P〈0.05),B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随访期间A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PVP与PKP均可以显著缓解OVCF的疼痛,但与PVP相比较,PKP更有利于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降低骨水泥渗漏及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对3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PKP治疗。对术前、术后测得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s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2~10个月,平均6个月。有2例出现椎体侧方少量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前测得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为(30.74±10.65)%,Cobb角为(23.74±3.65)°,VAS为(7.1±1.2)分。术后测得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为(15.46±7.12)%,Cobb's角为(14.57±4.18)°,VAS为(1.4±0.5)分。术前、术后测得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s角及VAS均存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患者被压缩椎体的高度,明显减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其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付勇 《当代医学》2014,(23):104-105
目的:探讨骨水泥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应用骨水泥强化的1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X线、椎体高度、检测Cobb角方法进行评定预后效果。结果 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7.5分降至术后平均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水泥渗漏3例,评分由术前6.5分降至术后3.7分。椎体高度治疗前(1.7±0.9)cm增加至术后(2.7±0.5)cm,手术后Cobb角较手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参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椎体成形术和椎弓根螺丝钉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2年3月间我科共收治椎体压缩性骨折13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36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项身体指标之间无差异(P〉0.05)。两组各68例,其中治疗组胸椎骨折20例,腰椎骨折48例,手术方式采用椎体成形术;对照组患者中胸椎骨折18例,腰椎骨折50例,手术方式采用脊柱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视觉疼痛评估)。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分别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前情况(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良好、Cobb角明显改善(P〈0.05),并且发现治疗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恢复得更好(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G型臂x线机下行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8例(193个椎体)的临床数据,按普通C型臂x线机下经单侧椎弓根途径行PKP和新型G型臂x线机下经双侧椎弓根途径行PKP分为2组。普通x线机组68例121个椎体,新型x线机组50例72个椎体,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普通x线机组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终止手术,余117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普通X线机组手术时间(55±12)min,新型x线机组手术时间(53±14)min,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时VAS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后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改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x线机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3.5%,新型x线机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G型臂x线机下行双侧PKP和普通x线机下行单侧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同样满意,单侧穿刺时间优势不再明显,而前者具有椎体平均高度恢复及局部Cobb角改变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低及X线暴露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27例(32椎),对病人手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年的VAS值、病变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作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死亡、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17个月至3年),疼痛症状缓解,椎体高度、Cobb角改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各项指标术后3 d和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伸复位结合PVP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取得满意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行压缩骨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的31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观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压缩率改变、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前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495±6.1)%和(16.7±3.2)%,术后1年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1±1.3)%和(1.2±0.9)%,Cobb角由术前平均(25.7±4.5)°矫正至术后(3.3±2.1)°,平均矫正19.8。,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0.5)分降为术后(1.9±O.6)分,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矢状序列,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伤椎的高度和强度,避免术后椎体塌陷,有助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灌注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回顾性评价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骨科收治的OVCF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KP治疗,其中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组65例68个椎体,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组47例59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高度,后凸Cobb's角、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伤椎高度丢失,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t=-11.905,P=0.002)、骨水泥注入量(t=-2.810,P=0.007)、骨水泥渗漏(χ2=5.477,P=0.019)及相邻椎体骨折(χ2=4.394,P=0.036)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椎弓根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刻椎体高度增加显著低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2.978,P=0.004),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显著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t=11.511,P=0.001);两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后凸Cobb's角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3,3.765,0.072,P>0.05);VAS在不同时点间、组间以及组间·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3,106.558,19.101,P<0.05)。结论两种骨水泥灌注入路都能较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并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双侧椎弓根入路PKP远期效果较单侧入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高龄患者,按手术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情况、Cobb’s角矫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胡小吾  张宁  殷国勇  凡进 《海南医学》2014,(8):1120-1123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器与Jack扩张器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lO月至2012年12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共179例(190椎),根据术中使用的扩张器分为BKP组(球囊扩张器)和DKP组(Jack扩张器),其中BKP组90例(96椎)、DKP组89例(94椎)。各组再按Easetllla分类方法分为凹陷组、楔形组和扁平组。记录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注射量,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法W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re)评分情况,测伤椎前、中部高度和Cobb角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以每个椎体计算,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楔形组注入骨水泥的量DKP组为(5.7±0.5)ml,与BKP组的(4.02±1.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KP组和DKP组两组之间的楔形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P对于椎体楔形压缩骨折在恢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及ODI评分恢复方面均优于BK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椎体成形手术方式治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67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37例和后凸成形术组(PKP组)30例。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病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差异。结果:术后第7天及3、6个月,两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P〈0.05);PKP组椎体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且PKP组椎体高度显著高于PVP组,Cobb角显著小于PVP组(P〈0.05)。术后6个月,PKP组VAS评分显著小于PVP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疼痛,纠正后凸畸形,但后凸成形术更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的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