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接触性头痛的临床疗效,通过典型病例分析导致该病长期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7例接触性头痛患者,采用高分辨率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应用鼻内镜微创手术对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进行矫正,解除接触点。结果27例患者手术后治愈24例,有效3例。结论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接触性头痛,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无鼻内症状的鼻源性头痛原因的诊断要点和鼻内镜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7例无鼻内症状的鼻源性头痛患者进行CT、鼻内镜检查和1%地卡因及1%麻黄素试验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变异不同,实行相应的手术方式,解除鼻内接触点。结果 37例患者随访6个月,有效率100%。结论 对确诊为鼻内接触性头痛的患者,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将可能的病因真正的解除,但又要防止盲目地扩大手术范围,过分损伤正常组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65例头痛患者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及丁卡因实验诊断为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随诊6个月以上,治愈52例(80.0%),显效10例(15.3%),无效3例(4.0%),临床总有效率为95.3%。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从2005年1月~2010年5月,51例不同类型的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对头痛进行评分;根据鼻内镜检查及CT检查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微创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再对头痛进行评分;依据评分判定手术疗效.结果 5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6例失访,21例头痛消失,其余24例病人头痛皆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无并发症发生,统计学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鼻内镜治疗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83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行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发现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156例(85.2%),显效18例(9.8%),无效9例(5.0%),临床总有效率95.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由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疾病引起的鼻源性头痛,视野清晰明亮,操作准确,切除病灶彻底,并能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结构重建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5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实施鼻内镜下矫正鼻内解剖异常,去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开放病变窦口,使鼻中隔居中,维持中下鼻甲的形态,消退鼻窦炎症。结果 术后随访3 ~18个月,治愈30例,占60%; 显效12例,占24%; 有效5例,占10%,临床总有效率94%, 无效3例。结论 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手术视野清楚,能够准确彻底地清除病灶,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鼻腔黏膜接触点导致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解剖异常,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鼻腔黏膜接触点以鼻中隔偏曲及无偏曲的鼻中隔棘突与中鼻甲、下鼻甲接触最常见,嗅裂区接触亦较多,其他...  相似文献   

8.
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7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微创手术的疗效。方法鼻源性头痛患者75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结果 75例中鼻中隔偏曲54例,钩突肥大压迫中鼻甲26例,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反向弯曲15例,鼻丘气房过度发育压迫鼻中隔11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解剖异常者47例。在鼻内镜下行相关手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37例,好转32例,无效6例。结论鼻内镜技术结合鼻窦CT检查可以提高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率,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鼻源性头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鼻源性头痛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63例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 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最为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5年,46例头痛完全消失,15例术后头痛明显减轻,2例无效。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接触性头痛患者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NAR)的变化。方法:利用前鼻测压法对20例(40侧)接触性头痛患者手术前后、鼻减充血前后的NAR进行研究。结果:随访6个月,痊愈16例(85%),有效3例(15%),无效1例(5%),有效率95%。术后NAR明显下降,手术前术侧喷麻黄碱前后NAR分别为(-0.34土O.23)和(-0.75±0.21)kPa·s/L;手术后分别为(0.68±0.20)和(-0.74±0.16)kPa·s/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手术对接触性头痛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主要是由于鼻腔结构的改变和黏膜肿胀的消退,测定NAR对于客观评价接触性头痛患者接触点的解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内镜手术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对1995~2005年收治的46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结果:4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8例联合上颌窦根治术),随访12~72个月,5例术后24个月内复发,其余41例在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肿瘤广泛侵及上颌窦内的Ⅲ级病变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视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对因鼻源性疾病而致视功能损害的42例患者行鼻内镜外科手术,观察患者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其与鼻窦病变康复过程的相关性。结果 42例患者中,治愈24例(57.14%),好转13例(30.95%),无效5例(11.90%),总有效率88.10%;多数患者视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对因鼻窦病变所致的视功能损害者,及时行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随着鼻窦病变的好转,多数患者的视功能损害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源性脑脓肿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分析鼻源性脑脓肿内镜手术的可行性,旨在提高耳鼻咽喉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报道3例鼻源性脑脓肿,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 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行鼻源性脑脓肿内镜手术,2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转神经外科行立体定向下脑脓肿穿刺置管术+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后痊愈。 结论鼻源性脑脓肿少见,且症状多不典型。临床除传统治疗方式外,根据患者病情,鼻内镜手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在鼻前庭囊肿治疗中的可行性、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观察手术所需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随访及治疗效果等。结果36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鼻前庭囊肿完整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无上唇麻木肿胀,随访6~24个月无复发、无前鼻孔狭窄等。结论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无复发,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鼻漏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8-09收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的24例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8例,神经外科6例。结果:随访4~72个月24例患者均获治愈,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共18例,其中经鼻内镜下手术12例,鼻外入路4例,显微镜下经鼻入路2例。结论:经鼻内镜修补术在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脑脊液鼻漏中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复发率低,术后头面部无切口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漏口位于筛板和蝶窦区的患者。而对于复杂、缺损口较大、鼻内镜不易观察到漏口的脑脊液鼻漏,应选择鼻外或颅内入路术式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修补术,并对其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总结。结果1次手术治愈7例,1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全愈出院。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总结81例以头痛为主诉患者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 81例患者行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最为明显。其中58例手术治疗,23例单纯性鼻窦炎采用非手术治疗。随访6~12个月,治愈57例,有效16例,无效8例。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占军  张雁冰 《耳鼻咽喉》2002,9(4):207-208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鼻源性眶内脓肿的疗效。方法:对46例鼻源性眶内脓肿行内镜下切开引流及病灶根治术。结果:41例患者(89.1%)达到治愈,2例由于球后视神经炎而视力差,另有3例残留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结论;对于鼻源性眶内脓肿应在脓肿切开的同时治疗原发病灶,鼻内镜对此类手术有优势,但仍需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源性头痛的程度与鼻部结构异常的关系及鼻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48例入选患者根据是否有鼻中隔偏曲分为A、B2组,用VAS评估2组的头痛程度,鼻内镜下矫正鼻腔异常解剖结构,并评估疗效。结果 A组与B组头痛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内镜下鼻结构整形处理后的头痛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鼻中隔偏曲可加重头痛程度,对于有复合因素存在引起头痛的患者,应逐一去除鼻腔解剖变异。  相似文献   

20.
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63例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鼻腔解剖学特点,并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总结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鼻、额部反复发作性疼痛,且均存在着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经鼻内镜手术后头痛缓解,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系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致,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针对解剖结构异常的鼻内镜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